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准备与评估1.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前患者的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学习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点。
掌握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2 教学内容: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内容。
麻醉前体检的要点。
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1.3 教学活动:讲授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示范患者病史采集和体检的流程。
分析麻醉前药物使用的案例。
第二章:局部麻醉技术2.1 教案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2 教学内容: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讲授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三章:吸入麻醉3.1 教案目标:理解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掌握吸入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2 教学内容: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麻醉气体。
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吸入麻醉并发症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授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演示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分析吸入麻醉并发症的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
第四章:静脉全身麻醉4.1 教案目标:掌握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2 教学内容: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讲授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五章:麻醉监测5.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期间的患者监测的重要性。
学习常用麻醉监测技术和方法。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意识和反应能力,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而临床麻醉学是研究麻醉的科学,主要涉及麻醉的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麻醉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各种手术的必要前提,也是各种疼痛治疗的基础。
因此,医学界对临床麻醉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总结临床麻醉学的几个关键点。
1.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麻醉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主要分为三类: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
吸入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导电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麻醉效果。
静脉麻醉药则是通过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阻滞剂则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
2. 麻醉的分类麻醉可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指将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通常需要使用吸入麻醉剂和静脉麻醉剂,以及肌松剂等辅助药物。
局麻则是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通常使用局部注射麻醉剂或神经阻滞剂。
3. 麻醉的风险虽然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但是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的风险包括呼吸抑制、心脏停搏、低血压、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麻醉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制定出最合适的麻醉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液体平衡监测等。
通过麻醉监护,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5. 麻醉后的恢复和护理麻醉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和护理。
主要包括呼吸道保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等。
此外,麻醉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其尽快摆脱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临床麻醉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床麻醉学 笔记

徐州医学院临床麻醉学第3版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目录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6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10 第五章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17 第六章吸入全身麻醉 (19)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 (21)第八章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26 第九章局部麻醉…………………………………………………………………………………………………30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 (35)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39 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41 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43 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45 第十五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51 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55 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 (58)第十八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61 第二十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66 第二十一章眼、耳鼻喉手术的麻醉………………………………………………………………………………77 第二十二章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81 第二十三章腹部外科与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82 第二十四章烧伤病人的麻醉................................................................................................82 第二十五章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83 第二十六章内分泌病人手术的麻醉.......................................................................................87 第二十七章小儿麻醉 (91)第二十八章妇产科麻醉…………………………………………………………………………………………83 第二十九章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96 第三十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105 第三十一章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104 第三十二章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107 第三十五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112 第三十六章非住院病人的麻醉…………………………………………………………………………………114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115 第三十四章内镜手术的麻醉……………………………………………………………………………………109 第三十八章麻醉后监测治疗……………………………………………………………………………………101 1 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第一章绪论1. 