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打印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
编辑
《简明中国古代史》是由张传玺主编责任编辑:何瑞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850*1168毫米 32开 23.625印张 590千字,1991年11月第一版 1993年7月第6次印刷
目录
1内容简介
2(第二版)
内容简介
导言
书籍内容
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内容较浅近的适用面更广的中国古代史教材。
全书仅用了不足四十万字,就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国
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一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历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主要政治、经济制度
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等。
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文字通俗易懂。
为了阅读
方便,全书将内容分为若干编、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各立标题,一目了然。
书中附有历代帝(王)系表
32张,地图52幅,插图123幅,图文并茂。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大、成人高校等“中国通史”课之用。
亦适合史学爱好者自修之用。
《中国古代史》教材种类

《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多种版本,以下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和受欢迎的教材: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这是一套经典的历史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翔实,涵盖了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的历史。
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目前已有第5版。
2.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这本书较为简练,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为代表,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史。
3. 范文澜《中国通史》:这是一部大家之作,成书较早,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但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4.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这本书也是一部经典的通史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
5. 白寿彝《中国通史》:这是一部内容全面、论述详细的中国通史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
6.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这是一部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明朝历史的一面。
7. 傅衣凌《中国历史:明史》:这本书对明朝历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人民出版社出版。
8. 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这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对明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以上仅为《中国古代史》教材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版本的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材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学习需求和学术背景来决定。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精选)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考试纲要一、考核对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行政管理(专科)学员。
二、复习要求要求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
学员以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教材,以教学大纲为辅助教材,参考上教学资源,配合期末复习纲要,认真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还必须注意复习方法。
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抓住重点。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
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1.考试题型: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
2.考试形式:考题的答案,均按照基本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制定,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3. 考核时间:60分钟。
.4..成绩评定: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按70分制进行评定。
5.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结合史实进行分析、综合。
(2)一般掌握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记忆其基本情况。
(3)一般了解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印象。
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一般掌握一、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名称,发现地点或分布地区,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
二、从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看“劳动创造人”。
三、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般掌握一、夏朝和商朝的社会性质二、青铜制造业的大致情况三、商代文字的大致内容。
四、禹、启、汤、盘庚的主要事迹。
第三编(上) 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一般掌握一、西周分封制的基础、具体方式(层层分封)、主要封国的名称、地点。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本《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中国古代史》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入选前必备的知识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社会发展、传统思想文化、历代重要文献和代表性历史人物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历史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中国古代史的基本
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方面的问题,具
备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中国古代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
时间为 180 分钟。
三、考试内容
(一) 基本概念
(二) 基本理论
(三) 基本知识
四、掌握重点
(一) 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二) 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三)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四) 中国传统文化
(五) 中外文化的海路与陆路交流
(六) 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七) 历史文献的标点、翻译和理解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 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国家图书出版社 2003年。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答案整理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简明中国古代史》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出的选修课,共 4 学分。
考试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命题,考试要求要以市电大的复习要点为准。
(一)考试范围:由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教材。
(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三)考试时间: 90 分钟(四)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为:满分 100 分。
填空题( 20%)、单项选择题( 20%)、名词解释( 20%),简答题( 20%);问答题( 20%)。
(五)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答思考题。
(六)应试要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试时一定带上教材、作业和综合练习题。
特别要重视作业和综合练习,考题大部分来源于其中。
注意选择题不要照抄字母,有可能考题的答案顺序与复习题不一样。
2、本课程的考试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根据以往该科考试情况看考试试题的题量较大,由于是历史学科,准确度要求也较高,所以考试时要细心,注意审题。
对把握不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和教材。
在查阅教材内容要注意方法:先查看目录,找关键词,确定内容的章节和方位,再按要求在书中找相关知识。
3、注意解题方法: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最需要准确,基本知识点需要记牢;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该名词的内涵与外延;2、它的作用与意义; 3、简单的评价;切忌就事论事;简答题要注意将问题的要点列完整,然后根据要点稍加阐述就可以了;问答题首先应将问题的要点列出,然后根据要点来展开回答,一定要阐述,宁可多答,不可少答,不要因把握不准答案不作答或者留下空白过多造成丢分。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2

*战国七雄,*李悝,*秦孝公,*孙膑,燕昭王,乐毅,吕不韦,*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李冰,*都江堰,*郑国渠
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
*五经,*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韩非,*屈原,*《楚辞》,*《黄帝内经》
秦朝
*秦始皇,*李斯,*陈胜,吴广,*项羽,*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守,县令,*焚书坑儒,*灵渠,匈奴,*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大泽乡,巨鹿之战,*约法三章
原始群
*原始群,*旧石器时代,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有巢氏,伏牺氏,燧人氏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山顶洞人,*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军事民主制,炎帝,黄帝,蚩尤,尧,舜,小康之世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史纲》与《简明中国古代史》的课后名解不完全一样,前者要全的多,但是两者都没有答案
总结:教材选用《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解使用《中国古代史纲》一书上的。前一个链接上的帖子已完整的抄录了《中国古代史纲》一书上的所有名解
除去其中人名,以大纲的章节为纲,重新整理如下:
一、先秦
司母戊鼎、*甲骨文、井田制度、*共和行政、葵丘之会、*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弭兵之会、*初税亩、*空首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江堰、*郑国渠
明朝
王振,刘瑾,*于谦,*严嵩,*戚继光,*利玛窦,皇太极,熊廷弼,*袁崇焕,*葛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内阁,科道官,*三法司,厂卫,*卫、所,军户,轮班匠与住坐匠,*黄册,*鱼鳞册,粮长,本色与折色,皇庄,金花银,*三饷,“夺门之变”,大礼议,*“庚戌之变”,*倭寇之患,*援朝战争,矿监税使,梃击,红丸,移宫,荥阳大会
