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
幼儿园农耕文化教学探讨与实践

幼儿园农耕文化教学探讨与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农耕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成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一、农耕文化的意义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农耕文化教学,可以让幼儿了解种田耕作的历史渊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和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农耕文化也能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将农耕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农耕文化教学的实践1. 农耕体验活动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农耕体验角,让幼儿们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
通过播种、浇水、除草等活动,让幼儿们切身感受到种植的辛苦和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些活动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农耕文化游戏在游戏中融入农耕文化的元素,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
磨面粉比赛、摘水稻比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农耕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兴趣。
3. 农耕文化故事阅读通过阅读描写农耕生活的优秀故事书籍,向幼儿讲述古代农耕文化的故事。
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农民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激发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三、农耕文化教学的启示农耕文化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农耕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勤劳节俭的品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农耕文化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重视农耕文化的教学,让农耕文化真正成为幼儿成长教育的一部分。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对幼儿园农耕文化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农耕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和动手能力。
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教学活动,必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小小农夫,感受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小小农夫,感受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与自然的联系似乎越来越远。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开展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通常包括种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亲自动手体验这些农耕活动,还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工具、如何照顾植物等知识,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在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观察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可以发现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这种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不仅可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分工浇水、除草、收获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农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更是一次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我会更加重视培养孩子与大自然的联系,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对自然的感恩和关爱。
在幼儿园小小农夫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种植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亲手体验养殖小动物,比如养鸡、养鸭、养兔子等。
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农耕文化,让他们深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在种植蔬菜和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选择土壤、如何施肥、如何浇水等农耕技巧,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耕种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他们会在种子发芽、嫩苗长成蔬菜水果的过程中,懂得耐心等待和用心呵护;在丰收的时候,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自然的馈赠。
幼儿园农耕文化教育活动

幼儿园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幼儿园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在目前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很多幼儿缺乏对自然和农耕文化的了解。
积极引入农耕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大自然,还能培养他们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一系列的生活技能和价值观。
一、农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1. 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然: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种植、养殖和收获等过程,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的尊重和认识,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
2. 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亲自体验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保措施,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
3. 培养劳动与自理能力:在农耕文化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积极参与,从耕种到收获都需要他们付出劳动。
这样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幼儿园农耕文化教育活动的具体形式1. 种植体验活动:通过在校园内设置小型果园或菜园,让幼儿参与种植的过程,从种子的选择到种植的方法,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2. 养殖体验活动:在幼儿园内设置小型养殖场,让幼儿参与动物的喂养和照顾,例如养鱼、养小动物等。
通过亲身参与,幼儿可以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衍过程,培养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3. 农耕活动主题日:定期组织农耕活动主题日,让幼儿参与农耕相关的游戏和手工制作,例如玩耍农耕器具、制作稻草人等,以增加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三、农耕文化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1. 认识和了解农耕文化:通过农耕文化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与农耕相关的知识,例如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农作物与天气的关系等。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在农耕文化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合作与分享精神: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幼儿需要互相协作,分享经验和成果。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分享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分享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共享随着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食育教育逐渐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实践共享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并共享一些实践经验。
1. 带领学生参观农场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前往当地的农场,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蔬菜、果实,观察农民的劳作,了解食物的产地和生长过程。
这样的实地教学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食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尊重,让他们明白食物不是简单从超市来的,而是需要勤劳的人们辛勤耕耘和悉心照料才能种出来的。
2. 开展简单的厨艺课程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厨房空间,进行简单的厨艺课程。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食物的加工和制作过程,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食物的原始形态和变化过程。
在该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食材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食物的变化和价值。
3. 注重饮食环境的营造幼儿园的餐厅环境对于食育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餐桌的摆设、餐具的清洁等方面,营造一个整洁、安静、有秩序的用餐环境。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专注于饮食,培养孩子们的餐桌礼仪和用餐习惯。
4. 引导孩子参与选择食物在幼儿园食育教育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选择食物,让他们了解不同食材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
老师可以在选购食材时让孩子们挑选,或者在餐前让孩子们参与菜单的讨论和制定,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参与到食育教育中来。
5. 营造健康饮食的文化氛围幼儿园应该营造一个健康饮食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健康饮食的理念。
老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向孩子们传递相关的饮食知识和文化内涵,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食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农耕活动体验与感悟 幼儿园农耕活动

幼儿园农耕活动体验与感悟一、概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幼儿园农耕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教育领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参与农耕活动,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自然界的真实情况,增进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孩子们的耐心、细心和责任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结合个人体验,对幼儿园农耕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感悟。
二、实践感悟1. 接触自然参与幼儿园的农耕活动,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在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等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到农作物的生命周期。
这种亲身接触自然的体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育机会,能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2. 培养耐心和细心农耕活动需要孩子们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耐心,等待种子发芽、幼苗长成成熟的植株,这对于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会学会耐心地等待,细心地观察,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3. 培养责任感在参与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浇水、除草等。
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对幼儿园农耕活动的认识1. 重视自然教育幼儿园农耕活动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和植物的亲密接触,孩子们能够懂得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融入综合素养教育在农耕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还能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惜食物,这正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参与农耕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农耕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农耕体验与食物认知教育案例