我国习用的麻醉方法分类⑴全身麻醉① 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吸入② 静脉麻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泵注、靶控输注③ 肌肉麻醉:肌内注射④ 直肠麻醉:经直肠灌注⑵椎管内麻醉① 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② 硬脊膜外隙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⑶局部麻醉① 表面麻醉:局麻药涂敷、喷、滴② 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浸润注射③ 区域阻滞:局麻药注射④ 周围神经阻滞:局麻药注射⑤ 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下静脉注入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与要求】掌握ASA病情分类法。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考试大纲(供麻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用)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系I 前言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内容: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第二章麻醉前病情的评估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二、重点内容:熟悉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内容;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剂量。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种类。
二、重点内容:麻醉前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准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一、核心内容:插管前检查和评估的基本内容;气管插管的适应征.禁忌证及优点,经口和经鼻插管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
二、重点内容:气管插管.拔管的并发症和拔管后并发征及防治;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征及优缺点。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一、重点内容: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第六章吸入麻醉一、核心内容: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二、重点内容:吸入麻醉方法;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一、核心内容: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麻醉。
二、重点内容: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静脉麻醉.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麻醉。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核心内容: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肌松药的拮抗。
二、重点内容: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九章局部麻醉一、核心内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掌握神经阻滞麻醉。
二、重点内容: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一、核心内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及蛛网膜下隙阻滞后的并发症;硬脊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硬脊膜外隙阻滞的并发症。
麻醉学重点整理

麻醉学----------------2012-11-26整理N-----名解10个30分T----填空30—40分W-----问答4—5 题第一章绪论麻醉学精髓:生命机能调控W 临床常见的麻醉方法分类分类麻醉方法麻醉药给药方式麻醉药作用部位全身麻醉吸入全麻吸入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静脉全麻肌肉注射直肠灌注局部(区域)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脊神经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硬膜外脊神经神经干(丛)阻滞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丛) 神经干(丛)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局部浸润皮肤/粘膜神经末梢N 联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N 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及|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能量及副作用。
第五章全身麻醉⏹N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性中枢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N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W 常用吸入麻醉药主要优、缺点的比较吸入麻醉药优点缺点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致氟烷相关性肝炎,麻醉诱导和苏醒慢恩氟烷苏醒较平稳可能诱发癫痫,对肾功能有潜在损坏异氟烷扩张血管适用于控制性降压高浓度可能导致心肌窃血七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在钠石灰中不稳定地氟烷麻醉加深和苏醒迅速呼吸道刺激性强,兴奋交感神经氧化亚氮对循环抑制轻,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作用弱,使用高浓度时麻醉诱导和苏醒快易发生缺氧,增加体腔的积气⏹T 全身麻醉的实施: 全麻的诱导、全麻的维持、麻醉的苏醒。
临床麻醉学重点:椎管内麻醉相关考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椎管内麻醉相关考点总结
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临床麻醉学重点:椎管内麻醉相关考点总结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俗称腰麻或脊麻)和硬膜外阻滞,其中硬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
在此总结一些有关椎管内麻醉的考点。
腰麻是指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暂时使脊神经根的前根和后根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传导。
首先,我们了解椎管内麻醉的解剖特点,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包括向前的颈曲、腰曲和向后的胸曲、骶曲。
仰卧位时,脊椎最高点位于C3和L3,最低点位于T5和骶部。
新生儿脊髓终止于第3或第4腰椎,成人脊髓终止于第1、2腰椎之间。
因此,蛛网膜下隙穿刺,成人应选择第2腰椎以下间隙,小儿应在第3腰椎以下间隙穿刺。
局麻药的作用部位是脊髓和神经根,作用机制是穿过神经膜,抑制Na+通道,阻断神经传导。
