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试验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试剂配制方法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试剂配制方法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试剂配制方法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合成的药物,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领域。

试剂配制是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的试剂配制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为你介绍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常见的试剂配制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试剂配制方法。

1. 溶液配制方法:溶液配制主要涉及到浓度的计算和试剂的配比。

首先,需要根据实验需求和试剂的特性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

然后,根据溶液浓度计算试剂的配比,根据配比计算所需溶剂的体积。

在配制溶液时,需注意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并按照正确的顺序加入试剂。

2. pH调节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pH值对于许多生物反应和酶活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为了调节溶液的pH值,可以使用缓冲液或酸碱溶液。

常见的缓冲液有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和氨基甲酸盐缓冲液等。

在使用缓冲液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所需pH值选择适当的缓冲液,并按照正确比例混合。

3. 标准曲线制备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常常需要通过标准曲线来定量检测目标物质的含量。

标准曲线可以通过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建立。

首先,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原始浓度的目标物质。

将稀释后的溶液进行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通过检测待测样品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4. 稀释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合适的浓度范围进行检测。

稀释方法主要有单点稀释和系列稀释两种。

单点稀释是将原始样品以一定的比例稀释到目标浓度。

系列稀释是将原始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比例进行连续的稀释。

稀释时需注意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和浓度,以确保稀释后样品浓度的准确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试剂配制方法,还有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方法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对于易氧化的试剂,如过氧化氢和亚硝酸盐等,需在实验前即时配制,避免其稳定性降低。

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核心在于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

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出发,探索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经验,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实验目的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基因工程细菌的构建基因工程细菌是制药领域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中,使细菌表达目标蛋白。

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表达目标蛋白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等,构建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然后转化到细菌中,进行培养和诱导表达。

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鉴定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蛋白纯化技术,从转化的细菌中纯化目标蛋白,然后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对蛋白进行鉴定。

这一步骤可以让学生了解蛋白纯化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细胞培养和药物筛选在制药领域,细胞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适合用于药物筛选的细胞系,如HEK293细胞、Hela细胞等,将药物加入培养基中,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药物的毒性和活性。

4.药物分子构效关系研究药物分子构效关系研究是生物技术制药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药物分子与靶标的作用机制和关系。

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常用药物,通过分子对接、酶活性检测等方法,研究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结合特点和作用机制,揭示药物的作用方式和规律。

三、实验方法1.实验前准备在进行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之前,需要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包括培养基、细菌菌株、表达载体、药物样品等。

需要对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详细说明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详细说明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详细说明生物制药技术在现代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利用生物学和化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来合成和生产药物。

为了确保生物制药技术在实验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一套最佳的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说明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和操作指南。

1. 实验流程设计(1) 实验目标和假设:在设计实验流程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和相关假设,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流程安排:根据实验目标和假设,确定实验所需步骤的顺序,并将其编排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

流程安排应合理化,以确保实验步骤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标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生物制药技术方法和实验条件,并确定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实验操作指南(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校准实验仪器,准备实验室环境和安全设施等。

(2)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流程,详细描述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过程。

包括实验仪器的设置和调试,试剂的配制和加样,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观察结果等。

(4) 质量控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包括对试剂的质量检查,实验设备的校验和标定,以及实验操作员的培训和质量监控等。

(5) 安全措施:生物制药技术涉及到生物材料和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实验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等。

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评估生物制药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2)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和机制,并与先前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3) 结论和建议: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建议,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导。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处理流程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处理流程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处理流程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是制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样本处理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样本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取生物样本中的目标分子或细胞,并使其适合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处理流程。

1. 样本收集:首先,必须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收集样本。

样本可以是血液、组织、细胞等。

收集样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时间、方法和保存条件,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样本预处理:收集到的样本可能会包含大量不相关的物质,如红细胞、蛋白质等。

因此,在处理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步骤包括离心、过滤、洗涤等。

离心是将样本以高速旋转,使得样本中的不同成分沉积在不同位置,方便下一步的分离。

过滤则是通过滤纸或者0.22微米的滤膜去除悬浮物和较大的颗粒。

3. 细胞分离: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常常需要研究特定的细胞类型。

对于组织样本,可以通过机械分离、化学分离或酶解的方法将细胞从组织中释放出来。

对于血液样本,可以使用离心和梯度离心来分离各类血细胞。

此外,还可以使用免疫磁珠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实现细胞的特异性分离。

4. 细胞培养:在某些实验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目标细胞,需要进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分离得到的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繁殖。

