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水泥熟料岩相分析

合集下载

水泥熟料岩相显微镜

水泥熟料岩相显微镜

水泥熟料岩相显微镜
要想观察到一幅好的水泥熟料岩相显微图像,七分靠显微镜三分靠试样制作。

所以要想在水泥熟料岩相显微镜看到清晰地水泥熟料岩相结构,一定要制作一片优质的光片。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光片的制作过程。

光片的制备和侵蚀:
一、光片的制备
1、块状试样可切片后或直接制成光片,细粒和粉末状试样需用环氧树脂浇铸或用镶嵌机热压制成型后磨制,结构疏松的试样应先煮胶才能成型制片;
2、粗磨选用400-600目的水砂纸在磨片机上进行,磨至试样颗粒均匀地露出表面,与水会起作用的试样应用无水酒精或甘油磨制;
3、细磨选用1000-1200目的水砂纸在磨片机上进行细磨是磨制过程的重要步骤,一定要保证其质量;
4、采用粒度在3.5以下的刚玉微粉放在金丝绒抛光盘上进行抛光.在抛光过程中需不断注入抛光磨料液,使抛光织物保持一定的湿度,至试样表面呈镜面方可。

二、光片的侵蚀
1、已抛光的光片,用鹿皮仔细擦净;
2、选择适当的侵蚀剂,将光面全部浸在该侵蚀剂内,并不断晃动;
3、侵蚀一定时间后,即把光片取出,用滤纸吸去光片表面所附着的试剂,并迅速用吹风机吹干;
4、侵蚀过度的光片,需重新抛光,重新侵蚀。

5、将侵蚀后的光片(光面朝上)固定在橡皮泥上,并用压平机压平,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下图为我公司为水泥厂制作的水泥熟料光片
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岩相显微镜。

广东茂名某水泥公司熟料岩相分析报告

广东茂名某水泥公司熟料岩相分析报告

广东茂名某水泥公司熟料岩相分析报告样品日期:2016年1月16日样品编号:1月16日10点,12点,16点岩相观察:1、A矿晶体在20-40um,大部分呈六角柱状,边棱整齐,大小均齐,含量在53%左右。