阻滞顺序为,自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有髓鞘的本体感觉纤维。
具体顺序为:血管舒缩神经纤维冷感消失温感消失对不同温度的识别慢痛快痛触觉消
失运动麻痹压力感消失本体感消失。
腰麻的特点是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硬膜外阻滞的特点是局麻药的剂量和容
量较大,药物由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全身的副作用,可以置管而连续给药,有利于时间长短不能确定的手术。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麻醉则取两者的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日趋广泛。
临床麻醉学重点笔记

临床麻醉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的范畴一、概念:麻醉原意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而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二现代麻醉学已不仅局限于手术期间的麻醉,还包括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第二节麻醉学发展史一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1 针刺镇痛治病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砭石,骨针,竹针。
2 春秋战国,记载了针刺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见《内经》)3 东汉末年,华佗用酒冲服麻沸散,全麻进行剖腹手术.4 之后各朝代的麻醉药:洋金花,草乌子,大麻,曼佗罗等。
5 国外古人:阿片罂粟,古柯叶,酒精等麻醉进行外科手术.二、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1、1844年,N2O应用于临床拔牙的麻醉1846年10月16日,施行乙醚吸入麻醉。
1847年,乙醚用于产科。
用氯仿麻醉为当时英国女王顺利产一王子。
1884年,Koller将局麻药可卡因(Cocain)用于临床.其后,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使用。
然后,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相继面世.2、静脉麻醉药:最早是硫贲妥钠(1934年)。
其后有氯胺酮,异丙酚等.然后镇静、镇痛药的应用:芬太尼,度冷丁,苯二氮卓类。
3、肌松药用于解决全麻中肌肉不松弛的问题。
最早是箭毒(1942年,南美洲)。
其后有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4、80年代后的麻醉突出了麻醉监测和麻醉安全问题.美国麻醉学会(ASA)提出的麻醉中的5个基本监测手段:1) 体温(2)心电图(3)动静脉血压(4)脉搏氧饱和度(5) 呼气末CO2分压.此外,还有肌松药的监测.第三节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一、临床麻醉:消除术痛,保证安全,监控。
二、急救复苏:术中紧急,临床急诊,突法意外灾害。
三、重症监测治疗:ICU,PACU。
四、疼痛治疗:疼痛门诊,治疗室。
五、其他任务:因医院规模和设置而定。
第四节麻醉的分类一、麻醉方法的分类1 、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称全身麻醉。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09局部麻醉

1、化学结构与分类:常用的局麻药的化学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由芳香族环胺基团和一个中间链连接起来,中间链可以是酯链或酰胺链,因此,根据连接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成二类。酯类有普鲁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酰胺类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
5.了解常用周围神经阻滞方麻醉药的药理、脂溶性与旦白结合率与局部麻醉药效能的关系。
2.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3.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教
学
重
点
1.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操作原则
操作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
定位要准确
充分的麻醉前访视、取得病人合作
控制局麻药的剂量,避免发生毒性反应
颈丛神经阻滞
解剖颈丛由C1-4脊N组成,分为颈浅丛和颈深丛,分别支配颈部相应的皮肤和肌肉组织。
阻滞方法
颈浅丛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从这点呈放射状分布,这是颈浅丛阻滞的标志。
颈深丛阻滞采用肌间沟阻滞法,局麻药沿斜角肌间隙(臂丛颈丛鞘)注入。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
第九章局部麻醉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2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了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体温过低: 围术期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反常呼吸:剖胸侧肺的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反,成为反常呼吸。
纵隔摆动:由于剖胸侧胸膜腔为无法改变的大气压,而健侧胸内压和肺内压均处于增高或降低的不断交替变化之中,此种双侧压力差的变化时纵隔随呼吸相的变动向健侧和剖胸侧来回摆动。
吸气时健侧的负压增大,纵隔移向健侧;在呼气时健侧肺内压为正压,胸内压的负压值也减小,纵隔又推向剖胸侧。
如此左右来回摆动称为纵膈摆动。
胆心反射:胆道手术病人术中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囊、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的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
胆心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博。
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当MAP波动于50-150mmHg之间时,脑血流量可由于脑血管的自动收缩与舒张而保持恒定称为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
柯兴反射:当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压升高时,通过“柯兴反射”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减速,以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
高血压危象:指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况。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在仰卧位时出现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打哈欠、脉率增快、面色苍白等症状。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I级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II级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III级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IV级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V级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总目的是通过以下相应药使麻醉过程平稳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产生必要的遗忘。
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滴定作用等。
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
4、缓解术前疼痛。
* 常用药物——镇静安定药作用1、苯二氮卓类:1)这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有顺行性遗忘作用;2)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3)不具镇痛作用,但可增强麻醉性镇痛药或全身麻醉药的作用。
2、丁酰苯类:1)有较强的镇静、安定、解焦虑、和制吐作用;2)有轻度的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静脉用药时可致轻度血压下降;3)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3、吩噻嗪类:有较强镇静、抗吐作用和抗组胺作用。