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农耕体验与食物认知教育案例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农耕体验与食物认知教育案例1. 介绍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健康饮食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这一种全新的农耕体验与食物认知教育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教育案例,并就其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2. 农耕体验在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中,幼儿们可以亲身参与种植水果和蔬菜的过程。
他们可以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等农耕活动,从而对食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耐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食物认知教育通过参与农耕活动,幼儿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名字、外观和特点。
他们能够观察和体验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了解不同水果和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适宜季节。
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食物的认知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健康饮食的积极态度。
4. 教育案例分析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的教育案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农耕体验,幼儿们可以在感性认知方面得到培养,培养了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热爱。
这一教育案例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感。
通过亲身体验水果和蔬菜的生长过程,幼儿们能够在认知层面上对食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5. 个人观点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这一教育案例在培养幼儿对食物的认知和兴趣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它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农耕体验中得到锻炼,还能够为幼儿的健康饮食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案例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经过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我们对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农耕体验与食物认知教育案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希望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我尽量根据指定的主题:幼儿园田园果蔬乐园,将深度和广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以全新的角度对这一教育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幼儿园园艺和烹饪教育方案:从土地到餐桌

幼儿园园艺和烹饪教育方案:从土地到餐桌幼儿园园艺和烹饪教育方案:从土地到餐桌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绿色生活。
这种趋势也逐渐影响到了教育领域,特别是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园艺和烹饪教育方案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通过园艺和烹饪教育,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环保意识。
本文将以“从土地到餐桌”为主题,探讨幼儿园园艺和烹饪教育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二、园艺教育的重要性1. 大地耕耘,心灵陶冶园艺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们如何种植植物,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大地的馈赠和生命的奇迹。
在幼儿园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园艺活动,亲手种下种子,浇水施肥,见证着种子一点点生长,慢慢变成绿油油的植物。
这样的体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之情。
2. 培养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园艺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细心呵护自己的植物,这需要他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关注。
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毅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因为园艺需要集体协作,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种植、管理和收获。
三、烹饪教育的价值和意义1. 从食材到餐桌,感受滋味烹饪教育让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做饭,从食材到加工食材,再到最终享用美食。
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食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更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成果和饮食的快乐。
通过烹饪教育,孩子们可以对食物产生更深刻的感情,并且培养起健康饮食的习惯。
2. 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烹饪是一门艺术,孩子们可以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食材搭配,尝试不同的做菜方法,这样的过程既是烹饪,更是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园艺和烹饪教育融合的实践在很多幼儿园中,园艺和烹饪教育都是被独立教授的。
但是实际上,将园艺和烹饪教育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
通过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教学实践探讨及反思

