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

合集下载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的巨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温州以前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啦!
以前呀,温州的路可窄啦,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全是泥水。

人们出门大多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要是能有辆摩托车,那可就很了不起啦!房子也矮矮的,小小的,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

再看看现在,哇!宽宽的马路又平又直,一辆辆小汽车在路上跑得飞快。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又漂亮又宽敞。

我们住的房子可大啦,有自己的房间,还有大大的客厅。

以前买东西可不方便啦,要走很远的路去小小的商店,东西的种类也不多。

现在呢,有好多大超市,里面什么都有,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颜色都很单调,款式也差不多。

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可好看啦,还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可以选。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温州带来的大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温州的新与旧》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温州的故事。

以前的温州,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很多地方都是矮矮的平房,墙壁上还长着青苔。

街道也不宽,人走在上面,感觉有点挤。

那时候,能吃饱饭就很不错啦,零食也没几种。

但是改革开放后,温州就像变魔术一样!
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晚上灯光一亮,可漂亮啦!街道变得又宽又干净,还有漂亮的路灯。

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有甜甜的巧克力,香香的薯片,数都数不过来。

以前大家想联系只能写信,等信寄到要好长时间。

现在呀,有手机,想和谁说话,一打电话就能听到声音。

温州的变化可真大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啦!。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再造时刻]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再造时刻]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再造时刻]1月11日上午,浙江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杭州开幕。

作为省政协委员的胡福林选择了“请假”。

在位于温州瓯海开发区娄桥工业园的厂区办公室,他起草了一份“对信泰集团债务危机引发的思考”交到了会务组。

面对记者,胡福林说,“年关到了,很多债权人,总是要有个交代的。

”刚刚过去的一年,胡福林的短暂“出逃”经历,是温州企业主“跑路”的代表性事件。

近年来,他所在的信泰集团除了作为主业的眼镜业外,还涉足太阳能光伏。

正因为过大过快地铺摊子,给企业埋下了隐患。

按照他的解释,自己不得不去国外“冷静一下”。

2022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温州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保持温州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提出具体要求;10月9日,胡福林返回温州;10月20日,信泰集团眼镜车间复产,800多员工重新上岗,12月底已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这番经历让胡福林刻骨铭心。

事实上,经历了2022年风波的温州人,或多或少都与胡福林感同身受。

上至温州地方政府管理者、下至温州中小企业主和普通民间投资者,都已经明显感受到,本世纪以来,过去那个引领时代发展先声的“温州模式”已悄然生变,越来越被“股市敢死队”、“炒房团”、“炒煤”、“炒矿”、“炒棉花”等“炒”声所淹没或被贬义为“遍地投机”……现在,面对中国改革发展又一个30年的新时代,温州何处去?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何处追寻?岁末年初,记者又一次探访温州,近距离感受“温州模式”的今昔变迁与突围思路。

“半城市化”困住温州企业出了温州主城区往东,在龙湾区瑶溪镇,有一个村叫龙东村。

近年来,龙东村大力发展家庭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受土地瓶颈、环境保护等制约日益明显。

这个村有28家小电镀厂,布局凌乱拥挤,厂房挨着民房,民房围着厂房,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气,甚至不用拐弯就飘进了居民家里。

2022年,经过一场并不轻松的治理整顿后,龙东村28家小电镀厂全部迁入龙湾蓝田电镀园区经营。

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进光告诉记者,目前,温州市700多家电镀企业,仍有40%多分布在园区外经营。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想政治研究。
第 19 卷 第 3 期
杨效泉“: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51
河——“温州模式”。所谓“温州模式”,是指改革 开放初期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 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 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 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 网络[1]。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模式”与 广东湛江的“吴川模式”齐名,“北有温州,南有 吴川”的美誉在当时便名震全国,引起社会和公众 的广泛关注。
第 19 卷第 3 期 2019 年 09 月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9.03.012
Vol.19 No.3 Sep.2019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一、“温州模式”的历程回顾
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开创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先
收稿日期:2019-08-13 基金项目:2019 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基因视域下的温州模式研究”(19wsk036) 作者简介:杨效泉 (1989—),男,福建福清人,硕士,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性人文社科、大学生思
在经历长达十年的放任式管理后温州市委市政府也终于意识到必须通过加强市场调控规范市场行为等手段来引导温州模式健康发展于是在1994年召开质量立市万人大会启动二次创业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由政府制订的质量立市法规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不惜付出上亿元损失的代价重金重拳治理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触及温州商人灵魂的改革从此温州迎来温州模式发展的第二春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方发展模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温州市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温州模式”并非一开始就被广泛认可和理解,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解放日报》的报道,才逐渐被推广和引起关注。

《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积极宣传者和推动者。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温州的地方经济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宣传这一有益于全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学者和政府官员希望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推广。

1992年6月,一篇名为《温州模式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浪潮》的文章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温州模式的发展经过和特点。

文章提到,温州市民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崛起,通过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机动、自主经营、开拓创新”,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了快速发展。

文章还提到了温州市的多元经济发展特点。

除了传统的制鞋业,温州市还涉足了汽车制造、电机、化工、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温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

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将温州模式推向全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各地的政府和经济学界也纷纷前往温州进行考察和学习,希望能够借鉴这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模式逐渐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小城镇”的指导方针,这与温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契合。

