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人教版七下科学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的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必修科目之一,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复习,我们整理了一些七下科学的复习资料,以人教版为例。
第一章人和动物在人和动物这个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了人类学的是什么,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这其中我们需要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人类进化的过程、生物圈的构成等知识点。
第二章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生长本章节内容重点在于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学习到种子的发芽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环境因素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等知识。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学习到这部分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重点在于学习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方式。
第四章机械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物理学和力学的知识,掌握了力、功、机械能等概念,并且学习到了阻力、摩擦力和重力等物理概念的应用。
第五章热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热的产生和传递方式,并且了解到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学习了热的传递过程中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原理。
第六章物质的变化在这一章节中,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物质状态的转化,同时也学习到了化学反应的常规表达方式,并且使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
第七章计算机本章内容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习的难度较低,是在技术时代必不可少的知识。
我们需要学会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计算机使用的技巧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等等。
总结:七年级科学学科内容丰富,包含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
由于学科的广泛性,同学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上层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建议同学们要注意积累课程的每一部分知识,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七年级期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期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基本物质单元:原子- 原子结构: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2.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分子间吸引力大,形状固定- 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较小,形状不固定- 气体:分子间吸引力很小,形状不固定3. 物质的性质- 可压缩性:固体几乎不可压缩,液体和气体可压缩- 可伸缩性:固体不可伸缩,液体和气体可伸缩- 可电导性:金属和部分物质可导电,非金属不可导电二、能量和能量转换1. 能量的种类- 动能:物体运动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所具有的能量2. 能量转换- 动能转换:机械能、电能、声能等- 势能转换:重力势能、化学能、核能等3. 能量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三、生物的组成和特征1. 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2. 生物的特征- 增殖:生物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反应: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反应- 遗传:生物通过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3. 生物的分类- 五界分: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生物界、古生物界- 五纲分: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四、地球与太阳系1. 地球的结构- 地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地幔:固态,占地球体积较大-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构成,包含大量铁和镍元素2. 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光和热能的源泉-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地球、火星等-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地球有一个唯一的卫星——月球3. 天体运动- 自转:行星或星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 公转:天体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五、能源与环境保护1. 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 环境保护-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减少污染: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推行循环经济等措施3. 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造成的空气中有害物质增多 -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药等污染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总结:初中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量和能量转换、生物的组成和特征、地球与太阳系以及能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期中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点,以供大家复习。
一、物理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应用:τ=2s/ v+ v0、s=v0t+ 1/2at²、v²=v0²+2as。
-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自由落体、抛体运动。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力总是成对出现,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力的作用:受力分析、动力学公式。
- 弹性势能:k= F/ ΔL,E=1/2kx²。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元素符号和名称的记忆。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分解、组合或重组,产生不同物质的过程。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
- 平衡态下的物质浓度计算:摩尔浓度、摩尔比、浓度和比例的关系。
-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1. 细胞细胞是一切生命的基本单位。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细胞膜的构成和功能:构成、半透性、选择性通透性。
-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壳、核质、染色体、DNA的复制和遗传。
- 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按物种、按共同特征、按进化关系。
- 生物的分类:真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
- 生物的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殖方式、适应环境。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力及其作用
- 力的定义与单位
- 物体的平衡条件
-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的作用和应用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三、声与光
- 声的传播与性质
- 光的传播与性质
-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 光的反射、折射、色散
四、电流电压
-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率
- 电压的定义与计算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五、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 节能减排的方法与意义
- 环境污染与保护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六、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 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 地球的物理地理特征
- 地图的使用与图解技巧
七、物种和进化
- 物种的起源和形成
- 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
- 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期中七下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下科学期中复习资料

七下科学期中复习资料导语:味觉和嗅觉是同时工作的,所以感冒是嗅觉的灵敏度降低,味觉的灵敏度也会降低。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
呈蝌蚪形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指尖。
2.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3.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4.舌的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刺激,对液态物质刺激特别敏感。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七年级下册期中科学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期中科学必考知识点自然界的变化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变化,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等。
各种变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影响,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
利用它们。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不产生新的物质而只改变形态,如水的沸腾、固体的熔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
果汁变酸等。
生物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生命的变化,如种子发芽、麻雀从蛋中
孵出等。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是不断转化的,如物体的运动就需要能量,而能量的传输常常伴随着物质的移动。
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转化并加以利用。
热、电、光、声等是常见的能量形式,它们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转化而实现各种功能。
热能和机械能是最常见的能量之一,如热的和冷的物体会发生热流转移;水可以通过水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由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制约。
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必须懂得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我们只有学会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必须避免破坏环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积极推广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重点章节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二章第4节.力的图示第6节.摩擦的利与弊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章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的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感受器与感觉。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不同的感觉.感受物感觉器官感觉感受器乐声耳听觉听觉感受器(耳蜗)花香鼻嗅觉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光,字画眼视觉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冷,热,触碰皮肤皮肤感觉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冷热觉感受器(冷敏小体,热敏小体)酸甜舌味觉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2.鼻与嗅觉。
(1)嗅觉的形成。
香味(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末梢(感受刺激)——嗅神经(传导刺激)——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分析刺激,产生嗅觉。
)(2)嗅觉的特点:适应性.例子:卖带鱼的人,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差异性:第一点: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第二点:同意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第三点: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的减弱。
3.舌和味觉(1).舌的结构舌表面——味蕾(小凹点)——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2)味觉形成食物(刺激)——口腔(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味觉神经(传递信息)——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分析,产生味觉)(3).舌的对各种味道敏感的部位。
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侧前半部——咸味舌侧中部——酸味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1.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七下期中科学复习资料

七下期中科学复习资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之后的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科学课程是学生们必须要认真复习的一门课程。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顺利通过七下期中考试,我们准备了一份科学复习资料。
1. 物理部分在物理部分的复习中,我们需要对电学、热学、机械等方面进行复习。
对于电学来说,主要是需要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电能转化以及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热学来说,主要是需要了解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机械来说,则需要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力与压力、杠杆等方面的知识。
复习时,需要先了解每一方面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做题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2. 化学部分在化学部分的复习中,主要是需要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物质的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
需要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例如常温常压下化合反应的特点。
通过做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对于各方面知识点的理解。
3. 生物部分在生物部分的复习中,主要是需要对于生态环境、生物遗传、人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复习。
需要了解人体五官、人体呼吸、人体消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记忆。
4. 地理部分在地理部分的复习中,主要是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掌握地球的形状,包括地球表面的重心与地心的联系,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图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气候图谱来加深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
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地图、做题等方式进行学习。
复习科学需要掌握的一些常规方法:可以通过复习笔记、多练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在复习过程中,还需要重点掌握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并注意复习计划的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充分的复习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完全变态发育的有:蝴蝶、苍蝇、蚊子、蜜蜂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3、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4、男性生殖器官有睾丸(能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生殖器官有卵巢(能产生卵子)、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有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5、男性青春期变化是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性青春期变化是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6、青春期特点是出现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7、有性生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8、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9、种子按有无胚乳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按子叶数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10、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传粉是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1、无性生殖有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有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传播的条件是在介质中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7、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组成;中耳由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组成;内耳由前庭、耳蜗、半规管组成。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
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 千米/秒。
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
16、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19、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2、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人们通常是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感受器不断地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神经中枢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反应或发出相应的信息。
27、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28、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不允许乘客使用手机,是为了避免手机的电磁波信号会对飞机与地面的通讯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