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合集下载

前列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道)

前列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道)
正常 。
1 . 2方法
以早期 发现。主要生 长于 尿道周 围大导管 的导 管腺癌 ,常表 现为下尿 路梗 阻症 状、血尿 ;主要 生长于次级大导 管的导管腺癌临床表 现与腺
1 . 1一般资料
度 被称为 “ 子宫 内膜样 癌”口 】 ,认为其 来源于前 列腺 精阜 的苗勒 管残
余 ,现经组织化学及 免疫组化证实 其起 源于前列腺大导 管。主要见于
老 年人 ,罕见 ,仅0 4 %~0 . 8 %的前列腺癌 起源于 前列 腺导管 ,5 %的 前 列腺 导管腺 癌合并有腺 泡分化 】 ,但至少5 0 %的肿瘤 成分显示导 管
中图分 类号 :R 7 3 7 . 2 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8 - 0 4 9 7 - 0 2
前列腺导管腺癌 (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a o f t h e p r o s t a t e )是罕见的
分化 。早期常无前 列腺质硬结节 和血清P S A 升高 等临床表现 ,因此难
收集2 0 0 3 ~ 2 0 1 3 年共3 例前列腺导管腺癌 患者。年龄6 3 ~8 2 岁 ,均 有 排尿 困难 ,一例伴血 尿。 除一例 前列腺穿刺 确诊后行根 治手术 ,另 二例 拟前列腺 增生行 手术治疗 。血清检 测P A s 水平 ,2 例 稍增高 ,1 例
2 . 3前置 胎盘大 出血手 术前紧急处 理的重 要性 。前 置胎盘 大出血 ,一
般 在出血2 0 0 0 - 3 0 0 0 m L 就 要行 围产 期急症子 宫切除术 ,以保证母 子安
前列腺导 管腺癌 临床病理分析 ( 附3 例报道 )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一、前列腺癌的分类和特点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类和特点如下:1.腺癌:最为常见,占95%以上。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2.鳞状细胞癌:较为少见,占不足5%。

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较快。

3.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

二、前列腺增生及其分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良性疾病,其分级如下:1.I级:前列腺大小正常,无增生。

2.II级:前列腺轻度增生,体积略有增大,但未超过正常范围。

3.III级:前列腺中度增生,体积增大明显,但未超过正常范围。

4.IV级:前列腺重度增生,体积显著增大,超过正常范围,可伴有膀胱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三、前列腺炎与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囊肿、前列腺结石等。

这些疾病一般预后较好,但需要及早治疗。

四、组织学评估和诊断标准组织学评估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分级和分期。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2.组织学分级;3.临床分期;4.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五、分期与TNM体系简介分期是指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深度,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

TNM体系是最常用的肿瘤分期体系之一,包括T(原发肿瘤)、N(淋巴结转移)和M(远处转移)三个部分。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六、风险评估和预后分层风险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特点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和分层。

预后分层是指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监测。

通过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后分层,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策略。

七、治疗方法选择及针对性诊断试验剂开发方向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制定。

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正确认识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前列腺癌主要起源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并常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病理特征。

1.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可以分为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腺泡状、鳞状、未分化等。

其中,腺泡状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病例。

2.组织学分级: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通常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该系统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为1-5级,其中1级表示肿瘤细胞形态规则,5级表示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

高Gleason评分与预后差相关联。

3.核分级:前列腺癌的核分级也是一项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型学特征,可将前列腺癌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两类。

高级别前列腺癌的细胞核畸形程度更高,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4.肿瘤扩散:前列腺癌常通过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扩散。

通过肿瘤扩散的程度和方式,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前列腺癌的预后分析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等。

在病理学特征方面,以下几个因素尤为重要。

1.Gleason评分:高Gleason评分与预后较差相关。

高级别的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浸润能力,因此患者的预后更差。

2.核分级: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核畸形程度更高,预后较差。

3.肿瘤扩散:前列腺癌的扩散程度也与预后密切相关。

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

此外,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手段也会对前列腺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较年轻的患者和早期诊断的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不同治疗手段对预后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结论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核分级以及肿瘤扩散的情况。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以及预后评估成为关键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常见病理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特征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1. 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分级、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

1.1 分级前列腺癌的分级常采用格里森(Gleason)评分系统,该系统将前列腺癌细胞的组织学特征分为1-5级,级别越高代表细胞异常程度越高。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细胞特征进行评估,然后分别给出两个区域的得分,并将两个得分相加,最终得到总分作为分级结果。