这也是温州模式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标志。

通过《解放日报》的报道,温州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它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案例,也为中国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温州模式”是指中国浙江温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经济模式。

这一模式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持续发展。

而最早将这一经济模式称为“温州模式”的媒体报道来自于《解放日报》。

据《解放日报》的报道,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经济迎来了一段新的发展时期。

温州市的一些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他们大胆尝试小额贷款和私人融资,并将资金用于小型企业的创业和生产。

这些个体的创业者们开始形成了一个以信用相互担保的小额贷款联合体,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温州模式”的萌芽。

1985年,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将“温州模式”正式纳入了全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规划,并开始向温州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温州的地方政府也为这些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税收减免,为他们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解放日报》对于“温州模式”的报道也揭示了这一经济模式的一些重要特点。

温州模式是建立在个体创业者之间信用互助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里,创业者们相互信任,并通过相互担保的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信用体系。

温州模式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竞争的重要性。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调控,而不是由政府来直接干预。

温州模式的特色还在于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商投资。

在这里,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深厚的商业氛围一起有效地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日报》对于“温州模式”的报道也逐渐丰富起来。

1990年代初,温州的经济模式逐渐受到了更多地重视,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研究的对象。

《解放日报》开始在其经济版面上对于温州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这一模式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包括有效地解决了小型企业的资金难题,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了2000年左右,《解放日报》的报道提到了温州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温州变化总结

温州变化总结

温州变化总结简介温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温州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对温州近年来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

经济发展温州以其独特的民营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就成为了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并推动了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制造业升级曾经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温州如今正经历着制造业升级的阶段。

在国家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下,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温州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为温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温州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金融、旅游、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了温州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温州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

众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温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大量的商业中心、商场和高档住宅区的兴建,使得温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此外,温州市政府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也为温州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社会变革除了经济和城市建设上的变化,温州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水平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温州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温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温州还引进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更加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社会福利改善温州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从“温州模式”的兴衰回望改革开放40年

从“温州模式”的兴衰回望改革开放40年

从“温州模式”的兴衰回望改革开放40年*傅 守 祥 魏 丽 娜提 要: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和前沿阵地,曾以其敢闯敢拼的草根创业精神和独特的“温州模式”名震全国。

温州的先行先试与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样板,更重要的在于其“敢为人先”与“活力民间”的文化意义的确认。

新世纪以来,温州经济出现疲态甚至滑坡;当前,必须正视已有发展模式中的短板与陷阱,关注“新常态”下的提质增效与品质发展,助力温州走出暂时的困境,以文化力量推动“温州模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温州模式 回望 改革开放作者傅守祥,男,温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温州 325035);魏丽娜,女,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后(杭州 310018)。

温州,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和前沿阵地。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温州人勤行天下、商行天下、智行天下,铺展了新时期温州商人成长成功的生动画卷。

在外温州人的奋斗崛起,不仅为所在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重要的是向全国和世界各地输出了温州地域文化,输出了当代温州精神,输出了温州人率先进行市场化探索的成果,从而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制度创新的榜样,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温州模式”。

早在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在访俄时提出要求:“我希望温州要总结经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

”①新时代的温州人,主动走出温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已有68.8万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其中38万温商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

②过去40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成绩,是中国加大内部治理力度、营造良好政商环境并不断扩大开放、以开阔的胸怀迎接世界的结果。

正是有了改革开放40年的坚实积累,党的十九大豪迈宣示继往开来的*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文化产业的演化机制、政策优化与创新战略研究”(2016GH015)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国有经济来说,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A.使国有资本支配其他资本,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B.推动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破除垄断,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D.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A项不选;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2.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摆在深化国企改革的突出位置。

推进混改,“混”是手段,“改”是目的,要通过混改真正促进国企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和动力。

以下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产生的结果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在国民经济中坚持不同类型所有制经济一律平等原则③降低公有资产的比重,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下降④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旨在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故①④入选;各种类型的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故舍去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排除③。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这样做的意义是()①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②强化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质量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良好条件④增强企业资本实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该做法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良好条件,①③正确;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②错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表述过于绝对,④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温州在1978年开始就以自发的
创业精神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温州人的勤劳、实干和创新精神,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坚持。

温州人通过个体户、乡镇企业和家族企业等多种形式,大胆创新、奋发图强,逐步打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经济主要依靠农村家庭经营的小作坊、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企业发展。

当时,温州人通过外出打工、借贷等方式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经验,逐渐在当地建立了起伏的工业产业链。

温州人的身体力行和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了他们创业的强大动力,也促进了温州模式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经济逐渐增长,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温州的经济特点也从往日的农村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涵盖了鞋业、服装、机械等领域。

尤其是在鞋业方面,温州人在九十年代初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迅速崛起为中国鞋业的中心,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鞋业集散地。

温州的鞋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除了经济领域,温州模式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了新的活力。


城市建设方面,温州创造性地引入了海外建筑设计师和国内建筑公司,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提升城市形象。

他们注意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此外,温州还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温州创新创业的精神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年青人中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者。

然而,尽管温州模式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
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温州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约束和革命传统的制约,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温州的外贸和出口业务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温州模式的活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首先,温州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人才,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温州可以加强内外贸合作,寻求更广泛的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推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形成更加开放和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

此外,温州可以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和营商的成本,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它以创新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然而,温州模式也在不断
变革和发展中,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温州模式必将迎来新的活力,继续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