培养基中通常含有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5. 样本分离: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将混合的样本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分离。

分离的方法包括离心分离、柱层析、凝胶电泳等。

离心分离是利用自旋力将样本的不同成分分离,柱层析则是利用柱子内固定相的亲和性和分子大小等特性来分离成分。

凝胶电泳则是利用凝胶的孔隙大小和电荷分布将不同成分分离。

6. 样本保存:实验中得到的分离样本需要进行储存以备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样本的保存应在低温或冷冻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样本中的物质的降解和变性。

综上所述,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处理流程包括样本收集、预处理、细胞分离、细胞培养、样本分离和样本保存等步骤。

生物制药工艺实验报告单

生物制药工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生物制药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 [老师姓名]实验学生: [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工艺流程。

2. 掌握微生物发酵的基本操作技术。

3. 学习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4. 熟悉生物制药产品的纯化与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从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和改造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生物制药工艺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生物反应器、纯化与分离等步骤。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 培养基:LB培养基- 药品: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等- 试管、烧杯、锥形瓶、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 生物反应器:发酵罐- 分光光度计- 超速离心机- 薄层色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菌种培养:- 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 取适量培养液,按1:100的比例转接至新的LB培养基中,37℃培养4-6小时。

2. 发酵:- 将菌种培养液按1:100的比例接种于发酵罐中,加入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等营养物质。

- 调节pH值至7.0,设置发酵温度为37℃,通气量为1L/min。

-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菌体浓度、产物浓度等指标。

3. 产物分离与纯化:- 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 使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清液进行初步分离。

- 对分离得到的产物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确定其纯度。

4. 产物鉴定:-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 将产物与标准品进行比对,确定其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浓度:在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逐渐增加,发酵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2. 产物浓度: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浓度逐渐增加,发酵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3. 产物纯度: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分离产物,发现产物斑点较纯,纯度较高。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门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生产和研究药物的学科。

在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中,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细胞培养操作技巧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的基础。

了解一些基本的细胞培养操作技巧对于成功进行细胞培养实验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培养基的配制和调节合适,选择适当的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配方和无菌操作条件。

其次,要注意细胞的传代和分离,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等酶来切断细胞的相互连接。

此外,细胞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定期更换培养基和监测细胞的生长状态。

2. 蛋白质纯化技巧蛋白质纯化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经常进行的一个环节。

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分离和纯化目标蛋白质。

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层析法以及电泳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在进行蛋白质纯化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好实验条件,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并且根据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和洗脱剂。

3. 药物筛选技巧生物制药技术中的药物筛选是为了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药物筛选实验通常包括药物活性检测、药物剂量和毒性检测等。

在药物筛选实验中,要注意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细胞或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需要精确测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毒性检测,要注意控制药物浓度、接触时间和观察指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4. PCR技术操作技巧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生物制药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PCR技术可以在实验室中快速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PCR实验中,正确的试剂配制和操作过程对于成功复制目标DNA片段非常关键。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细菌培养基- 酵母- 细胞培养基- 抗生素- 溶液和缓冲液- 蛋白质纯化试剂盒- 电泳试剂- 试剂盒等2. 仪器设备:- 培养皿和培养皿架- 培养箱- 离心机- 超声波处理仪- 十分摄氏计- 离子交换层析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电泳仪等三、实验操作步骤1. 细菌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菌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菌: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菌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2. 酵母发酵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酵母培养基。

b. 接种酵母: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酵母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酵母: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酵母发酵: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细胞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胞培养基。

b. 接种细胞: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胞: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胞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4.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观察菌液浑浊度: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观察菌液的浑浊程度,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 蛋白质纯化实验a. 细胞破碎:使用超声波处理仪等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目标蛋白质。

b. 离心分离:使用离心机将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获得上清液。

c. 层析纯化:使用离子交换层析仪等方法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得到目标蛋白质。

d. 浓缩和储存: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目标蛋白质浓缩并储存,以便后续的研究或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送检流程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送检流程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送检流程在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过程中,样本的送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样本的送检是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所研发的药物或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样本的送检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采集样本、标识样本、运输样本、接收样本和记录样本信息。

