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教学大纲.doc
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教学大纲

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10.1教学任务:本课程由植物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组成,是一门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实验理论讲授课程,各部分内容在实验课开课前统一进行集中讲授,学生课后预习,为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10.2教学要求:本课程是各门基础实验课程的前导课,涉及各个实验项目的原理与基本技术方法。
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听教师讲解相关基础知识,积极思考、认真记录。
课后认真复习、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参加每次实验前的预习测试。
10.3教学目的:使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合理衔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充分预习和对即将进行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全面的理解。
为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本课程是一门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实验理论讲授课,涉及8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的实验原理、技术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显微镜技术、分离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提取叶绿体色素、观察叶绿素的荧光现象、观察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测定种子发芽率、观察呼吸运动的调节、麻醉家兔、气管插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特征、观察蛙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钝性分离气管、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简单染色方法、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常规微生物涂片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简单染色方法、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常规微生物涂片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显微镜技术、观察胀泡的形成、鉴别纺锤体、鉴别姐妹染色单体、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染色体臂形成、观察细胞内多糖的分布、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细胞的消化分散、观察细胞融合的现象、詹纳斯绿染色、PEG诱导鸡静脉血的化学融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制作石蜡切片及HE染色、核酸的乙醇沉淀、测定RNA含量、测定核酸含量、定磷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地衣酚法测定RNA含量、预处理组织、匀浆组织、提取核酸、核酸核蛋白(RNP)苯酚分离、剥离凝胶板、自溶处理、超声破碎、制冰盐浴、目测酶活力、免疫小鼠、颈部皮下注射抗原、腹腔注射抗原、统计处理数据、梯度稀释血清、离心分离血清、摘眼球取血、测抗体效价、体外重组DNA、连接DNA片段、凝胶回收DNA、CaCl2法制备感受态、转化外源DNA、PCR扩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蓝白斑筛选、限制性内切酶使用等。
基础生物学

目录《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生物化学(Ⅰ)》实验教学大纲 (2)《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5)《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8)《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0)《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3)《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15)《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9)《人类遗传病》实验教学大纲 (21)《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3)《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24)《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6)《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28)《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30)《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32)《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34)《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36)《动物实验方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38)《光镜与电镜》实验教学大纲 (40)《实验动物繁殖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4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43)《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45)《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4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49)《微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51)《生物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53)《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54)《生物标本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57)《比较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59)《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实验项目个数:9面向专业:生物技术实验教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80学分:4实验学时:28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章介绍生物技术(200字)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生物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未来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生物技术实验室与设备(300字)
实验室安全准则与规范
必备实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常用实验试剂介绍及储存方法
实验室垃圾处理与环保意识
第三章生物技术实验技术(400字)
核酸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
PCR扩增与DNA测序技术
基因编辑与CRISPR-Cas9技术
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技术
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300字)基因治疗与基因筛查技术
蛋白质药物开发与生产
生物药物质谱分析与质量控制
细胞培养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00字)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应用
繁殖与种苗繁育技术
农药与生物防治的结合应用
生物肥料的制备与利用
第六章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300字)污水处理与重金属去除技术
生物能源的生产与利用
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第七章生物技术的伦理与法律(300字)
生物技术研究与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产业的法律监管与管理
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溝通
第八章生物技术教学实践与评估(200字)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估
生物技术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评估方法
结语(100字)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实践和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生物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生物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生物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生物技术概述(4 学时)1、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畴2、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3、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二)基因工程(8 学时)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DNA 重组技术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其他工具酶3、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4、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组中获取通过反转录获取人工合成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三)细胞工程(8 学时)1、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2、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3、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四)发酵工程(8 学时)1、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发酵动力学2、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接种发酵过程的控制产物的分离与提取3、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发酵罐辅助设备4、发酵工程的应用食品发酵医药发酵环境保护(五)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6 学时)1、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步骤蛋白质工程的应用2、酶工程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工程的应用(六)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4 学时)1、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实验室的安全2、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七)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与展望(4 学时)1、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2、生物技术的发展展望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和图片,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生物技术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完整的生物技术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介绍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影响和争议。
3.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介绍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蛋白质工程技术。
介绍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工程在医药和生物材料领域的重要性。
5. DNA测序技术与基因组学。
介绍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6.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计算。
介绍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计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阅读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生物技术文献,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讨论,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学时:80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技术已成为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和培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训练学生实际综合能力培养和操作。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在综合实验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为参加科研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下游加工技术》等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1. 实验类型:总体为综合型。
设计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和连贯性好的大实验,即以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为主线,将多门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串联成综合性大实验,达到实验前后连贯,步步论证,提高良好的综合实验技术能力和水平。
2. 实验要求:必修四、实验项目与实验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50%和5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参考书:1.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朱旭芬.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周俊宜.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和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美]J.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刘箭。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实验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日期、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每次实验结束时应将原始记录交给指导教师签字。
八、其它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执笔人:阚劲松系主任审核签名:。
《中学生物教学技术与实验技术》教学大纲.doc

