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性质、组成及分类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
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④ 颜色反应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 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综合练习 3.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性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 和化合态存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5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5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五)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分类法及其应用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为和。

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成分,可将物质分为和。

2)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和。

①单质一般分为和。

②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和性质,又可分为、、、氧化物、氢化物等。

③一般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2、化学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的多少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按反应中分为离子反应反非离子反应应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中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按反应的热效应分为二、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及其分类概念:分散系是指把分散到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组成:由和组成溶液:分散质离子直径分类:胶体:分散质离子直径介于之间。

浊液:分散质离子直径。

2、胶体的性质与制备: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

2)胶体微粒透过滤纸,透过半透膜。

3)胶体的分散质离子电荷,比如Fe(OH)3胶体的胶粒带电。

4)胶体粒子有运动。

5)Fe(OH)3胶体的制备向加入1~2mL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制备方法实质上利用了氯化铁的反应,解释其制备原理:。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酸酐)——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或者几分子水,剩下的部分是该酸的酸酐。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部分氧化物,如SO2、SO3、CO2等。

写出下列含氧酸的酸酐:H2SO4H2SO3H2CO3H2SiO3HNO3HClO4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大多数酸酐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注意特例:除外,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SO2与水反应;SO3与水反应②酸酐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注意少量过量问题)少量SO2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过量SO2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③酸酐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与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碱性氧化物——某碱脱去一分子或者几分子水,剩下的部分是碱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高中化学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特别提醒】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知能点四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③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第一章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转化-2021届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第一章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转化-2021届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注意:①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
生成。如 147N+10n→146C+11H
(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的特点:在原子核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分子组成或原子、
离子等结合方式的质变。不属于这个范围的质变就不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变化
比较 特征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转化
一. 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
宏观组成:元素 微观组成:粒子
游离态
化合态 分子 原子 离子
单质 化合物
1. 化学是在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是原子或离子。
2.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时的状态,化合态是指 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的状态。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碱。例:SiO2、CuO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
化合物

HCl H2SO4


NaOH Ca(OH)2
易错提醒: 1.普通玻璃、合金、天然矿物原料、高分子聚合物、熔化后的结 晶水合物、半导体元件材料、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石英材料、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2.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不带电荷的称作基, 带电荷的称作根(或离子)。 3.酸式盐:酸中的部分氢被中和的产物。如NaHCO3等。 4.碱式盐:碱中的OH-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Cu2(OH)2CO3等。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标要求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3.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分类与用途(热点角度)2020浙江7月选考,9生活实践理解与辨析结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考查物质的分类及性质(热点角度)2020全国卷Ⅱ,7学习探索归纳与论证结合科研成果等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热点角度)2019北京,6学术探索分析与推测核心考点核心命题角度考题取样命题情境素养能力高考怎么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多结合化学与STSE进行考查,体现化学的实用性;或以前沿科技为载体进行命题,体现化学的创新性;或以古代科技文明、古诗词等为载体进行命题,推介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预计2022年高考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艺流程等对物质的性质、应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考查。

考点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点2 分散系及其分类 胶体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2 胶体的性质、制备和应用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1)常见物质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2)常见的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高中阶段,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中常涉及的元素有H、O、Na、Mg、Al、K、Ca、Ba、S、N、C、Si、Cl、Br、I等,这些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分类如下:②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③“价—类”二维图法——从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下。

(3)有关物质分类中的易混易错点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晶体
结 构成微粒
阴离子、阳离子
构 作用力
离子键
硬度
较大
性 熔沸点 质 传导
较高 固体不导电,溶化或 熔于水后导电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
实例
盐、强碱等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很大 很高 一般不导电,有些是 半导体。 难溶 Si、SiO2、SiC
分子晶体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很小 很低 固体不导电,有些溶 于水后导电 相似相溶 干冰、纯净磷酸
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8、共价键 定义 形成条件 本质 表示方法 形成过程