首先,采集样本是样本送检流程的第一步。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工具,采集需要检测的样本。

在采集样本前,需要对采集工具进行消毒,以防止可能的污染。

例如,在细菌培养实验中,可以采用无菌技术来避免细菌污染。

其次,标识样本是为了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防止混淆。

每个样本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可以使用标签、编号或二维码等方式进行标识。

标识上应该包含样本的相关信息,例如采集日期、采集者、样本类型等,以便后续的记录和分析。

然后,运输样本是将采集好的样本送往检测机构或实验室的过程。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样本应该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使用冷藏箱或冷链运输方式来保持样本的新鲜度。

对于一些特殊的样本,例如血液样本,应该避免剧烈震动和温度变化,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接收样本是检测机构或实验室接收到样本后的操作过程。

在接收样本时,应该仔细核对样本的标识和信息,确保与送检单一致。

任何可能的损坏或污染都应该及时记录并提示送检方。

同时,也要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离心、分装等,以便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最后,记录样本信息是为了建立样本档案和跟踪样本处理过程。

每个样本都应该有一份详细的记录,包括采集信息、运输信息、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等。

这些记录可以是纸质的或电子化的,便于管理和查询。

通过记录样本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总结起来,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样本送检流程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采集样本、标识样本、运输样本、接收样本和记录样本信息是这一流程的主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湖北·武汉目录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2)实验二质粒DNA电泳鉴定 (4)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5)实验四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提取 (8)实验五蛋白质纯化—盐析沉淀法 (10)实验六凝胶过滤层析 (14)实验七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16)实验八HRP结合物的过碘酸钠交联法 (19)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目的】学会最常用的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原理】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和线性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来分离。

在pH12.0~12.5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线性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被变性。

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也会变性,但两条互补链彼此互相盘绕,仍会紧密结合在一起。

当加入pH4.8的乙酸钾高盐缓冲液使pH恢复中性时,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复性快,而线性的染色体DNA复性缓慢,经过离心和蛋白质和大分子RNA等发生共沉淀下去而被去除。

【器材】超净工作台,接种环,酒精灯,台式离心机,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1.5ml微量离心管,恒温摇床,试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试管架,标签纸,磁力搅拌机。

【试剂】pET-28a质粒载体菌, LB培养基1000ml(含10μg/ml卡那霉素),葡萄糖/Tris/EDTA 溶液(溶液I),NaOH/SDS溶液(溶液II),KAc溶液(pH4.8)(溶液III),RNase A,95%乙醇,70%乙醇,TE buffer(pH8.0)。

【实验准备】1. 配制卡那霉素储存液(无菌水配制10mg/ml,分装后-20︒C保存)。

2. 配制LB培养基(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加200mL 双蒸水搅拌完全溶解,用约200μL 5N NaOH调pH至7.0,加双蒸水至1L,121︒C灭菌20min)。

3. 溶液I(50mmol/L葡萄糖,25mmol/L Tris HCl pH8.0,10mmol/L EDTA pH8.0)。

溶液I可成批配制,每瓶约100ml,在高压下蒸气灭菌15分钟,贮存于4℃。

溶液II(0.2mol/L NaOH,1% SDS);溶液III(60mL 5mol/L Kac,加冰乙酸调pH4.8,补双蒸水至100ml)。

4. 70%乙醇(-20︒C保存)。

5. TE buffer(10mmol/L Tris HCl pH8.0,1mmol/L EDTA ,pH8.0)。

6. 试管洗净并塞上棉塞,1.5ml离心管装入灭菌盒,移液器吸头装入相应的吸头盒,高压灭菌(121︒C,30min)。

【操作步骤】1.在超净工作台中取5ml LB(Amp+),加入灭菌的试管中。

2.取出保存的携带pET-28a质粒的菌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接种环移取少量菌种至5ml无菌的LB培养液(含10ug/ml卡那霉素)中,37︒C摇床中振荡培养20h。

