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库宁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合集下载

美术复习资料

美术复习资料

美术复习资料(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线条1、《朝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宋代武宗元作品用单线白描来刻画人物。

线的疏密、虚实变化丰富而凝练,画面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美。

对人物体态结构的精确刻画,凸显了人物的活力和神采。

2、《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现代弗兰克▪盖里反常的设计风格,区别于经典建筑美学原则,自由的线条勾勒出变幻奇异的造型。

3、《菩萨立像》(石雕)唐代立像残躯身材颀长,披肩斜下的线条、扎束裙带的横向线条,与长裙下垂的衣纹线条产生了对比,加强了躯体的美感。

4、《宴罢》(红绘式装饰画)约公元前490年古希腊作品绘于陶酒碗上,描绘了女子手托呕吐男子头部的情景。

线条典雅精美,疏密有致,富有美感。

5、《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瓶体造型修长,器身布满缠枝牡丹纹饰。

磁州窑黑白相间的纹饰,表现出宋代民窑瓷器的特点。

二、明暗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发现自然光线照射所引起的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用明暗色调进行模拟。

自此,西方逐步发展了运用明暗色调再现光影效果,从而在画面背景上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2、《圣母玛利亚》(局部素描)意大利达▪芬奇像烟雾一样的明暗变化,出色地表现出了画家所树立的明暗造型原理。

3、《塔吉克新娘》(油画)现代靳尚谊色调从明到暗逐渐过渡,微妙的明暗变化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为一体,不仅符合视觉真实,而且反映了人物微妙的表情。

三、空间1、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2、《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近代法国西斯莱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三位真实”。

3、《上海世博会沙特馆》(建筑)现代简洁、饱满的碗状造型设计,具有持续的空间延展性以及视觉上的扩张力。

4、《双环》(雕塑)现代亨利•摩尔作品运用虚实空间对比的手法,把形体大胆而自由地整合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一、名词解释:1、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

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2、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共耗时14年,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1897年,法国政法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标志,由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地道普遍承认,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起点之一。

4、纳比派: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

“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

”5、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美术界持不同见解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

世界上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世界上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精心整理世界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森·波洛克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创造了在帆布上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法,画板上滴满稠密的棕黄色、白色、栗色和黑色颜料,形成了鸟巢状的外观,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

他的滴洒法绘画在随意之间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满了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作品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融合了抽象主义、表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3.马克·罗斯科:《紫色,绿色和红色》1.86亿美元美国当代着名画家马克·罗斯科是现代艺术史中杰出的抽象派画家。

他的作品画面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几条线就卖1.5亿美元。

德米特认为“艺术欣赏与购买不应只是有钱人的游戏,精英阶层的特权”。

她提倡“普及艺术”,鼓励人人都可以“拥有艺术”。

德米特名画是首个进入中国的西方顶级艺术大师的版画品牌。

全球化的网络,使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作品和观众建立对话与共鸣,将艺术体现在平凡人的生活之中,并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艺术,令顶级艺术不再只能“远观”。

5.巴尼特·纽曼:《安娜的光》1.057亿美元美国艺术家巴尼特·纽曼,20世纪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色域绘画流派的先锋。

俄国抽象派艺术大师卡基米尔·马勒维奇,至上主义的创始人。

在先锋艺术运动中,他绝对是一位先锋。

在他的画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色块在膨胀的宇宙中延展。

这就是马勒维奇试图表达的凌驾于时空之上的“至上纯粹”世界。

至上主义是一种强调基本几何形体(如圆、方、线条等),并注重使用有限集中颜色的艺术运动。

8.弗兰兹·克兰:《无题》4040万美元美国抽象主义画家弗兰兹·克兰热衷于线描,尤其是黑白速写和细节,他在细节中研究单一的主题或空间关系。

他用幻灯机放大一些速写,这启发了他发展自己特有的风格。

弱化与提纯——抽象绘画的内在发展逻辑探析

弱化与提纯——抽象绘画的内在发展逻辑探析

抽象绘画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语言形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纯化语言”,还是“新水墨”作品的抽象形态,在当时都引起了广泛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架上绘画无论是形式上的创新,还是技法上的突破都十分有限,二维平面绘画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很难引起感官刺激。

