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伊马替尼项目简介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成分】本品活性成份为甲磺酸伊马替尼。
【性状】本品为深黄色至棕黄色双凸的薄膜衣片。
【适应症】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 + 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联合化疗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 ALL)的儿童患者。
用于治疗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 ALL)的成人患者。
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用于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和/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
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基因重排的成年患者。
用于治疗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SM),无D816V c-Kit 基因突变或未知c-Kit 基因突变的成人患者。
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复发的或发生转移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用于Kit(CD117)阳性GIST 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
极低及低复发风险的患者不应该接受该辅助治疗。
【规格】0.1 g;0.4g【用法用量】治疗应由对恶性肿瘤患者有治疗经验的医师进行。
甲磺酸伊马替尼应在进餐时服用,并饮一大杯水,以使胃肠道紊乱的风险降到最小。
通常成人每日一次,每次400 mg 或600 mg,以及日服用量800 mg 即400 mg 剂量每天2 次(在早上及晚上)。
儿童和青少年每日一次或分两次服用(早晨和晚上)。
不能吞咽药片的患者(包括儿童),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或苹果汁中(100 mg 片约用50 ml,400 mg 约用200 ml)。
应搅拌混悬液,一旦药片崩解完全应立即服用。
只要患者持续受益,本品治疗应持续进行。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用途、剂量和副作用分析引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口服抗癌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晚期结直肠癌(CRC)等恶性肿瘤。
本文将介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用途、剂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用途: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在CML的治疗中起到了靶向作用。
它通过抑制BCR-ABL活性,阻断细胞增殖,并促使白血病细胞凋亡。
该药物可用于初治CML患者、耐药或无法耐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患者。
2. 晚期结直肠癌(CRC)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通常,该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剂量: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治疗:- 初治患者:每日口服4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 耐药或无法耐受其他疗法患者:每日口服400-8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2. 晚期结直肠癌(CRC)治疗:- 单独使用:每日口服4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 联合使用: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确定。
请注意,以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副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可能出现的常见副作用:1. 消化系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嘴角炎也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2. 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皮疹和干燥等。
3. 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失眠等。
4. 骨髓抑制: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能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
5. 肝功能异常: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请注意,以上副作用仅为常见副作用,具体情况还需与医生进一步沟通和了解。
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晚期结直肠癌的抗癌药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

中文名:甲磺酸伊马替尼英文名: 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GLEEVEC中文别名:格列维克外观:淡黄色或类白固体分子式:C29H31N7O·CH4O3S分子量:589.71CAS号:220127-57-1国内有数家将此产品列入研发项目,目前进行的有博瑞生物医药,武汉仲联药业,湖北化学药品药理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受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受体的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由PDGF和干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行为。
临床前和临床数据提示,有些病人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耐药性。
药代动力学本研究的药代动力学系单剂量口服25-1000 mg甲磺酸伊马替尼并达稳态后测定。
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在25-1000 mg范围内,其平均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与剂量间存在比例性关系。
重复给药的药物累积量可达稳态时的1.5-2.5倍。
成人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体重的影响也可忽略而不计。
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
用法用量开始剂量: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 mg/日;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日,均为每日1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 mg/日增加到600 mg/日,或从600 mg/日增加到800 mg/日(400 mg,分2次服用):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
甲磺酸伊马替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甲磺酸伊马替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内外文献报道,甲磺酸伊马替尼在除白血病,胃肠间质道肿瘤(Gist)显示出卓越的治疗作用之外,在其他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和卵巢癌等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
此外,经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途径激活的酪氨酸激酶也可被甲磺酸伊马替尼所抑制。
本文将系统综述伊马替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肿瘤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新型抗癌药的经典药物之一,同时也为分子靶向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它对特定的分子靶标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且其针对的分子靶标正是恶性肿瘤细胞建立和维持其恶性表型的原因,正因如此,它以卓越的疗效拯救了千万生命。
下面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1 甲磺酸伊马替尼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经过人工设计的口服信号转导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抗肿瘤的机制可依据其主要作用的分子靶标分为三种: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类和干细胞因子受体类,三种分子靶标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均有异常高表达。
Bcr-Abl融合基因是由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远端上的原癌基因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Bcr基因的断裂点形成的, 其编码的蛋白以P210为主, 与正常Abl蛋白相比, 具有较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细胞基质的磷酸化和自身磷酸化活动,调控如两面神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Pim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大鼠肉瘤蛋白(RAS)/RAF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从而促使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下调细胞对凋亡信号的反应、延长细胞存活,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1]。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说明书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说明书【格列卫药品名称】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英文名:Imatinib Mesylate Capsules汉语拼音:Jiahuangsuan Yimatini Jiaonang【格列卫成分】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性状】格列卫为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格列卫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药效学特性: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 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 阳性细胞系细胞、费城染色体阳性(Ph +)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此外,伊马替尼还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受体、干细胞因子(SCF) ,c-Kit 受体的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由PDGF 和干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行为。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细胞表达活性kit 突变,体外实验显示伊马替尼抑制GIST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提示,某些病人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耐药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见表1)对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髓性原始细胞危象)、加速期和经α- 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进行了三组开放、非对照性的II期临床研究。