3.取1ml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12000 rpm离心1min,弃上清液(尽量弃干净),留沉淀备用。

4.在沉淀中加入预冷的100μl 溶液I,盖上盖后立即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室温下静置5min。

须确使细菌沉淀在溶液I中完全分散。

5.加入200μl 溶液II,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5次。

应确保离心管的整个内表面均和溶液Ⅱ接触。

切勿剧烈振荡。

冰浴中放置5min。

6.加入预冷的150μl 溶液III,盖上盖后上下颠倒几次混匀,冰浴放置5min。

7.12000 rpm离心5min,小心吸取400μl 上清液于另一个干净的1.5ml离心管中,(不要将白色沉淀物带入!),加入800μl 95% 乙醇,盖上盖后立即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室温下静置5min。

8.12000 rpm离心10 min,小心弃掉上清液,加入500μl 70% 乙醇,盖上盖后立即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

12000 rpm离心10 min,小心弃掉上清液,倒置尽量流尽。

9.再加入500μl 70% 乙醇,盖上盖后立即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

12000 rpm离心10min,小心弃掉上清液,尽量倒置弃干净,可将离心管倒置于一张纸巾上,以使所有液体流出。

10.离心管倒置于37︒C温箱中(或室温)空气干燥10分钟。

11.加入10μLTE缓冲液,涡旋混合器上轻微振荡混匀,离心机中瞬时离心将溶液收集于管底。

用记号笔标记后放入冰箱中冷藏待电泳确认。

12.在剩余的菌液中倒入少许新洁尔灭,待溶液变清亮后随废液和剩余的冰块一起倒入下水池。

清理桌面,清洗仪器。

13.撰写实验报告。

【思考】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质粒DNA【目的】学会常用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和鉴定DNA。

【原理】DNA双螺旋分子骨架两侧带有含负电荷的磷酸根,在电场中会向正极方向移动。

不同长度的DNA由于受到凝胶介质的阻力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迁移率而被分开。

【器材】电泳仪,水平凝胶电泳槽和梳子及其制胶模块,250ml三角瓶,微波炉,台式离心机,旋涡混合器,凝胶成像系统,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取样器,1.5ml离心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试管架等。

【试剂】pET-28a,TAE电泳缓冲液,1000⨯溴化乙锭储存液,电泳级琼脂糖粉,10⨯加样缓冲液(或6⨯加样缓冲液),DNA分子量标准(DNA Ladder: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 bp)。

【实验准备】配制TAE电泳缓冲液(50⨯储存液,pH约8.5:Tris碱242g,57.1ml冰乙酸,37.2g Na2EDTA.2H2O,dd water 定容至1L);1000⨯溴化乙锭储存液(0.5mg/ml:50mg溴化乙锭溶于100mL 双蒸水,4︒C避光储存);10⨯加样缓冲液(20% Ficoll 400,0.1mol/L Na2EDTA pH8.0,1.0% SDS,0.25%溴酚蓝);6⨯加样缓冲液;1.5ml离心管装入灭菌盒,移液器吸头装入相应的吸头盒,灭菌。

