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

合集下载

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事事顺

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事事顺

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事事顺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是一个富有独特文化风味的地方。

潮汕春节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沐浴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互相拜年祝福,祈求事事顺利。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拜年送祝福的方式和内容。

一、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1. 除夕夜守岁:潮汕人民相信,“守岁进宝,守寿延年”。

因此,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守夜守岁,全家团圆,共度除夕。

人们常会准备年糕、果品和糕点等食品,燃放鞭炮,以驱走邪气和病疫,迎接新年的到来。

2. 贴春联: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吉祥的对联,挂在门楣上或者家中显眼的地方。

这些春联充满了祝福和吉祥的寓意,如“金鸡报喜、吉祥如意”等。

3. 挂灯笼:城市和乡村的街道上会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照亮夜晚的街道。

灯笼上常常绘有吉祥图案,如花鸟、寿桃等。

这些灯笼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二、拜年送祝福的方式和内容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潮汕人还通过拜年和送祝福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祝福。

以下是一些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的常见方式和内容:1.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般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作为祝福和鼓励。

2. 恭祝寿:对于年长的亲戚和长辈,人们也会恭祝寿。

他们会送上寿桃或者寿面,表达对对方长寿和健康的祝福。

3. 送福字:潮汕人还会送福字给亲友,福字通常是以红色为底色,上面有金色的福字。

这是一种向对方传递吉祥和幸福的方式。

4. 赏花灯:赏花灯是潮汕春节的一大特色,人们会一起到花灯展览场所欣赏花灯的美丽。

这也是一种送祝福的方式,希望对方能够享受到美好的时刻。

5. 送贺礼:在拜年过程中,人们也会互相送贺礼,如水果、糕点等。

这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表达对方吉祥和幸福的一种方式。

总结:潮汕春节作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拜年送祝福的方式。

人们通过守岁、贴春联、拜年等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并在互相祝福中传递着吉祥和幸福的心愿。

潮汕春节习俗盘点

潮汕春节习俗盘点

潮汕春节习俗盘点潮汕春节习俗盘点有人说,潮汕过年是在祭拜中开始,在祭拜中结束。

其实除了祭拜,仍有许多传统风俗保留在潮汕地区,和飞逝的岁月抵抗,在这流转中保留一份真实温馨的真切美好。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春节习俗盘点,希望有所帮助!潮汕春节习俗盘点1年前准备潮汕人在年三十前,会准备很多供品祭祀祖先。

这些供品主要有三大类:猪肉、鸡、鹅、鸭和鱼组合而成的三牲,红桃粿、发粿(酵粿)、菜头粿、鼠曲粿等组成的粿品和用香菇、木耳、针菜、豆干等组成的斋菜。

潮汕人将准备食物祭拜祖先看成是感恩,而将分享胙肉等祭品当成是纳福。

祭则受福,天经地义。

除夕——团圆饭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早上开始,家里的主妇就开始准备围炉的晚餐,全家团圆一起吃团圆饭(也叫年夜饭)。

团圆饭准备的第一要事是要有鱼,寓意大吉大利的“年年有鱼”;第二是年菜中要有大蒜,将它独自煎炒成二盘也可,或将蒜叶、蒜头混在鱼、虾、肉中蒸煮炒也可,其寓意是祈望来年“有钱可算”,即意味着特有大把大把的'银两或钞票可点算,可收入;其三是必须要有鸡或其它禽类,这其中讲究的意思是“金鸡报晓”或“金鸡报春”,是希望下一年有个好的开头。

拜年——新年柑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至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到亲友家拜年,拜年的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潮州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互换两个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

出门装两个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户拜年后,可能这对大桔又会通过别人的拜访,不断转换,又转送到你手上。

因此,有人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神落天正月初四“神落天”,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迎接诸神降临人间。

祭品有红桃粿,取“开门红”的好兆头;一盘红糖,暗含生活甜蜜;一盘大米,意谓五谷丰登。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方,拥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潮汕人民最盛大、最隆重的庆典。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表达对新年的热切期望和祝福。

本文将逐一介绍潮汕地区春节习俗的各个方面。

一、扫尘、贴春联潮汕地区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扫尘、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扫尘是希望辞旧迎新,将一年的疲惫和不顺顺利利的事情扫除,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而贴春联则寓意着新年的欢乐和祝福,春联上的吉祥话语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二、烧香拜祭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烧香拜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人们会前往家庙或寺庙,点燃香火,向神灵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祭拜先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

三、全家团圆饭春节的除夕晚,潮汕人会全家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一顿饭,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凝聚。

