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一、绪论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培育水产动物的新品种。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指经过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同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现型性状的水生动物植物群体。

品种分类:自然品种。

人工品种。

过渡品种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现代育种目标以遗传为基础??选择育种理论育种方法①个体水平: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②染色体水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③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④分子水平:基因工程第一章选择育种遗传、变异、选择三者之间关系选择差选择效应选择育种方法简单了解第二章杂交育种1、常见杂交育种(育成杂交)方式种类及特点答:①简单育成杂交(增值杂交创造杂交)是指经过一次杂交,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方式(F1代具有双亲优势,对F2代进行选育)优点:年限短,见效快,应用较广泛。

②级进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级进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回交若干代,向改良品种特定方向级进。

优点:③引入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引入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优点:④综合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2、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3、生殖隔离的类型及解决方法①地理隔离:移植、驯化、人工授精②季节隔离:精液冻存保存、人工授精③生殖隔离:体细胞移植等。

第三章多倍体育种1、如何利用四倍体泥鳅产生三倍体泥鳅(正交和反交)2、人工诱导鱼类三倍体(两个图)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来源途径①同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遗物中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②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AA BBAAAA×BBBB→AABB 先加倍后杂交AA×BB→AB→AABB 先杂交后加倍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一)物理学方法①温度休克法:通过高温或低温作用使细胞在短时间内休克,细胞中纺锤丝被破坏。

鱼类遗传育种学2010复习资料

鱼类遗传育种学2010复习资料

动物遗传学部分复习题:绪论1、动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是什么?(P1)2、简述遗传学的发展简史?(P1-4)第一章分子遗传学基础(p43)1、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7),为什么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2、在真核细胞中,DNA和各种RNA分子都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3、简述查科夫定律的内容(P9-10)4、原核细胞DNA的复制是如何起始的(P20),真核细胞DNA复制有何特点? (P25)5、增强子如何影响转录?6、真核生物RNA的加工和修饰与蛋白质的合成有何关系(P31)7、密码子的偏好性有什么进化学意义? (P35)8、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形成的70S复合物的成分有哪些? (P36)9、—个真核生物mRNA分子能编码——个以上的蛋白质吗? (P33)第二章细胞遗传学基础(p86)1、名词解释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联会联会复合体二价体核小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带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性别控制2、细胞质有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它们的功能是什么?(P46)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P58)试述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

(P58-60)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区别?从遗传学角度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 (P69-73)4、染色体的形态有哪些类型? (P53)5、什么是核型?试述核型分析的意义(P64-65)6、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①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②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7、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

①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②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不育?8、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哺乳动物中,为什么雌雄比例总是接近1:1 (P78-82)9、什么是SRY基因?试述SRY基因调控性别形成的过程。

鱼类遗传育种学绪论

鱼类遗传育种学绪论

鱼类遗传育种相关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 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 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这些个 体通过交配以及一定的亲缘关系发生联系, 并享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
地理种群(geographical population):长 江鲢、黑龙江鲢等。
鱼类遗传育种相关的概念
研究发展概况
2. 杂交育种 始于1958年,是一种最经典的育种手段,目前 使用的的品种基本都是传统育种技术得到的。鲤 鱼不同品种间杂交效果最好。迄今为止,已获得 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岳鲤、三杂交鲤和颖鲤 等6个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鲤鱼杂交种,且均已通 过鉴定而被推广。远缘杂交因杂交亲本之间的相 容性较低,效果不显著。除了罗非鱼的种间杂交 外,我国淡水鱼类的远缘杂交后代可在生产上应 用的不多。 4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曾有过生产性应 用,即鳊鲂杂种、鲴类杂种、鲢鳙杂种以及鲤鲫 杂种等。
鱼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总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鱼类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1. 食物转化率(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2. 生长率(growth rate) 3. 抗性(resistance) 4. 繁殖力(fecundity) 5. 肉质(meat quality) 6. 成熟年龄(age at maturation) 7. 回捕率(recapture frequency) 8. 起捕率(harvesting rate)(奥尼罗非鱼) 9. 适应性(adaptivity)
育种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
核心:选择操作和遗传操作
育种的主要方法
1. 选择操作: 通过选择优秀个体或家系使目标生物群体达 到经济性状优于原有群体的目的。选择可以发生 在自然群体中,也可以发生在经过遗传改造的群 体中。 2. 遗传操作: 利用现有品种或物种进行杂交、染色体操作、 放射突变和转基因等操作,从后代选育出符合人 们需要的基因组合的过程。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绪论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生生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研究野生种类驯化、优良物种引进、水产动物品质改良、繁育群体生产性能保护、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3、育种目标:对育种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也就是所要培育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养殖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是育种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