幼儿园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教学实践探讨及反思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他们接触社会和世界的起点。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农耕文化的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以期为幼儿园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二、农耕文化教学在幼儿园的意义1.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儿童已经离开了农村环境,对于传统的农耕文化缺乏了解。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农耕文化的教学,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动手能力农耕文化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自种植或养殖的方式,学会如何动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3. 培养合作精神在农耕文化的教学实践中,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农耕文化教学实践1. 植物种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一部分空地或者花园用来种植蔬菜或者果树等植物,让幼儿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从埋种、浇水、施肥到收获,让他们亲身体验农耕的过程。
2. 小动物饲养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一个小的养殖园,让幼儿来照顾一些小动物,比如兔子、鸡等。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一些养殖的基本知识。
四、农耕文化教学的反思在农耕文化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些问题。
1. 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上,应该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讲解、互动、游戏等,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安全问题在农耕文化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比如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避免有刺的植物,动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安全。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农耕文化教学在幼儿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农耕文化的教学实践,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
内容提要:发挥幼儿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1+1>2的效果,让幼儿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健康饮食,学会食指知,食礼,食操,感知食趣。
关键词:农耕文化、食育教育、感恩农民、珍惜食物、健康饮食、大自然、
农作物。
农耕文化养育和发展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
而在今天日益工业化的时代,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是否还能体会到农业劳作的艰辛?相信已经相当不容易。
虽然课本里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但读诗词甚至背诵下来是
一回事,能不能真正地体会又是另一回事。
“光盘行动”是从国家到民众提到的广泛倡议,这是杜绝浪费粮食的行动,是要感恩农民的行动。
我们不妨想一想从新中国建立到80年代为何没有这
样的倡议,人们会自觉地爱惜粮食。
因为40后的人们受过旧社会的苦难,吃饱
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不会浪费,50后的人们受过60年代自然灾害的苦,也有
吃不饱的几年,自然也会爱惜粮食。
60后、70后经过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
再教育参加田间劳动,体验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也不会浪费粮食。
这
样就不需要提倡“光盘行动”。
而80后就是我国“独生子女”的一代啦,他们
没有体验吃不饱,没有体验农耕劳动,对“粒粒皆辛苦”只是会背诵,没有体验,再加上洋快餐的侵入,所以浪费粮食、挑食偏食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此作为幼教
工作者,让幼儿从小就知道从农耕到餐桌的不易,做食育的先行者。
我们对幼儿进行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要大胆地实验和研究。
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环境,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农耕文化的熏陶。
随着城市文化脚步的加快,传统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渐行渐远,幼儿
对传统的农耕文化越来越陌生,我们幼儿园邀请幼儿、家长、老师利用假期、周
末到农村收集古旧的农耕器具和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工具的事物,经过整理、摆放、展示在幼儿园教学楼的二楼走廊布置成“客家文化长廊”的农耕文化展厅,供幼
儿认识了解其名称、用途、用材及使用方法。
在楼梯道内制作了二十四节气的展板,让幼儿每天上下楼时通过展板了解二
十四节气及其由来。
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耕过程中的作用。
在外面在四楼顶层平台上建立了亲亲农场,让幼儿亲自参加锄地、播种、浇水、收获的农耕过程。
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要通过主题活动来进行。
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五
谷丰登》《秋天的农作物》《粮食那些事》《粉面世
家》、
《24节气美食》《萝卜》《苹果的故事》《香喷喷的米饭》《我爱吃蔬菜》《秋天的水果》《南
瓜乐园》。
通过这些内容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蔬菜、水果的名称。
了解它们的营养成分,让幼儿养成生态、健康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充
分感受从农耕到餐桌的不易,感受农耕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学会珍惜食物,学会
感恩大自然,感恩农民。
我们要做到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要在幼儿园全面开花。
我园的亲亲农场
让幼儿投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来到田间地头,感知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耕、秋收
冬藏。
使幼儿从小就有“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种下农耕文化的种子。
大班小朋友种玉米:播种、施肥、浇水、收获。
小班小朋友种下向日葵,观
察向日葵的生长过程,收获葵花籽。
中班小朋友种下小白菜,收获后晒菜干,体
验秋收冬藏的过程。
开展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培养了幼儿的食知、食礼、实操、食趣。
食知:了解食物的生长过程,知道食物的营养价值。
初步理解药食同源的知识。
食礼:《餐桌礼仪我行动》
食操:幼儿学会制作“南瓜饼”“红薯饼”“红枣夹核桃”“暑泥蛋
糕”“包饺子”“擀面条”用石磨磨豆浆,制作客家美食“艾粄”、潮汕美食
“蚝仔烙”“猪脚圈”。
幼儿争做“食育小达人”。
食趣:在田间地头绘画写生,表演蔬菜服装走秀,制作水果拼盘。
食农:学习简单的松土、浇水、施肥、收割。
在幼儿园的亲亲农场里,土豆成为学习的主角:种土豆、语言讲土豆的营养
价值、数学算土豆、美术画土豆,食操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
幼儿亲自体验
挖土豆、制作美食的过程,除了能锻炼幼儿体智德美劳的能力,还能让幼儿了解
食物来之不易感恩劳动人民。
在挖红薯的活动中,首先告诉幼儿红薯的收获方法,当孩子们刨开泥土兴趣
高昂寻找自己的战利品,每发现一个红薯,都会兴奋地和同伴比一比谁挖的红薯大,一个个胖胖的红薯从土里钻出来,会引起孩子们惊叹和欢笑,而后孩子们将
红薯做成“红薯饼”尽情地品尝。
小朋友们说:“参加农耕劳动真的很累,制作
美食也是不容易,我们要感谢农民伯伯,不能浪费粮食”。
像这样让孩子们直接亲近大自然,自己实践体会农活艰辛的活动,的确非常
不错。
它让孩子们从城里走进农村,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真知,在汗水中真切体
会粮食蔬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发自内心地珍惜和节约粮食和农产品,在幼小
的心灵种下质朴美好的勤俭习惯,将对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积极的帮助作用。
幼儿亲自耕种,不仅能深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能体验农耕的辛苦,
开阔他们的视野。
亲自食操制作美食,品尝自己制作美食的成果,可以增强幼儿
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在不断地参与,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提高各种能力中学
会里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杜绝了浪费。
总之,发挥幼儿从农耕到餐桌的食育教育1+1>2的效果,让幼儿学会珍惜,
学会感恩,学会健康饮食,学会食知,食礼,食操,食农,感受食趣。
参考文献:
[1]景冬菊,牛丽萍. 幼儿园食育之实践策略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
[2]徐玉芳. 优化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 考试周刊,
2012(70):1.
[3]喻莉莉. 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分析[J]. 华夏教师,
2018(2):2.
[4]尚欣媚. 小胖墩减肥记[J]. 学前教育, 2021(8):16-17.
[5]王旭昌.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幼儿园课程向内涵发展[J]. 山东教育:幼教版, 2013(7):3.
[6]吴芳珍,胡常胜. 农业专业大学生合作社创业意愿研究[J]. 知识经济,2019(3):2.
[7]范俊峰,张艳艳.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2):2.
[8]李里特.“食育”是国民健康的大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3):4-7.
[9]周念丽2014《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幼儿教育》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