会计经验: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及实例说明

合集下载

案例四-不同行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推荐5篇)

案例四-不同行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推荐5篇)

案例四-不同行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推荐5篇)第一篇:案例四-不同行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案例四不同行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1、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坏帐损失应按应收帐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

各行业企业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分别为: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则无特殊规定,属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可以自行确定。

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计提坏账准备,只要对提取部分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即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预计坏账的金额与其向客户所提供的信用条件、债务单位的信用情况、企业提供给债务单位的信用期限等有关,因此,不同的企业,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相应采用的坏账准备核算方法、计提比例等也不尽相同。

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

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存在各种估计,根据债务单位的实际情况预计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是会计估计的一种。

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能否收回,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资信情况等。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纳税人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2008年新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

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新税法只允许计提上述准备金,其他准备包括坏账准备金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2、同一企业在不同年份坏账准备比例不同是正常的。

这属于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因满足上述第(2)条的条件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并说明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会计信息的理由。

坏帐准备计提的规定

坏帐准备计提的规定

坏帐准备计提的规定坏账准备计提是指企业为了减少其应收账款的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计提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下面是一个关于坏账准备计提的规定的例子:一、坏账准备计提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损失,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真实。

2. 原则:公平原则和风险原则。

根据公平原则,按照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确保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与实际的现金收入相符。

根据风险原则,根据风险大小和来自各种不同来源的实际经济状况,进行合理的计提。

二、计提对象和计提标准1. 计提对象:所有可能发生坏账风险的应收账款。

主要包括逾期未付款、无法与对方联系到的客户等。

2. 计提标准:根据坏账的风险大小和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计提。

大致原则是:对于低风险的应收账款计提的比例较低,而对于高风险的应收账款计提的比例较高。

三、计提计算方法1. 逐笔计提法:根据每个具体的应收账款的风险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计提。

计算公式为:计提金额 = 应收账款金额 ×坏账风险比例。

2. 统计法:根据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整体的坏账准备金额。

计算公式为:坏账准备计提金额 = 总应收账款 ×坏账风险比例。

四、坏账准备核销方法1. 坏账核销条件:应收账款已经完全或部分被核销,或者判定为准备无效的应收账款。

2. 坏账核销计算方法:核销金额 = 应收账款金额 ×坏账核销比例。

五、坏账准备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原则1. 使用范围:仅限于坏账的核销、债务重组、减免和罚款等与应收账款直接相关的事项。

禁止将坏账准备用于其他用途。

2. 使用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使用坏账准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六、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1. 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坏账准备计提和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

2. 外部审计:企业应定期请专业机构对坏账准备计提和使用进行审计,确保坏账准备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财务舞弊和违规行为。

会计经验: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会计经验: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x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

2007年发生坏账4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000元。

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000元本年度又收回。

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元。

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000x0.4%=320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200贷:坏账准备3200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4000贷:应收账款4000(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000-3200=800(借方)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000x0.4%=3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920+800=4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4720贷:坏账准备4720(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3000贷:应收账款3000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2000贷:坏账准备2000借:银行存款2000贷:应收账款2000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720-3000+2000=2920(元)(贷方)。

会计实务: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及实例说明

会计实务: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及实例说明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及实例说明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比例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在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方面给予企业较大的自主权,主要表现在:一是比例不限,二是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

同时对滥用会计政策做出规定: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能滥用,不能以谨慎性原则为由计提秘密准备(是指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准备)。

《办法》规定: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实例说明A公司会计上采用账龄分析法提取坏账准备,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000万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150万元。

2005年末应收账款余额6000万元,包括关联方往来100万元,会计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

会计处理:2005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6000×3%=180万元,由于坏账准备的年初数小于本年应计提数,应按其差额(180-150=30)补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30贷:坏账准备30通过上述处理,使坏账准备的年末余额保持在本年应计提数180万元。

总结通过上例,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180万元,是按照2005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计算提取的,在提取时应注意与年初坏账准备余额相比较,本年应计提大于年初余额时应按其差额补提,反之应冲回。

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时,应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剔除关联方往来,计算出当期应计入费用的数额,然后与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并已计入当期费用的数额相比,依此来确认本年的纳税调整额。