键能 键 参
键长 数
键角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1、电子式 2、结构式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于任何一方。
确的是( )
A.13C 与 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 C.15N 与 14N 互为同位素
B.13C 与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D.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可能有非极性共价键
B.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C.共价化合物分子里可能含离子键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CC....l:Cl Cl
Dபைடு நூலகம்臭氧的分子式 O3
8、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 NH4+和一个 ClB.氯化铵由 N、H、Cl 三种元素组成 C.氯化铵晶体由 NH4+和 Cl-构成 D.氯化铵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两成键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叫键长。
键越短、键能较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分子中相邻的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它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

- 第 4页 -
9、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类别
结构特点 电荷分布特点 分子中的键
非极性分子
空间结构 特点
正负电荷重心 重叠,电子分布
B.CO2
C.NH4Cl
D.SiO2
21、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以上一种
作用力的晶体是( )
A.SiO2
B.CCl4
C.Na2O2
22、对 H2O 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D.NaOH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 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 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 都是直线型分子
- 第 2页 -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2n2 个电子
外 电1
即: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排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布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径 例:rLi<rNa<rk<rRb<rCs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
离子。
离 例:rCl->rCl,rFe>rFe2+>rFe3+
子 半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rO2->rF->rNa+>rMg2+>rAl3+

3、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例:rLi+<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D.CO2
3、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其中含有两种元素,此物质不可能是( )
A.化合物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单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B.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肯定是化合物
C.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但只能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
D.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5、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

⑴煤 ⑵石油 ⑶苯 ⑷汽油 ⑸煤油 ⑹98%的浓硫酸 ⑺玻璃 ⑻液氯 ⑼氯水
⑽水银 ⑾漂白粉 ⑿金刚石 ⒀福尔马林溶液 ⒁冰水混合物 ⒂含氧 40%的氧化镁
⒃混甘油酯 ⒄铝热剂 ⒅密封保存的 NO2 气体 ⒆TNT 2、下列物质溶于水中既能得到含氧酸,又能得到无氧酸的是( )
A.Cl2
B.NO2
C.SO3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教 师:刘廷阁
基本概念部分 一、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知识结构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二)物质的组成
氢化物 固态氢化物 气态氢化物
成盐氧化物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
含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无氧酸 多元酸
两性氢氧化物
阴离子有 F-、O2-、N3-、OH-、NH2-; 阳离子有 Na+、Mg2+、Al3+、NH4+、H3O+; 分子有 Ne、HF、H2O、NH3、CH4 (3)与 Ar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8 电子结构): 阴离子有 P3-、S2-、Cl-、HS-; 阳离子有 K+、Ca2+; 分子有 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情况 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可能有下列情况: (1)同位素 (2)原子和分子 (3)原子和离子 (4)分子和离子 (5)不同的离子 (6)不同的分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19、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其水溶液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B.熔融态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C.固态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D.固态不导电熔融态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 第 7页 -
20、下列化学式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aCl
A.CO2、SiO2 B.SiC、CCl4 C.KCl、HCl D.CaC2、Na2O2 15、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1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4、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比较 rk+与 rMg2+可选 rNa+为参照可知 rk+>rNa+>rMg2+
- 第 3页 -
7、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定义
通常叫做化学键。

键 强烈的体现形式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
D.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一般较低
B.分子晶体在熔化时,共价键被破坏
C.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分子不一定越稳定
D.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化学键不一定会被破坏或改变
14、下列各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完全相同的是( )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 6 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均匀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极性分子
空间结构 不对称
正负电荷重心 极性键(可能
不重叠,由于分 还含有非极
布不均匀
性键)
判断要点
空间结构 对称
空间结构 不对称
实例 H2 、 CO2 、 BF3 、 CCl4 、 C2H2、C2H4、 C6H6
HCl 、 H2O 、 NH3、CH3Cl
10、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类型
A.HF,HBr,HI C.Na,K,Rb
B.CO2,KCl,SiO2 D. NaCl,NaBr, NaI
17、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NaCl 熔化
C.酒精溶于水
D.HCl 气体溶于水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的原因是共价键弱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墨、足球烯(C60)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HCHO 和 CH3CHO
分子式、结构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 性质相似或不同 二甲苯间化学性质相 似;丙烯与环丙烷 化学性质不同。
(三)物质结构 1、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2、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1)与 H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2 电子结构):H-、Li+、Be2+ (2)与 N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0 电子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