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第18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从哪里开始筑长城”“长城建设的目的”“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和“神话与长城”四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长城的建设历程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长城建设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对长城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产生浓厚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建设的历史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2.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进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安排的时间内,让他们结合课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指定时间内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考察长城遗址、观看长城建设的多媒体资料以及长城建设的工艺制作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城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强其对长城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从哪里开始筑长城第二课时:长城建设的目的第三课时: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第四课时:神话与长城第五课时: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第六课时:文献阅读和实践活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或PPT等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长城建设的研究热情。
(二)渗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开始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增强其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出示图片与文字,完成相应的问题:
1.毛泽东所说的这一光明前途是什么?
2.怎样实现这一光明前途?
读图片及文字,小组合作分析关于本次会议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而认识七大的重大意义
第四目尘埃落定--抗日战争的胜利
呈现图片及文字资料
合作探究(一)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宣告结束,原因有哪些?
(2)学习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时都截取小段视频,结合动画地图认识中华儿女是如何构筑血肉长城,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
(3)加入文字资料。敢死队和年轻的仅有14岁的轻步兵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场景重现时学生怎能不深受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感化。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2.教学重点:体现血肉筑长城的台儿庄战役和鼓舞士气的百团大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多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二、学生分析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年级学生经过影视资料、爱国主义教育等对中国抗日战争有较多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来加强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真实场景再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抗战胜利的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抗战前期的一段视频和抗日救亡歌曲,感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导入语:同学们看这一幅幅图片,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来到我们的国土上,占我土地、杀我同胞,要三个月灭亡中国,同学们,你们说我们能甘做亡国奴吗?
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一到捍卫祖国主权的钢铁长城。
【范文】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血肉筑长城导学案淄河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序号:20课题第18课血肉筑长城课型新授执教人张卫卫学习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均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奠定和基础。
备课人张卫卫审核人备课时间08.11.13重点、难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
中共七大的召开上课时间课时数1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一..预习填空题:(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_______。
(2)百团大战的时间是___________,领导这次战役的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_______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制定了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测:小组之间交换检查。
三.疑难问题:四.合作交流:1.你能试着从目标、规模和战机三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2.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3)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五.小组展示:六.学生回头看书:七.当堂检测:1.百团大战发生在()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中 2.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B.932年1月到1945年5月c.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D.937年7月到1945年8月3.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B..歼灭日军10万人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B.中共“七大”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C.中共“七大”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A.旅顺B.大连c.台湾D.福建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诞生D.抗美援朝的胜利7.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负的关键在于()A.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的英勇抗战 B.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c.苏联红军对日作战D.日本侵华兵力相对不足教学(后)记。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血肉筑长城》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篇章。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伟大胜利,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相对较为肤浅。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深入领会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同时,学生对战争题材的课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调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艰苦卓绝。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教案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象;(3)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引导学生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长城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长城的修建过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2)如何培养学生对长城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长城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2)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2)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长城的修建过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案例分析:(1)分析长城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
6.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感受长城的壮丽景象;7.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保护长城的决心和措施。
四、课后作业2.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制作手抄报;3. 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提出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长城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血肉筑长城》教案素材

《血肉筑长城》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2. 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民族英雄的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等。
4.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民族英雄的事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战役及英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抗日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和英雄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血肉筑长城》及相关资料。
2. 课件: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我国人民的抗争决心。
3. 分析重要战役,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英雄事迹。
4. 讲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 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战役、英雄事迹和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八年级历史: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历史教课方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 18 课血肉筑长城教教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供给了经验,历史学是全部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余各样学科。
历史不不过留给我们不过,相同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历史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 18 课血肉筑长城教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斗和百团大战及其意义。
中共“七大”的召开及意义。
2.经过议论“中国抗日战争成功意义”,培育我们多角度地剖析问题的能力。
3.经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斗,认识中国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要点 :台儿庄战斗;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 七大的召开。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足准备, 坚固记忆)1.平型关①年月, 一一五师在剿灭日军人.大捷②地位 :平型关大捷是.血①时间:。
2.台儿庄②指挥 : 。
战斗③结果 :剿灭日军人。
肉④地位 :台儿庄战斗是。
①时间:,目的:。
②指挥:。
筑 3. 百团大战③目标 :损坏 , 摧毁。
④意义 : 百团大战。
①时间: 。
长②地址: 。
4.中共七大议论 , 并确立。
③内容拟订城。
④意义 : 为准备了条件。
节节成功。
5.抗战的①日本投诚中国的和。
成功的原由美国。
苏联。
②标记 :年月日,宣告无条件投诚。
三、展现沟通(对桌互相检查)四、合作研究1.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商讨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要素。
2、中国人民获得抗日战争成功的意义?五、当堂测试( 一) 选择题1.中国军队在抗战中获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 台儿庄战斗b. 松沪会战c. 平型关大捷d. 百团大战2.1938 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斗中歼敌一万余人,获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要的成功。
《血肉筑长城》教案

《血肉筑长城》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教材分析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方法新闻报道、讨论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欢迎大家参加“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这个节目,今天,我们又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我们将回到过去,回到五六十年前,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么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新课:同学们,日本1931年日本制造了9·18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提问: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什么事件?(“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急的关头,国共再一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钱正式形成,八年抗战拉开了序幕。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野心勃勃,他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斗计划,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他们的计划是否达到了呢?下面我们请出两位小记者,让他们带领我们穿过时空,去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残酷战争!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请看资料:(播放影片)八路军首战告捷,一举摧毁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助长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案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及其意义。
中共“七大”的召开及意义。
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培养我们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了解中国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七大的召开。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平型关
①
年
月,
一一五师在
歼灭日军
人.
大捷
②地位:平型关大捷是
.
血
①时间:。
2.台儿庄
②指挥:。
战役
③结果:歼灭日军
人。
肉④地位:台儿庄战役是。
①时间:
,目的:。
②指挥:。
筑
3.百团大战
③目标:破坏
,摧毁。
④意义:百团大战。
①时间:。
长
②地点:。
4.中共七大
讨论
,并确定。
③内容
制定
城。
④意义:为
准备了条件。
节节胜利。
5.抗战的
①日本投降中国的
和。
胜利
的原因
美国。
苏联。
②标志:
年
月
日,
宣布无条件投降。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当堂测试
选择题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台儿庄战役
B.松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彭德怀
c.李宗仁
D.杨虎城
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4.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5.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
D.将日军赶出华北
6.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
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
你认为这一仪式应该发生在哪一年?
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8.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抗日战争
9.1945年,有一个遭受了日本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它是
A.东北三省
B.台湾
c.香港
D.澳门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图1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图2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
以上两幅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
请回答:(1)图1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2)图2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3)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对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