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知识点
现代通信网技术 第十章 交换与路由

1)、AS属性
通过拒绝接受AS-Path属性中包含本AS Number的路由避 免产生环路。
利用AS-Path属性过滤和影响路由选择,在其它因素相同的 条件下,选择AS-Path较短的路由。
例:AS200内的关于网络D18.0.0.0/8的BGP路由向各BGP邻 居发送,试确定AS100的路由。
例2:图a是由六个路由器互联的五个子网,网络基于OSPF, 每个路由器根据互联网络中的其它路由器提供的链路状态 信息,维持一个有向图数据库,试根据结构画出网络的有 向图,并使用Dijkatr算法分析有向图,生成R1路由器的路 由树,计算R1的路由表。
图a
解:1、有向图如图b所示
图b
2、R1生成树如图c所示。
单位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网络布局细节和所用的路由协议, 但又希望和外部链接。 Router ID:
用于在自治系统中唯一标识一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的32位整数, 每个运行OSPF的路由器都有一个Router ID。
IGP&EGP
自治系统 AS100
外部路由协议 (EGP)
BGP
自治系统 AS200
• RIP
OSPF路由表项内容:目的网段、下一跳、路径、代价。
路由器分类
BR
Area 1
Area 0
ABR
Area 2
IR
AS6500
使用BGP连接到另外一个AS ASBR
OSPF的区域划分
Area 1
Area 0为骨干区域, 所有ABR都至少有一 个接口属于Area 0
Area 0
Area 4
Area 2
BGP对等体通告(包括EBGP和IBGP); • 连接一建立,BGP Speaker将把自己所有BGP路
路由与交换技术(笔记)

路由与交换技术(笔记)⽂章⽬录第⼀章⼀、移动通信⽹络架构分为3个部分:⽆线基站设备、移动承载⽹络和核⼼⽹⼆、数据通信系统由报⽂、发送⽅、接收⽅、传输介质和协议组成三、OSI 参考模型遵循①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每层实现特定的功能②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③层的数⽬⾜够多,以避免各个层功能重复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物理层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线电波,设备有集线器和中继器2、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数据链路层定义的协议有以太⽹协议、⾼级数据链路控制、点对点、帧中继。
设备有以太⽹交换机3、⽹络层定义的协议有⽹际协议、⽹际控制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设备有路由器四、双绞线线序绿⽩绿,橙⽩蓝,蓝⽩橙,棕⽩棕 568A线序橙⽩橙,绿⽩蓝,蓝⽩绿,棕⽩棕 568B线序区别两种线序主要原因在于⽹络设备接⼝分MDI和MDI_X。
路由器和主机⽤MDI,交换机⽤MDI和MDI_X,Hub为MDI_X。
五、以太⽹线缆1000Base-LX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316m1000Base-SX 多模光纤 316m1000Base-TX 5类双绞线 100m六、以太⽹⼯作原理CSMA/CDCS:载波侦听 MA:多址访问 CD:冲突检测具体过程1、若介质空闲,发送数据。
否则转22、若介质忙,则监听到信道空闲时⽴即发送数据3、若检测到冲突,即线路上电压的摆动超过正常值⼀倍,则发出⼀个短⼩的⼲扰信号,是的所有站点都知道发⽣了冲突并停⽌数据的发送。
4、发送完⼲扰信号,等待⼀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传输,回到1重新开始七、以太⽹交换机⼯作原理1、基于MAC地址学习交换机转发数据帧是基于MAC地址表进⾏的,⽽MAC地址表的建⽴则时交换机基于源MAC地址学习得到的。
交换机通过构建MAC地址和交换机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MAC地址表。
交换机在初始化时,MAC地址表为空。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一.知识点第一章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第二章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第三章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
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第四章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
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
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
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路由和交换技术

路由和交换技术路由(Routing)和交换(Switching)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技术之一,它们对于网络的性能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指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的方法。
在互联网中,路由器是实现路由技术的核心设备。
路由器通过学习路由表和协议来决定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转发数据包,保证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路由技术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其优点是稳定可靠,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配置。
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器自动学习和更新的路由,其优点是配置简单,而且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
二、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指在网络中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方法。
交换技术有两种主要的实现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建立连接之后,一直占用网络资源进行传输,直到连接中断。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传输效率高,但缺点是连接一旦建立,不能被其他节点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包拆分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信息,然后以不同的路径传输到目的节点。
分组交换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但缺点是传输延迟较大。
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三种: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消息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建立连接后一直占用网络资源进行传输;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包拆分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信息,然后以不同的路径传输到目的节点;消息交换是将数据分成一些短小的包(消息),每个包都独立传输,不需要建立连接。
消息交换的优点是传输延迟小,但缺点是传输效率低。
三、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应用路由和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广泛,例如在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互联网中,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们保证了数据的快速传输和网络的稳定性。
交换路由知识点总结