【操作步骤】1.称取0.5g琼脂糖粉,放入三角瓶,加入50ml TAE电泳缓冲液(1⨯),放入微波炉中加热溶解(1min)。

注意观察烧瓶中的琼脂糖粉末,待完全熔化后停止微波(切不可让胶溶液溢出到微波炉中!)。

2.戴上线手套,从微波炉中取出三角瓶,置桌面上冷却致50-60︒C(手接触瓶壁不感觉烫)。

3.把梳子插到凝胶灌制模具的正确位置后缓缓倒入胶溶液。

胶溶液倒至和模具的矮边缘相平即可,不要把胶溶液溢到外面。

静置10-20分钟待胶完全凝固。

在水平电泳槽中加满1⨯TAE电泳缓冲液。

根据电泳槽的长度把电泳仪的电压调至170V(10V/cm),注意正负电极的位置连接正确。

4.待胶完全凝固后(15-20分钟),小心拔出梳子。

用手指捏住模具两侧的高边缘取出模具和凝胶放入电泳槽中间的平台上,凝胶要没入电泳液中。

凝胶上有样品孔的一侧要朝向电泳槽的负极。

5.剪1片光面纸(或封口膜),点6μl蒸馏水、1μl 10⨯加样缓冲液,再加入3μl质粒DNA溶液制成10μl DNA样品。

6.在凝胶上选择相邻的加样孔。

用10μl的吸液头分别将管中的样品加入凝胶的加样孔中(如果需要时,在相邻的加样孔中加入1.5-3μl DNA分子量标准物)。

加样时持移液器的手以肘部固定在桌上,用另一只手扶住这只手的手腕,以减少移液器的抖动。

看到蓝色的样品吸管尖头伸进加样孔后(不能伸得太深,以免穿破凝胶的底部)缓缓将蓝色的样品压入加样孔中。

切不可使蓝色样品流到孔外。

7.打开电源开关,样品将形成一条蓝色的横带向前移动(如果发现蓝色向后移动,立即关闭电源,调换电极)。

电泳将进行约30min。

8.当蓝色的溴酚蓝迁移到距凝胶边缘1cm时,关闭电源。

取出模具和凝胶。

9.把凝胶小心反扣放入盛有EB的搪瓷盒中。

放置约10分钟后,取出用自来冲洗两次。

10.清理垃圾。

染有EB的凝胶要放到专用的垃圾袋中作专门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11.撰写实验报告。

【思考】(1)泳道中的质粒DNA有几条带?为什么?(2)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目的】了解和掌握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获得转化有质粒pGEX-6p的转化菌株。

【原理】转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特定的DNA分子(供体或称转化因子)转入到一定的细菌体内(受体菌),使其发生遗传形状改变的过程。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少数细菌可发生转化作用,但大多数细菌并不发生转化,只有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如用Ca++处理细菌细胞或电刺激),细菌呈现感受状态后,外源DNA才能转化进入受菌体内。

因此,若想将外源DNA分子转化进入一定的受菌体内,通常需将受体菌先制备成易感受状态。

感受态通常指的是细菌具备吸收转化因子的一种生理状态。

产生感受态细胞的理论机制目前除有一些假说外,并无统一的结论。

一般说来,细菌细胞在对数生长的早中期,经处理后,有一定的转化能力,但在它们进入静止生长期以后,就逐渐丧失。

因此进行细菌细胞转化时,掌握合适的细菌培养时机是很重要的。

本实验所用的供体DNA分子为一个重组质粒,含有编码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基因。

因此可在受体菌体内将表达出GST。

实验中所用的受体菌为大肠杆菌BL21(DE3)选择此菌株是因为可用乳糖替代IPTG作为目的基因表达的诱导剂,使实验的进行更为经济。

【器材】超净工作台HBY恒温摇床台式高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721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灭菌Eppendorf管试管微量移液枪培养皿灭菌离心管移液管涂布棒【试剂】LB液体培养基: 1000ml含蛋白 10g酵母提取物 5gNaCl 10g,溶于950ml双蒸水中,用NaOH调pH至7.0,然后定容为1000ml。

15磅20分钟高压灭菌。

需加抗菌素时,冷却至50℃以下,加入相应浓度的抗菌素。

LB固体培养基:向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0%的琼脂粉,15磅20分钟高压灭菌,然后加入适量抗菌素,向每个平板中倒入15-20mlLB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倒置,4℃保存。

转化试剂:CaCl2溶液(lM):取54g CaCl2·6H2O溶于20ml无菌水中,15磅20分钟灭菌后,分装成小份于4℃保存。

菌株和质粒:大肠杆菌BL21(DE3)[hsdSgal(λcits857indlsam7ni5lacuv5-T7 genel)]。

质粒pGEX-6p。

【操作步骤和方法】1.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将一BL21(DE3)单菌落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取5ml上述菌液转种于50ml培养液中,37 振荡培养约1小时,至0.D600值为0.4-0.5左右,停止培养,菌悬液于冰上冷却10分钟后,转至40ml灭菌离心管中,在4℃,4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菌体悬于10ml预冷的无菌的0.1M CaCl2溶液中,冰浴15分钟,然后在4℃4000rpm离心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