坏账准备计提案例简单易懂

坏账准备计提案例简单易懂

坏账准备计提案例简单易懂
坏账准备是公司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前做出的预
先准备的一种会计处理。

简单来说,公司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会有一部分客户可能无法按时或者完全支付应付款项,这就形成了
坏账损失。

为了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公司会根据历史经验和
风险评估提前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公司在2019年向客户A销售了一批商品,金额为10000元,但到了2020年底,客户A仍然没有付款。


据公司的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估,他们可能认为有10%的可能性这笔
款项会成为坏账。

那么公司就会在2020年的财务报表中提前计提1000元的坏账准备,以反映这部分可能的损失。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提前扣除坏账准备后,更准确地反映公
司的应收账款实际价值,避免因坏账损失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
过大影响。

另外,坏账准备的计提也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风险
评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比性。

需要注意的是,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公
司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计提标
准和方法。

同时,坏账准备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与实际坏账损失相匹配。

总之,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公司在面对可能的坏账损失时提前做出的预防性措施,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经验: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会计经验: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x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

2007年发生坏账4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000元。

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000元本年度又收回。

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元。

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000x0.4%=3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200 贷:坏账准备3200 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4000 贷:应收账款4000 (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000-3200=800(借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000x0.4%=3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920+800=4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720 贷:坏账准备4720 (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000 贷:应收账款3000 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2000 贷:坏账准备2000 借:银行存款2000 贷:应收账款2000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720-3000+2000=2920(元)(贷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000x0.4%=2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920-2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

实例讲述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

实例讲述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

实例讲述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xx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

xx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

xx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 000元本年度又收回。

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

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xx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xx年应提坏账准备=800 000×%=3 20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 200贷:坏账准备3 200xx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4 000贷:应收账款4 000(2)xx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 000 -3 200=800(借方)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 000×%=3 920(元),则xx年应提坏账准备=3 920+800=4 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4 720贷:坏账准备4 720(3)xx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3 000贷:应收账款3 000xx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2 000贷:坏账准备2 000借:银行存款2 000贷:应收账款2 000xx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 720-3 000+2 000=2 920(元)(贷方)。

坏账准备的计提

坏账准备的计提

原理:1.坏账准备应计提数=期末应收款项余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计提比例(5%)2.坏账准备账面余额(1)借方余额,上期准备不足部分,本期应补提金额;(2)贷方余额,本期已准备部分,与应计提数比较后再进行账务处理:①贷方余额﹥应计提数,准备多了,差额应冲销掉,编制红字分录或反向分录;②贷方余额﹤应计提数,准备少了,差额为补提数,编制蓝字分录。

例:P310 第9题坏账准备(1)10000(2)2000(3)15000(4)14000(5)10000(6)8500期末余额:12500(1)2006年末,应计提数:200000×5%=10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贷:坏账准备10000(2)2007年末,应计提数:240000×5%=12000(元)坏账准备有贷方余额10000,应准备12000,已准备10000,补充准备2000即可,则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贷:坏账准备2000(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借:坏账准备15000贷:应收账款15000(4)2008年末,应计提数=220000×5%=11000(元)此时,坏账准备有借方余额3000元,原来准备12000收不回来,结果是15000收不回来,少准备了3000,一并补充计提,故:借:资产减值损失 14000贷:坏账准备 14000(5)2009年6月,先恢复已确认损失的应收账款,再作收回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①恢复应收账款时:借:应收账款10000贷:坏账准备10000②收回应收账款时:借:银行存款10000贷:应收账款10000(6)2009年末,应计提数=250000×5%=12500(元)此时坏账准备有贷方余额21000,多准备8500元,应冲销:借:资产减值损失8500或:借:坏账准备 8500贷:坏账准备8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8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及实例说明
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比例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在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方面给予企业较大的自主权,主要表现在:
 一是比例不限,二是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

同时对滥用会计政策做出规定: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能滥用,不能以谨慎性原则为由计提秘密准备(是指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准备)。

 《办法》规定: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实例说明
 A公司会计上采用账龄分析法提取坏账准备,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00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