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

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潮汕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潮汕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

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

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

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

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

”;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方,拥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潮汕人民最盛大、最隆重的庆典。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表达对新年的热切期望和祝福。

本文将逐一介绍潮汕地区春节习俗的各个方面。

一、扫尘、贴春联潮汕地区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扫尘、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扫尘是希望辞旧迎新,将一年的疲惫和不顺顺利利的事情扫除,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而贴春联则寓意着新年的欢乐和祝福,春联上的吉祥话语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二、烧香拜祭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烧香拜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人们会前往家庙或寺庙,点燃香火,向神灵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祭拜先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

三、全家团圆饭春节的除夕晚,潮汕人会全家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一顿饭,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凝聚。

美食丰盛、团圆的氛围,让人们倍感温暖与幸福,也寓意了新年新希望、新家庭生活美满的愿望。

四、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舞龙舞狮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由舞狮和舞龙队伍带领,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

这个活动不仅能增加节日氛围,也被认为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年平安。

五、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到除夕夜,人们会纷纷点燃鞭炮,炸响鞭炮声,以驱逐邪灵和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鞭炮声也象征着欢乐和热闹,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

六、拜年祭祖在春节期间,拜年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坟,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这是潮汕地区人们重视家族和传承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盛大的一餐。

潮汕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如蒸鱼、煮蟹、炖汤等。

这顿饭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表达对新年丰收和富足的期盼。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潮汕地区的一些春节习俗:
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和新年的吉祥。

2. 迎财神: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个小桌子,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红包,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带来新的财富和幸运。

3. 红包:潮汕地区的春节,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色的信封中,然后送给孩子、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个传统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4. 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来祈求好运和驱邪。

舞狮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商店和庙宇等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派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6. 贴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和顺利。

7.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表示关心和问候。

在拜访过程中,互相交流祝福,分享喜悦和祥和。

这些潮汕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也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团聚、拜神还是享用美食,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高一(18)金冰莉46号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一、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厂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潮汕节日春节风俗

潮汕节日春节风俗

潮汕春节风俗有贴门神春联、吃团年饭、送压岁钱等。

具体如下:
1、贴门神春联:在潮汕,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每家每户都会上街购买春联,并把春联张贴在大门两侧和上方,对联中常包含“春”字,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吃团年饭:除夕这天,在潮汕,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在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快乐的吃饭。

而且还要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潮汕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3、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正月初一的时候,潮汕人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一般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压岁钱,同时说一些祝福的话。

潮汕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

潮汕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

潮汕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潮汕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闻名的一大特色庆典。

这里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庆典,让人们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体验到独特的潮汕风情。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一些备受瞩目的文化庆典。

一、潮汕春节传统习俗1. 家庭团聚潮汕春节期间,人们会努力回到家园与家人团聚。

无论身在何处,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传统。

家人会共同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象征着祖辈的祝福和爱意。

此外,孩子们会拜年给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2. 送红包在潮汕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未婚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赠送红包。

红包里面通常装有现金,寓意着福气和财富的传递。

这个传统习俗既可以表达长辈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关爱,也能够带来喜悦和惊喜。

3. 祭祀祖先潮汕地区重视家族和祖先的崇拜,因此春节期间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传统。

人们会清理祖坟,并准备食品和物品供祖先享用。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尊敬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4.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潮汕春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

人们穿着五彩斑斓的龙、狮子服饰,进行舞蹈表演。

这些表演寓意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繁荣。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展示他们的舞技,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

5. 赛龙舟潮汕地区的赛龙舟活动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进行划龙舟比赛,场面极为热闹。

不仅体现了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对古老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弘扬。

二、潮汕春节文化庆典1. 潮剧演出潮剧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南音之母”。

潮汕春节期间,会有大量的潮剧演出活动。

表演者会穿上华丽的戏服,带领观众领略潮汕戏曲的魅力和独特美感。

2. 龙舟节除了传统的赛龙舟比赛,潮汕地区还会举办盛大的龙舟节活动。

这个节日汇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龙舟队伍,展示他们的划龙舟技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龙舟节期间还有其它各类娱乐活动,如龙舟灯展和文艺表演等。

3. 庙会潮汕春节期间的庙会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文化庆典。

潮汕传统习俗

潮汕传统习俗

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等。

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名异而实同。

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今仍沿此节俗。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一个地方的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潮汕地区有很多与中原地区相同或相异的民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达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培植吕氏势力。

潮汕节日风俗

潮汕节日风俗

潮汕节日风俗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

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

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

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正月粤东玄武山香火最盛时,
这座庙宇每年吸引众多潮汕地区


百姓到此求签问卜,祈望佛祖,

求得新一年顺利平安。正月到玄
拜 佛
武山礼佛求签是潮汕人的风俗。 Nhomakorabea祖
因“签诗”的灵验而香火弥盛的
掷 杯
玄武山,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始至

元宵节,潮汕人都会戒荤吃素,
签 诗
择吉日到寺内求签。善男子善女
人均认为,求签未必真的就是迷
祭桌上大都设置有两株 一米高桃树枝的“祥灯 树”(犹如圣诞树), 树枝上卷上绿条纸,上 面系着朵朵配有绿叶的 红花(用大红、粉红、 桃红、橙色等皱纹纸或 拷贝色纸)。
开灯节
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公祖” (祭 祀祖宗)。祭祖时 然后焚香 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 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 追远、 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希望香火 相承,不忘祖本,落叶归根。
放开门炮
传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 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 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 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 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 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 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 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 “满堂红”。
信,签文中会提醒未来一年须提
防的事项,他们更多的是获得精
神上的慰籍。
开灯节:灯谐音丁,意为这些添丁的人家 在这一天共同庆祝,寓意来年财丁两旺, 开灯节期间家乡会做两天戏曲还有抢灯花 的环节。“开灯”的中心内容是祭祀先祖, 一为报喜,二为感恩。活动中心为村里的 卢氏大宗祠。在此之前,先将上年村里卢 姓各户添男丁者在宗祠里红榜公布。各添 丁户事先扎好灯花,备好各式祭品,于初 十晚上到大宗祠上桌供奉,上香祭拜祖先。 当晚大宗祠内灯花香烛交相辉映,男女老 幼笑脸相迎,夜深方休。
春 节 风 俗
潮 |
| |

二十四 拜神明
潮汕民俗:“廿四神上天”,是时, 各家各户提前“送神”,供品荤素皆 宜,但必备糖品,比如“甜粿”“红 印粿”。据说神仙吃了糖品,便会在 玉帝面前甜言蜜语。潮人们深知诸神 “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 善恶,奏一家功过。”
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 先 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 祖 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