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直点文言句子翻译1.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Z.而寒于水,译文:能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耍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耍寒冷.2.故木受绳則直.金就砺則利.详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址过就能取直•刀剑零佥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轉学而日参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着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沢检査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乜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乜译文:鮎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冇子)善于借助外物哭1\5•故不积蹉步.无以至T•里;不积小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T•里Z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6.锲而舍Z.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惡.也就具有了圣人的将神境界,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9.人非生而知2者・孰能无惑?详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惯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Z先后生干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Z所存.师Z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绘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句读Z不知.惑Z不解.或师爲.或不腾.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13.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感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逍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硏究.如此而己。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复习知识整理翻译.doc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复习知识整理翻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苍茫暮色,从远而来,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却还不想回去。
(“至” 1意为来;“至” 2意为“一直到”,“直至”;“犹”译为“还” “仍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寄托蜉蟾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
故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之”这;“志”,记;判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麋鹿交友。
(得分点:渔樵,状语后置句,侣、友)其高下之势,崂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必修一重要语句翻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必修二重要语句翻译】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必修三重要语句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1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左传》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微:假如没有7.微斯人,吾谁与归?(划线句为宾语前置句)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微:假如没有;斯:这样,这种。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划线为定语后置句)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1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翻译

必修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一叶小船飘向哪里,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
1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船上的寡妇哭泣。
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7、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必修二翻译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比较秦国(由于六国贿赂而)得到的土地,与战争胜利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六国(由于贿赂秦国而)失去的土地,与它们由于战败而失去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目也要多到百倍。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被杀,(赵国都城)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初假使三国(韩魏楚)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刺客不到秦去,优秀将领(李牧)仍健在,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互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能轻易判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苏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上学期期中考试专题复习-句子翻译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来”1分“安”1分)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两个“而”1分,“颠”1分,“焉”1分)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4、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参考: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
5、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译:参考: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
6、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译:参考: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7、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分)参考:我写下这篇序言,既是痛悼逝世的人们,并且用它来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
(2分。
斯、兹:这;痛:痛悼;勖:勉励;国人之读兹编者:定语后置句。
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8、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分)参考:人们都可以像使唤奴仆那样使唤他们(或: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奴仆来使唤),(又)怎么能(像这样)让豪杰们屈身,在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3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文言文1.《论语》六则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逍遥游《庄子》5.劝学《苟子》6.曹刿论战《左传》7.出师表诸葛亮8.桃花源记陶潜9.三峡郦道元10.师说韩愈11.陋室铭刘禹锡12.阿房宫赋杜牧13.岳阳楼记范仲淹14.醉翁亭记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赤壁赋苏轼17.爱莲说周敦颐诗词曲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氓《诗经》4.离骚曲原5.观沧海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次北固山下王湾9.使至塞上王维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2.蜀道难李白13.望岳杜甫14.春望杜甫15.登高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具体名句: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苏教版2019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劝学】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如东中学高一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金属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借助船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天性没有异常,是善于借助外物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向上吃到细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啊。
2.《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明白句中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跟从师学习,有的不跟从师学习。
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明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迟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无论地位低贱,无论年龄大,无论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始得西山宴游记》:(1)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到山顶才停止。
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那么凡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卧席的下面。
(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那高高低低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间包含了千里方圆的景物。
各种景物聚集收缩,层层堆叠,没有什么能逃避隐藏。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在外面与天交会,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这之后知道这座山的独特耸立,不和小山丘是一类。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却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穷尽的地方。
4.《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芦苇叶般的小船随处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浩浩荡荡像是凌空驾风飞行,却不知道它停在何处;飘飘然然好像遗弃尘世,独自存在,成为仙人飞升到仙境。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一样绵延不断,使深渊中潜藏的蛟龙(闻之)起舞,使空船里的寡妇(听了)哭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况且我和你在江州之上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酒杯来相互劝酒。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天地之间寄托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为生命的短暂哀伤,羡慕长江的无尽无休。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希望与神仙一同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立刻实现,(只得将自己的无奈)在悲凉的秋风里寄托给箫声。
(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去,却始终不曾消逝;月亮总是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减或增长。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世间万物在一瞬间都不能停止变化;如果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世间万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永远存在的,又羡慕什么呢?(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取用。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颜色,取得他们无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5.《勾践灭吴》:(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
于是对三军号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兄弟,有能帮助我谋划使吴军撤退的人,我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商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细葛布,天旱就储备船,发大水就储备车辆,来等待缺乏的时候。
(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即使没有外患的忧虑,但是谋臣和武士这些人,不能够不蓄养以供选拔。
(4)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却又和大国结仇,致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郊野,这是我的罪过。
我请求更正治国政策。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于是埋葬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慰问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送走的人,迎接来的人;不去做百姓认为不好事情,补做百姓认为该做没做的事情。
(6)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这样以后卑贱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给贵族做奴隶的人到吴国,勾践自己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
(7)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古代的贤君,四面八方的百姓归顺他,像水归于下游。
现在我做不到,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
(8)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那些智慧明达的谋士,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华美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在义理上切磋。
从四方来的谋士,一定在庙堂上礼待他们。
(9)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勾践在船上载着稻谷和肉出行,(遇到)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提供食物,没有不提供水的:一定要问他的名字。
(10)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不是自己亲自种的粮食就不吃,不是自己夫人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全国征税,百姓都有三年的粮食。
(11)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越国的父老乡亲请求说:‚以前夫差使我们国君在诸侯国中受到耻辱,现在越国也克制够了,请求为您报仇。
‛(12)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担心的是自己的精神行为缺少羞耻之心。
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我)不担心军队士兵精神行为缺少羞耻心,却担心军队士兵不够多。
(13)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我不赞成一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共同进退,前进就想着得到赏赐,后退就想到要受到刑罚;像这样,就有合乎国家规定的赏赐。
前进不服从命令,后退却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有合乎国家规定的刑法。
6.《触龙说赵太后》:(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就为他们考虑的长久。
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是想到她的远嫁而伤心,也很悲伤了。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燕后)已经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祭祀时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不要让她回来。
’这难道不是希望她有子孙相继当王,为她做长久的打算吗?(3)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这就是近的灾祸祸及他们自身,远的灾祸祸及他们的子孙。
难道君主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4)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功劳,却拥有很多象征国家权利的的器皿。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赐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象征国家权利的器皿,却不趁现在让他对国家有功,一旦您驾崩之后,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身?(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我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爱。
7.《召公谏厉王弭谤》:(1)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卫巫把批评厉王的人告诉厉王,就杀掉批评王的人。
百姓在道路上相遇,不敢说话,只能以目示意。
(2)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这是堵塞百姓啊。
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更厉害。
河流堵塞后就决堤,伤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像这样。
因此治理河流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开导百姓使他们说话。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到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乐官吟诵诗篇,有眼珠而看不见的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进谏,平民百姓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君王,近侍之臣极力规劝,君王的内外亲属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官和史官谆谆教导,元老们整理,然后君王斟酌,因此,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4)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人民有嘴,好比大地有高山河流,物资财富从这里出产;好比那平原和洼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衣服食物从这里产生。
(5)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嘴巴发表言论,成败得失从这里表现出来。
实行好的政策,防备坏的政策,这是使财用衣食丰富的办法啊。
(6)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老百姓在内心考虑的事从口中说出来,君王考虑成熟就推行它(/百姓思考成熟就表达出来),怎么能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那帮助能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