2、B矿晶体大多呈圆形,边棱光滑,少部分有鞭毛结构,有交叉双晶纹,含量较高,主要呈堆状不均匀分布。

有较多因大颗粒(>200um)硅质原料(石英)形成的B矿。

3、中间相均匀,含量略偏高,黑色中间相大部分呈色丝带状。

4、熟料孔洞较多。

5、游离钙矿巢较少。

结论:1、生料均化效果较差,煤灰落入熟料较多;硅质原料较粗制约A矿的形成,同时出现f-CaO矿巢。

2、熟料煅烧温度较高,出窑熟料急冷效果较好。

3、熟料饱和比适中,在0.92左右。

4、液相量略偏高,铁相矿物含量高,熟料易结大块。

5、三个样品比较:16时样品岩相状况最好,但都存在局部A矿晶体偏小现象(有可能因熟料结块较多,内部欠烧)。

洛阳奥百思特水泥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1月24日此报告仅供参考!附照片张31张(标尺毎小格为10um)A矿晶体,边棱整齐,中间相较高,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0时样品)A矿晶体,边棱整齐,中间相较高,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0时样品)因生料均化不好出现的局部B矿成堆分布(10时样品)B矿外观呈圆形,局部集中(10时样品)因生料均化不好出现的局部B矿成堆分布(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形成的B矿巢(直径约200um)(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500um)形成的B矿巢(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200um)形成的B矿巢(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形成的B矿巢(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约250um)形成的B矿巢(10时样品)大颗粒硅质原料形成的B矿巢,左中部灰色片状为黑色中间相(C3A)结晶体(10时样品)局部煤灰沉降形成因还原气氛出现的毛刺状B矿(10时样品)A矿边棱整齐,多呈柱状,B矿呈卵圆形,分布均匀,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2时样品)A矿边棱整齐,呈板柱状,B矿呈卵圆形,分布均匀(12时样品)A矿边棱整齐呈柱状,B矿呈不规则卵圆型成堆分布,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2时样品)A矿边棱整齐,呈长柱状,B矿卵圆形成堆分布(12时样品)成堆分布的卵圆形B矿(12时样品)成堆分布的卵圆形B矿(12时样品)晶体较大的带有交叉双晶纹的B矿巢,灰色为C3A因慢冷出现的结晶体(12时样品)因生料硅质原料细度粗(>300um)出现的带有交叉双晶纹的B矿巢(12时样品)边棱基本整齐、呈板状的A矿,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6时样品)边棱基本整齐、呈板状的A矿,黑色中间相成丝带状(16时样品)游离钙矿巢(16时样品)因颗粒较大的硅质原料(>300um)形成的B矿巢(16时样品)因颗粒较大的硅质原料(>300um)形成的B矿巢(16时样品)MgO晶体(粉红色)(16时样品)。

岩相分析.pptx

岩相分析.pptx
学海无 涯 编号:2012-02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建材工业水泥基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检验报告
样品名称: 水泥熟料 委托单位: 通辽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检 验类别: 委托检验
检验项目:
岩相检验
报告日期:司
来样要求 常规岩相检验 报告编号 2012-022
检测仪器 ORTHOLUX II POL-BK 光学显微镜
实验过程
从来样中挑取料球两枚,进一步分别破碎至 2-5 毫米, 硫磺浸煮后浇注固化,研磨抛光制备光片。
浸蚀条件 蒸馏水,1%硝酸酒精溶液
1
学海无 涯
A矿 B矿 中间相 游离钙
晶体大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晶体多以板状为主,部 分晶体呈柱状,部分晶体发育不完全,晶体不完整。(如图 1、图 2 所示),A 矿估计含量 54-59%左右。
孔洞 总结
熟料孔洞较多(图 6)
游离钙含量合格;方镁石含量较少无明显晶体可见。 生料均匀性总体上较好,但有少量反应活性较差的粗颗 粒石英存在。 由黑色中间相和 B 矿表面岩相特征可得知:该熟料冷 却稍慢。 熟料孔洞较多,部分熟料颗粒中心部位有粉料或白心 料,说明熟料有点急烧。
试验:鉴定: 审批:
2
学海无 涯
4
多呈中堆分布,有矿巢出现,晶体多呈脑状或表面有平 行双晶纹、粗交叉条纹(如图 3、4 所示)出现,估计含量 23-25%。
含量稍少,黑色中间相呈小片状分布(如图 1、图 2 所 示)估计含量 13-15%。
含量少,估计含量 1.5%左右,多呈小堆或分散分布(如 图 5 所示)。
方镁石
含量较少,无明显晶体出现。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注意事项

水泥熟料全分析范文

水泥熟料全分析范文

水泥熟料全分析范文
水泥熟料是一种主要用于制备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关键原材料。

它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石灰石和粘土的加工而得到的一种粉末材料。

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影响着最终水泥制品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组分,即三氧化二钙(C3S),二氧化二钙(C2S),三氧化三铝(C3A),四氧化三铁(C4AF)以及其他
一些辅助成分。

其中,C3S是水泥熟料中的主要成分,它能够提供早期强
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C2S也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它可以提供较慢但持久的
强度。

水泥熟料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细度、表面积和密度。

细度是指熟料颗
粒的大小,通常使用比表面积来衡量。

细度越高,水泥熟料颗粒越小,其
反应活性也更高。

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熟料的表面积,常用来评估熟料的
反应活性。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熟料的密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有一定影响。

除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外,水泥熟料的熟化反应也是影响其性能和
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泥熟料的熟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熟料中的化学物质逐渐结晶并形成水泥石。

熟料的熟化过程
直接影响着水泥石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最终的混凝土性能。

总之,水泥熟料是制备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其化学
成分、物理性能和熟化反应会直接影响最终水泥制品的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水泥熟料的成分和性能,以确保最
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水泥熟料全分析标准