近些年在艺术市场和博览会展览上抽象作品大量出现,抽象绘画恢复了一定的热度,不禁引发思考,我们应如何重新看待抽象绘画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在当下时代的价值意义。

笔者在梳理东西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抽象绘画的发展路径和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弱化”和“提纯”一组概念,由此观照当下抽象绘画的内在发展逻辑和价值意义。

一、抽象绘画的整体面貌和发展历程在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中,抽象绘画的发展逻辑一方面是“解构”,从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内在的直觉几何结构到马列维奇“白上白”“白上黑”的至上主义,抽象语言的形成脱胎于对具体形象的深度挖掘。

尤其是蒙德里安的“树”系列作品,个体通过观察世界逐渐穿透物象表面,将物理世界的本质内涵和纯粹的精神世界相结合。

艺术家像科学家一样“解剖”对象,逐步挖掘深藏其内部的形式。

另一方面是“建构”,把不同内容、形式建立某种相应联系。

例如,康定斯基把音乐的概念融入视觉绘画中;毕加索、布拉克的立体主义从单点透视转向多点透视,将动态内容组织到同一静态画面中;克利、米罗将多种内容融合来进行抽象表现,作品中充满了超现实主义元素等。

随着二战结束,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达到一个高点。

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商业的繁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这个时期的重要艺术家有波洛克、罗斯科、德·库宁等。

波洛克将“行动”介入绘画中,把画布平铺在摘 要 “弱化”来源于对当代艺术生态现象观察的总结;而“提纯”基于艺术家对周遭世界的理解,更强调自身不断的实践挖掘。

在梳理东西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抽象绘画的发展路径和演进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弱化”和“提纯”一组概念的提出,对当下抽象绘画的内在发展逻辑和价值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其目的在于围绕艺术本体内在逻辑的梳理建构某种艺术创作的互应模式,寻求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共通性的可能,明确抽象绘画当下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成为彼此的风景

成为彼此的风景

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威廉·德·库宁的绘画作品向来价值不菲。

然而对他来说,与妻子伊莱恩·玛丽·弗莱德的时光才是无价之宝。

坠入爱河1936年,德·库宁的画作第一次登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当时,这个外形粗犷的荷兰人已经背井离乡十余年,从事过房屋装饰、橱窗设计、木匠制作等各种行当。

两年后,在达芬奇艺术学校参观时,德·库宁遇到了伊莱恩。

在艺术老师的引荐下,德·库宁成为伊莱恩的校外辅导教师。

他在绘画方面的要求无比严苛,对伊莱恩的批评从不留情,甚至摧毁过她的许多画作……然而,这些促使伊莱恩掌握了清晰的线性定义与精准的明暗关系,画风愈见优雅。

德·库宁年长伊莱恩14岁,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他们不知不觉间坠入爱河。

1943年结婚后,伊莱恩搬进德·库宁位于小阁楼的工作室兼住所。

婚礼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两人没有得到双方家庭的任何资助。

德·库宁坦言自己很穷。

伊莱恩却笑侃自己之所以同意结婚,是因为知道德·库宁很快会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对艺术的挚爱是两人的共同追求,没钱购买画材,他们就顺手在旧毛巾、废棋盘、使用过的包装袋上作画,一面饥肠辘辘,一面对着“新型画布”喜笑颜开。

德·库宁的现实主义画功极为深厚,但在某种意义上却很难合拍艺术界新风。

他曾为了填写古根海姆基金会的申请,邀请很多艺术家为他撰写推荐语,然而最终却被基金会拒之门外。

德·库宁因此情绪低落,但伊莱恩对他的作品不吝赞赏。

德·库宁振作起来,把基金会的表格丢到一边。

他对妻子说:“我想画,并且会继续画下去,无论是否可以得到资助。

”在伊莱恩的建议下,德·库宁不止一次去拜访杰克逊·波洛克。

借鉴他的“泼溅”手法,德·库宁开创了舞蹈表演般的创作方式。

与此同时,生性开朗的伊莱恩总是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为德·库宁的艺术理念寻找到更多的支持者。