东汉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21《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22《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2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24《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6《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7《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8《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30《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31《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3《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4《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35《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36《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37《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8《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9《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40《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1《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2《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4《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5《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46《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47《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48《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49《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50《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1《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52《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53《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54《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5《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6《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7《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8《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5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0《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61《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62《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63《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6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5《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6《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67《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8《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69《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1《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2《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中国古代史”(上)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阎步克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上)所列的参考文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徐凯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下)所列的参考文献:1、《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只有四十万字。
由于分量适当,宜教宜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观点新颖,不袭旧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所以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1991年11月初版,至今年3月,时间仅仅一年又四个月,本书已连印六次,印数多达6万4千册。
虽是这样,我们认为本书还是有不少应当修改之处。
首先是对文字做了全面加工,主要是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其次是对有关民族关系的部分,尤其是对元、清两代做了较大的修改,端正了民族观点。
第三,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了更适当的评价。
例如对武则天的评价。
此外,本书还对学术界某些新的研究成果及新的考古发现,做了必要的吸收。
应当说本书经过这次修订,从内容到观点,面目一新。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推导,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朝代或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情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民族史和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等。
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本书采用“西周封建论”。
按社会性质分“编”,按历史阶段分“章”,按朝代分“节”,按重要事项分“目”或“子目”。
书中还收有“历代帝(王)系表”32张,历史地图50幅,文物、古迹、人物等插图132幅。
每节之后,附有“复习题”、“重要名词”和“参考书目”,这些都有助于教学和自学。
编者分工:张怡青: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部分。
张传玺: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王援朝:隋唐部分。
王朝中:五代宋辽金部分。
张仁忠:元明清部分。
本书作为一本教材,难免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读者多多赐教,以资修改提高。
张传玺1993年7月14日于北京大学六公寓112号在具体讲述我国的历史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再讲一下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大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热带,北至北温带的北部,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和整个欧洲的面积约略相等。
境内有广阔的沃野,有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的大江大河,有无数的沼泽湖泊,有纵贯全国的崇山峻岭,有很长的海岸线。
自然条件优越,矿藏和鱼盐等资源丰富。
我国的历史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并一幕一幕地演至今天。
我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一样,是沿着基本相同的规律发展的;当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自元谋人(约距今170万年)开始,至尧、舜、禹“禅让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为原始社会。
禹建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商朝灭亡(前11世纪),为奴隶占有制社会,简称奴隶社会。
自西周至清朝后期的中英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之前,为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又分为两个阶段:自西周至战国,为封建领主制阶段;自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至鸦片战争之前,为封建地主制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后,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二、我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我国历史有四大主要特点:1.我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①又经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我国的原始社会是从元谋人讲起。
在经过了约170万年的发展之后,至黄帝、尧、舜时代,也就是约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原始社会已走到尽头,中国古代的文明时期即将开始放射出曙光。
至禹建夏朝(公元前21世纪),中国正式进入历史的文明时期,即奴隶制时代,同时亦揭开了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文明时期的序幕。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千年前,在我国的土地上已经有许多民族或许多不同文化的居民居住。
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华夏族,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实际情况是这些笼统的名称内部往往包含有许多文化各异的民族,名称也不相同。
各族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自身发展阶段之后,大约从春秋时期开始,在各地都出现了以各大国为主导的区域性兼并运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标志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此后两千余年间,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在东汉以后,“中华民族”一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我国古代的文化光辉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先民都已创造出了以丰富多彩的陶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此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后来演变为汉族)在夏、商、周三代,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金文。
以后又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
约在商、周、秦、汉时期,四川的巴人、蜀人,湖北、湖南、安徽的楚人,江苏的吴人,浙江的越人,广东、广西的骆越人、云南的滇人,蒙古高原的匈奴人,辽河流域的东胡人等,都相继创造了本民族的青铜文化。
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主要的有藏文、突厥文、回鹘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彝文、傣文、满文等。
在历史上,汉文化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汉文化与各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为世界东方最先进的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对亚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起过哺育的作用,对古代世界文化的发展亦有巨大的贡献。
4.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又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我国古代的历史自结束了原始社会之后,即进入阶级社会。
自那时开始,我国各族人民即在进行生产斗争的同时,亦长期进行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其中有不少是著名的农民战争和民族战争。
在近代史上,我国由于一再遭受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各族人民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和主权,紧密团结,互相支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这场斗争长达百年,最后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三点:1.了解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我国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民主改革的全面完成,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发展的过程常常是曲曲折折的,但是它的基本规律却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学习、掌握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知道祖国历史的过去和现在,也可预知它的未来。
这样就会树立和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
2.为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必要的历史知识祖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可为从事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中外关系等工作的人员提供足够的中国史知识,又可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可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增强勇气,提高素质,树立信心。
因之,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在各级各类工作人员中,在整个人民群众中,应当广泛地普及历史知识,尤其是普及中国史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56个民族长期共同缔结而成的。
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领土广大,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在以往的数千年间,我国的文化不仅照亮了世界的东方,而且也为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才使灾难深重的祖国获救,才得到翻身解放。
因此,学习祖国的历史可使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珍惜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继承并发扬我们祖先的艰苦奋斗、勤劳建设的精神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古为今用”,为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①史学界对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划分的时间界限的说法不很一致。
称本书上述的划分方法为“西周封建论”;称郭沫若以战国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战国封建论”;称尚钺、王仲荦、何兹全以魏晋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魏晋封建论”。
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第一编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1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
元谋人、蓝田人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化石。
可能属于青年男性。
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工用火遗迹。
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约为780毫升。
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
北京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
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①;吻部突出,下颏(kē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