水泥熟料全分析标准

水泥熟料全分析标准
水泥熟料是水泥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水泥产品的质量。

因此,对水泥熟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水泥熟料的全分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

化学成分分析包括了熟料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如SiO2、Al2O3、Fe2O3、CaO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水泥的强度、硬化时间等性能指标。

因此,对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准确分析是确保水泥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

其次,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标准。

矿物组成分析可以确定熟料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如方解石、石英、辉石等。

不同的矿物组成会对水泥的硬化速度、抗压强度等性能产生影响,因此矿物组成分析对于水泥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此外,水泥熟料的物理性能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物理性能分析包括了熟料的比表面积、密度、热稳定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水泥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水泥熟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全面分析是确保水泥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水泥熟料的烧成性能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标准。

烧成性能分析包括了熟料的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烧成均匀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水泥熟料的烧成工艺和烧成质量,对于水泥产品的质量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泥熟料的全分析标准包括了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物理性能分析和烧成性能分析。

这些分析标准的准确执行对于确保水泥产品质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的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控制水泥熟料的质量,为生产高质量的水泥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水泥熟料全分析

水泥熟料全分析

水泥熟料全分析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水泥熟料全分析摘要: 实验目的:利用沙浴获得除去SiO 2的水泥溶解溶液,通过EDTA 和CuSO 4的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泥中Ca 2+、Fe 3+、Al 3+、Mg 2+的含量,对水泥的主要成分进行全分析。

进一步掌握络合滴定方法,通过控制试液的酸度、温度和合适的掩蔽剂、指示剂等条件,来测定铁、铝、镁共存时各自的浓度。

实验结果:Fe 2O 3%=6.33;Al 2O 3%=-0.903;CaO%=64.07;MgO%=2.61。

Fe 2O 3的测定偏高,Al 2O 3完全错误,应该是EDTA 加入不足,CaO 、MgO 测量合理。

背景介绍: 实验原理:水泥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SiO 2(18-24%)、Fe 2O 3(2-5.5%)、Al 2O 3(4-9.5%)、MgO (<4.5%)CaO (60-70%)。

通过HCl 、HNO 3使金属氧化物(实际是硅铝酸盐)变成可溶性盐,然后过滤出SiO 2(以硅酸的形式沉淀,可以通过加热称重法测定SiO 2的质量)。

由于硅酸吸附严重,需要用热水不断洗涤,利用各离子与EDTA 的配合物稳定程度的强弱、所需要的指示剂和掩蔽作用、pH 的影响,可以采取不同的滴定方案分别测定各离子的含量。

M n++Y 4-=MY 4-n ;Fe 2O 3%=C EDTA ×V EDTA ÷1000×M 0.5Fe2O3(159.69)÷(W 水泥×50÷250)×100; Al 2O 3%=C EDTA ×(V 1×K )÷1000×M 0.5Al2O3(101.96)÷(W 水泥×50÷250)×100; CaO%=C EDTA ×V EDTA ÷1000×M CaO (56.8)÷(W 水泥×25÷250)×100;Fe 2O 3%=C EDTA ×(V EDTA2-V EDTA2)÷1000×M MgO (40.31)÷(W 水泥×25÷250)×100; 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沙浴箱、滴定管、锥形瓶(2个)、250ml容量瓶(2个)、加热装置、大小烧杯、钙指示剂、磺基水杨酸、PAN指示剂、K-B指示剂、氨缓冲溶液(pH=10)、醋酸缓冲溶液(pH=4),20%的NaOH溶液、EDTA溶液、三乙醇胺(1:2)溶液、CuSO4固体、固体NH4Cl、浓盐酸、浓硝酸、1:1HCl、氨水、1:1H2SO4、水泥样品实验步骤:1.水泥样品的制备洗涤仪器,检验滴定管是否漏水---》分析天平准确称量0.4-0.6g的水泥样品,置于干燥烧小杯中。