浅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类型

浅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类型

t ogo p . ei tea t n da n ”, r s a k o olc n i e DeK o igi terpe e t w ru s On s” h ci rwig at t J c snP l ka dW l m o nn h e rsn — o is o l s
受超现实主义潜意识观念的影响波洛克在艺术表达上进行新的探索他强调对自然的主观感受不同于超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认为绘画创作过万方数据韩丽丽浅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类型31程中主观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抽象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结合
2 0 12年 8月 第 1 卷 第 4期
蚌埠学院 学稚
美 国抽象 表现 主义 画家 的艺术实 验挣脱 了架 上
绘画的束缚 , 最突出的特色是寻求视觉上和心理上 的 刺激 。波 洛克 在 14 97年 创作 出 了 “ 画 ” 德 ・ 滴 ,
库 宁画 出了 女 人 体 系 列 。14 98年 罗 斯 科 的 风 格 逐
1 行 动 绘 画 艺术
Absr c Th t a t: e Ame i a rit f a sr c x e so im a e n tunfe x r s i t l i i cu o rc n atss o b ta te prs i ns h v o i d e p e sng sy e,t n l de f i
波洛克 出生 在美 国西 部 ,0世 纪 3 2 0年 代 中期 , 受美 国 印第 安人 艺术造 型 中那种 原始宗 教 的神秘感
还有 强烈 主观感 情 流露 的启 发 , 他逐 渐 脱 离 传统 的
渐成熟 , 还有一些艺术家出形成 了自己的代表风格。 美 国抽象 表 现主义 艺 术 家们 没 有 统 一 的风 格 , 有 具 多 样性 的特 点 , 们在 摆脱 欧洲艺 术 的制约 , 但他 自由

六年级英语艺术欣赏审美标准单选题50题

六年级英语艺术欣赏审美标准单选题50题

六年级英语艺术欣赏审美标准单选题50题1. The sky in this painting is _____.A.blueB.redC.greenD.yellow答案:A。

蓝色通常是天空的颜色,红色一般代表热情等,绿色常与自然相关,黄色可能代表活力等,这幅画中的天空通常是蓝色的。

2. In art, white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_____.A.purityB.angerC.happinessD.sadness答案:A。

在艺术中,白色通常被用来代表纯洁,愤怒一般不用白色表示,快乐常用鲜艳的颜色,悲伤也不是白色的典型象征。

3. Which color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passion in art?A.purpleB.orangeC.blackD.brown答案:B。

橙色在艺术中通常与激情相关,紫色可能代表神秘等,黑色常表示神秘或严肃等,棕色一般与大地等相关。

4. The artist used a lot of _____ to make the flower stand out.A.greyB.pinkC.brownD.black答案:B。

粉色可以使花朵更加突出,灰色比较暗淡,棕色和黑色一般不能突出花朵。

5. What color might symbolize peace in an art work?A.blueB.redC.greenD.yellow答案:A。

蓝色在艺术作品中可能象征和平,红色代表热情等,绿色常代表自然,黄色代表活力等。

6.Which style of art is known for using bright colors and bold patterns?A.RealismB.ImpressionismC.CubismD.Fauvism答案:D。

