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几何形状、大胆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想法。
本文将探讨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代表性艺术家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影响。
I. 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规则的一次颠覆,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去象征性:抽象表现主义追求摆脱传统形象的束缚,不再通过具象形象来表达,而是将主观情感直接转化为绘画元素。
2. 自由的笔触:艺术家使用大胆的笔触,以激烈的动作和运动传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
他们追求作品能够呈现出生命力和冲突感。
3. 强烈的色彩: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色彩的纯粹性和振动感,艺术家运用鲜艳的颜色和强对比的效果来突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4. 非规则性: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常常具有非规则的形状和构图,艺术家更加关注作品的表达力和情感传递,而非关注绘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II. 代表性艺术家1.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通过滴漏、抖动和喷溅等技法来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波洛克的作品《无题(No.5)》以其抽象的形状和混沌的线条著称,将观众带入一种混乱而有力的情感体验之中。
2.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马克·罗斯科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以大面积的色块和色彩的叠加为特点,以营造观众内心的宗教、情感体验为目标。
罗斯科的作品《无标题(Untitled)》以其巨大的面积和渐变的色彩引发观众的反思和情感共鸣。
III. 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1. 艺术界变革:抽象表现主义对传统艺术的突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和多元化,并为后来的艺术流派提供了启示。
2. 引发观念的变化:抽象表现主义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使他们不再局限于形象的识别和理解,而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与艺术家的作品产生直接的共鸣,拓宽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方式。
关于抽象表现主义

关于抽象表现主义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题》抽象表现主义描述了⼀种抽象艺术风格,该艺术风格是由1940年代和50年代主要由纽约画家组成的⼩组开发的,也被称为纽约画派。
这⽀松散的艺术家乐队代表着不同的实践,他们致⼒于⼤胆的正式发明和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将其深深地表达为个⼈的情感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者⼒图超越当时流⾏的社会现实主义者和区域主义者公约的艺术词汇。
许多与该运动相关的艺术家是在⼤萧条时期成年的,并为WPA联邦艺术计划⼯作,该计划由政府资助,旨在⽀持美国的视觉艺术。
接触欧洲现代主义–通过博物馆展览,与移民艺术家的讲座和相遇–为⼤胆创新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超现实主义,它以潜意识,思想和神话为原型,是⼀种基础性的影响。
在第⼆次世界⼤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者利⽤了这些现代主义倾向,在战后创伤和焦虑中创造了鲜明的美国式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与风格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纽芬兰,1975年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规模和野⼼⽅⾯具有⾥程碑式的意义,唤起了美国⼈鲜明的崎individual个⼈主义精神。
机芯重视⾃由,⾃发性和个⼈表达,⾃然产⽣了各种技术和美学创新。
但是,⼀般⽽⾔,抽象表现主义可以集中在两种主要趋势上:动作绘画和⾊场绘画。
动作绘画通常以充满活⼒的⽅式涂上颜料,例如打扫⼿势时的笔触或完全没有画笔的滴落和飞溅,既是艺术家个⼈⼼理的即兴启⽰,⼜是平衡混乱与控制的⼀种练习。
相⽐之下,⾊彩领域绘画的更多⼤脑纪律特征在于还原性构图中的⼤量⾊彩。
包容,冥想和融合崇⾼精神.抽象表现主义的遗产马克·罗斯科,《⽆题(红⾊和勃⾉第的蓝⾊)》,1969年作为第⼀个获得国际影响⼒的美国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有效地将艺术界的重⼼从欧洲(特别是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抽象表现主义的活⼒和对过程的强调在整个国际舞台上都得到了回响,其影响范围从⽇本的古泰运动到维也纳的⾏动主义。
浅析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浅析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抽象表现主义是指把抽象形式和表现主义组合在一起,表现画家个人情感的一种绘画风格。
20世纪4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纽约发展,此后成为了为纽约画派领导下的时代风潮。
杰克逊·波洛克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他强调创作的无意识性。
波洛克的作品不单单要从作品本身去理解,更在于他创作的过程,如何将自身的情绪表达作为画面的一部分给表达出来。
标签:抽象表现;无意识;行动绘画1.抽象表现主义发展概述抽象表现主义兴起于1940年的纽约,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杰克森·波洛克、威廉·德库宁、弗朗兹·克莱恩、马克·罗斯科等,他们脱离了具象表现方式,用单纯的色彩和形状来表达情感。
它是战后美国抽象艺术的开端,也标志着一个美国抽象艺术新时代的到来。
尽管抽象表现主义发展了50多年,但关于这个复杂的流派一直没有一种定义,对于大众来说难以接受。
在艺术史和评论界,抽象表现主义的定义和边界也是模棱两可的,并且在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画家当中,他们的风格和观念也是不同的。
不论是行动绘画还是色域绘画,画家们的作品有的热情奔放,有的理性平和,但是都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作为情感的释放。
我们都能在他们的创作理念上找到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创作作品风格却大相径庭。
所以抽象表现主义一直一来都是比较偏向一种态度而不是风格。
20世纪60年代早期,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走向衰落。
但它对美国艺术甚至是世界当代艺术都有很深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们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2.波洛克作品中的语言表达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波洛克的创作风格与他儿时的经历是紧密联系的。
他童年时期曾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偏远农村,他经常在附近的印第安人遗址中玩耍,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此间的影子。
