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本(4篇)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现代社会中,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是保障生产力的基础。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二、劳动保护制度1. 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保护的基础,它规定了雇佣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合法权益的保障,如工资、工时、休假等。
同时,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员工尽职尽责,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2. 工资保护制度工资是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来源,合理保护工资权益对于维护劳动者利益至关重要。
国家对工资的支付进行了明确规定,未按时支付工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此外,还建立了工资支付监管机制,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和公正。
3. 工时保护制度工时的合理安排对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法律规定了一周工作时长的上限,如八小时工作制。
同时,还制定了加班费和休假制度,规范了加班工时和休息时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休假制度每个劳动者都有权利享受休息和休假的权益。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各国制定了休假制度,规定了法定休假的天数和休假的支付要求。
此外,还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带薪休假和特殊休假,满足员工个人需求。
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职业病防护制度职业病是由于工作岗位上的环境和职业活动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各国建立了职业病防护制度。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制定职业病检查和诊断规范,加强职业病监测和统计等。
2. 职业危害防护制度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岗位上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各国制定了职业危害防护制度。
这包括制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标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是通过对工作中卫生、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管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第十二章劳动关系

第十二章劳动关系【教学目的】西方国家工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集体谈判的基本模式和原则是本章需要了解的一个方面;此外,需要进一步掌握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集体谈判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及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掌握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学习方法】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应对西方国家工会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要的了解(可以参看本章的附录),在掌握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和途径的基础上,能正确处理我国各类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所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要提倡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内涵一.劳动关系的含义我国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者在社会劳动时形成的所有的劳动关系,而仅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从法律角度确立和规范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劳动法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法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与奖惩、劳动保险、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
在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又常常被称为“劳资关系”,指为保持劳资之间的良好关系和解决双方分歧所作出的努力。
它包括在这方面的努力中组织的调解、措施和政策。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听说有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呢?它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指的那种卫生的意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吧。
▲什么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
又称劳动保护,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相关阅读:▲劳动安全设施的种类种类编辑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四类:[2]劳动安全设施劳动安全设施是防止伤亡事故的技术措施。
主要有:(1)设置安全装置。
①防护装置。
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的装置。
包括:a.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
b.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安装的防护装置。
c.防物体坠落、人体坠落的工具箱、安全网等防护装置。
②保险装置。
是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设备事故和部件损害而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如安全阀、自动跳闸、卷扬限制器、自动开关、保险丝、电器设备防护性接地或接零装置等。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政策,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与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工人的劳动权益,防止工人因为工作失去健康、生命等。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当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及时处理职工提出的问题,确保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2、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企业应当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做到“三预防”(预防安全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职业伤害),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或上报上级部门,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让职工掌握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保障劳动者的合法休息。
企业应当合理安排职工工作时间,并为职工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
4、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企业不得强制职工加班、超时工作和延长工作时间,确保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二、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则是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点。
目的是预防职业病、职业伤害,并降低事故发生率。
1、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时检查、识别并评价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点,制定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加强职业卫生宣传与教育。
企业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常识的宣传和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强化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建立起职业健康档案,长期跟踪职工的身体状况,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做好安全风险评价和防范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时对职业场所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设防火防爆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三章
安全生产法制(p.15.)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 总和。 总和。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基本概念: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规定人民权利与义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 规范; 规范; 具有国家强制性。 具有国家强制性。
第二章
安全生产方针(p.10)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 (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在组织和指挥 生产时, 生产时,首先要考虑在生产中会有哪些 安全方面的问题, 安全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 效的预防措施。 效的预防措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要 放在预防上, 放在预防上,对事故和职业病要防患于 未然,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未然,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p.11.)
安全不仅是正常进行还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作 人和物是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用:人和物是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安全生产工作是整个生产有机整体的一部份: 安全生产工作是整个生产有机整体的一部份: 生产存在危险,所以生产必须安全, 生产存在危险,所以生产必须安全,而安全的 劳动条件要靠人去创造; 劳动条件要靠人去创造; 实现安全生产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是经济管理、 第一,预防为主”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 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否则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否则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劳动保护的意义(p.6.)