Fauvism( 野兽派)以使用明亮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而闻名。

威廉·德·库宁绘画作品的感性化艺术形式

威廉·德·库宁绘画作品的感性化艺术形式
三 、 意 味 的 形式 有
济 大环境 的影响下 , 的作 品完整 地体 现 了内心里 的不 确定 他
感, 画家努力使 自己融合在 艺术 史和 流行 文化语 境 中, 并进行
不断有效 尝试 , 家在 作品 中创造 了一 个表 达个人 直觉 的私 画 密视觉世界 , 以一 种看 似纷 繁和无 序 的视觉 形式 暗示 出画 家
内心 在 现 实 世 界 里 面 的 混 乱 和 不 安 。 我 们 可 以 通 过 作 品 传 达
出的意 味 , 将视觉 回归 到原始 的创作语境 中, 读一下 这位视 解
觉 形 式 的 创 造 大 师 , 两 个 女 人 对 威 廉 ・ ・ 宁 的一 生 创 有 德 库 作影响深远 , 个是 他 的母 亲 , 一个 是他 的妻 子伊 莲娜 , 一 另 他
关 键 词 : 廉 ・德 ・库 宁 ; 画 创 作 ; 性 化 ; 式 构 图 ; 术 形 式 威 绘 感 形 艺 中 图 分 类 号 :2 5 JO 文献标 识码 : A
S n i l o m fW i e De Ko n n S W o k e s e F r o l m o i g b l r
惯 用 的 角 度 表 达 他 内心 对 女 人 的某 种 偏 见 。德 库 宁 的 绘 画 提 供 了 一 种 奇 特 的女 人 姿 态 , 其 他 大 师 的作 品 中几 乎 看 不 到 。 在
成 画 面 的一 种 有 意 味 的 形 式 , 过 画 面 中 各 种 内 容 元 素 已 经 不
YANG Jn ig
( c o lo t n s n,Qiia nvri S h o fAr a dDei g qh rU iesy,Q qh r t iia ,He o gin 6 0 6) i n] g 1 10 l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库宁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摘要本文从对德·库宁三个系列作品的分析入手,阐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主题、形式语言的演进;风格特征以及与他生活的关系。

库宁运用粗犷肌理的画面创造形象,并通过可识别的形象和形状进入他的意象世界。

画面显示的是超越性体验的真实性。

关键词:抽象表现画面结构绘画性真实性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作为以意象物态化为存在形式的艺术作品,是把精神生产活动凝结为精神产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单与艺术家有直接关系,也与艺术欣赏、艺术流传和艺术批评有密切的关系。

而艺术品处于核心的地位,它联系着艺术家与欣赏者,收藏者和批评者。

我们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阐释、欣赏德·库宁的作品——“本文”——凝结了情感,观念、技法、媒介的混合体,“本文”与接受者的这种相互作用,得以使艺术作品真正完成,延续其艺术作品的生命。

德·库宁(de kooning)在他的作品中反映的是他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正像他所说的:“我所经历的地方给我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深入我的作品里。

不管如何,我感觉我是自由地作画;我深深地走进我心灵的深处。

”可以说,他一生的作品是他行为与感觉的日志。

我们通过分析他的代表性作品,可把握他融观念、情欲于作品意象中的心灵构形活动,以揭示其艺术创作的价值意义。

一男人系列——个人的体验及内心的对话德·库宁一生中以男人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品并不多。

从30年代晚期开始,德·库宁在画布及纸上进行多种问题的思考。

他从镜中或由朋友拍摄的照片中学习画男性人物。

1938年的素描《自己与幻想的兄弟》晚于戈尔基《自画像》两年完成。

这幅素描的灵感明显受戈尔基的影响。

《男人》、《两个站立演员》、《坐着的男人》、《古典男性》等,这些油画作品是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创作的。

这段时期,也是他决定以艺术为毕生职业的时候。

在这些作品中,他把人物安排在一个不确定的平面背景之前,人物的姿态或站或坐,背景中的几何形暗示着镜子,窗户、桌子、桌布,报纸、花瓶、灯、椅子等物品。

除这些物品,还包括人物的服装、五官、手等都简化概括为基本的几何造型,色调处理的温和雅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孤独情绪。

罗森伯格指出:德·库宁是以立体主义的抽象绘画性空间主,结合安格尔处理画面结构的手法,来创作这批作品的。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形象服从于抽象的目的,他把人物裤子皱褶处理成抽象的组织结构;手的处理手法很独特,有的用黑线、红线勾勒出几何形,有的索性画成一堆散乱的线团。

裸露的上身同样处理为平面抽象的形状,只是在最小限度内保留对有机生命的描述。

其实,“这种介于客观描述与抽象结构之间的含蓄性”,在他很多的作品中被刻意保持着。

1967年的油画《男人》和1971年的油画《蓄着胡子的红色男人》呈现出风景的元素与人的身体交错的抽象画面结构。

厚重粘调的笔触,强烈对比的色调,丰富的空间,极富舒情的意味。

这样的抽象结构、暗示性的形、描述着从自然中唤起的某种心境。

但这时的作品已不同于早期的男人系列作品,早期的男人被描述成卷入人的身份危机,人所处环境的不安全感。

现在的作品,是生活与喜悦的结合,多了一份抒情,多了一份诗意。

像毕加索以传统名画为基础演绎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的创作方式一样,德·库宁在1969年以勃鲁盖尔的《盲人寓言》为题材进行变体画素描创作。

