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课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如果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描绘了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鲁迅的杂文深刻反映了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那么,在你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民族不朽的灵魂。

)正像同学们所讲,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民族不朽的灵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人格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给予鲁迅高度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

而事实上,伟人也拥有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自主梳理文章内容,提升独立通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3.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ǎo( 舀 )汤gē( 疙 )瘩kāi( 揩 )桌子绞.肉( jiǎo )吩fù( 咐) láo( 唠 )叨调羹.( gēng ) 咳嗽.( sou )抹.杀( mǒ ) 草率.( shuài ) 校.对( jiào ) 深恶.痛绝( wù )2.根据意思写出字词。

____揩____:擦,抹。

____存心____:心里怀有的念头。

____悠然____:悠闲的样子。

____不以为然__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____深恶痛绝____:厌恶、痛恨到极点。

3.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原名____张迺莹____,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生死场____》《____呼兰河传____》等。

写作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箫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生活上的良师益友;萧红是鲁迅忠实的读者,对鲁迅有着浓厚的感情。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曾多次在文章中抒发对他的哀悼之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本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鲁迅先生的?答案: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

2.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琐事,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品质或特性?答案:乐观开朗、平易近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简单随和、体恤他人;不同寻常,忘我精神;幽默风趣、童心未泯;爱护青年;乐观精神。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当堂习作小结教师提出习作要求:
运用今天学过的一种写作方
法来描写一下你身边的同学,要
突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师结
合照片引导孩子开拓思路,思考
合适的写作素材并进行写作练
习。

感谢萧红教会我们用貌似不经心
的背后写出了对鲁迅的深刻了
解,从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写出
了对鲁迅炽烈的情感。

所以我们
要以一颗饱有热情的心来感知生
活,看一朵花开,赏一朵云飘,
品一段青春!
作业:课后完成当堂习作
同学们先结合日常生活
来说素材,然后当堂进行
习作练习,最后由同学结
合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点
评。

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表达
能力以及赏析
能力。

三、板书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以小见大显中心
动词准确现精神
细节描写摹人物
侧面烘托衬品格。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 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外赏读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 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 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 实与虚伪, 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 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 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 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 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 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 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外赏读
2.第二段,为什么详写鲁迅先生的相貌、声 音和姿势? _主__要___为__了__表__现__鲁__迅__先___生__平__凡__中__见__伟__大___。 _“__为___了__突__出__其__思__想__的___深__刻__”__或__“__作__者___ _特__别___熟__悉__鲁__迅__先__生__,___对__鲁__迅__先__生__情___感__ _真__挚__,__记__忆__深__刻__”__等__。__(_意__思__对__即__可___)___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内精读
2.选文第一段用了7个“陪”,能否将其简化 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 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 _不__能__简__化__,__连__用__7__个__“__陪__”__会__起__到__强__化__感__ _情__色__彩___的__作__用__,__给__人__以__更__深__的___意__境__,__使__ _读__者__对___鲁__迅__先__生__花__大__把__时__间__专___心__陪__客__人__ _产__生__更__强__烈__的__反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无数人。了解他的生平,对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他在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贡献。
-举例:课文中提到鲁迅先生的著作、翻译、文学批评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中“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可以洞察一切”等句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
(3)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如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家国情怀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本节课将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问题补充: xx年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七年级,语文,教育出版社
网友答案:答案共22页。

提供此答案是为了帮助大家做完题后对照答案,请勿直接抄袭,请认准:【答案网】下载答案,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

注意:限于篇幅,继续查看z q nf【co m】其它页答案,请自行点击下面链接打开。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5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6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7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8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9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0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1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2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3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4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5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6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7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8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9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0页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1页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2页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掌握《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课。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学辅助材料: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知道这幅图片或视频中的人物、事物吗?- 你对这些人物、事物有什么了解?步骤二:预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与本课内容进行关联,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