在一项大规模、开放、对照的III 期临床试验中,病人为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白血病(费城+CML)。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在两项I 期研究中进行。
临床研究病例中,38%-40%患者的年龄≥60 岁, 10~12 %≥70岁。
新诊断的慢性期:一项在之前6个内首次诊断为CML的1106名患者入组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比较甲磺酸伊马替尼400毫克/天和α-干扰素(INF)5百万IU/m2/天+阿糖胞苷(Ara-C) 20毫克/m2/天(10天/月)的疗效。
80%的病人在服用试验药物前曾接受羟基脲的治疗,在试验的最初6 个月,50%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病人和75%服用IFN-Ara-C的病人也同时继续服用羟基脲(平均分别为15 和30 天)。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

D I NG Q i a n q i a n , C H E N Q i n f e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He ma t o l o g y , H u a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 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4 0 , C h i n a )
g u i d e l i n e s o r c o n s e n s u s e s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i n f o r ma t i o n or f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 KEY W ORDS i ma t i n i b me s y l a t e ;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 c h r o n i c my e l o i d l e u k e mi a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s ; a c u t e l y mp h o b l a s t i c l e u ke mi a ; me l a n o ma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名N-(4-氨基-3-甲氧基苯基)-N-(2-(4-吡啶基)乙基)马盐酸盐,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最早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药物而被研究和开发,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疾病的应用探索,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多种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中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上的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的传导,达到了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
BCR-ABL融合蛋白是C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常见的异常蛋白,起到了促进癌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作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除了在CML治疗中的成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广泛地用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治疗。
比如,对于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研究应用于其他一些癌症的治疗中。
例如,它被用于肾细胞癌、神经型肿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等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这些癌症类型中有抗肿瘤活性,并且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肺动脉高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尽管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多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性能上的限制。
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药性问题是一个挑战。
长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患者中,约有30%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另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
因此,如何提高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以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行性分析(精选)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行性分析(精选)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行性分析在医疗领域,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肿瘤的药物,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与发展态势。
一、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基本介绍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受体,抑制受体激活后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
二、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发展历程甲磺酸伊马替尼最早是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发的,于2001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临床应用的首款伊马替尼类药物。
随着对其疗效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甲磺酸伊马替尼被证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成为肿瘤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三、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优势与瓶颈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相较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以下优势:1. 靶向性强:甲磺酸伊马替尼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受体,使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疗效显著: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许多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且病情稳定。
然而,甲磺酸伊马替尼也存在一些瓶颈:1. 耐药性问题:长期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会导致部分患者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2. 价格高昂: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高价药物,其价格对患者来说是一大负担。
四、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市场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肿瘤治疗的需求增加,甲磺酸伊马替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耐药性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寻找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或开发新药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其次,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患者的使用率,需要制定政策或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价格,使其更为平民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简介
甲磺酸伊马替尼为苯胺嘧啶的衍生物,是一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s,TKI)。
2001年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03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作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上市已经博得了国际医药学界各方的一致好评:它不仅代表一类作用机制全新的抗肿瘤药物已经由此正式走入临床应用,且其本身就已预示了一种疾病治疗药物发展的方向,即药物作用靶的必将日益趋向分子水平,而这正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并降低它毒、副反应的有效途径。
1.1基本信息
1.1.1药品名称
中文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
英文通用名:Imatinib Mesylate
化学结构式:
N
N
N H
N
CH3
HN
N
N
3
CH3SO3H
1.1.2药品注册分类
原料药:3.1类
胶囊剂:6类
1.1.3适应症
(1)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
(2)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成人患者。
1.2专利情况
本品的化合物专利为CN93103566.X,其为包含伊马替尼的嘧啶类衍生物的化合物专利,申请日期:1993年4月2日,专利到期日为2013年4月。
根据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专利药到期前2年内可提出注册申请,因此,至2011年4月将可提出申请,如果能够抢先注册成为国内首家,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专利经全面专利检索,无障碍专利。
1.3国内外上市情况
2001年5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2002年4月首次在中国批准进口。
1.5本品研发情况
1.5.1合成工艺
通过4步反应合成,反应起始原料市场有大量供应,未使用特殊试剂,较易获得;反应收率相对较高;无柱分离过程,反应后处理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工艺可控性好,最终产品为白色晶体,总收率约40%,批量做到1000g,纯度达99.92%。
本品工艺中有两个技术特点:(1)纯度做到99.9%以上,需要特殊的纯化精制工艺;(2)本品的结晶很难,需要特殊的技术处理,目前我们做出与诺华一致晶形,为β晶形。
原料药折算成本约10元/g,制成100mg×120粒胶囊,每瓶成本约120元。
而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100mg×120粒)国内售价约25000元/瓶。
1.5.2制剂工艺
经多处方摸索研究,最终确定本品处方、工艺,经体外溶出曲线对比,与诺华产品体外释放行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两者的生物等效性,为本品的临床批准提供了技术保证。
1.5.3质量研究情况
对本品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依据诺华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进口标准,
制订了本品质量标准,质量标准项全面,方法学研究充分,本品拟定质量标准等同或稍高于进口标准。
其中有关物质研究:根据国外文献,自行合成了4个杂质,包括gp9665、去甲基伊马替尼、去甲基伊马替尼衍生物、去甲基中间体I,有关物质中包括中间体共控制了6个杂质,未知杂质含量<0.05%。
本品申报资料基本撰写完成,工艺经多次放大,中试工艺成熟,待将工艺交接给厂家,连续生产出3批合格样品,即可准备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