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我们经常听说水是一种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并研究溶解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实验材料:1. 水2. 盐3. 砂糖4. 小碗5. 勺子6. 透明玻璃杯7. 蜡烛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小碗,分别放入适量的盐、砂糖和水。
2. 用勺子搅拌每个小碗中的物质,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将溶解后的盐水、糖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其透明度和颜色变化。
4. 将一根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与水的互动。
实验结果:1. 盐在水中溶解得比较快,形成了透明的盐水。
盐水呈现咸味。
2. 砂糖在水中也能溶解,但速度较盐慢。
砂糖溶解后的水呈现甜味。
3. 盐水和糖水的颜色均没有明显变化,仍然是透明的。
4. 蜡烛在水中浸泡后,没有溶解,而是浮在水面上。
实验讨论:1. 盐和砂糖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速度不同。
这是因为盐分子较小,能够更快地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砂糖分子较大,因此溶解速度较慢。
2. 溶解后的盐水和糖水都呈现透明状态。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中,盐和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溶液,使光线能够穿过。
3. 蜡烛在水中没有溶解,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蜡烛主要由油脂组成,而油脂与水不相溶。
因此,蜡烛在水中形成了一个与水分隔开的层。
实验结论:1. 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如盐和糖。
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2. 溶解速度受到溶质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较小的溶质溶解得更快。
3. 溶解后的溶液透明,因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溶液。
4. 油脂类物质不溶于水,因此无法被水溶解。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化学实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过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盐、水1、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态实验得到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做实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填写观察记录后面的沙子面粉作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继而得出结论。
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沙粒等)不填写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做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让学生掌握面粉在水中溶解情况。
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相同吗?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想一想面粉在水中溶解吗?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观察面粉的变化。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把它放置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做实验.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掌握过滤方法。
让学生掌握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如何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那么怎样来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采用过滤法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呢?滤纸、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的结论。
学习溶液的特点。
掌握食盐、沙、面粉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掌握溶液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做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得描述性概念。
2、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3、溶解就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得方法把溶液中得物质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得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得现象。
2、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得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得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得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得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得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得变化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用过滤得方法分离出不能在水中溶解物质四、学情分析:四年级得许多学生科学探究得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所涉及得实验器材较多,且多为易碎玻璃制品,对学生正确操作器材得要求较高。
我校学生在动手实验得规范性上较差,要求教师在讲解与演示时侧重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步骤与方法。
此外,四年级得学生对食盐在水中溶解已有接触,但仅为初步认识,还不能分辨出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什么状态才就是溶解,怎么用多种方法观察溶解并将其用更为规范得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五、分组材料:食盐、沙(使用前淘干净)、面粉、装水烧杯、玻璃棒、锥形漏斗、滤纸、方座支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分钟师: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得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瞧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融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得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与沙子在水中得变化——4分钟(1)教师板书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方雪云《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附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
2.能使用简单的过滤器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观察比较活动中, 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3.让学生意识到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放入水中后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 3个盛有水的烧杯, 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 3根搅拌棒, 1套简易的过滤装置, 3个烧杯, 2个勺子, 记录单等教师准备:红糖(勺子), 热水, 1个玻璃杯【演示用】;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展示用】;记录单、红笔【讲解用】;滤纸、漏斗、放有滴管的烧杯, 铁架台, 空烧杯【过滤实验讲解用】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玻璃杯和红糖)师: 小朋友们, 平时有喝过红糖水么?今天老师带来了红糖。
请大家注意观察, 我取一勺红糖放入杯中, 倒入热水。
出现了什么现象?生1: 整杯水都变成红色的了。
生2: 红糖融化在水中了。
师:在科学上, 这种现象我们不叫“融化”, 而是称为“溶解”。
那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看看到底什么是溶解。