美食丰盛、团圆的氛围,让人们倍感温暖与幸福,也寓意了新年新希望、新家庭生活美满的愿望。

四、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舞龙舞狮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由舞狮和舞龙队伍带领,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

这个活动不仅能增加节日氛围,也被认为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年平安。

五、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到除夕夜,人们会纷纷点燃鞭炮,炸响鞭炮声,以驱逐邪灵和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鞭炮声也象征着欢乐和热闹,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

六、拜年祭祖在春节期间,拜年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坟,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这是潮汕地区人们重视家族和传承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盛大的一餐。

潮汕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如蒸鱼、煮蟹、炖汤等。

这顿饭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表达对新年丰收和富足的期盼。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在潮汕地区,春节这个节日不仅指正月初一,实际上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日子,年初一至初三称为年假,初四称年假开,人们迎接上天众神回归(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围绕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如接神、敬天、放鞭炮、拜年、耍龙灯、舞狮、游大锣鼓等。

1.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昔时大年初一一早,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或阳台祭拜南辰、北斗、天公,以及家中祀奉的神灵,祈求新年平安、行好运。

祭拜神灵之后,便要燃放鞭炮,街头巷尾,噼噼啪啪之声,此起彼落,一派喜庆气氛,此俗称为“开正”,也叫“开春”。

而今,潮汕地区一些城市已禁放鞭炮,仅在郊区、农村一带仍会燃放鞭炮。

放鞭炮2.拜年新年一到,登门拜年,至爱亲朋总要笑容满面地抱拳互贺新年。

在潮汕地区,拜年礼俗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家里人之间的拜年。

早晨祭祖以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有下跪行大礼的),祝长辈“新正(新春)如意”“健康长寿”,长辈则祝晚辈“学习进步”或“恭喜发财”。

二是亲朋好友的拜年,一般多在初一、初二。

潮汕人到亲友家拜年,带上的礼品中一定要有潮州柑,一般2~8只,成双成对,绝不能奇数。

潮州柑在当地俗称“大橘”,“橘”与“吉”同音,会意为“大吉”,新年吉祥如意。

如果是亲戚,还要带上自制粿品和肉食类物品,上方还要贴上一小张红纸(有剪成菱形或圆形的),以示吉利。

而主人家的茶几上,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橘、槟榔(今用橄榄代替),加上糖果,迎客敬客,槟榔与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故“槟榔大橘”谐音便成了“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祝吉祥的一种礼节。

宾主互致节日贺语后,主人招待客人喝功夫茶,吃糖果。

客人拜过年临走前,主人要回赠大桔,俗谓“转敬”或“换橘(吉)”。

拜年时若带有小孩,则互送小孩红包(利市)。

三是同事、同行之间的拜年,一般在初三以后,大多是礼节性行为。

大家见面,互致祝贺,多以“升官发财”“诸事合想”为贺语,并致以节日问候。

新年大橘(吉)3.掼春(挑礼盒)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女儿送礼,俗称“掼(掼,潮音,即提的意思)春”,也叫“担春”,礼物装在一对大“春”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

潮州春节民俗

潮州春节民俗

潮州春节民俗
潮州春节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热闹有趣。

一、大庙会
在潮州春节期间,大庙会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活动之一。

市区的各庙宇会布置成巨大的庙会,其中最有名的是锦江大庙会。

大庙会上,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精彩的表演,包括戏曲、杂技、民乐等,还有各种小吃摊位,让人流连忘返。

二、花灯游行
花灯游行是潮州春节的一大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行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如龙、凤、鱼、虎等,色彩繁华,充满了喜庆气氛。

路边的居民会准备水果、糖果等小礼品,投掷给游行队伍,以示喜庆和祝福。

三、大拜年
潮州人注重亲情和家庭聚会,在春节期间,大家会提前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大拜年。

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带上礼物、红包,表示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尤其是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问候更加浓厚。

四、揭新帖
在潮州的一些传统村落,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进行揭新帖的活动。

揭新帖是指揭开一幅帖子,上面写有一些谚语或古诗词,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这是一种神秘、仪式感强烈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摩。

五、夜游潮江
潮州位于潮汕地区的潮江河畔,夜晚的潮江风光十分迷人。

在春节期间,潮江上会点亮成千上万的彩灯,映衬着江边的古老建筑和桥梁,景色壮观,引人入胜。

很多当地居民会选择在这里散步、放烟花,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总之,潮州春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

通过大庙会、花灯游行、大拜年、揭新帖以及夜游潮江等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亲身体验潮州文化的机会。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潮汕地区的一些春节习俗:
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和新年的吉祥。