勃鲁盖尔画中成对角线地画着六个瞎子,彼此手搭着肩盲从地往灾难的方向前行。

这六个人物在素描《无题》中却被德·库宁做90度旋转,将原本横向的构图变为直立的。

这样勃鲁盖尔对于人性诠释的作品被德·库宁的抽象结构赋予了新意。

德·库宁从他艺术生涯早期的男人系列开始,就注重挖掘个人的内心体验,用最有力的绘画语言把他们表达出来。

二女人系列——对情欲的追求及表现德·库宁总是以女人为作画的素材,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成熟时期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表现,传达出不同的体验及心境。

《躺卧的裸女》(1938年)、《伊莲娜的画像》(1940-1941年)、《女人坐姿》(1941年)、《女人习作》(1942年)、《坐着的女人》(1943年)这些是他早期的素描作品。

从《躺卧的裸女》可以发现他已经在寻找如何表现抽象的形式。

人物的形体,已有意识地进行简约概括,形状的简约过程,减低了人物形象的写实。

1941年画的《女人坐姿》比《躺卧的裸女》、《伊莲娜的画像》造型上的抽象性更进了一步,裙子、鞋、座椅、桌子、地面等物象都处理成几何抽象形,只是人物的手和脸部还保留着过多的写实因素。

在《坐着的女人》和《女人习作》两幅素描作品中,人物脸部和手以及躯体都比以前的作品处理的更为抽象,整体感得到加强。

早期的油画作品如《坐着的女人》(1940年)、《女人》(1944年)、《粉红色女子》(1944年)、《粉红色天使》(1945年)显示着如同素描作品一样的递进过程。

在《坐着的女人》、《女人》、《女性坐像》中,人物坐在一个平面化的背景前面,背景上有暗示着窗子、床头、椅子靠背等物象的几何形,人物的形体尤其是脸和手都还保留着较强的写实性。

《粉红色女子》、《粉红色天使》中,抽象化的处理显示出较强的统一感,人物及背景都统一在几何抽象的平面化中,线条灵动,色彩彻底摆脱了具象因素,色彩显示出强烈的抽象表现意味。

德·库宁把人的影像及外在世界的片段柔和进平面抽象的结构形式中,进而以类似拼贴法的手法加以重组,这种简单几何造型,是接受立体主义影响的结果。

他把这些印象表现在女性系列中,通过画面结构传达出可以多重解释的绘画性意义。

《女人一》(1950-1952),虽然花了德·库宁十八个月的艰苦劳动,可他正是从此画中发展出不同于任何人的风格,自然的物象完全融入在抽象的笔触中。

在创作过程中的不断修改变化,体现他独到的绘制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以及将自然物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变为知觉符号的创造能力。

他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具象与抽象两种表现方法的中间地带努力探求。

女性形象作为他创作的主题,反映出他对世界的态度,同时也反射出社会的状态。

作为“有意识的纯熟表现”的人体形式,他的作品,呈现出自然,博大浑厚,包容质朴的面貌。

色彩是表现派画家锐利的武器。

德·库宁极少用复制自然的着色法来表现,他对色彩的用法是在表达他对这些创造性人体的思索。

强调色彩的心理作用,引导着作品精神的真实本质。

六七十年代,德·库宁创作的作品富有田园诗般的情调。

1963年德·库宁居住到长岛以后,开始创作将女人和风景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1966年创作的《乡村中的女人》,画幅采用类似“门”形的狭窄形式,女人的脸及躯体都被激烈的变形,完全忽视人的解剖原理,身体还是以他常用的正面性出现,激情狂放的笔触将人物与背景交织成统一的画面结构。

