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5年级上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传统美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践行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传统美德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 课。
本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本课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本课通过中华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经典故事、格言向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懂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现实生活,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古代经典中学习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弘扬传统美德。
三、学情分析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的精髓之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连,让历史人物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高尚的人格修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源源动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名言警句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国家情怀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故事、格言的意蕴,并能用它们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优质课件

八、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 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俭以 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 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 “洁”,无“廉”则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 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 循公益和道礼
二、仁爱孝悌 •三、诚信知报 •四、精忠报国 •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独 •七、见利思义 •八、勤俭廉政 •九、笃实宽厚 •十、勇毅力行
中华传统美德
一、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 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 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 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 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 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美好情操。
作业布置: 收集身边的美德小故事,讲给身边
的同学听。
五、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 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克己”即克制己 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 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 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修己慎独
九、笃实宽厚
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 “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 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 实、实在等等,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ppt课件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你受到什么启示?
仁立 己
爱达 精人 神的
朱冲还牛
宽容
杜环侍老 推己及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 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详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详案(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板块三的内容展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纲要》在描述家国情怀教育时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弱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教材内容按“总—分”的编排模式,先是总体介绍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然后分别从“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三个角度阐发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精神。
教师可以遵循教材思路开展教学,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开展教学。
本课时教材的最后一段是对本课的总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也了解一些拥有爱国情怀的具体人物和故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爱国也只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意识到爱国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样《正气歌》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 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 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 “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 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 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 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 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 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 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
著名教育家, 思想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孔子像
孔于的仁爱思想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 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 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我欲仁,斯仁至矣”。
《范式赴约》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 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 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 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和北方的少 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 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 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 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 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 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 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 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 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 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 强大起来。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十个传统美德,本文将对这些传统美德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到了孝敬父母的三个要点:孝敬父母要言听计从,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的辛苦,孝敬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助他们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和决策,以及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报答父母。
二、尊敬师长尊敬师长是我们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明确了尊敬师长的几个方面:尊敬师长是尊重我们自己,尊敬师长要有礼貌,尊敬师长要服从管理。
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提供的指导和关心心存感激,并且始终保持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友善待人友善待人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友善待人的几个要点:友善待人要热情,友善待人要宽容,友善待人要乐于助人。
我们应该保持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尊重他人的权益,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他人,共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的重要品质。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勇于担当的几个方面:勇于担当要有勇气,勇于担当要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要有行动。
我们应该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价值。
五、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作为学生和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到了诚实守信的几个要点:诚实守信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要明辨是非,诚实守信要信守承诺。
我们应该用真诚和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人,明辨是非,正确理解和执行诺言。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人教部编版

谢
6《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收 我国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你们想去了解一下吗 ?
和平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怎样爱国呢? 钱学森-----“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6《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和平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怎样爱国呢?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讲一讲: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李四光----抱负是一种欢乐,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李四光----抱负是一种欢乐,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6《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华罗庚---华-活着罗不是为庚了个-人-,--而活是为了着祖国不。 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 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 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开展一 次“天下为公,匹夫有责”的 演讲活动。
谢 比较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思考:爱国与贫民百姓有关吗?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6《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我国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你们想 去了解一下吗 ?
阅读角: 鲁女爱国
思考:爱国与贫民百姓有关吗?
讲一讲: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四光----抱负是一种欢乐,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觉得我们有没有气节?我们是有的。只是还没到特定环境、特定时期,最美逆行者他们没有家庭吗?但是在疫情期间他们义无反顾的奔向重灾区,这就是爱国气节,老师相信在特定环境下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把我们的爱国气节表现出来
学生交流:文天祥很爱国,文天祥不怕死的精神。
学生表演文天祥被俘时的情景
二、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名言导入: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是的,他就是孔子。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仁爱精神!
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 案例 情景 体验 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乘长风破万里浪》)----气节(《苏武牧羊》)----诚信(《范式赴约》)-----求新(胡服骑射)----好学(格言)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 案例 情景 体验 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2.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 案例 情景 体验 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完成练习
1.师出示课件,完成86页活动园。
人格修养都包含什么?
人格修养的故事都有哪些呢?和小组成员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品德高尚、人格修养高、不畏生死。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课 时
课时
5课时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和弘扬中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还有哪个小组来分享?
学生交流
得出结论:企业不诚信害人害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
学生分享名言
学生汇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1. 82页Fra bibliotek读角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
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去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少华!
2.83页阅读角、84页活动园和阅读角
课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气节
1.哪个小组再来分享你的故事?
2.(出示 PPT: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表演文天祥被俘是的情景,分享文天祥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什么?
这就是气节,从古至今像文天祥这样有气节的人有很多,谁来说一说。视频分享苏武牧羊的故事
学生交流并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课 时
课时
4课时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和弘扬中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康有为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
通过朱自清的事例和最美逆行者的事例告诉同学们交流讨论我们有责任继续继承发扬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诚信还有哪个小组来分享?
1.《范式赴约》
2.《诚信》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做过哪些诚信的事情?
谈话: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但是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诚信的事情,比如 08年影响最大的毒奶粉事件,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次备课
2.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②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二、86页阅读角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谁能起来读一下“孔子的仁爱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个人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什么爱国?)
爱国的不同表现(怎样爱国)
忧患意识(不懈追求建成理想国家)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环节一:了解钟南山多媒体课件出示(钟南山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谁来介绍一下?
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个荣誉称号?
学生汇报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课 时
课时
3课时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和弘扬中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阅读《将心比心》故事,加深对“仁”的理解。
2.87页阅读角
阅读《朱冲还牛》理解宽以待人的道理。
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吗?
3.88页阅读《杜环侍老》故事,理解“民胞物与”。
你能来讲诉一则发送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吗?
国就是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知道顾炎武吗?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 案例 情景 体验 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拿破仓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 案例 情景 体验 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课 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课 时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和弘扬中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关于气节、诚信、求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
3.85页名言警句。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如果有知道的学生可以讲讲。
学生讨论交流
给大家解释一下。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课 时
课时
2课时
学生根据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钟南山院士
学生交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钟南山爷爷的崇拜,为什么这么崇拜他?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环节二:寻找身边的美德少年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品德高尚的人?
活动三:人格故事,我来讲
学生补充句子
学生发言
学生讲故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生读89页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交流并完成89页活动园。
学生读《鲁女爱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