板书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活动一: 食盐+水、沙子+水、面粉+水师: 今天老师给每组提供了食盐、沙子和面粉, 你们能边观察边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 食盐: 白色, 一颗一颗的;沙子: 黄色, 一颗一颗的;面粉: 白色;粉末状)(更准确的描述称之为: 颗粒状!)那将颗粒状的食盐和沙子, 粉末状的面粉放入水中, 能溶解吗?学生预测, 简单交流师: 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 口说无凭, 我们一定要通过实验, 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小学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精选三篇教案篇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
2.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3.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
分组准备:1.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2.方座支架(调好高度)、大烧杯1个、玻璃棒1根、滤纸1张、漏斗1个、小烧杯1个。
3.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器材,和大家一块儿研究科学。
老师要送给大家几个字(多媒体呈现:仔细观察精确描述),知道它的意思吗?(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师;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生:两杯清水师: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
(两名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生:一杯水甜,一杯水咸师:水怎么变甜和咸的呢?(请学生猜猜理由)生:里面放了盐和糖师:那为什么看不见盐和糖呢?生:化了,溶解了,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多媒体呈现:“溶解”,并板书)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溶解”(多媒体呈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吗?)(三)观察、描述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1、导入并观察实验器材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食盐和沙子,你觉得把它们放在水中是怎么样子的?(板书:食盐和沙子)(学生猜测)2、师:那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谁愿意来猜一猜水的味道?生:回答(五花八门)。
要想知道猜得对不对,在老师保证这两杯水是安全的卫生的情况下,那谁愿意来尝一尝两杯水的味道呢?(生:尝过后,回答一杯是甜的,一杯没有味道。
)。
师结合学生尝到了是甜的,问学生:为什么是甜的呢?(生:放糖了。
)师问:那现在用你的眼睛还能观察到水杯中糖的颗粒?(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生:水杯中的糖化了或者说水杯中的糖融化了。
)师:糖化了,用我们的科学语言来说,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溶解》(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平时我常喝的水开始了这单元的学习。
2.观察描述食盐、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师:盐在水中能溶解,其他物质在水中也能溶解吗?想不想来试试呢?(生:想。
)材料袋里为大家准备了食盐和沙子,那它们在水中都能溶解吗?(学生猜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那要想知道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得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前请大家先看清实验要求,大屏幕显示:A.请同学们先观察食盐和沙子的样子各是怎样的,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B.再把食盐放入1号玻璃杯,把沙子放入2号玻璃杯。
仔细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四年级科学教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全国一等奖)

三、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深入探究。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猜看。
思考、猜测
(能、不能)
2、面粉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同学们产生了不同看法,如何才能验证自己的看法呢?
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面粉。我们先把面粉倒入水中,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然后搅拌一下再看看,我们还可以把烧杯举起来,对着光观察。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有更多的发现。(老师巡视指导)
(食盐颗粒慢慢变小,逐渐消失,看不见了)
(能看见)
(沙子的颗粒大小不变化,沉在水底)
(没有)
4、小结:(指板书)食盐在水中看不见了,也没有沉淀出现,食盐在水中是溶解的,那沙呢?
原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补充板书)
回顾实验现象,思考回答。
(在水中能看见颗粒,有沉淀出现,是不溶解。)
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可以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
课题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课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中的第一课,本课着重于对溶解现象的观察,能够判断某种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比较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杯混合物的主要区别,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变成微粒,没有沉淀。
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把已经混合在一起的面粉和水分离呢?
学生猜测
2、今天老师就推荐一种分离装置:出示简易过滤装置(由滤纸和杯子组成)
教师演示:用勺子取一勺子液体倒入简易过滤装置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学生观察
3、用勺子取桌子上三个烧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在相应的简易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观察滤纸和过滤后的液体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探究水的溶解特性以及溶解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材料:1. 水2. 盐3. 糖4. 小碗5. 搅拌棒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小碗,分别放入适量的水。
2. 在第一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3. 在第二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
4. 观察并记录每个小碗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一个小碗中,盐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了透明的盐水溶液。
在第二个小碗中,糖也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了透明的糖水溶液。
在第三个小碗中,只加入了纯净的水,没有溶解任何物质。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在实验中,盐和糖都能够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
而纯净的水则没有溶解任何物质,保持了其原有的性质。
水能溶解物质的原因是因为水分子的特性。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具有极性。
氧原子带有负电荷,氢原子带有正电荷,这使得水分子呈现出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特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发生溶解。
在盐水溶液中,盐的分子会与水分子发生离解,形成离子。
水分子的部分正电荷与盐中的阴离子相吸引,部分负电荷与盐中的阳离子相吸引,使盐分子逐渐分散在水中,形成了盐水溶液。
而在糖水溶液中,糖分子是由多个碳、氢、氧原子组成的非离子性分子。
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使糖分子逐渐分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溶液。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
在加入盐或糖后,搅拌溶液时会感觉到溶液变热。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溶解时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天喝冰镇糖水或盐水会感觉凉爽的原因。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对盐和糖的溶解能力。
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形成溶液。
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特性,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