《中学生物教学技术与实验技术》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0学时课程性质:限选课学分:一、教学目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是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一个新特点,实验技术的掌握和传授也是师范院校生物系学生所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力争使学生比较娴熟地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投影、幻灯、电视录象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操作、使用和设计,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维护常识,学会自制一些经济实用的课堂教具;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中学教材中各个实验的准备、预试、讲解和课堂组织工作,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应用低成本材料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中学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设计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对各种教学技术和实验技术的重复练习和使用,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在各项技能的培训上应及时反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学时数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学技术简介2学时第三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8学时第四章其他现代化教学技术4学时第五章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技术10学时弟八早课堂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应用4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教学技术和实验技术的涵义二、学习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技术与实验技术的意义三、学习中学生物教学技术与实验技术的方法第二章现代教学技术简介一、现代教学技术的种类二、现代教学技术的特点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原则第三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和特点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构成三、CAI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四、运用CAI课件中的应注意事项五、CAI课件制作实践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原则第四章其他现代化教学技术一、幻灯教学(一)幻灯机的种类及使用(二)幻灯片的种类及制作二、投影教学(一)投影器的种类和使用(二)投影片的种类及制作三、电视教学(一)电视教学设备及作用1.电视机2.录象机(二)电视教学片的种类及应用1.讲授型2.图解型3.演示型4.表演型四、各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训练和应用第五章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技术一、怎样指导好学生实验(一)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般要求和对问题的处理(二)实验的设计与准备(三)指导并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二、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植物学实验(二)动物学实验(三)生理卫生实验(四)高中生物学实验三、低成本材料实验的设计(一)低成本材料实验的设计原则(二)低成本材料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三)低成本材料实验的设计举例四、各项实验教学技术的训练和应用第六章课堂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应用一、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的意义二、运用自制教具时应注意的问题三、自制教具的举例及尝试五、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完成教学目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强调教学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熟练性,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实验教学技术。
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一》 教学大纲.doc

《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Ⅰ选修类型:专业必修实验学时:108总学分:3考核方式:期末进行卷面考试和总结报告会。
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及实验报告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和总结会各占20%。
开课时间:春季(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合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材:《生物技术综合实验I指南》(自编)万东石等酶工程实验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主要参考书:黄培堂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上下)(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8,《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与实施教程》斯越秀等 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课程简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这些课程相关实验技术原理等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习和掌握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常规操作(如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功能基因、再把该基因克隆到载体DNA上。
然后转化至细菌中进行表达等)技术及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包括从微生物、动物或植物材料中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和技术。
了解并掌握各种常规生化仪器及发酵器材的使用和保养;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目标与任务:《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Ⅰ》是在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其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实验技能的训练,熟悉现代生物技术仪器的基本操作使用和使用范围,加深对生物技术系列相关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原理的理解认识。
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分析检验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31209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
实验学时:80
%1.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地位: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 I所依托的理论课主要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三门课程。
因此,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完成化学基础实验后向生物学专业实验过渡的桥梁,是培养“生物”意识的起始,对后续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用:
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实验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基木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其实验技能、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一门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生命学科很多理论上的突破都是基于微生物学实验而取得的。
对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是必需,而旦是需要加强的。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进行本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之一。
任务:生物化学实验的任务是教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和方法,并能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综含素质的提高。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熟练掌握一整套的无菌操作技术,学会常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在生物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材料、方法和手段,尽量多提供动手机会,使学生具备训练有素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使理论与实验课的学习相辅相成,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生物大分了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2.使学生掌握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木技能技巧。
3.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研究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手段,知道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牢固树立无菌操作概念。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5.加深理解并巩固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理论。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和管理,诱导和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今后的社会实践及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作风和与人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团结合作,务实、仓4新的专门人才。
%1.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
本实验课主要基于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
%1.实验类型与要求
(-)常规仪器的使用与普通生物学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学时数类型要求分组(人/
组)
实验一实验室规章制度介绍2操作必修1
实验二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生物多样性观察4验证型必修1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3验证型必修2
实验四高等植物的形态构造4验证型必修2
实验五叶绿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鉴定3综含必修2
实验六高等动物的形态与构造4综合必修2
(-)生物化学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学时数类型要求分组(人/
组) 实验一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4验证性选开2
实验二3, 5一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4验证性选开2
实验三脂肪的定量测定4验证性必开4
实验四蛋白质及氛基酸的呈色反应2验证性选开1
实验七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4实验八纸层析法分离疑基酸2
综含型必开 2 设计型选开5
实验打氛基酸的分离与鉴定一滤纸层析法 5 设计型必开1
实验六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5设计型选开1
(三)微生物学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学时数类型要1求分组(人/
组)实验一微生物典型形态观察3验证型限选1
实验二显微镜的测微技术2验证型必修1
实验三显微镜的直•接计数法2验证型必修1
实验四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与干热灭菌4验证型必修1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湿热灭菌4验证型必修5
实验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4验证型必修1
实验七* 微生物菌落观察和细菌菌落制片3验证型限选1
实验八革兰氏染色法和油镜的使用2验证型必修1
实验九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4验证型必修2
实验十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验证型必修1
实验十一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3验证型必修1
实验十二《产淀粉前枯草芽WTffi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案初步设计与论证
8 设计型任选5
注:"*"为待开实验。
1・每组人数与实验学时数:1-2人/组(一般情况下)
%1.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木实验为单立课程。
本实验考核成绩根据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与实验报告评分等综合评定。
实验成绩按百分制,其中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与实验报告评分比例分别占10%. 40%和50%。
学院若有具体规定,则以学院有关规章制度为准。
%1.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刘斌,吴环,肖厚荣编,生物化学实验讲义,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自编讲义,2006
2、郑敏,蔡敬民,于宙编,普通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2006
3、陈金春,陈国强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爱勤,李国忠主编,动物学实验,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周仪主编,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张志良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0
8、李建武等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实验报告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预习报告:实验课前完成。
详细阅读有关实验教材,做好书面预习报告,包括实验
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简明扼要的实验步骤,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实验室!鼓励创新式的自我设计!
第二步:实验记录与结果:课堂实验过程中完成。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结果和现象等。
第三步: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实验课后完成。
处理原始数据,经过认真分析推理,给出正确的结论。
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思路。
选做部分实验思考题。
教研室:生物技术执笔人:肖厚荣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