4、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论述):1.需要与可能:育种学家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根据科学规律进行分析,把客观需要和现实需要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育种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技术力量、实验室及场地、设施、经费等因素是否具有实现育种目标的潜力.2.当前与长远:制定育种目标既要着眼于现实和近期内发展需要,同时也尽可能兼顾到长远发展需要。

在解决现目标时,不要把长远目标弃而不顾.在一个较长而复杂的目标内,制定出分阶段的育种目标。

3.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明确亟待改进的目标性状。

目标性状集中,相对选择压大,育种效率较高。

相反,如果目标性状分散,势必分散精力,延缓育种进度.目标性状一般不能超过2—3个,而且还要根据性状在育种中的难度和重要性,明确主要目标性状和次要目标性状,做到主次分明,协调改进。

切忌要求过宽齐头并进、主次不分、主次颠倒或过分忽视次要目标。

4.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尽可能简单明确,除了必须突出重点外,一定要把育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上,而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的可以检验的客观指标。

一个育种项目中可以包括少数几个性质相近的不同育种目标。

5、品种和品系: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鱼类育种学概述

鱼类育种学概述

鱼类育种学概述摘要:鱼类遗传育种的途径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常规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本文就这些方面对鱼类的育种进行综述。

关键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鱼类育种是对野生或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造,创造自然界所未有的鱼类新品种,是对鱼类多样性和物种进化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后,鱼类育种与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新高生物技术的结合,使这一研究领域很快出现生机,冲破了多年来常规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在育种多样性和快速高效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较大规模开展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仅有20多年。

短短20多年来,不但在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建立了杂交、倍性、细胞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育种技术,并逐渐形成了多种技术综合配套的技术路线。

通过传统的育种技术和现代的育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新的鱼类品种,如工程鲫、工程鲤等,不断向社会推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新对象,大大提高了鱼类的生产力,丰富了鱼类的遗传多样性。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反过来又可增加鱼类生产量和改良鱼类品种,因此,保护基因多样性和可持续的利用是人类维持基本的生命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育种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1,2]。

改变育种对象遗传性质的常规方法有两种:一是挑选作为亲本用的个体,这就是选择。

另一个是控制亲本的交配方式,这就是遗传操作。

在鱼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淘汰品质不良的个体,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由于鱼类人工繁殖所产生的近亲交配而随之引起的退化现象。

目前,系统选育的方法通常有4种:(1)混合选种(又称集团选种),即从生产效果最好的池塘中选出鱼群,这种方法在鱼类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可进行;(2)家系选种(又称窝选),即从一雌一雄选亲配合建立家系开始,在其后代中一代一代进行高度的近亲交配,以累代实行严格的全同胞交配为基础,依据个体表型值,兼顾家系平均值,进行选择留种;(3)亲本选种,又称后裔鉴定选种,即根据后代质量而对亲本作出评价的个体选择方法,根据后裔鉴定结果决定对亲本的取舍;(4)综合选种,即综合上述几种选种方法进行的选择育。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图3 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路线图 案例—杂交翘嘴鲂 用异源二倍体鲂鲌品系 (♀) 与团头鲂 (♂) 交配 :研制了优良的杂交翘嘴鲂 (图4)
杂交翘嘴鲂具有草食性、肉质鲜嫩、肌间刺少、外 形优美等优点:其肉质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 、呈味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双亲, 而碳水化合物含量 低于双亲
-
致谢词
感谢XXX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团队,特别感谢XXX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同事以及舍友的帮助 感谢评审!
7
[1]王石:汤陈宸, 陶敏, 覃钦博, 张纯, 罗凯坤, 赵如榕, 王静, 任力, 肖军, 胡方舟, 周蓉, 段巍, 刘少军.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 48 (12): 1310-1329
8 [2]罗凯坤:刘少军, 肖军. 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杂交翘嘴鲂[J]. 当代水产, 2021, 46 (10): 67
杂交翘嘴鲂:还具有鱼苗成活率高、耐低氧、抗病 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其生长速度比其父母本均 快20%以上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图4杂交翘嘴鲂的外形图
产业推广优势
杂交翘嘴鲂在人工催产实践中:以二倍体鲂鲌F1为母本,团头鲂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其 催产率要高于对照组团头鲂自交,并且其产后母本的死亡率低,更适应人工繁殖操作 ,并且具有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受精率可达82.3%以上,孵化率在72.6%以上,苗种成 活率在75.2%以上,易于实现大规模的苗种生产
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探索出了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形成了适合于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的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

