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植物园功能定位探讨--以上海植物园为例

合集下载

上海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以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植物为例

上海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以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植物为例

上 海 园林 植 物 生态 功 能 评 价
— —
以上海 绿 色建 筑环 境 绿 化 植 物 为例
秦 俊 胡永红
( 上海植物 园)
张卫 军
( 华中农业 大学 , 武汉 ,300 407 )
周 志翔 徐永荣
( 中农业 大学 ) 华
黄 娟
( 华东师范大学 )
摘 要 用 R t n 1温湿度仪 和 AC 10 or i A oc I 00空气 离子测定仪 , 适合 上海 绿 色建筑环境绿 化且 长势 良好 的 对 2 7个群落的降温增湿能力和 空气质量状 况( 由空气 中每立方厘 米的 离子 个数换 算得 出) 行测 量的 结果表 明: 进 群 落降温效益较好 比对照温度低 4℃ 以上的有 5个 , 降温效益较 差低 于对照温度 不足 3℃ 的有 2个 ; 落 的增湿效 群
T e tmp r tr . d cn n u d t.n ra ig e e t o 7 p a tc mmu iis g o n w l i  ̄e n c n t ci n h e e au e. u i g a d h mi i . c e s f cs f2 l n o r e yi n n t r w e n re o sr t e u o s r u dn si h n h i r t de ytmp rtr n u dt n t me to t ncA1a d arin a ay e fAI ur n ig n S a g a weesu id b o e eau a dh mii isr e y u n fRori i o n s r C o n l o
益与降温效益趋势基本一致; 群落空气质量属于 B级清洁空气的有7个, 属于 c级 中等清洁空气的有 l 6个, 属于 D级允许清洁空气的有4个, 对照处空气质量为 E级不清洁空气。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所测数据设计配置了功能

植物园建设用地专题研究——以无锡太湖植物园开发建设为例

植物园建设用地专题研究——以无锡太湖植物园开发建设为例

植物园建设用地专题研究——以无锡太湖植物园开发建设为例

摘要 国内植物园已融入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它是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的科研单位,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游憩的园地。其选址建设要求对未来发展留有空间[1],在运营过程中要求具有满足设计规范和经营内容的建设用地指标。本文从建设方的视角出发,对无锡太湖植物园的建设用地展开专题研究,以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引导下的植物园开发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经验。首先,明确无锡太湖植物园建设需要争取一定量建设用地指标的必要性。其次,探讨在五条红线叠加背景下为植物园调配建设用地指标的可能性及难度。最后,需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政策解读更全面,工作更周密,职能管理更灵活,是科学实践植物园项目建设的保障。

关键词 植物园;选址;红线;建设内容;用地指标 Abstract The domestic botanical garden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t is a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for investigating, collecting, identifying, introducing, domesticating,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 use of plants, as well as a garden for popularizing plant science knowledge and providing recreation for the public. Its si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leave room for future development [1], and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it is required to have construction land indicators that meet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business con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party, this paper conducts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land of the the TaiLake Botanical Garden in Wuxi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policy in the new era.First of all, clear the necessity of Wuxi TaiLak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needs to strive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 indicators.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difficulty of allocating construction land index for botanical gard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ve red lines. Finally, the immediate problems need to be addressed. More comprehensive policy interpretation, more thorough work, and more flexible functional management are the guarante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practice botanical garden projects.

上海植物园作文400字(精选27篇)

上海植物园作文400字(精选27篇)

上海植物园作文400字(精选27篇)上海植物园作文篇1上海植物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植物园的大门,我看见几只海豚在水面上。

大家都奇怪,海豚怎么会在这么浅的水面上跳呢?我们走进一看原来是几只花海豚,走进了还能闻到阵阵花香。

作者还在花海豚的周围用足条编了一条条小鱼,那些鱼还是热带鱼。

看过了假山、假水、花海豚。

我们继续走到了一条小路,慢慢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郁金香,它们开的非常灿烂,细细观察发现还有薰衣草等等许多花。

