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 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阅读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阅读指导【内容简介】京都贾家是个封建大家族,分荣、宁二府。
荣国府荣公长孙贾赦,袭一等将军之职,独生子贾琏,娶妻王熙凤;尚有一女迎春。
次孙贾政,为工部员外郎,有长子贾珠,早逝;次女元春,被皇帝选为贵妃;再得一子,因衔玉而生,故名宝玉。
贾政还同赵姨娘生有一子贾环、一女探春。
贾政之妹贾敏,远嫁苏州林如海为妻,有女黛玉。
后贾敏不幸病故,林如海官务缠身,便将黛玉送进贾府。
宝玉初见黛玉,两人一见如故。
贾母视宝玉为掌上明珠,但因他不爱读八股文,不求功名,故贾政对他管教甚严。
贾政之妻王夫人,有一同胞姐妹嫁与薛家,生子薛蟠、女宝钗。
为送宝钗进京待选女官,合家客居贾府。
元春因深得皇帝宠爱,晋升贤德妃,恩准省亲,贾府特意修建了“省亲别墅”大观园。
元春省亲回宫后,令宝玉和姐妹们住进大观园。
宝玉每日和众姐妹、丫鬟们吟诗作画,弹琴下棋,无心研读四书五经。
宝玉和黛玉终日相伴,虽时有口角,但情感日益浓厚。
夏日,丫鬟金钏正给午休的王夫人打扇捶腿,宝玉悄悄进来,两人嬉闹时被王夫人听见,王夫人打了金钏一个嘴巴,并将其撵出贾府。
金钏受羞辱后投井身亡。
贾政因得知宝玉与戏子蒋玉菡有来往而恼怒,又听信了金钏之死与宝玉有关的谗言,将宝玉绑起来鞭笞。
多亏贾母、王夫人及时赶到才得以解脱。
在前来探望者中,唯有黛玉悲切哭泣。
宝玉心中感动,便送两条旧绢子给黛玉。
黛玉悟出其中的意思,不觉神痴心醉,便研墨蘸笔,写下三首情诗。
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为试探宝玉谎称黛玉要回苏州原籍,致使宝玉痴病复发。
紫鹃再三说明原委,宝玉才有好转。
王熙凤过生日时,合家相庆。
不料贾琏却在房里与鲍二的女人偷情。
王熙凤大吵大闹,鲍二的女人上吊身亡。
此后贾琏又看上了宁府贾珍的小姨子尤二姐,并将其娶住在花枝巷。
王熙凤得知后,设计借刀杀人,逼尤二姐吞金自尽。
贾母新赐给宝玉的孔雀裘被烧了个洞,晴雯抱病彻夜补裘。
宝玉又心疼又感激。
只因晴雯生得妩媚俏丽,被王夫人斥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将其逐出贾府。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红楼梦》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
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需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叉贯穿,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
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创造”相提并论。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忱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二、解题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制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抱负、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4、让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1)领悟《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
(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作者、版本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人物分析(1)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4、情节解读(1)挑选几个重要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详细解读情节的发展、冲突和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5、主题探讨(1)与学生一起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悲剧、家族兴衰、社会批判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复杂的网状结构等。
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应考复习建议+课件

贾府的人物关系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典型的乡土社会上层关系网, 隐含着人生活与成长的路线图, 是等级与人伦社会的差序关系
典型的礼制家庭环境
图,更是社会伦理的礼制体系。 借黛玉之眼来呈现贾府系列人物和
前五回总纲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介绍贾府的建筑等典型环境,展现 了宝黛生活成长的社会与人文环境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 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 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 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 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
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 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 ,可恨公冶长不在眼 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 一会了?”(五十八回)
那玉钏见生人来,也不和宝玉厮闹了,手里端着汤只顾听话。宝玉又 只顾和婆子说话,一面吃饭,一面伸手去要汤。两个人眼睛都看着人,不 想伸猛了手,便将碗碰翻,将汤泼了宝玉手上……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 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 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让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领略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10 分钟)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身世背景。
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着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而成的。
2.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师:《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封建制度也日益腐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10 分钟)1. 介绍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师: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
他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深刻,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爱情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3. 重点情节梳理:宝玉黛玉初见面、凤姐儿出场、宝玉梦中识通灵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2. 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作品内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掌握《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区别。
七、教学内容:1. 重要事件的梳理:宝玉诞生、贾府盛宴、黛玉丧母等。
2. 人物关系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3. 作品社会背景探讨: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家族观念等。
八、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3. 了解《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区别。
九、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家族观念和封建礼教。
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分析重要事件、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对比。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件,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因此,本导读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读目标通过导读,学生应能: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喜;4.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导读过程1. 导读前准备在导读前,教师应事先阅读并精读全书,熟悉小说的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