交换路由知识点总结一、交换路由的基本概念1.1 路由的定义路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过程。
路由的作用是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并通过网络的中间节点来完成这一过程。
1.2 路由的分类路由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表中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可以根据网络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路由路径。
1.3 路由的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的标准规范,它负责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和协商。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
1.4 路由的工作原理在数据包传输时,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来确定传输路径,因此路由表的更新和管理是路由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交换路由的常见协议2.1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的特点是简单易用,但由于其跳数限制,很难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
2.2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开放式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通过使用链路状态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3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网关间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网关之间的路由选择。
BGP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是互联网上最主要的路由协议之一。
2.4 EIGRP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优化的距离矢量协议,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少的网络开销。
三、交换路由的常见算法3.1 距离矢量算法距离矢量算法是一种最早的路由算法,以距离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常见的距离矢量算法有Bellman-Ford算法和Dijkstra算法等。
路由交换技术知识点

路由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数据传输、安全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由交换技术知识点:
1.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型等。
2. 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3. 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数据包的传输方式、数据包的校验和纠错等。
4. 安全管理:包括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攻击检测、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
5. 交换机技术:包括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生成树协议(STP)技术等。
6. 路由器技术:包括路由协议、路由表、路由选择、路由跟踪等。
7.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性能监测等。
8.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Wi-Fi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
9. 云网络技术:包括云计算、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的应用。
10.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认证、加密技术等。
以上仅是路由交换技术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会涉及到更多的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
路由交换知识点总结

路由交换知识点总结一、路由器路由器是一个能够连接不同网络,并且能够传输数据包的设备。
它在网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网络互联的重要设备。
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网络,比如LAN和WAN,它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并且能够找到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二、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它记录了路由器连接的各个网络的信息。
路由表中包含了目的网络的地址、下一跳路由器地址和跃点数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路由器能够找到转发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路由表会不断更新,以便路由器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三、路由交换协议路由交换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数据包交换的规则,它决定了路由器之间如何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常见的路由交换协议包括RIP、OSPF、BGP等。
不同的路由交换协议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路由交换协议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用来计算最佳路径的算法,它决定了数据包应该如何进行转发。
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路由算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延迟。
五、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包的解封装和封装、路由表的更新、数据包的转发等。
数据包在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根据路由表找到适当的转发路径,然后将数据包重新封装并发送到相应的下一个路由器。
六、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根据其功能和规模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边缘路由器、内部路由器、核心路由器等。
不同类型的路由器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也不同,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七、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路由器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够将数据包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路由器的负载情况和网络拓扑结构来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八、路由器的故障排除在网络中,路由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链路故障、路由器故障等。
路由与交换期末总结

路由与交换期末总结一、引言路由与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其对于网络通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主要通过路由和交换来完成。
路由是指数据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选择过程,而交换是指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本文将对路由与交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
二、路由基础知识1. 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转发数据包的设备,它主要通过查询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路由器还可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端口映射、过滤防火墙等功能。
2. 路由表和转发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用于存储目的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地址的表格,它记录了路由器的转发策略。
转发表则是实现路由表的实际转发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它记录了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
3.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是指在路由器中根据路由表进行路径选择的算法。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DVA)、链路状态算法(LSA)和路径矢量算法(PVA)等。
4. 路由器的划分方式路由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转发方式和功能划分为静态路由器和动态路由器,以及核心路由器和汇聚路由器等。
三、交换基础知识1. 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包交换的设备,它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来选择目的端口,完成数据的转发。
2. 交换机的类型交换机根据工作层次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和网络层交换机等。
根据交换方式不同,交换机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
3.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交换机的转发方式主要有存储转发、直通式交换和令牌传递式交换等。
4. 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是指将局域网内的用户按照逻辑上的需要划分成一个或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
它可以在一个物理交换机上划分成多个逻辑交换机。
四、路由与交换的应用1. 企业网络中的路由与交换路由与交换在企业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连接、同一子网内的通信和维护网络安全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
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
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
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
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
第二章
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
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
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
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
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
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
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
第三章
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
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
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
第四章
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
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
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
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
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
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
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
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
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VLAN隔离广播域
Tag VLAN-连接端口属于所有VLAN共有
传输多个VLAN的信息
实现同一VLAN跨越不同的交换机
要求Trunk连接端口至少要100MB
第五章
1.RIP的工作机制:RIP启动时初始RIP数据库
启动后。
向各接口广播或组播一个RIP请求报文
邻居路由器的RIP协议从某接口收到请求报文,根据自己的情况更新报文向该接口对应的网络广播
RIP接受邻居路由器的报文后可以更新自己的RIP Datebase
2.RIP三种定时器:更新定时器30S 路由定时器160S清楚路由条目时间240S
3.解决路由环路:计数到无穷水平分割触发更新路由毒杀和反转毒杀抑制倒计时
第六章
1.OSPF的工作流程:建立路由器的邻居关系
进行必要的DR/BDR选择
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产生路由表
维护路由信息
2.在点到多点的网络中,不选举DR和BDR
第七章
1.PAP和CHAP各自有什么特点: PAP-两次握手协议明文方式进行验证
CHAP-三次握手协议只在网络上传输用户名,并不传输口令安全性比前面高。
但认证报文耗费带宽。
2.简述CHAP的验证过程:第一次握手服务端给客户端用户名和挑战密文
第二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用户名和加密密文
第三次握手服务端验证,告知客户端验证结果
3.什么是帧中继,它有什么优点?
帧中继主要用于传输数据业务,它使用一组规程将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有效的进行传送,是广域网通信一种方式。
优点:处理效率高。
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信息长度长
4.HDLC协议的特点:所传输的一帧数据可以是任意位
第八章
1.NAT的分类静态动态地址池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