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一、溶解的特点: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散布在水中,而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式分离出来。

二、过滤实验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结尾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数溶解、变成了均匀散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六、观看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的方式有:颗粒大小的转变、在水中是不是均匀散布、是不是有沉定、可否用过滤的方式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份溶解,充分搅拌全数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八、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固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九、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一、水除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确实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式溶解的,因此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3、切碎、加温、搅拌等方式能够加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4、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式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溶解单元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溶解单元复习题

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溶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食盐倒入水中,很快看不见食盐了,过滤时滤纸上没有食盐,说明食盐溶解了;而沙子倒入水中,沙子沉到杯底,过滤时在滤纸上留下沙子,说明沙子不溶解;面粉加入水中,慢慢沉淀,呈现牛奶状,过滤时在滤纸上留下面粉,说明面粉不溶解。

取用药品时必须用小匙2.过滤实验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实验时,在往漏斗中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3.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时沉降路径上出现紫色飘带状条纹,水底的高锰酸钾周围出现环状深紫色团纹,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扩散最后溶解。

5.胶水进入水中时,以液滴的形式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入烧杯底,再慢慢扩散溶解6.醋、酒精等进入水中迅速扩散溶解,食用油不溶解,浮在水面上。

7.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8.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

溶解能力强是指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物质多。

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水中的动物或植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0.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11.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12.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3.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4.分离食盐和水用的仪器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溶解”。

这个单元主要探讨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单元内容的总结: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

溶解的现象:当我们将物质放入水中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如物质逐渐消失,水的体积增加等。

溶解的规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则不能。

例如,糖可以溶解在水中,而石头则不能。

影响溶解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高。

压力也会影响溶解度,但不如温度明显。

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影响,例如,盐在水中比在油中更容易溶解。

溶液的形成:当物质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承载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水、盐水、饮料等。

在科学实验中,溶液也经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化学
反应。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溶解现象和规律,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和溶液的形成与应用。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梳理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布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4.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7.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发现试管里的汽水,有气泡;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9.(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0.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能熟练的内容: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

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胶水、洗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水银、汽油等。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我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时,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烧杯口紧贴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玻璃棒末端要紧贴三层滤纸,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如果在滤纸上看到了面粉,说明面粉没有在水中溶解。

3、面粉、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食盐、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胶水、洗发水、醋、酒精都可以在水中溶解。

6、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8、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11、对比实验是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需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

1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3、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和(沉淀)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4、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充分搅拌后:不能看到它的颗粒,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6、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7、(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面粉、食用油、沙子、泥土、铁钉、橡皮、塑料)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9、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

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胶水、洗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水银、汽油等。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我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胶水、酒精和食用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洗洁精等),搅拌后会发现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

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盘子放了洗洁精之后容易洗的原因。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4、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5、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压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

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时压力减小,可以看到气泡增多。

往里推时压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气泡减少。

16、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汽水中的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1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8、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后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9、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0、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加入更多的水)。

21、把固体物质(切碎、放入热水中,并且搅拌),这样物质溶解的速度是(最快)的。

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
我的猜想: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

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
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

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

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2、【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的准备】量筒、烧杯、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

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③、一次只加一份食盐,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除去最后一次不能溶解的那份,计算出共溶解了多少克。

【研究结果】在20℃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够溶解(36克)食盐。

23、一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24、一杯饱和盐水,杯底还有没溶解完的盐,(继续加水或加热),杯底的盐还会继续(溶解)。

25、我们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溶解在水中的(固体物质)。

26、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这个方法叫“日晒法”。

28、【加热蒸发实验】
29、【酒精灯的构造】
30、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因此我们通常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31、酒精灯操作注意事项:
①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②熄火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③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④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

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

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

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

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

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

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莲子羹就做成了。

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