2. 迎财神: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个小桌子,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红包,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带来新的财富和幸运。

3. 红包:潮汕地区的春节,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色的信封中,然后送给孩子、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个传统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4. 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来祈求好运和驱邪。

舞狮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商店和庙宇等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派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6. 贴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和顺利。

7.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表示关心和问候。

在拜访过程中,互相交流祝福,分享喜悦和祥和。

这些潮汕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也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团聚、拜神还是享用美食,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

潮汕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

潮汕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

潮汕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潮汕地区便有着很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潮汕除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习俗祭祖解放前,潮汕祭祖有族祭和家祭两种。

族祭是祭远祖,在祠堂公厅,家祭在本屋。

族祭多请纸影班、戏班演出,较为隆重。

春节祭拜祖宗的用品“全是斋品:便当的香腐、木耳、瓜碧、腐枝、甜料、柿饼等物,以及除夕自制的各样斋菜。

”到初二还要再次祭祖,这一次才用荤菜,如鱼、猪肉、鹅、鸡、鸭等。

送桔潮汕有句俗谚曰:“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讲的是拜年越早越好,越见有诚意。

潮人到亲友家拜年,总要带上潮州柑作为礼物。

多少不限,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

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潮州柑,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因潮州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

吃粿粿,米食也。

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

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

这就是“粿”的来历。

这简单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

如甜粿、鼠曲粿、朴籽粿、红桃粿等等。

“粿品”制作较为麻烦,以前只是在祭祖时才吃,不过现在平常也很容易吃到了。

舞狮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

“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

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

“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

当狮队一到,主人便点燃鞭炮,此时锣鼓齐鸣,狮队表演翻滚、腾转、跌扑等动作。

最精采的要算主人给狮子赏红包。

英歌舞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传统文化名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一系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传统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潮汕地区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

一、春联与门神在春节来临之际,潮汕地区的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和门神。

春联通常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对联上常常写着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

门神则被贴在门口,用来驱邪辟邪,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这两种传统习俗在潮汕地区被视为迎接新年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家庭团圆和祈福的象征。

二、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能看到热闹非凡的舞龙和舞狮表演。

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旨在驱邪祈福和展示民族精神。

舞龙代表着吉祥和繁荣,舞狮则寓意勇气和力量。

舞龙舞狮表演通常伴随着锣鼓喧天和鞭炮声,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三、庙会与美食庙会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

各个庙宇及其周边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庙会上常常有各种传统表演,如杂技、魔术和传统音乐演奏,还有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摊位。

潮汕地区以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如潮汕粉果、煎堆、客家牛肉丸等,让人垂涎欲滴。

四、拜年与亲友聚会春节期间,拜年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穿着盛装,到亲朋好友的家中拜年。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红包,表示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和祝福。

亲友间也会互相交换寒暄和祝福,共享团圆和喜庆。

此外,一些潮汕地区还有特殊的拜年方式,如送鱼、送糕等,传达着吉祥和团圆的寓意。

五、开年戏与武术表演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还会举办一系列传统戏剧和武术表演活动。

艺人们会穿着传统戏装,上台演出一些古老的戏剧作品,如潮剧、木偶戏等。

这些表演旨在展示和传承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

同时,一些武术团队也会在春节期间表演传统武术,如潮拳、潮剑等,向观众展示武术的魅力和精湛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
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
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
“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春节吃的食物传说,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

潮汕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所谓七样菜,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用七种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

把白萝卜,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采集一小撮,洗净,放于加油的热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种味道,甜、涩、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种滋味,开春先尝个遍,新的一年也就不会遭受磨难挫折,万事畅通如意,心想而成。

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

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白萝卜为“菜头”,取其“彩头”之意,韭菜(久菜)取其“长长久久”,春菜取其“万物回春”,葱也就是“聪,聪明”的意思,芹菜的谐音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诸事合算”之意。

其实,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初七食七样菜的真正意义,只是知道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便买了七种菜回家炒了吃。

吃七样菜,也就是吃个好兆头好意义好心情,意图新一年吉祥如意、财丁兴旺、一帆风顺。

潮汕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合家平安(厚瓣(潮汕音:合)菜)、大发财(大芥菜)、春来发芽(春菜)、勤劳致富(芹菜)、飞龙在天(飞龙菜/菠菜)、聪敏精算(葱蒜)、长长久久(韭菜)。

潮汕春节习俗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在正月初一这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正月初一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一种说法是这一顿如果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说法是吃素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