童年的记忆在无意识中给了波洛克灵感,而他在绘画风格的成熟阶段,也不断地汲取印第安人的原始符号元素以及中国的水墨画的风格。
【艺术史】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史】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指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的绘画运动。
由一代欧洲移民美国的艺术家带头,他们在大萧条时期成长,思想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冷战后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涵盖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目地不仅仅是有重新定义绘画本质的愿望,而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类型。
杰克逊·波洛克(1912-56),他的妻子李·克拉斯纳(1908-84),弗朗兹·克莱恩(1910-62),罗伯特· 马瑟威尔(1915-91)威廉·德·库宁(1904-97),马克·罗斯科(1903-70),克莱夫福德· 斯蒂尔(1904-80)巴尼特·纽曼(1905-70),约瑟夫·阿尔伯斯(1888-1976),菲利普· 古斯顿(1913-80)阿道夫·戈特利布(1903-74)和威廉·巴齐奥(1912-63)山姆·弗朗西斯(1923-94)“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在欧洲创造的,用于形容德国表现主义画家。
直到1946年,它才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科茨应用于美国艺术。
罗伯特·科茨另一种绘画门类“动作绘画”是1952年由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发起,他们是新运动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和辩护者,该运动也被称为“ 纽约学校”到1955年,抽象表现主义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正统观念。
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与此同时,西欧的平行绘画运动也以不同的名称出现,例如 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诸如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塔奇斯梅(1945-60)和眼镜蛇组织(1948-51)不定型艺术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眼镜蛇绘画(1948-51)抽象表现主义历史1940年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诞生。
当代艺术:西方抽象艺术流派概述

当代艺术:西方抽象艺术流派概述现代艺术是一个宽泛与多样的领域,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抽象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颜色和线条展现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表达。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当代抽象艺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带您一同探索这个充满想象力和表达力的艺术领域。
H1: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主要发展于美国。
这个流派注重艺术家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和情感冲动的表现。
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滴画技法而闻名,通过将颜料直接滴落在画布上来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层次感。
他的作品《无题》尤为著名,以其抽象而自在的笔触展示了情感的火爆与冲动。
H2:色彩场派色彩场派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流派在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
它以色彩的运用和纯粹性为重点,强调色彩本身能够传达情感和表达力。
马克·罗斯科是色彩场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挑战如下》以其强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构图而著名,展示了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力量。
H3:立体派与装置艺术立体派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抽象艺术流派,它将平面与立体结合,突破了传统二维画面的限制。
该流派的代表艺术家包括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
装置艺术是立体派的现代衍生形式,它以创造出实际存在或虚拟存在的艺术空间为主要手段。
一位著名的装置艺术家是唐纳德·朗,他的作品《复杂模型》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体验而备受瞩目。
H2:构成主义与几何艺术构成主义和几何艺术强调形状、线条和几何结构的运用,追求作品的平衡和秩序。
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第一号》通过几何形状和鲜明的色彩传达出无限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几何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和形状而著名,他的作品《方块》以方块的简单形式传递出纯粹的美和几何艺术的力量。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10讲 抽象表现主义

• 画面尺寸巨大,几乎占满整个墙面。 • 哈夫特曼(Werner Haftmann)“作品成为一个
屏幕,暗光照亮这个屏幕,只用几块色域表达出 来。这些色域从地面升起,又回到地面。这些光 的屏幕与加框的图画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象 征着我们周围无边无际的巨大宇宙空间。在这个 空间中,神灵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有具有催眠 力量的启发式色彩才决定思想和内容。”
参考文献
• [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陈世怀、常 宁生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 [英]爱德华·路希·史密斯:《20世纪视觉艺术》 彭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 [法]让-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林霄 潇,吴启雯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波洛克在长 岛东汉普顿
工作室 汉斯·纳姆
斯摄影
1950
波洛克《秋韵》1950,267×526cm
马瑟韦尔《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1963
罗斯科 《红与黄》
二、特征
阿纳森:抽象表现主义“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 如说是一种思想”。,
1.艺术是行动和演出
• 绘画不是重现现实的一面镜子或窗户,而是一种独特 的存在,是“一个演出的舞台,而不是一个在其中再 现、重新结构、分析或‘表现’某一件物体——无论 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的空间”。
纽曼的画
奥登伯格 《衣夹》
3.色彩象征
• 单色画,色彩的深浅、明暗、冷暖与心理情感 和一种近乎宗教的神秘暗示。
• 抽象表现派画家的命运多舛,这是行动必须付 出的代价吗?