熟料的岩相分析对水泥煅烧工艺的指导分析

熟料的岩相分析对水泥煅烧工艺的指导分析

熟料的岩相分析对水泥煅烧工艺的指导分析摘要:加快分析水泥熟料研祥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地加快生产控制管理质量,让人们从多角度进一步加深对于熟料品质的分析研判,同时也能分析窑热工制度是否可以在现有环境下稳定的运作。

但是在现阶段已经有诸多水泥的生产制造厂家在实现水泥熟料品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岩相分析法进行分析,但是如何让岩相分析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得到有效的使用,从而提升水泥熟料的质量,还需要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结构下不断的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个人经验。

为此本文对熟料的岩相分析对水泥煅烧工艺的指导分析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求提升水泥煅烧工艺质量。

关键词:水泥熟料;岩相分析;水泥煅烧水泥生产工作中最为主要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对水泥熟料的管控。

在现有工作推进之中,水泥煅烧始终都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阶段控制水泥熟料的品质方式多数都是以物质检测以及化学分析方式所构建的,之后再通过监测和判断熟料之中的成本与特征,判断熟料的品质。

虽然现阶段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对水泥煅烧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但是仍旧有很多分析方式不能精准全面的对熟料的内部结构形态进行认知,为此在实现水泥煅烧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问题。

因此加快对岩相分析的使用,增进人们对于熟料的认知理解,也能对水泥的煅烧工艺产生出积极正面的引导。

一、熟料岩相分析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在时代的发展下水泥岩相分析逐渐的成为了有效分析水泥熟料完善水泥制造优化方式的主要手段,相关的技术人员在使用岩相分析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诸如熟料光片的制作技术、处置黄心熟料以及熟料性质的控制管理方式等等,而关于水泥岩相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检测方式,分别是反光分析、偏光分析以及形貌学特征。

在对于熟料的分析过程中,不同的鉴定分析方式所能产生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对于熟料进行岩相分析可以让人们加深对于研祥特点的认识,继而更加熟练地将水泥锻造工艺的操作优势逐渐地发挥出来。

熟料研祥的分析对于水泥的煅烧工艺之道本事呢就有着较为关键的指导作用,主要呈现在几个方面。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

实验15 水泥熟料的岩相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形态,掌握水泥熟料的岩相结构以及显微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主要的矿物组成为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和铁铝酸四钙(C4AF)。

硅酸三钙在熟料中常固溶少量的MgO、Al2O3、Fe2O3等物质,又被称为A矿。

A矿在单偏光显微镜下为无色透明的棱柱状晶体,Ng=1.722±0。

002(Na),Np=1.718±0.002(Na),Ng—Np=0.004 – 0.007,Np近于平行C轴.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干涉色为一级灰白或深灰,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2V=0—5︒.在反光显微镜下,用1%NH4Cl溶液侵蚀光片后,A矿呈兰色,用1%硝酸酒精侵蚀光片后,A矿呈棕色。

图14-1和图14—2是反光显微镜观察到的A矿的形态.图14-1 六角形板状和短柱状A矿晶体图14-2 长柱状A矿晶体硅酸二钙在熟料中常是含有Al3+、Fe3+、K+、Na+、Ti4+等离子的固溶体,又被成为B矿。

B矿有多种晶型,水泥熟料中的β型,属于单斜晶系,Ng=1.735,Nm=1。

726,Np=1.717,Ng—Np=0。

018,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干涉色为一级橙黄,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2V=64-69︒。

B矿在反光显微镜下一般呈圆粒状,用1%NH4Cl溶液或1%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光片后,呈棕色或棕黄色。

当煅烧温度高于1400︒C,冷却较快时,常形成具有两组相互交叉的双晶纹(图14—3),当煅烧温度低于1400︒C,冷却较慢时,形成具一组平行的聚片双晶纹(图14—4),当煅烧温度低于1300︒C时,B矿一般不具有双晶。

