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第1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第一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知识与能力目标】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第 2~3 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 4~5 页彩图,10 以内的数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 1 数到 10 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1)师出示教科书第 2~3 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2.数图中的数量(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1.1数一数(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1数一数(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1 数一数(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1-10各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一数(1-10)2. 认识数字1-10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认识数字1-10。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如:苹果、铅笔、书本等。

让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概念。

2. 探究与发现(10分钟)(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数数。

(2)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如:10个铅笔),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并记录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字,让学生发现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 认识数字1-10(10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数字1-10。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发现数字的大小顺序。

(3)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数字1-10。

4. 实践与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字进行描述,如:3个苹果、5支铅笔等。

(2)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字进行描述,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数一数的方法和数字的含义。

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字进行更复杂的描述。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乐园》第1页的练习。

2. 家长协助,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一些物品,用数字进行描述,并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1. 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2.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1-10各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数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初步。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数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数字卡片,以及一些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这些实物的数量。

例如,展示一些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数量。

例如,展示一些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鸟。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通过互相数数,比较各自小组中的物体数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组的物体数量进行比较。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数一数》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数一数》的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数0~100,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法,以及初步体会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正确地读写数,初步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数的组成,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数轴图、计数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实际应用。

2. 数数练习:让学生从1数到100,注意数的读写法,以及数的组成,如10=2+8,20=10+10等。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轴图,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如1<2<3,以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4. 例题讲解:以100以内的数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如23+17=40,3518=17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如数一数,填一填,判断对错等。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如数一数,写一写,算一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数一数: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并写出它们的数量。

2. 写一写:写出100以内的自然数,并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3. 算一算:完成课后练习题,如23+17=,3518=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体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量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他们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数数时,可能会出现数错、数漏的情况,对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数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体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体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如文具、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教室、家庭、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场景中的物品数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实物的数量。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实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实物,如书籍、文具等,进行数数操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和物品可以进行数数操作。

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数的读、写、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2)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2. 数的读、写、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数的读、写、计算。

2. 教学难点:数的读、写、计算中的进位、借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算盘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顺序;(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吗?”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2)教师讲解数的读、写、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借位问题;(3)学生练习数的读、写、计算,教师个别辅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数的读、写、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数的读、写、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通过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学会数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运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可以很好地掌握数数的方法。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数数经验,可以借助于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的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用于数数的活动。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数数的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比赛中的数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小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数数,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学会数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数实践活动,如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数一数自己的家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运算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数一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正确朗读数字1-10,并在数中理解数目、数位和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字1-10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数字1-10的数量概念与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1-10,小玩具等。

•板书:标题“数一数”,字体工整、清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数字1-10,并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出每个数字。

2. 学习数字1-5(15分钟)1.让学生用小玩具将数字卡片上的相应数量进行配对,加深数字1-5的数量概念。

2.练习写数字1-5,板书“1 2 3 4 5”,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

3. 学习数字6-10(20分钟)1.以相似的方式教授数字6-10的数量概念和读法,鼓励学生连贯地读出数字序列。

2.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明白数的大小关系。

4. 拓展延伸(10分钟)•提出一些数字之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家里有几个窗户?”,激发学生对数的应用兴趣。

五、课堂互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组队,利用卡片和小玩具进行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复习数字1-10的读写,并尝试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数数练习。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以数字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字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数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一数(一)》教学设计
靖边县第九小学王娅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摆方块、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正确地数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块模型、记分卡、习题卡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体会大数——猜一猜(初步感知“一千”)
实物出示:三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放入黄豆500粒、100粒、1000粒。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并猜一猜,哪个玻璃瓶中的黄豆不多不少,正好是100粒?
分析对比:以100粒为标准,感知500粒就是5个100粒这么多;
1000粒就是2个500粒或者10个100粒那么多。

二、新知探究,感悟大数——数一数(直观感知“一千”)
活动一:拼摆小方块,感知1000的大小
1、拼一拼:小组合作,用方块计数卡拼一拼怎么才能得到1000个小方块?
2、数一数:数方块(课件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数出1000得到的过程)
①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一条
10个一是十(先出示1个方块,再把10个方块摞起来成一条:点动成线)
②十个十个地数(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即一百
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叠加是一百:线动成面)
③一百一百地数(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是一千
10个百是1000(10个百叠加是一千:线动成体)
3、摆一摆:用计数器把1000得到的过程摆一摆。

活动二:争当记分员
出示规则:
①三个同学举行打靶比赛;②每人打七枪;③根据打中的区域给选手计分(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计数,再在记分卡上写出得分);④按照成绩排出名次。

设计:
(1)1号选手:打中3次“百”、3次“十”、1次“个”
千百十个
3 3 1
(2)2号选手:打中5次“百”、2次“十”
千百十个
5 2 ?——520
讨论:计数器上是52个十,在记分卡上写52可以吗?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
(3) 3号选手:前6枪打中2次“百”、4次“一”得到“204”——如果补上第七枪,结果变成“1204”
千百十个
() 2 0 4
思考:补上第七枪后,204变成120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活动三:发奖品——给比赛同学发奖(区间估一估)
一等奖:价值782元的遥控汽车
三等奖:价值604元的玩具小汽车
二等奖提供三个备选答案: 780元 596元 620元
思考:二等奖是电动小火车,它比一等奖便宜得多,比三等奖贵一些,二等奖可能是多少元呢?
三、拓展新知、开放练习——写一写(类比深化“一千”)
课件出示:电动小火车后面拽出5节车厢
师:老师想在一节车厢上写上号,写哪儿呢?写多少呢?同学们把这个机会给老师吧。

(师:在第3节车厢上写800)
开放练习:剩下4节车厢的号是多少呢、在习题卡上写一写吧。

预设:
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0 900 800 700 600
798 799 800 801 802
880 800 8000 80000
……
四、反思交流,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出你的收获,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满十进一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