当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

当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非常独特、自由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形式,抽象表现主义不关注具体的对象或主题,而是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笔触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美国。
当时,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技巧,转而追求自身内心世界的表现。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来抵制社会压力和市场需求对艺术的影响。
在抽象表现主义中,形象被摧毁,代之以笔触的运动和色彩的融合。
艺术家们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欢乐或者其他情感。
他们不再关注细节和现实的描绘,而是将个人感受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形式。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艺术家们大胆地运用大刷子和各种工具,在画布上投射斑斓的色彩和强烈的笔触。
这种直接、粗犷的方式使人们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激情和能量,也让人们在作品中找到共鸣。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自由性。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有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犹如火山爆发一般,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其他作品则更加柔和和抽象,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微妙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并不容易被理解和欣赏。
观众需要投身到作品中,去感受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然后自由地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种自由的解读方式使每个人都能从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思考和体验,从而丰富了艺术的内涵。
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绘画领域。
它也对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激励了艺术家们大胆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
它突显了艺术的个人性和主观性,让观众有机会去思考和感受更多的艺术内涵。
总之,抽象表现主义在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情感传递,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与作品互动的机会。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思考方式。
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像一股清风,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现代艺术中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如何体现

现代艺术中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如何体现一、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与特征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流派摆脱了传统艺术中对具体形象的模仿,转而强调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和非具象的艺术形式。
1.1 定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风格或组织,而是由一群艺术家共同推动的一种理念。
这些艺术家通过抽象的绘画语言,试图捕捉并传达人类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状态。
他们强调直觉、自发性和即兴创作,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直接反映。
1.2 主要特点:情感表达与非具象形式1.2.1 情感表达强烈的情感投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倾向于将自己的情绪、焦虑、喜悦或愤怒直接转化为画布上的笔触、色彩和构图,以此来展现个体的情感深度。
即时性与个人印记:作品往往带有明显的艺术家个人痕迹,如杰克逊·波洛克的滴漆技法,展现出创作过程中的动态和瞬间感。
1.2.2 非具象形式无主题与无对象:抽象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不描绘具体的人、物或场景,而是通过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构建出一种非现实的视觉空间。
自由构图:艺术家不受任何限制地安排画面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节奏和平衡,如威廉·德库宁的女性形象系列,虽然抽象,但充满动态和张力。
随机与偶然:一些艺术家如马克·罗斯科和巴内特·纽曼,利用色块的碰撞和边界模糊,探索空间、光线和颜色的相互作用,产生深邃的感知体验。
总的来说,抽象表现主义通过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射和非具象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感受和解读空间。
二、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的演变是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社会、文化以及艺术家个人思考的变迁。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讨抽象表现主义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影响了后续的艺术运动,并催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2.1 延续与变革:抽象表现主义对后续艺术运动的启示抽象表现主义,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以其自由、直接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次,他扩大了现代观者的审美感知范围,反对笛尔泰的观点:要获 得文明的知识必须研究这个文明的高级产品,李格尔认为艺术无高下 之分,他是艺术史上第一个对纹样艺术和工艺美术倾注诸多心力之人, 李格尔的风格论在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史方法,进入到艺术 本体,可以针对各种艺术事实进行具体分析,对西方艺术史转向一门 科学的独立的学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沃尔夫林等人产生了重要影 响,开形式主义先声,并成为20 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方法的重要一 翼。