四周一看都是黄的绿的红的粉的紫的……看得我们眼睛都忙不过来呢!花儿旁有着上海商学院做的小屋子,不过它只有一半,虽然只有一半,但看起来和真的没有多大变化。

走完小路,我们来到了小桥上,桥的周围都拿花围起来的,数不胜数,香味扑鼻。

有的同学感叹到:“真是太美了!”有些同学都想摘几朵,但是我们是文明的小旅客,不能搞破坏。

走完了桥,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里面有着热带植物,但是在另一旁,则是不用多浇水的植物,还有树啦,草啦,都长得非常高。

在假池子里,有着可爱的招财进宝的青蛙。

看过了第一展厅,来到了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里的植物就更多了,有龙眼树,苹果树,烛花,芭蕉,香蕉等等,它们都是一些温带植物,里面的香蕉,虽然是青色的没有熟,但是许多同学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走完一圈,老师觉得景色不错,就给我拍了一张照片。

上海植物园到处有着许多植物与景色。

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上海植物园作文篇2上海植物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进入了植物园的大门,就看到了一个大水池。

水池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植物。

最让人喜爱的就是那两只花海豚,他们栩栩如生,从远处看,还以为哪儿来了两只海豚呢!再加上潺潺的流水声,真象来到了世外桃源!绕过了水塘,就来到一条阴凉的小路,到处都是树。

接着,我们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郁金香。

红的、黄的、白的……红白相见的郁金香更漂亮,就像天使穿上的红白相间的裙子,我还头一次见。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花桥”。

真美啊!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粉的……排成一行行整齐的花阵,就像一列列等候检阅的士兵。

植物公园分析

植物公园分析

的条件,随着现代园艺技术的发展,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植物品种, 为植物园活植物的展示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植物园的建设 与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3S技术用于园林的设计与改造成为可能。
(2)高新技术在专类园设计中的运用
20 世纪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无疑为景观形式的创新和突破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可引申为“研究植物学的园地”。从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至今,经过不到500 年 的演变,人们对植物园的解释随着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变更发生了不同的 变化。
1935 年,我国陈植教授在《造园学概论》第四章中称“植物园乃胪列各种植物
聚植一处,以供学术上之研究及考证者也”。1962 年,日本上原敬二博士在所 编《造园大辞典》中的称“植物园是专门以教育为主的造园”。1976 年,美国 康乃尔大学出版的《园艺大词典》中定义“植物园是在科学管理之下的研究单位, 是人工养护的活植物搜集区。是与图书馆、标本馆一起进行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场 所” 。1982年,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 《简明生物学词典》一书,在“植物 园”条款中谓“植物园指搜集种植各种植物,以科学研究为主,并进行科学普及 教育和供群众游憩的园地” 。
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的性质以收集的类别和主要功能作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综合性植物园: 又称“经典的”多功能植物园。收集植物种类多,研究力量雄厚,功能齐全。 2.园林和观赏园艺植物园: 包括观赏植物园考核园艺植物园,以优美的园林外貌和丰富的观赏植物收集为其特色。区别 于一般公园的地方在于收集的植物有档案记录,这也是其他植物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3.经济植物及种质保存植物园: 收集研究培育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并保存其种质资源供开发利用,收集栽培药用植物的早 期植物园和新兴起的药用植物园也可归人此类。 4.教育植物园: 以教学服务的大学植物园为主,也包括教育系统面向中小学生的植物园。 5.保护性植物园: 只要收集保护周围地区或本国的植物,有的还没有就地保护的自然或半自然植被区。 6.特殊生境植物园: 利用高山、山地、湿地、水域或沙漠等特殊生态环境,主要栽培特殊生境的植物。 7.主题植物园: 专门收集种植形态上相似,分类关系相近的植物,或按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经济用 途、园林特点或民族、宗教、文化内涵以及特有、稀有濒危物种等植物。

建设美丽新中国背景下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发展对策探讨

建设美丽新中国背景下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发展对策探讨

建设美丽新中国背景下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发展对策探讨作者:曹洪珍鞠亚静来源:《度假旅游》2019年第02期摘要:植物园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新中国的重要部分。