一般来说,分级结果越高,代表着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越差。

1.2 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常采用TNM系统,该系统基于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处转移(M)等因素进行分类。

分期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早期分期的前列腺癌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的前列腺癌预后较差。

1.3 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有腺癌(adeno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等。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病例。

而神经内分泌癌则相对较少见,通常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预后差的特点。

2.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预后评估通过对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

2.1 切缘检查切缘检查是评估前列腺癌切除标本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查肿瘤在切除标本边缘的情况,可以评估手术切除的完整性。

如果切缘呈阴性,即无癌细胞残留,那么预后较好;如果切缘呈阳性,即有癌细胞残留,那么预后较差。

2.2 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常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转移,因此检测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离 肾实质约 05~ c 防止 难 以控 制 的 肾实 质 出血 。( ) 中可 . lm, 4术 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囊腔有无排蓝 , 并检查出血情况。() 5 游离肾 囊肿表面时应操作轻柔 , 以避免肾囊肿破裂。 因此 , 只要手 术适应证 掌握得 当 , 由经验 丰富 的腹腔 镜手 并且 术 医生操 作 , 腔镜 肾囊 肿 去顶 减压 术 较传 统 的开 放性 手术 创 后腹 伤 和 出血更 少 , 作更 加 简便 ,是 目前 治疗 单纯 性肾 囊 肿 的理 想 操 术式 ,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鉴别 22 1 萎缩 萎缩 是最容易 误诊 为前列 腺 癌 的一 种病 变 。腺泡 .. 萎缩性病 变常 见于老年 患者 , 与 良性 前 列腺 增生 及 前列 腺癌 并 常 存, 而萎缩 性病变 常见 于外周 区。腺 泡 的萎缩 性病 变 呈小 叶性 分 布, 腺泡小 , 被覆单层 小而核 深染 的 细胞 , 的胞 浆很 少 , 常 细胞 问质 纤 维化 , 像前列 腺小腺 泡癌 。若 导管 一腺泡 因某 种 原 因而发 生 很 萎 缩后增 生时 , 前列腺 癌 的鉴别 更 为 困难 , C 3 1 1 及 P3 与 但 K4E2 3 6 的表达显示 这些被覆 的单 层 上皮 主要 是 基底 细 胞 。导 管萎 缩 后 , 其所 属腺 泡的增生 细胞都为基底 细胞 , 这与前列腺 癌有本质 区别 。 222 基底 细胞增 生 基底 细胞 增生 可 累及 少数 腺 泡或 整个 小 .. 叶, 甚或更 大范 围 , 现为 腺泡 被覆 上皮 的 复层 化 、 表 呈实 性或 筛 状 结构 , 易误认 为前列腺 癌 、 行细 胞癌 或移 行 上皮 增生 。其 时 。 移 若 仍为 保 留 内层 分泌 上皮 、 PA及 P P表 达 阳性 , 其 S A 而大 多数 增生 细胞 的 C 3 1 1 性表 达 , P0 s K 4 E 2阳 3 而 54 阴性 , 无 异 型性 , 增 J若 是 生 的基 底细胞 。若基底 细胞移行 性明显 , 核分 裂像且 有坏 死者 , 有 则有 基底 细胞 癌或囊 性腺样癌 的可能 。 2 23 前列腺 增生 两者通 常情 况下 易 于鉴别 。但在 增生 的前 .. 列腺腺 体 中, 些 区域上 皮 细胞 形态 不典 型 , 有 可被 错误 的认 为癌 。 辨别 要点是 : 增生腺 体中腺 泡稍 大 , 边 的胶 原纤 维 层完 整 , 周 上皮 为双层 高柱状 , 细胞核较 前列 腺 癌小 , 居 于细胞 基底 部 , 并 腺体 排

病理学中的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

病理学中的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

病理学中的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疾病的病理特征是病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的相关知识点,从不同疾病类型的角度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过程。

一、肿瘤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有其特殊之处。

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包括细胞类型、组织结构以及生长特点等。

1. 腺癌的病理特征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核异型性和细胞增生。

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活检标本,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肿瘤分类和分级。

2. 鳞癌的病理特征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角化过程的异常增生和角质形成。

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观察肿瘤细胞的角化程度、组织结构和增生情况,且常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 淋巴瘤的病理特征淋巴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组织中,具有多样性的病理特征。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通过淋巴结活检,观察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形态、大小、核结构以及组织结构,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型和分级。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动脉硬化的病理特征动脉硬化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管壁的粥样斑块形成和钙化。