波洛克的画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端的自由和开放,它促 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
《秋天的韵律——编号30》
《秋天的韵律——编号30》
《秋天的韵律——编号30》是波 洛克著名的“滴画”代表作之一, 整个画面布满了纵横交错、无边 无际的线条和颜色,线条和颜色 之间也没有主次的区分。尽管画 布呈现出的空间是有限的,而画 面中的线条和颜色并没有被限制 住,它们的动势给人的视觉感受 是继续向外延伸和挥洒,延伸到 画面之外的空间,使观者的眼睛 一旦进入画面便久久不能离开, 仿佛进入一个三维之外的空间。 正如人们所评价的:波洛克的这 种画法已经“被赞誉为1911年毕 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 画以后最引人注目的绘画空间方 面的新发明。”
克莱门特· 格林伯格
•
抽象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转折过程中的绘画,克莱门特· 格林伯格 是直接推动抽象表现主义的批评家,当然也是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批评史中占据重要环节的 批评家。格林伯格被看作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发言人,使得以杰克逊· 波洛克、罗 斯科等为代表的纽约抽象画派在战后取代巴黎,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标志性思潮。格林伯格 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对艺术领域来说,他的阐述界定了整个现代主义绘画运动。 自1939年格林伯格的《前卫与庸俗》成为一篇著名的文章后,“前卫”这一关键词就与 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分不开了,回顾格林伯格的评论,1939年的《前卫与庸俗》和1940年的 《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是奠定格林伯格革命政治与前卫方案的纲领性文章,这两篇文章让我 们很明确地知道,他支持的是抽象画,反对的学院主义及商业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然后在十几年的现场评论中,格林伯格形成了他系统化的论述,就是从绘画的内部找到 了它的历史线索及其它的核心的脉络,即从塞尚-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这条被格林伯格说成 的媒体独立的形式主义之路,而不是从凡高,康定斯基甚至是蒙德里安那种非媒体独立的抽 象画,关于抽象表现主义名命格林伯格也不满意,所以,他宁可认为美国式绘画更好一些, 他还有一个叫法就是“绘画性抽象”,不管格林伯格如何命名他所主张的艺术,事实上我们 都能从格林伯格的评论中找到他的核心观点,即艺术史的进步与媒介独立之间的关系。
•
在《审美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认为“美是一对象的 合目的性的形式”,美的概念不涉及欲念及概念,只是一 种纯粹的形式的存在。康德的这一理论经叔本华和尼采递,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在克莱夫· 贝尔与杰· 弗莱那 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从艺术实践方面来看,19世末, 注重再现现实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和19世纪以前 的诸艺术受到猛烈抨击,对形式的强调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克莱夫· 贝尔
•
贝尔最著名的美学命题是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不同的艺 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 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 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 种简化性,就是“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形式是灌注了审 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 现性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意味”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害关系、 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 思想,宣扬道德,是现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情 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 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起的。贝尔将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对立起来,认为二 者互不相容,尤其对于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
•
马克· 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 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
• •
马克· 罗斯科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 他创造了一种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其作品是对色彩、形状、 平衡、深度、构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关注。不过他不愿意人们仅从 这些方面来理解他的绘画。 • 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体,但感觉到的却是 由微妙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他是在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 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
•