本文在建设美丽新中国背景下,分析了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并从基础设施、特色建园、科普教育、交流合作与学习这四方面针对大连英歌石植物園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连英歌石植物园;生态文明;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67-031 大连英歌石植物园现状1.1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基本情况介绍大连英歌石植物园位于大连高新园区技术产业园龙王塘街道英歌石村,依托大连半湿润海洋气候的独特魅力,地域宽阔,景点众多,地理条件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由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稻田纯一和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副园长大卫·帕特森指导。

始建于2003年,历时11年,于2014年4月正式开园。

全园占地面积95、57公顷,引种收集各类植物126科,365属、3021种,居东北地区各植物园之首,是一个集植物科研、科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内共有12个景点,其中著名景点有郁金香园、芝樱园和牡丹园。

园区内还设有儿童乐园、阳光生态餐厅、婚庆服务和咖啡厅作为园区特色。

1.2大连英歌石植物园游客调查结果根据新闻报道及大众点评网调查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中秋假期游客数量较2016年有所减少,但2018年游客数量有所回升。

由此可知,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建设符合游客日益增高的审美需求的园区景观。

根据问卷填写结果及大众点评网评分情况调查得出,80%的游客对英歌石植物园持满意态度,13%的游客对在英歌石植物园的游览活动无太大意见,有7%的游客对英歌石植物园之旅不满意。

由此可见,大连英歌石植物园的顾客满意度为良好状态。

2 大连英歌石植物园存在问题大连英歌石植物园作为集植物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集约型旅游项目,对于推动旅顺地区旅游和建设绿色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

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8期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陈 静1,2,王卓霖1,2,闫红丽3,周向频1,2[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2.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要:本文梳理了新加坡植物园162年的演进历程,分析归纳了新加坡植物园总体格局以及功能变迁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科研在植物园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次挽救了新加坡植物园的命运,尤其是曾进行橡胶等经济植物学开拓性研究的经济花园,它的空间特征及功能变化典型地反映了新加坡植物园的演变特点,也正是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转化力,使得新加坡植物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新加坡;植物园;经济花园;功能变迁;时空与功能[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1.43The Function Changes of Urban Botanical Garden—— A Case of 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Chen Jing1, 2, Wang Zhuolin1, 2, Yan Hongli3, Zhou Xiangpin1, 2[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Renewal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2, China; 3.Tongji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over the past 162 year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features of its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and saved it for several times. In particular, the economic garden, which had conducted pioneering research on economic botany such as rubber,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changes typically reflected the evolution features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It is its world-influential innovation that makes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Key words: 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 economic garden; function change; time, space and function1引言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59年,面积82 ha,迄今已有162年的历史。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摘要】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8页(P1526-1533)【关键词】雨水花园;植物选择;林下植物配置;层次分析法【作者】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4;TU98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过度的地表开发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进而改变了城市下垫面条件,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机制[1]。

水文循环机制的破坏直接造成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水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加重的水文灾害,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体系的研究。

国家植物园怎样建 全国政协委员三人谈

国家植物园怎样建 全国政协委员三人谈

国家植物园怎样建全国政协委员三人谈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高等植物3.7万种,还有西南山地、南岭、秦岭、云南热带和海南等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横跨6个气候带、有8个主要植被类型。

现有植物园约200个,迁地保护植物23000多种,占我国本土植物种类的60%。

虽然我国植物园数量众多,但发展水Three Members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Discuss How to Build the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科学研究平台和植物科学传播交流中心,具备世界先进的科研能力与科普水平;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传承植物园建设发展的科学内涵、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

野生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植物园主要通过系统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实现迁地保护。

同时,植物园还具有科学研究、展示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功能,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在全国两会期间,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分别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对国家植物园的建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植物园功能定位探讨--以上海植
物园为例
钟素飞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22(42)10
【摘要】植物园功能定位决定着植物园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提升生物多样性能力和水平被上升到更高的位置,人们对植物园的功能及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上海植物园现有功能定位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公园城市建设的要求,探讨上海植物园全新的功能定位。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钟素飞
【作者单位】上海植物园/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推进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
2.药用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与探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为例
3.生态型校园式植物园建设实践与理论探讨——以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为例
4.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探讨——以上海植物园木兰园为例
5.“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海植物园北区扩建项目低碳实施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