鲑鱼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

鲑鱼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

鲑鱼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鲑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广受欢迎的食材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鲑鱼进行了广泛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旨在揭示其独特的遗传特征和进一步改良鲑鱼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鲑鱼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对鲑鱼产业的影响。

鲑鱼基因组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学。

通过对鲑鱼基因组的整体测序,科学家们得以揭示鲑鱼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基因数目、基因序列以及遗传变异的模式。

这项工作为全面了解鲑鱼的遗传信息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功能基因组学则通过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方式,进一步解析鲑鱼的遗传机制和生物学特征。

其中,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两个重要方法。

转录组学研究的是基因的转录活动,通过对鲑鱼不同组织和生长阶段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与特定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研究其调控网络和作用机制。

蛋白质组学则研究基因产物——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有助于揭示鲑鱼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理和生化过程中的作用。

基于这些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鲑鱼遗传学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鲑鱼遗传学的主要目标是解析鲑鱼的遗传特征,并利用遗传改良的方法提高鲑鱼的经济性状和环境适应性。

遗传改良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等。

选择育种是通过对个体表型特征进行评估,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改良鲑鱼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性状。

杂交育种则是利用不同品系或种间鲑鱼的杂交优势,获得更强大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鲑鱼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转基因技术则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鲑鱼的基因组中,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如抗病能力、生长性能等。

除了遗传改良,鲑鱼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还为鲑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

例如,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与鲑鱼生长发育、免疫抗病、环境适应等相关的基因,有助于培育耐高温、耐低氧等环境胁迫的鲑鱼品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精)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精)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课程名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授课教师:洪一江,彭扣所在单位: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绪论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一)水产动物的范畴水产动物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种类十分广泛,有多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轮虫、甲壳类、鱼类及水生哺乳类等。

(二)水产动物的繁殖特征1、群体大小2、生殖方式(1)水产动物的生殖策略几乎包含了动物界已知的各种形式,根据其生殖细胞的有无及作用氛围以下两种:有性生殖、无性生殖;(2)生殖方式:根据生殖中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水产动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卵胎生、胎生。

3、遗传特点及育种的关系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大群体的各种生长性能具有杂和体的典型特征,一旦群体变小,异质性降低,群体就会表现出来某种程度的遗传衰退和生长速度降低,在生产中这种现象成为衰退或退化。

在水产动物的育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质性的特点,采用适合这种群体的育种方法才能提高育种效率。

(三)水产动物育种的对象养殖对象种类繁多,是水产动物育种区别于畜、禽育种的显著特点。

育种对象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考虑土著种类而且时常上对新品种需求比较迫切的重要水产动物作为主要育种对象。

其次,有些种类虽非土著种类,但因如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在生产和消费上都有较大的比重,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国内时常需求,培育出适合时常需求的新品种。

合适的与措施对于所有水产动物都是必需的,但不同育种对象的育种任务往往也有过不同:(1)池塘和网箱养殖对象育种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2)海洋牧场几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养殖对象育种的首要任务是使水产动物适应于海水养殖的特殊条件,特别是在限制活动的条件下,要求适应于高密度和有效地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几人工配合饲料;(3)水产观赏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体色鲜艳及体形变异的新品种,培育出具有特殊形态的观赏水产动物家系;(4)水产实验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用语现代科学研究,在遗传上具有同质性、对各种实验反应具有一致性的水产动物(5)野生淡水和回游性水产动物的任务也有其具体要求二、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和方法(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内容水产动物育种: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鱼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生环境中的脊椎动物,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

一、鱼类的遗传特征
鱼类的遗传特征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其中,性繁殖是主要方式,鱼类的性别分化主要通过性染色体决定。

其次,鱼类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也存在差异,有些鱼类具有多倍体染色体,例如鲤鱼具有4倍体和8倍体染色体。

此外,鱼类的基因组中还存在着许多特殊基因家族,如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鱼类抗病基因家族等。

二、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
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

自然变异是指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原因产生的遗传变异。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配对,培育出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鱼类品种。

突变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异,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通过诱变剂等手段诱发的。

三、鱼类育种技术
鱼类育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以达到改良和繁育鱼类的目的。

常见的鱼类育种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利用鱼类的遗传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改良和固定这些性状。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品系或种类的鱼类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直接改变鱼类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鱼类。

四、鱼类育种的应用
鱼类育种在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鱼类育种可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提高鱼类的经济效益。

在水产养殖方面,鱼类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和高品质的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

在生态保护方面,鱼类育种可以通过增殖和放流等手段,保护和恢复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

鱼类的遗传特征、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鱼类育种技术和应用都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鱼类育种领域的发展,为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