劳动保护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件带根本性的 大事,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大事,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 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劳动保护在政治上(党一贯的政策)、经济上 劳动保护在政治上(党一贯的政策)、经济上 )、 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高生产率、 (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高生产率、免遭经 济损失、稳定职工队伍) 济损失、稳定职工队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不断提高搞好劳动保 护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护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险: 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 劳动保护——对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 劳动保护 对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 者级予保护, 者级予保护,保障其安全与健康所采取 的措施。 的措施。 劳动保险——劳动者因年老、工伤、患 劳动保险 劳动者因年老、工伤、 劳动者因年老 病、失业等原因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情 况下,给予的帮助与保障, 况下,给予的帮助与保障,以满足其基 本的生活需求, 本的生活需求,是社会福利分配的一种 形式。 形式。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劳动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条件。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劳动保护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劳动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公平、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下进行工作。
劳动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工时限制、休假制度等。
通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职业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健康和劳动条件的保障。
职业安全卫生旨在预防和减少因劳动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和伤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如化学品、尘埃、噪音、辐射等。
这些职业危害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上,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施者,只有在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下,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和创造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受到充分保护,也能够增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流失率,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明确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并规定了雇主和雇员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此外,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如劳动监察机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等,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该增强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意识,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和组织,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各项安全卫生措施,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定,提高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参加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安全卫生技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二章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组织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设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
第十条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二)制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四)监督检查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落实情况;(五)调查处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六)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第三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内容:(一)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制度;(三)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四)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五)职业病防治制度;(六)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七)劳动安全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议题。
它涉及到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劳动保护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
它包括对劳动者的工资、工时、福利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保护。
劳动保护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公正和尊重人的尊严。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劳动保护提供了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障,以防止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和剥削。
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工作安全和健康的保护。
它涉及到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识别和控制,以及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培训,以减少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职业安全卫生还包括对劳动者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以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有不同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措施。
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要求相对较为严格,企业和雇主必须合规才能开展业务。
与此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和政策还有待完善。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合作。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ILO)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改善工作条件的重要组织。
ILO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劳工标准,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参考,并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同时,各个国家也需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确保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的工作模式如远程办公和自由职业的兴起,使得劳动保护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政府、企业和劳动者需要共同努力,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更好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2.1劳动安全卫生执行的标准、规范本工程建设,坚持贯彻执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卫生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
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采用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工艺、电气、仪表、土建等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12.1.1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12.31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2011.12.1施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002.5.12施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2002版)12.1.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199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T20643-1998)《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 3004-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 Z 06-199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标准》(HG/T23001-1992)《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则》(GB4387-200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T4200-2008)《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1-2009,GB4053.2-2009,GB4053.3-2009)《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2008)《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安全色》(GB2893-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XG1-2007)《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2.2 环境因素分析12.2.1地理位置“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位于开阳县双流镇白安营村--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永温片区内,该基地紧靠国铁永-久线,厂址在永温站旁边,大宗货物可直接上站运输,距公司磷矿企业均30公里范围内。
属典型的农业地区,无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环境敏感点。
周围1.5km以内除兖矿在建5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外,没有其它大的重工业项目,且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环境容量大,空气质量好,环保压力小,制约因素较少。
12.2.2气候条件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10.6~15.3℃,最热为7月,平均22.3℃,极端最高气温35.4℃;最冷为1月,平均2.0℃,极端最低气温-10.1℃。
年平均降雨量为962.5~1419.2mm;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2m/s,主导风向东北风,静风为10%;日照时数898.1~1084.7小时;年平均雷暴日数: 49.6d;地震基本烈度:6度。
12.2.3 工程概述本工程是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一期:2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3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12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0.6万吨/年氟硅酸铵装置、 20万吨/年磷石膏制石膏砌块装置、1500万平方米/年磷石膏纸面石膏板装置;二期:40万吨/年磷石膏制硫酸装置、12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1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装置、0.6万吨/年氟硅酸铵装置、 30万吨/年水泥掺和料、20万吨/年高塔生态复合肥装置、硫酸罐区、磷酸罐区、氨罐区、清净循环水站、磷酸循环水站、硫酸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脱盐水站及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设计项目所组成。
12.3生产过程职业安全与有害因素的分析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氨泄漏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硫化钠易燃,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结晶硫化钠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和易燃的硫化氢气体,硫化钠粉末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毒有害物料主要包括氨、硫酸、磷酸、氟硅酸、含氟废气等,当这些物质泄漏到操作环境中,易造成中毒、腐蚀等危害,接触时会造成皮肤灼伤;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对空气造成的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有高温操作或者是强放热反应,高温高压的蒸汽等,操作不当会造成烫伤;各类压缩机、风机和泵类的噪声。
为此在设计中必须针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改造操作环境,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
12.3.1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特性(1)硫酸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2SO4,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相对密度(水=1)1.83,与水混溶。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属第8.1类酸性腐蚀品。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Ⅲ级(中度危害)。
我国GBZ2.1-2007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mg/m3。
(2)磷石膏物化性质:石膏为白色结晶,无毒,具有磨蚀性,磷石膏由于含有少量磷酸而具有腐蚀性。
(3)磷酸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3PO4,纯净的磷酸是无色晶体,相对密度为1.834(水=1,18℃),熔点42.3℃,高沸点酸,易溶于水。
危险特性: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
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急性毒性:LD501530mg/kg(大鼠经口);2740mg/kg(兔经皮)。
我国GBZ2.1-2007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mg/m3。
(4)氟硅酸物化性质:化学式为H2SiF6,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相对密度(水=1):1.32,溶于水。
危险特性:不燃,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皮肤直接接触,引起发红,局部有烧灼感,重者有溃疡形成。
对机体的作用似氢氟酸,但较弱。
(5)氟硅酸铵物化性质:化学式为(NH4)2SiF6,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毒,有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等轴晶系密度2.011/cm3。
β型为三斜晶系,密度2.152g/cm3。
溶于醇和水,不溶于丙酮。
空气中稳定。
长时间加热后β型会发生破坏,转变为α型。
危险特性: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与酸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健康危害:误服或吸入会中毒。
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可致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6)氨物化性质:化学式为NH3,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
危险特性: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Ⅳ级(轻度危害)我国GBZ2.1-2007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7)氢氧化钠物化性质: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相对密度为2.13 (水=1),熔点318.4℃,沸点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