* 麻醉前准备的内容p26;麻醉设备检查p32* 气管插管适应证:1、保护气道;2、防止误吸;3、频繁进行气管内吸引的病人;4、实施正压通气;5、对一些不利于病人生理的手术体位,应用气管导管便于改善病人通气;6、手术部位在头颈部或上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7、使用面罩控制呼吸困难的病人,如无牙的病人;8、保证影响呼吸道通畅疾病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 气管插管禁忌症:1、喉水肿;2、急性喉炎;3、喉头粘膜下水肿* 确认导管进入气管的防法:1、直视下导管进入声门;2、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3、人工通气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可听到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4、如用透明导管,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5、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6、监测呼气末分压更易判断,呼气末分压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支气管插管适应证:1、大咳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量过多或肺大泡有明显液面的湿肺病人,可避免大量血液、脓汁或分泌物淹没或污染健侧肺;2、支气管胸膜瘘、气管食管瘘;3、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病人;4、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及气管或支气管成形术时,可防止患侧漏气;5、食管肿瘤切除或食管裂孔疝修补;6、分侧肺功能试验或单肺灌洗治疗;7、胸主动脉瘤切除术;8、主动脉缩窄修复术;9、动脉导管未闭关闭术等。
优点:支气管插管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开胸条件;双腔气管导管易于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间相互转换,并在双肺隔离的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
缺点:单肺通气易引起动脉低氧血症。
*拔管指征:1、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2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3、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恢复正常;4、必要时,让病人呼吸空气20分钟后,测定血气指标达到正常值;5、估计拔管后无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存在。
*气管插管并发症:1、即时并发症:1)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2)高血压和心律失常;3)颅内压升高;4)气管导管误入食管;5)误吸2、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并发症:1)气管导管梗阻;2)导管拖出;3)导管误入单侧支气管;4)呛咳动作麻醉过浅;5)气道痉挛;6)吸痰操作不当3、拔管和拔管后并发症:1)喉痉挛;2)拔管后误吸胃内容物或异物阻塞;3)拔管后气管萎陷;4)咽喉痛;5)声带麻痹;6)勺状软骨脱位;7)喉水肿;8)上颌窦炎;9)肺感染;10)其他全麻深浅的判断方法:1食管下段肌肉收缩测定法;2脑电图;3双频谱指数;4体感诱发电位;5脑干听觉诱发电临床麻醉深度判定标准和分期:芬太尼适应证:1、全身麻醉诱导;2、全身麻醉维持;3、大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4、MAC (监测下麻醉管理或麻醉监测下的镇静和阵痛)丙泊酚适应证:1、麻醉诱导;2、麻醉维持;3、区域麻醉的镇静;4、门诊小手术和镇静丙泊酚禁忌证:1、对丙泊酚过敏者;2、严重循环功能不全者;3、妊娠与哺乳期的妇女;4、高血脂患者;5、有精神病、癫痫病病史者氯胺酮适应证:1、小儿麻醉;2、配合使用肌肉松弛药实施气管内插管,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有右向左分流;3、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麻醉;4、各种短小手术、体表手术和诊断性检查。
氯胺酮并发症:1、循环系统的变化;2、颅内压增高;3、呼吸抑制;4、精神神经症状(谵妄、躁狂、呻吟)肌松药临床应用原则:1、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不能代替麻醉药和镇痛药;2、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3、使用时注意气道管理,做辅助控制呼吸;4、选择适当肌松药和最低有效剂量;5、合理利用肌松药麻醉药的协同作用;6、对肌松药的作用监测;肌松药应用目的:1用以在全麻诱导时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
2使用肌松药可避免深麻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3肌松药还适应于消除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的人体对抗4用于痉挛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1、一次用量超过限量;2、药物误入血管;3、注射部位对局麻药的吸收过快;4、个体差异致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下降。
以上原因的最终结果是局麻药的血药浓度升高并超过引起毒性反应的阈值。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给药;2、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和人工呼吸;3、轻度兴奋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4、惊厥发生时应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出现循环抑制,应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6、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神经阻滞的适应证与禁忌症:适应证:手术部位局限于某一或某一些神经干(丛)所支配的范围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形致解剖变异、凝血功能障碍者、对局麻药过敏者颈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1、药液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隙;2、局麻药的毒性反应;3膈神经阻滞;4、喉返神经阻滞;5、霍纳综合征;6、椎动脉伤引起局部血肿腋路臂丛阻滞成功的标志:1、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2、回抽无血;3、注药后腋窝呈梭形扩散肿胀;4、患者述说上肢发麻发软,前臂不能抬起;5、皮肤表面血管出现扩张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1、气胸;2、出血及血肿;3、局麻药毒性反应;4、膈神经麻痹;5、喉返神经阻滞;6、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7、霍纳综合征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1、肌间沟阻滞法;2、锁骨上阻滞法;3、腋路阻滞法;4、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证:1、下腹及盆腔手术(阑尾切除术);2、肛门及会阴部手术(痔切除术);3、下肢手术(骨折或脱臼复位术)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全身性严重感染(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者);3、高血压病人只要心脏代偿功能良好,高血压本身不构成脊麻禁忌,但如并存冠状动脉疾病,则应禁用脊麻;4、休克病人应绝对禁用;5、慢性贫血病人只要血容量无明显减少,仍可施行低位脊麻,但禁用中位以上脊麻;6、严重外伤或有严重腰背病史者;7、老年人由于常并存心血管疾病,仅可选用低位脊麻;8、腹内压明显增高者;9、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等不合作病人;10、凝血功能障碍或接受抗凝治疗者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1、头痛;2、尿潴留;3、神经并发症:1)脑神经受累;2)假性脑脊膜炎;3)粘连性蛛网膜炎;4)马尾神经综合症;5)脊髓炎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腹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