2. 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内容和主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步骤三:课文阅读与理解1. 分段朗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3. 进行课文理解的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四:语言运用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拓展延伸1. 给学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历史背景、相关名人等,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完成练习题等,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2. 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3. 理解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和尊重之情。

【导学步骤】导学一:导入新课1. 老师与学生简单交流,了解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2. 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主题和内容:这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了他的形象、风貌,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贡献;3.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导学二:阅读导引1. 给学生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 用简洁的词语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的形象和风貌,让学生对他的外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3. 引导学生阅读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写文段,让学生对他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4. 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阅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可以收获的地方?导学三:思考探究1.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形成自己对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感受和敬仰之情;3.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尊重之情。

导学四: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2. 学生可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朗读鲁迅先生的名篇,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等,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导学五:小结归纳1. 学生通过导学活动,对《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内容和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对鲁迅先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 学生通过延伸拓展,对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贡献有了更多的了解。

【课后作业】1. 跟家长和亲朋好友聊一聊鲁迅先生,了解他们对鲁迅先生的看法和评价;2. 回顾一下导学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选择一部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十分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端起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达到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望感吾生之行休休:停止
D.齐彭殇为妄作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正确答案)
2、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3、1即席发言具有随机性、临场性的特点,要求反应速度快。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4、关于《故都的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文章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本文在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是,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表现了悲秋的主题(正确答案)
课文多出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B.始速(招致)祸焉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
C.籍(登记)吏民,封府库朝济(成功)而夕设版焉(正确答案)
D.素善(与……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
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吮吸shǔn 翘盼qiáo
B、花蕊xī静谧bì(正确答案)
C、睥睨nì缥缈miǎo
D、走廊láng 萌生méng
7、直到本世纪60年代,将地面()结果与卫星和火箭()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单选题] *观察观测
观测探测(正确答案)
观察探测
探测观察
8、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9、关联词选用:()怎么样,()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

[单选题] *只有才
不仅还
不但而且
不管都(正确答案)
10、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11、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

这样的代称很多,如“桑梓”指家乡,“庙堂”指朝廷,“汗青”指史册。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2、关联词: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单选题] *特别
甚至(正确答案)
因此
所以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名词,道理。

(正确答案) B.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道:名词,方法。

C.伐无道,诛暴秦。

道:名词,道义。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动词,取道。

1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偏僻(piān)杜撰(zhuàn)
B、稀罕(gàn)溺爱(ruò)(正确答案)
C、辜负(gū)风骚(sāo)
D、愚蠢(chǔn)纨绔(kù)
1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偏僻(piān)杜撰(zhuàn)
B、稀罕(gàn)溺爱(ruò)(正确答案)
C、辜负(gū)风骚(sāo)
D、愚蠢(chǔn)纨绔(kù)
1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粗糙(cāo)饿殍(piǎo)脍炙人口(zhì)(正确答案)
B、旖旎(nǐ)旮旯(lá)游目骋怀(pìn)
C、凫水(fú)尴尬(gān)自惭形秽(suì)
D、自诩(yǚ)恬淡(tián)好高骛远(wù)
17、1《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8、1荀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判断题] *对
错(正确答案)
1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气喘quǎn 包裹guó
B、脱缰jiāng 监视jiān(正确答案)
C、抵挡dāng 怨恨yuān
D、凫水fù跳跃yào
20、1《红楼梦》中“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1、1小说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2、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埋怨(mán)目睹(dǔ)对峙(zhì)
B、弊病(bì)栖息(qī)烘托(hōng)
C、绷带(bēng)骤然(zhòu)哽咽(yè)
D、吹嘘(xū)浮躁(cào)停滞(dài)(正确答案)
2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
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
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
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
26、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7、“阡陌”“纤维”“纤夫”中的“阡”“纤””“纤”的读音各不相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28、1《荷花淀》是孙犁的散文。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9、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
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
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
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
30、“果脯”的读音是“guǒfǔ”。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