画面中色调极其亮丽雅致,画中的人物沐浴在温和的阳光中。

《风景中的人物》(1967)、《风景中的女人七》(1968年)两幅作品将风景与人物完美地融于一体、人物身体保留着最低限度的几何人形,色彩使人回忆起乡村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

这个时期的作品,德·库宁将人与自然完美地统一在抽象结构中。

女人系列是最具德·库宁个人特色的作品。

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博大浑厚,有的亮丽雅致。

表达了他对爱、情欲、恐惧、焦虑的感受。

三抽象风景——对自然的体验和情境的表达德·库宁早期的创作以人物为主,风景的创作较少。

1934年创作《无题》,1938年创作《粉红色的风景》。

这个时期他在关注女性系列的同时,也在进行抽象形式的探索。

他将现实中的三维物体概括转化为几何抽象形,并由它们构成戏剧舞台,这使他在不失去与现实生活经验的关联下,随心所欲地展示他的内心世界。

德·库宁认为“下意识”所创作的形象会受“知觉经验”的左右,因此,他不满足于自发性的抽象创作技能。

《粉红色的风景》并置着几个宽大的几何形,有矩形、圆形和使人联想到船形的不规则形。

除了左上角有两块绿色的矩形外,其他区域涂以各种的粉红色。

张开着帆的船,在辉煌艳丽的霞光中于水上轻轻摇晃,浮起甜美的回忆。

这个时期,他不但研究运用立体主义原理,他还将超现实主义的“自发性动作”带入他的创作中。

杜尚的现成物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他。

杜尚将世俗的物品从它们的环境中拆离开来,转换对象意义变成一件神奇物品,失去日常生活意义的东西,变成一件“抽象的雕塑,这种转换使它具有完全不同表现的可能性,并包含了重要意义。

同样,“德·库宁从现实物象中纯化出‘抽象的’形式,将这些从它们习惯的意义中分离出来,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

40年代后期,他创作的《特别的传送》、《迷宫背景习作》、《火山岛》、《苏黎世》、《邮箱》、《艾西维尔市》、《甘绍佛特大街》等风景作品,画面中线条的多种变化,是最明显的特征,就像迷宫的线路一样,画面中充满着奇异的线条,随着这些线条,可以发现一些现实物象的片段,它们联系着现实生活的经验。

他同期创作的《城市广场》(1948年),《雅典人》(1949年),以及《挖掘》(1950年),同样展现的是对乡村或城市风景的体验。

《挖掘》按照当时的标准属巨型画,整个色调呈肉色,使人联想到荷兰女性的粉、红、白色和黄色,表示出某种性感的东西,《挖掘》的构图是一种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大师雅各布·约丹斯常用来表现肉体对抗的形式。

在德·库宁的这幅画中荷兰人物画的历史的某种东西复活了。

画面中五官,四肢以及整个人在我们眼前给合起来又消失而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我们可以对它任意遐想。

1955年至1963年间,他创作了《构成》、《无题系列》、《哥谭村新闻》、《派克·罗森伯格》、《街角的意外》等风景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创作于女人系列之后,画面的语言和女人系列一脉相承,他把在女人系列中所感悟到的形式语言延续到风景系列中,德·库宁以快速的笔触,多变的节奏,丰富的空间,变换的视点,表现他对城市的经验。

70年代的风景作品依然保留着纯粹绘画性的抽象,并显露出人的自然体验与情绪。

尊循同样的绘画性原则:自然的转换,以删除的意义联系与操控,重叠与涂抹,空间的创造,这些形成了德·库宁独有的抽象结构。

厚涂的笔触没有了以前激烈的动感,多了一些自由的流动。

它们把广阔、遥远的乡村景色实体化,人物被风轻抚,被雨水冲淋,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80年代以后,原来画面中厚涂的颜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精致闪烁的透明感极强的颜料,色调辉煌,节奏优美,线条飘浮、悬置在大面积的空白之中,产生了流动的韵律感。

他的精神进入到一种清澈明净的境界中,平和而宽容,没有了早期的野蛮与愤怒。

综上所述,德·库宁以他一生的勤奋劳作来印证他的艺术态度和见解——“艺术应该舒展真实的人性,而不是粉饰、美化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