将这些不同的学理资源综合起来,弗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批评理论体系。然而,弗莱的思想体系,并不是铁板一块、 毫无演化的,而是可以明显地让人感觉到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 (始于1906直到《艺术与设计》出版),弗莱重在为以后印象派为代 表的现代主义辩护。 在《视觉与设计》这本书里,弗莱强调了“形 式”比“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其重 要性要超过它的主题内容。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运用色彩与形式的安 排,而不是主题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而这样的作品不应该从它们 是否精确地再现了现实的角度来加以评判。而后一个阶段(大约始于 《变形》出版直至晚年),则当形式主义(特别是纯粹抽象艺术)已 成为其时的主流时,他努力修葺其理论基础,从而竭力把自己的理论 从教条化与学院化的趋势中拯救出来。
•
贝尔认为,一个非常低能的艺术家创造不出来一丁点能唤起审美情感的 形式,就必然会求助于生活情感,而他要唤起生活情感,就必然会丧失审美 情感;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某位观众在艺术形式之内寻求生活情 感,那么这就是他缺乏艺术敏感力的症状。贝尔将美的艺术看作是一种有意 味的形式,也就是说它是能激起审美情感的纯粹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既 不同于传统的美的形式,因为美可能意味着某种潜在的功利或诱惑;也不同 于对于现实物象的模拟,对现实物象的模拟是具体的,而有意味的形式是纯 粹抽象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在纯粹抽象的形式中表现纯粹抽象的情感。真正 的艺术排除信息和知识的东西,亦即反对对任何外部世界的模仿和复制,同 时也排除思想和理性的东西,亦即反对对内在世界的精确传达。真正的艺术 既不涉及现实的对象,也不涉及具体的思想,真正的艺术只是纯粹抽象的形 式加纯粹抽象的意蕴。真正的艺术既不是纯粹再现的,也不是纯粹表现的。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极端的形式主义理论。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
欧洲:李格尔的“风格论”
•
•
•
李格尔(1858 — 1905 年)是19 至20世纪之交的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家,维也纳 艺术学派的主要代表,现代西方艺术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风格问题》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荷兰团体肖像画》等。 李格尔认为希腊的触觉艺术由罗马晚期的视觉艺术所取代,触觉的风格在新古典 主义和后印象派艺术那里就像在文艺复兴艺术时期一样居于统治地位,而视觉风格则 在巴洛克和印象派艺术那里取得了领导权。 综观李格尔的艺术史研究和理论探索,在“艺术意志”的名义下所作的理论阐释 将 美术到现代美术的发展图式概括为“立体——平面、触觉——视觉、客观——主观” 两极对立的过程。这两极之间的运动并不包含任何价值的判断,所以并非“盛衰”之 说,而艺术史上的所谓“衰落”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从而为罗马晚期艺术正名,指 出了罗马晚期艺术转向了当时人们认为是更有价值的、更具精神性的“抽象美”的表 现形式,也为沃尔夫林重拾巴洛克艺术之美铺平了道路。李格尔在艺术意志名义下所 作的“触觉——视觉”美术史风格发展图式对沃尔夫林的“线描——图绘”的形式主 义分析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 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 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 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 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 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 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 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
•
罗思科认为自己不是抽象画家,他更注重精神的表达。他说:“我对色 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 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他要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找到 今天西方文明的根。他认为现代人的内心体验没有离开从古至今的传统,因 此要表现精神的内涵需要追溯到希腊的文化传统中去,尤其是希腊文明中的 悲剧意识,这是最深刻的西方文化之源。在他画出成熟的抽象画之前,他对 希腊、罗马艺术投注了很多的注意。从希腊传统中他吸收了希腊悲剧精神中 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人与群体的冲突的矛盾状态。在他看来这些冲突概括 了人的生存的基本情形。由于他追求表达的清晰,追求去掉一切与观念无关 的西,他最后发展出了一种全黑的画面,在黑色中他找到了和他的悲剧意识 完全吻合的形式,而且是不可再简的形式。
罗杰· 弗莱
•
罗杰· 弗莱是国际公认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而形式主 义则是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基础之一。弗莱本人的理论来源大略有三个: 一个是德奥艺术史中的形式分析法,主要来自沃尔夫林;另一个是意 大利艺术史中的艺术鉴定法,主要来自莫雷利;再一个是东方的美学 资源,来自弗莱的朋友、著名汉学家劳伦斯· 宾雍。从沃尔夫林那里, 弗莱学会了以严格的视觉形式术语来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结构、风格 递嬗与演化的规律;从莫雷利那里,弗莱学会了近乎外科医生般的严 苛的鉴定技术,特别善于从一般观众所忽略、通常也是画家无意识的 流露处,捕捉画面的技术信息和形式特征;从宾雍那里,弗莱学会了 东方艺术家(尤其是中国艺术家)对绘画的物质质地、材料性能、笔 触与书法价值的体认。
•
美国代表人物:杰克逊· 波洛克
以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号》,1948)而获殊荣。他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 释为绘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一系列即兴的 行动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 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 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 录了他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 布上泼洒颜料,任其在画布上滴流,创造出纵横交错的抽象线条效果。 波洛克有时还用石块、沙子、铁钉和碎玻璃掺和颜料在画布上摩擦。他摒弃 了画家常用的绘画工具,绘画时完全摆脱受制于手腕、肘和肩的传统模式, 行动即兴、随意,这种方法被称为行动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