动脉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动脉内镜检查、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手段,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和狭窄程度。

2. 心肌梗死的病理特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坏死的表现和范围。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等,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有其特殊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病理科虞义建摘要: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使前列腺癌诊断的客观依据更加充分,Gleason分级的发展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估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人高发,占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虽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且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2,3],因此前列腺癌的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是前列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献报道的多种分级系统中,Gleason分级[4],Mostofi分级[5]和MD Anderson医院分级[5]是3种主要系统"在美国,分级是普遍使用的分级系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10-14].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004年版分类,也正式将分级纳入[6].临床表现: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直肠指诊、超声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

前列腺癌较大时可以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

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可以引起骨痛、脊髓压迫的神经病状、病理骨折等。

肉眼上,早期癌块很小,一般难以发现,后来可呈现多个小结节或融合成鸡蛋大或更大的癌结节。

癌结节常位于前列腺包膜下,境界不清,质地较坚实,呈灰白或浅黄色。

从尿道刮切碎片组织,仔细检查亦常可发现癌组织比良性增生组织坚实,色泽较黄色,有时质地较硬,似乳腺硬癌组织。

75%~85%前列腺切除标本分段切片证明有多个癌灶,由多中心发生。

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1980年WHO公布前列腺肿瘤分类如下[7]: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良性恶性腺癌:小腺泡、大腺泡、筛状、实性/小梁状、其他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非上皮性肿瘤良性恶性横纹肌肉瘤、平滑肌瘤其他杂类肿瘤继发性肿瘤未分类肿瘤前列腺癌以腺癌最常见,约占96%。

前列腺病理解剖基础

前列腺病理解剖基础
②细胞间变
核增大;染色质靠边、凝集;核仁增大(≥2.5um)
③浸润
腺泡旁单个或单簇细胞向腺泡外伸出 或散入间质中 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神经、纤维脂肪组织出现瘤性腺泡
分级
目前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常用的方法包括: Broders分级、Anderson分级、Mostofi分级、 Gleason分级等。 WHO建议使用Mostofi分级
Gleason 分级系统: Gleason评分=主要结构类 型(级别)+ 次要结构类型(级别) ,获得 一个 Gleason score,如: Gleason grade 3 + 4 = 7.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
又称为导管内异型增生或大腺泡异型增生 病理特点为前列腺导管、小管、腺泡上皮细胞异
常增生 分为两级:低分级(LPIN) 高分级(HPIN) 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前列腺外周带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
PIN为前列腺的癌前病变������ 发生并局限于前列腺导管或腺泡内������ 非浸润并且不形成肿块������ 可以进展成为前列腺腺癌,也可能不进展 PIN常与前列腺癌并存 低倍镜下,和周围正常腺体比有明显深染。主要
前列腺病理解剖基础
目录
1.前列腺标本的取材与诊断 2.前列腺病理学特征 3. 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 4.切缘阳性
TURP的病理
TURP的取材原则: 过程:
1.精确称重 2.仔细检查所有碎片, 前列腺腺癌常为黄色,质 硬,取具有这些特点的组 织条。 描述: 1. 标本重量 2. 组织条的平均大小、 形状和颜 色。 组织学取材: 1. 13块以下全取 2. 如果组织过多,每5 克就多取一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1 前言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

根据2016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最新分类,前列腺上皮性肿瘤分为腺泡腺癌(acinar adenocarcinoma,AC)、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其中DA发生率居第二位,DA因其独特组织学来源、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而被公认为一种不同于AC独特病理类型。

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六,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1%,死亡率约为1.2%,单纯DA发病率只占前列腺癌0.4%-1%,其中多数合并腺泡腺癌,其次为尿路上皮癌、黏液腺癌、肉瘤样癌等类型,约占前列腺癌5%。

DA是由Melicow和Pachter等在1967年最先报道,其最初被认为是由男性胚胎发育过程中米勒管退化为精阜后残余组织转变而来,且其组织形态学类似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描述其为“前列腺椭圆囊的子宫内膜样癌”,称其为“子宫内膜样癌”。

后来发现该肿瘤是起源于前列腺导管上皮,多数位于尿道周围移行带大导管和外周带次级导管中,且其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AC相近,而与女性子宫内膜癌不同,因而摒弃“前列腺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术语。

