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构成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文本的纵向层次论
中国古代 “言”“象”“意”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语而忘筌也。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横向结构要素论:认为文学文本是由内容和 形式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戏剧六成分” 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 近代文学表现说、 再现说 俄国及前苏联的主流文论都遵循内容和 形式二分的要素结构论传统。
中国 文质彬彬 表里相符 事辞相配
言与志 文与道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 关系的问题。
2、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还为经过 加工提炼的、处于原始形态的生活材料,是杂乱 的、分散的,缺乏明确的主题。题材是在素材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后,写进文 学作品中的东西,它打上了作家情感的烙印,是 作家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材料的统一。
3、题材的形成
题材的形成既要受到作家的生活实践、见 闻阅历的制约,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兴趣爱 好、艺术修养、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永恒主题与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生活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阶 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 活问题,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就不能不具有时代性特征, 所以文学文的主题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些生活内容在 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地域、阶级的差异,在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中反复出现,有人称之 为“永恒主题”,也有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 如生命、死亡、爱情、怀乡、伤别等。
自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第三章 文学文本与解读

《边城》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 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 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 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 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 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 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 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 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 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 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 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 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文学语言的特点: 1、文学语言是内指的(审美性)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之外的现实世界, 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不必遵 守生活的逻辑。
比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
——《论语· 雍也》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
即作品中表现的渗透了创作者思想感情和认识评价的社 会生活。包括:作品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因素。
1、文学题材
广义: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生活领域与范围。如:工业题材、
农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题材。
狭义:作家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加工、选择、提 炼而最终写进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现象,即构成文学作品 的全部生活材料。
文学导论——文学的文本与解读

圆形人物是充满了变化和多样性的人物。 性格多变、 矛盾、复杂。
人是复杂的,思想大师也不例外。《行为糟糕的哲 学家》。
很多作品中好人不出彩,反而是坏蛋的形象都很成 功。这就是因为好人的性格相对鲜明,而坏蛋的性 格往往多重复杂,有很多可以解读的地方。故事中 的人物性格越复杂,越吸引人。
第四章 文学的文本与解读
一、文本构成
1、语言和修辞 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前面所说的文学语言,
也就是有着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 蕴的意象化的语言。 但是这里分析的是语言是如何具体构成文学 文本的。
(1)文本语言的类型
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人 物语言和作者助言(语言)。
衣柜旁,寻一把芭蕉扇,又走回中间的茶几旁听 着。) 贵 (望着她,停下工作)四凤,你听见了没有? 四 (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 么? 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 都知道了。 贵 (一向是这样为女儿看待的,只好是抗议似地) 妈的,这孩子!
四 (回过头来,脸正向观众)您少说闲话吧!(挥扇,嘘 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 ,回头多半下雨。(忽然)
人物语言,就是文本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人物语言,用来展示人物的内在性格和作家 的创作主旨。
通过人物语言,人物的性格、脾性、神态、 动作、身份等都显示出来了。
杨二嫂:“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 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 抬的大轿,还说不阔?” 《故乡》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 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 都围着一圈黑线。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 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 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资料:
[波]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陈述 句不是真正的判断而只是拟判断,它们的 功能在于仅仅赋予再现客体一种现实的外 观而又不把它当成真正的现实。”(英加 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1页,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说明:
“真实的判断”是文本所述在现实中有所指, 而“拟判断”则所指为虚拟的世界,不能 要求确有其事。 “思维方式不同”,在非文学文本中要求 理解其直接、真正的意义;而在文学文本 中则要求理解其隐喻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理解文学文本的语义时,须 充分注意言语所指的虚似性和语义的隐喻 性。
(一)确定文本体裁的意义
1.体裁观念的中介作用 “体裁”这个概念在文本与文学总体中起 中介作用。它表示某些形式结构相同或相 近作品(文本)的集合,它是接近文本并 进一步思考文本的基础。 某种文本体裁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在文学活 动中确立了某种规范形式,对文本的接受 与研究则在规范形式的基础上展开。
如:苏珊· 朗格的艺术定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的 符号形式的创造。”(《情感与形式》,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一、诗歌与抒情
(一)情感是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
诗歌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中国古代对此已有过较多论述。如《尚 书· 尧典》,陆机的《文赋》,孔颖达的 《〈诗〉大序正义》等。
2.文本形象描述的倾向性
由于文学形象是作者想象之后以语言为媒 介物化,再经读者想象再现的。作者可以 按其想象的逻辑、表达的意向、追求的效 果安排叙述的方式,由此而产生具有倾向 性的意向客体。 文本形象在不同组合中体现抒情的倾向性。 文本形象以特有的叙事方式超越现实类似 事件的原始意义。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名词解释: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02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
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组织并且在这种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的其他方面(如形象及意义等)才得以生成。
一、文学文本<一> 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text)文本(text)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们评论这首诗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我们对诗的感动来自我们对其语句的阅读和理解。
这是一首运用汉语写成的诗文本,由44个汉字组成。
我们只有通过阅读这44 个汉字组成的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义。
还应该看到,这44字不是胡乱堆彻而成的,而是诗人按一定的汉语言规范组织起来的。
这语言规范又不同于语言学家头脑里理想化的普通社会语言系统。
而是诗人实际运用这种社会语言系统的结果。
即张九龄个人对汉语的独特运用的结果,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这样用过。
在这种运用过程中,诗人必定要着重考虑如何尽情表达自己的特定生活体验。
所以诗人在组织这些语句时,要尽量达到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整体的目标。
而读者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理解作品。
这种理解过程必然包含着对作者原意的充实、扩展或变形,因而显然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所以文学文本有如下特点:①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②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③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
《文学概论》国网1-4章参考答案