如果冷却时固溶组分分离,会形成花蕾状B矿(图14-5)和脑状B矿(图14—6).如图14—7所示的手指状、树叶状B矿存在于在还原气氛条件下煅烧的熟料或含硫量高的熟料中。

图14—3 交叉双晶B矿图14—4 平行双晶B矿图14—5 花蕾状B矿图14-6 脑状B矿图14—7 手指状、树叶状B矿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铝酸盐矿物主要是铝酸三钙(C3A),因其反射率小又被称为黑色中间相.在单偏光显微镜下C3A无色透明,N=1.710.在反光显微镜下,用1%NH4Cl溶液或1%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光片后,C3A呈暗色或灰色,用蒸馏水侵蚀光片后,C3A呈兰灰色.当水泥熟料的铝氧率大,熟料慢冷时,C3A晶体为四方片状或叶片状(图14-8),当冷却快时,则呈点滴状、点线状和骨骼状(图14-9).图14—8 四方片状C3A 图14—9 点滴状、骨骼状C3A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反射率大的铁铝酸盐又称为白色中间相,是一系列固溶体,通常用C4AF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生料的饱和系数过高,硅酸率太低,在 镜下能见到未化合的游离氧化钙以园粒状 分布于A矿和B矿之间,或包裹于A矿中间 (7-17,图7-18)。
③ 煅烧温度过低,液相量少,粘度大,CaO 没有被充分地吸收生成C3S,而呈游离状态 残存下来。
2. 二次游离氧化钙:又称次生游离氧化钙。 它是A矿中分解出来的CaO,大致有以下
当熟料出烧成带急冷时,C3A来不及析 晶,则形成玻璃相物质。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 NH4Cl 水溶液 或 1% 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光片后,C3A呈 暗色或灰色;用蒸馏水浸蚀光片后,C3A 呈兰灰色。
四. 白色中间体 主要是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 简写为C4AF),又称为C矿(才利特), 它是水泥熟料中间体中反射率较大,色泽 浅的部分(图7-14)。
在反光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镜下,用蒸馏水浸蚀光片 3~5秒钟,游离氧化钙呈现彩虹色,极易 辨认。
图14 游离氧化钙矿巢 蒸馏水 优质料
六. 方镁石: 是单独析晶的游离氧化镁 (MgO),属等轴晶系。
方镁石在反光显微镜下突起高,一般 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小晶体,其表面略显 粉红色。
图16 粉红色突起较高的方镁石 1%氢氧化钾溶液 优质料
视域中孔洞呈凹下去的圆形、三角形或不规 则多角形等。由于光线漫反射的原因,孔洞 部分显得较为黯淡,当提升或下降镜筒时, 孔洞大小也随之变化。
两种。
① 熟料在高温下慢冷,A矿在1250 °C左 右停留的时间过长,将分解为B矿和游离氧 化钙,此时A矿边缘往往出现许多小粒B矿, 形成花环结构A矿,同时出现一些极细小的 游离氧化钙溶入液相或聚集成团形成蠕虫 状结构(图7-19,图8-1-23)
② 发生阳离子置换,Fe2+ 离子进入A矿使A 矿由不稳定到分解,同时置换出游离氧化 钙,形成所谓蠕虫状结构的B矿和 f-CaO。
图12 花环状结构A矿和片状C3A 蒸馏水 优质料
图9-6是受酸性溶液浸蚀后形成的港湾 状结构; 图9-7是内外成份不同出现的环 带结构,等等。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 的 NH4Cl 水溶 液浸蚀光片后A矿呈兰色;用 1% 硝酸酒精 浸蚀光片后,A矿呈棕色。
二. B矿 贝里特(Belite)
正常煅烧熟料中A矿晶体的大小约 20—30μm,呈边棱平直,六角板, 柱状的自形晶(图9-3)。