有报道认为DA并非一个单独实体,而是典型AC向大的可容纳的尿道周围导管和间质扩散结果,除生长部位外,其并没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

现已证实DA源于前列腺大导管和次级导管,是AC外最常见前列腺癌亚型。

2 临床表现 DA发病年龄略高于AC,主要见于老年人,诊断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65岁。

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路梗阻、尿量减少或尿潴留,当肿瘤浸润至精囊腺或尿道时可出现血精,部分DA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和前列腺位置关系。

根据生长部位不同,DA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中央型起源于前列腺移行带大导管,肿物呈外生型生长,表现为息肉状或菜花状,突出于前列腺尿道内,并沿大导管播散;周围型起源于前列腺次级导管,可在周围腺体实质中浸润性生长,引起前列腺体积变大,质地变硬,临床表现为血尿和早期的尿道梗阻症状。

研究发现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升高,而另一些研究则指出DA患者更可能出现PSA水平降低。

因此PSA可能并非评估该肿瘤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可靠指标。

研究认为可能由于DA来源于导管上皮,分泌功能差,也有研究认为尤其是来源于大导管DA,分泌PSA可随尿液排出,血清PSA可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早期多数患者直肠指检不易触及前列腺硬结,PSA不高也增加诊断难度,同时阴性直肠指检结果增加早期诊断难度,此外偏高PSA 患者由于前列腺体积较大,下尿路梗阻时伴感染,也可能使PSA增高,这种状况使就诊医师忽视前列腺癌可能。

因此对任何怀疑为前列腺癌患者都提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从而提高确诊率。

对于PSA偏低(<10ng/mL),前列腺体积较大(>40 mL),PSA密度(<0.25ng/mL/g)偏低患者,行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提高穿刺阳性率,降低损伤尿道概率。

影像学DA在磁共振T2W期表现类似于Gleason 评分6分AC,仅靠单一传统磁共振成像判断易低估肿瘤分期,文献提出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方法检查结果示DA与高危前列腺癌表现相似。

若肿瘤明显向尿道突出或已突入尿道,膀胱镜检查可能会发现膀胱或前列腺尿道部肿物。

3 组织病理学特征 DA诊断目前完全基于病理形态学表现,其肿瘤细胞呈高柱状,单层或假复层排列。

细胞质丰富,通常嗜两性,也可呈苍白色或透明。

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核仁突出,染色质团簇状,核分裂象多见。

组织学结构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筛状、腺样和实性等,虽通常以一种结构为主,但也经常见到几种结构混合共存。

最常见形态学结构是乳头状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假复层状柱状上皮排列成乳头状生长,其中心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肿瘤细胞中含有胞质丰富嗜酸或嗜双色性,边界清晰,核质比低,核位于基底部,核仁大而明显。

乳头状结构被认为是诊断DA 最有意义特征,其次是由高级别核异型性、高柱状上皮和拉长细胞核特征。

这种形态学结构既可以单纯形态出现,也可与DA其他形态(尤是筛状结构)混合出现。

第二种常见结构是由柱状细胞排列复杂的筛状腺体,包含穿孔或裂隙样空间,筛状型通常发生在混合类型中,外周的上皮通常是柱状的,中央腺体呈立方形排列,腺泡肿瘤成分可占10%-90%。

实体生长结构是一种少见结构,其特点是肿瘤由大的扩张腺体组成,密集柱状细胞形成实片状,常伴粉刺样坏死。

由于其致密的细胞结构,柱状细胞特征不易辨认,除非填充较少区域或腺体轮廓被破坏。

该模式表现为片状腺泡前列腺癌,因此被分为5级(伴或不伴粉刺型坏死)。

此外仍有几种罕见组织学变异,包括微乳头状/簇状、黏液、泡沫腺和囊性乳头状结构等。

微乳头亚型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呈簇状结构;泡沫腺亚型瘤细胞胞浆透亮,核呈卵圆形,可出现显著核仁;黏液亚型特征性地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外黏液分泌,衬覆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囊性乳头状亚型表现为囊性扩张,囊内形成乳头状和腺样结构;PIN样DA较为罕见,肿瘤细胞常缺乏显著的多形性,细胞核位于基底部,核仁一般不明显,增殖活性较低,容易漏诊。

对DA尚缺乏独立分级系统,根据2005年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共识,经典型DA(筛状和乳头状)若未出现粉刺型坏死应为Gleason 4级;若筛状腺体合并粉刺型坏死,应视为Gleason 5级。