题目1第一章章节测评1.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选择一项:D. 表现论正确答案是:表现论2.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选择一项:C. 体验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选择一项:A. 文化论D. 信息论正确答案是:文化论选择一项:C.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选择一项:A. 实用论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作品E. 艺术家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作品, 艺术家选择一项或多项:A.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学即文章,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文学即博学8.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以语言论为基础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以语言论为基础,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第二章章节测评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D.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正确答案是: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文学本文的层次和要素
一、文学本文的层次 本文:指由作家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文学作品本 身。 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 明象》里 关于言、象、意的关系进行文学本文层次的划分, 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文学语言:文学本文的外部层次特征:
1、对客观规律的超越; 2、对语言规则的超越; 3、对陈述功能的超越。 文学形象: 文学本文的中间层次特征: 情景交融;情义主导;高度概括 文学意蕴:文学本文的内部层次 二、文学本文的要素 题材:是本文中生活现象的种类; 主题; 结构; 表现手法
第三节 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含义:原为铸造用的模子或原型,后 被引用到文学中来。与典型相关的概念还有典型 形象、典型人物形象、典型性等。 二、典型形象的特征: 1,独特性;2,概括性;3,审美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提出,含义。 四、典型性:指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对生活现 象进行选取、集中、概括、提炼、虚构,从而创 造出典型形象的过程。 典型化的方法:1、取一法;2、杂取法;3、纪实 法。
第四节
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一、抒情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用话语 的声音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 二、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1、主观性; 2、新颖性。 三、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第五节
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意境
一、意境的定义: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的能诱发和开拓出丰 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 意象。
第二节
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叙事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1,叙述与叙事学;2,客观的叙述;3,虚 构的叙述;4,多样的叙述。 叙事的内容 1,故事:叙事性本文中为表现人物、展示 主题服务的一系列有因果 关系的生活事件。 2,人物:被叙述者,是叙事内容的中心。 3,环境:指本文中围绕着人物和人物活动 的各种相关的行为条件和 生活因素的具体 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叙事法则 1,叙事时间;2,叙事人物;3,叙事角度。
交融中的“有我之境” 和“无我之境”的区分。
采 菊 东 悠篱 然下 见 南 山
二、意境的理论来源: 1、老庄道论; 2、《易传》500) “虚实相生”论
禅境与诗境的融合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物化”论
三、意境的特征: 1、意与境浑或情景交融; 2、超以象外, 3、韵味无穷。
在这里还需注意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