A矿的显微结构还有:譬如包裹着其他 晶体的包裹结构(图9-4,图8-1-8)。
图3 包晶结构的阿里特晶体
图4 阿里特包裹 f-CaO、C3A结构 1%硝酸酒精
图9-5是慢冷熟料A矿分解,周围环绕着 析出的小颗粒C2S晶体的花环状结构。
当β- C2S 转变为γ- C2S 时,体积要增 大10%左右,大量转变时常会使熟料崩裂 呈粉状(图7-9)。
β- C2S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NH4Cl 水溶液或 1% 硝酸酒精浸蚀光片后,都呈 现棕色或棕黄色。
三. 黑色中间体 填充在A矿和B矿之间的铝酸盐相、铁
铝酸盐相和组成不定的玻璃相,总称为中 间体。中间体按反射率大小分为黑色中间 体和白色中间体两大类。
当熟料铝氧率较高(P>1.38)而又快冷 时,它以他形晶填充于A矿和B矿之间,或 因来不及析晶而成玻璃相;当熟料的铝氧 率较低(P<1.38)而又慢冷时,它可呈棱 柱状半自形晶出现(图7-15,图9-13,图 8-1-17)。C4AF属斜方晶系。
五. 游离氧化钙 又称游离石灰,常用 f – CaO 表示 。 它是没有与熟料中其它成份化合的氧化
是含有某些金属离子的硅酸二钙 (2CaO·SiO2,简写为C2S )固溶体, 有多种晶型。工厂水泥熟料中的B矿大 部分为β型的,属单斜晶系。
β- C2S 一般呈圆粒状,常具有两组相互 交叉的双晶纹(图7-4,图9-8,图8-1-2)。
或一组平行的晶纹(图7-5,图9-9)。 前者在烧成温度高并快速冷却的优质熟 料中出现,后者在烧成温度较低而冷却速 度又较慢的熟料中出现 。
铝酸盐类矿物属黑色中间体,主要有铝酸 三钙(3CaO·Al2O3 ,简写为 C3A ),属于 等轴晶系。当铝氧率大(P>1.6)而熟料又 慢冷时,C3A晶体呈四方片状或叶片状(图 7-10,图9-14,图8-1-16)。
图12 花环状结构A矿和片状C3A 蒸馏水 优质料
快冷时则呈 点滴状、点线状和骨骼状 (图7-11,图9-15),也有呈针状或纤维 状析晶的(图7-12)。
当熟料中MgO的成份高达一定数量时, MgO便会从中间体中单独析晶出来(图720,图8-1-14)。
七. 玻璃相:成份不定,含有多量的Al2O3 和Fe2O3组分。
在偏光显微镜下玻璃相与结晶相不易 识别,但在反射光下用10%KOH水溶液 及1%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玻璃相呈暗 黑色的包裹体。
八. 孔洞 是熟料中的气相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在
钙,属等轴晶系。
1. 一次游离氧化钙:又称残存游离氧化钙, 是生料中残留下来的氧化钙,残存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 生料细度没有达到要求,石灰石(或混 入的方解石)颗粒太粗,在煅烧过程中反 应不完全,这种残留下来的氧化钙在镜下 呈圆形或卵形,粒径较大,而且成堆聚集 形成矿巢型分布(图7-16,图9-16)。
优选水泥熟料岩相分析
§10-1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一. A矿 阿里特(Alite) 是含有少量MgO、Al2O3和Fe2O3的硅酸三
钙(3CaO·SiO2 ,简写为C3S )固溶体。
纯的硅酸三钙属于三斜晶系。硅酸盐 水泥熟料中的A矿晶体最常见的是单斜晶 系,晶体外型为假六方片状或板状,有时 出现短柱状等,图8-1-1、7-2、7-3(ρ为 几何轴率)。
图10 无定形具有平行晶纹贝里特 1%硝酸酒精溶液 优质料
因窑内还原气氛或其他工艺因素的影响, 还会呈现手指状(图7-8,图9-10),树叶 状(图9-11),花蕾状(图7-6)和 脑状 (图7-7,图9-12)B矿。
图8 梭状贝里特 1%氯化铵溶液 优质料
因此,根据β-C2S的形态和双晶纹的变 化,可以推断窑内的煅烧温度及热工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