对于PIN样DA,其生物学行为被认为类似于Gleason 3分AC。

2016年WH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沿用这一诊断标准。

与AC免疫表型相似,DA通常表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fic anti gen,PSA)和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rostate spe ci fific acid phos p hatase,PSAP),但PSA和PSAP染色分布和强度往往较弱和/或呈局灶性,与高级别AC一致。

Ki-67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C;另外DA阳性表达AR而不表达ER等,AMACR一般呈高表达阳性。

DA可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罕见表达胃肠道标记物如CK7、CK20、CDX2、villin和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肿瘤抑制基因P16和P53在DA明显表达,并且发现P16蛋白在肿瘤进展和复发中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PSA免疫染色缺失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SPINK1)阳性表达均与疾病复发显著相关,可作为DA预后生物标志物,大多数DA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hhancer of zesestehomolog 2,EZH2)蛋白高表达。

最新研究表明同源盒基因B13(homeobox B13,HoxB13)可能是一种诊断DA比较有价值的标志物,也是预测复发的预后标志物。

4 前列腺导管内癌前列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prostate,IDC-P)指前列腺腺癌沿邻近导管播散生长,而基底细胞未被破坏的一种特殊组织形态学类型。

目前研究发现无论前列腺穿刺还是根治性切除标本,IDC-P存在均是提示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因此正确识别IDC-P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由于与Gleason4级前列腺腺癌具有非常相似组织形态学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常易漏诊。

IDC-P是前列腺上皮性肿瘤一种亚型,1985年由Kovi等首先描述,1996 年McNeal等提出该概念,2016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定义为前列腺腺泡和/或前列腺导管内上皮细胞肿瘤性增殖,结构上与前列腺HGPIN 类似,但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均远超越HGPIN。

IDC-P存在于17%前列腺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中,由于常伴随前列腺腺癌高肿瘤容积及高Gleason评分,是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2006年Guo等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首先对IDC-P诊断标准进行界定。

肿瘤周围除了基底细胞外,结构上肿瘤细胞可形成实体、疏松筛状、致密筛状、微乳头等结构,类似Gleason 分级4级前列腺腺癌,部分肿瘤中央伴有非局灶性粉刺样坏死,类似Gleason分级5级结构。

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

鉴别诊断:①具有筛状结构浸润性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组织形态学相似性,某些情况下识别正常导管轮廓有助于区别二者,但大多需借助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识别基底细胞存在。

②HGPIN:HGPIN 是前列腺癌公认癌前病变,二者生物学行为迥异,因此二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形态学二者均表现为导管和腺泡内的上皮不典型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时,肿瘤细胞P504S及基底细胞P63及CKH等标记均阳性,但HGPIN腺体相对较小且细胞一致性,无明显多形性,几乎不见致密筛状和实体状生长方式或粉刺状坏死。

Morais等发现PTEN及ERG蛋白在二者表达情况存在差异,PTEN在HGPIN中呈高表达而ERG不表达,而IDC-P表达模式正好相反。

③导管腺癌(后文做详述)。

④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尿路上皮癌或前列腺原发尿路上皮癌,也可扩散至前列腺导管内填充前管腔,形态与实体型IDC-P相似。

但尿路上皮肿瘤细胞多形性更明显,免疫织化尿路上皮肿瘤细胞P63及GATA3阳性,而IDC-P肿瘤细胞P504S及PSA等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虽ISUP分级系统不推荐对IDC-P进行Gleason分级,但IDC-P 存在常与较高的Gleason评分、较大肿瘤容积、较高比例前列腺外扩散、精囊腺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

正确识别并诊断IDC-P对提示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IDC-P与Gleason分级4级特别是具有筛状结构前列腺腺癌在形态学上非常相似,与前列腺癌不良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诊断IDC-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无论是前列腺穿刺标本还是根治性切除标本,需要引起病理及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5 鉴别诊断①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属于PAA 癌前病变,可类似于DA,特别当其为微乳头状时。

然而真正纤维管束在HGPIN中是看不到的,通常不形成真性的乳头。

HGPIN腺体大小和分布与良性腺体相同,腺体大小正常,分布类似于正常导管-小叶的结构,囊样扩张的腺体以扁平结构为主,但DA腺体大且分布不均匀,腺体一般较大或呈特殊的“背靠背”形态,形成复杂的乳头状及筛状结构,具有显著的核异型性和更高的细胞增殖活性,粉刺样坏死、神经侵犯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在DA中也更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