同时准备一份主题导读的PPT,包含必要的图文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读第一课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接下来,教师介绍全书的基本情节,可以使用PPT展示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介绍人物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导读第二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前几回,帮助他们熟悉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注释和译文理解难点词语和句子,同时注意整体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有何特点?- 你认为林黛玉性格中有哪些矛盾之处?-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存在怎样的争执?4. 导读第三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通过讨论以下问题:-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者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欣赏《红楼梦》中的优美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阶段: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阶段: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阶段: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阶段: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人物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周: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周: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周: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5. 第五周:总结与评价,深入反思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红楼梦》原著,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人物解读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小组讨论工具:提供适宜的讨论工具和模板,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和书籍版本演变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一系列趣读和分享过程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整本书。
过程与方法:
1.以提纲式阅读法,在了解作者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书内容框架。
2.以自主阅读和主题分享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读《红楼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基础上爱上《红楼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说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指导评价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
课时安排:10课时(半个学期的阅读课)
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
第二至九课时:自主阅读,主题分享
第十课时:猜想结局,总结分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
一、导入新课: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究竟《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今天开始的半个学期,我们将要进行《红楼梦》主题阅读。
二、新课讲授
(一)知人论世
1.说说你知道的曹雪芹(作者资料)
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过渡:了解了曹雪芹的的生平,同学们心里想一想他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是什么风格的呢?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红楼梦》的版本流变。
2.《红楼梦》版本知识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
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此书流传版本众多,本学期推荐阅读人民出版社《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有详细注解帮助同学们理解小说内涵。
作者自述写作目的是为平生所见奇女子扬名立传,当代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二)提纲挈领
1.内容梗概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2.提纲式阅读法了解全书框架
请同学们翻到目录部分,概括全书主要情节。
板书提示:
神话缘起-演说荣国府-十二钗聚首-大观园纪事
视频:蒋勋说《红楼梦》
(三)趣味解读:
(1)《石头记》的石头是女娲炼石补天用剩的一块未用之石。
该石被弃在青埂峰下。
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2)宝黛钗三者是什么关系?
黛玉是宝玉的爸爸的妹妹的女儿(姑表妹),宝钗是宝玉的妈妈的姐姐的女儿(姨表姐)。
结语:接下来的两个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读全书,每周阅读十章。
共有八节阅读课,每节阅读课由一个小组上台梗概十章内容,并自选一个与《红楼梦》相关的主题进行分享,要求时间在20分钟左右,有ppt,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其他同学对其分享进行打分,最终决出优胜奖,奖励图书一套(自选)。
第二至九课时:自主阅读,主题分享
导语:同学们,相信阅读了《红楼梦》前十章,同学们已经对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有所了解,现在请第一小组为我们做情节梗概和专题汇报。
(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学生在以下表格中打分。
)
第十课时:猜想结局,总结分享
(一)人物关系梳理
导语:《红楼梦》中涉及与贾府相关的很多人物,请同学们花十分钟绘制其家族人物关系图。
(学生自主绘制,投影展示。
)参考:
(二)我看红楼人物结局(小论文分享)
导语:《脂砚斋全评本石头记》仅写到第80回,前80回被认为与曹雪芹原版最为接近,后40回据传为后人补写。
那么同学们阅读了前八十回的内容之后,你们认为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惜春、妙玉、史湘云为例,做一个合理猜想。
(课前八个小组各选定一个人物讨论并写成文字版小论文,教师随机选取3组学生分享,其余小组课后上交纸质版小论文,依据小组主题汇报成绩和论文成绩评出“优秀阅读小组”,结合“校园文学节”相关活动予以奖励,小论文推荐到校文学社发表。
)
程本人物结局参考:
贾宝玉:贾府败落,出家为僧;
林黛玉:宝玉新婚之夜泪尽而亡;
薛宝钗:与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独守空房,抚养儿子。
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后来积劳成疾而死。
贾元春: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
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
妙玉:贾府败落被人趁火打劫,用迷香奸污,劫持去,下落不明
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
结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是真梦,梦醒了,一切繁华也就消散了。
任它荣国府如何金碧辉煌,最后也只是落得家破人亡。
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荣华富贵都不是长久的。
看到繁华表象下的暗流,防微杜渐,或许才能减缓其衰败的过程,才能在衰败后轻易抽身。
一本《红楼梦》,读遍了人生百态,一本《红楼梦》,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这也许就是名著之所以流传千古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