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和复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独特成就的根本原因。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中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对独立,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为全球化时代提供了不同政治选择的典范。

中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道路的选择,使中国能够相对独立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发展。

全球化加速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不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的脱贫,稳定了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既实现了经济增长,又保证了公平和社会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文化上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既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和融合了各国先进文化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使中国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密 地 联 系起 来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怎 么 能 断 得 了
邓 小平 的对 外 开 放观 是 在对 经 济 全球 化 趋 势 进 行科 学 观察 的基础 上 提 出 的 。邓 小平 虽 然 没有
使用 “ 济全球化 ” 经 这一 词 , 但是他却敏锐地 看到
了经济 全 球化 趋 势在 现 实 中 的细 微 变化 和具 体 表
( 中共 中央 文 献 研 究 室 , 京 1 0 1 ) 北 0 0 7
摘 要 : 小平 的对 外开 放 观是 在 对 经济 全球 化 趋 势进 行科 学观 察 的基 础 上提 出的 。邓 小平 制 定 了对 外 开放 的基 本 邓
国策 , 出 了中 国参 与经 济 全球 化进 程 的 第一 步 。 迈 江泽 民充 分把 握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经 济 全球 化 飞速 发展 的趋 势 ,
会 主义 对外 开放 思 想 的理 论 贡献 。

加 深 的特 点 。他 鲜 明 地 指 出 :现在 的世界 是 开 放 “ 的世 界 。”1他 分 析道 : 达 国家 “ 续发 展 下 去 , [4 1 6 发 继 面 临 的是 什 么 问题 ? 显 然就 是 “ ” 资本 要 找 出路 , 贸
经 济全 球 化 趋势 、现 实 中 国与 世界 经 济 的 紧密 联 系 作 为参 照 背景 的。他 在 总 结 我 国历 史 上 以及 建 国后 前 3 闭关 自守 导 致落 后 的教训 的基 础上 , 0年 明确 指 出 :中 国长期 处 于 停滞 和落 后 状态 的一个 “
重要 原 因是 闭关 自守 。 经验 表 明 , 关起 门来 搞 建设 是不 能 成 功 的 , 国的发 展 离不 开 世界 。” 在邓 中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010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2,2010第26卷JOURNAL OF EDUC AT IONAL I N S T ITUTE O F J IL I N PR OVINCEVol 26(总252期)To tal No 252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王学红(),女,江苏阜宁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统一战线与港澳台问题。

马万顺(6),男,副教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教中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S D 。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王学红马万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来阐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意义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2002702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兴盛无不是与开放相连,繁荣强盛无不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相伴,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无不让中国人民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

历史上开放与封闭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深刻地启示我们: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但丧失国格和主权的门户调开!也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找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开放模式和发展道路。

而且,早在1890年,恩格斯就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的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消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一过程是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逐步实现的。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过程 , 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冲击,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 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选择和建构合理的发展战略 ,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挑战1、引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 是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趋势 , 已经影响和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 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各个民族国家。

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中国要想在 21世纪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 就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 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进程及影响的探讨2.1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的探讨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 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 起关键作用的是科技革命和市场机制。

试论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试论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维普资讯
20 年 3 02 月
延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u n l f n nUnv r i (o i c n e o r a o Ya a i s y S c l i c ) e t aSe
M ac 2 0 r h, 0 2
都会给全局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全球性问题的凸 现, 就是全球利益一体化的很好说明。 3 全球利益交往具有不平衡性。 . 由于西方发达 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在经济、 政治、 文化诸方面发展的
扩张。全球化的过程正是资本利益在空间上不断扩
析应对策略, 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 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张的过程 。目前 , 全球化的进程, 已经超出资本主义 初期对“ 世界历史” 的开拓程度 。这正是适应于当代
人类科学技术和生产 的发展 , 资本利益实现空 间逐 步扩张的逻辑结果。 3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 逐步向政治 和文化领域扩张的过程 。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 化,3 [] 首先在经济领域 凸现 。随着经济利益在全球
中圉分娄号 : 1 D6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97 (02 0一D2—0 10 - 9520)1 07 4
全球化 问题 已经引起 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为它 直接关系到各种社会制度的命运及各个国家和民族 的命运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性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全球化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 , 从 理论上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并分
第 2卷 第 1 4 期
Vo . 4 No 1 12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析
通、 通讯的发展 , 文化 的交往 和联 系也越 来越密切 。不
会 建设 , 社会 主义物 质文 明 、 使 政治文 明 、 精神 文 明建 设 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是我们党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 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事业新局面 的全局 出发 提 出的一项重大 任务 ,适应 了我 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时期 的客观要求 ,体 现 了广 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共 同愿望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文 化的建设 有助 于推动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构 建 ,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 、 公平正 义 、 诚信友 爱、 安定有序 、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的社会 。所 以加大建 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力度 ,提高公 民的文化素
的意义 。

பைடு நூலக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 位
1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 国家发展和 . 民族 复兴 。文化竞争力 日益成为 国家综合 国力 的重要 组成部分 。文化 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科技等各个方面 , 并 对它们起到关键性 的影响。纵观世界 , 我们不难发现 国 家综合 国力处 于领 先地位的 国家 ,它们 的文化实力也 不容小觑 。十七大报告指出 :丰 富精 神文化生活越来 “ 越成 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 持社会 主义先进文 化前 进方 向 , 兴起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高潮 , 激发全 民 族文化创造活力 , 提高 国家文化 软实力 。” 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 ,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 为我 国经济发展 带来新的增 长点 , 提高综合 国力 。 文化根植于一个民族 的精神和灵魂深处 , 并从 民族 的语 言 、 心理等方 面体现 出来。文化具有 民族性 。历经 五千 冲刷 、 正在逐渐形成 的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 文化 是我 们 中华 民族 身份 的标 志, 是各个 民族 团结统一 的精神 纽带 , 是激励各族 人 民 投身到祖 国的建设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强 大精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时至今日,全球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这些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需要应对这些挑战,还需在变局中稳定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国际秩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摸索和总结的成功经验。

它是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共同富裕,坚持绿色发展。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大变局中,中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一个家庭掉队。

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民生福祉等措施,中国政府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坚持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任务。

在变局中,中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潜力,又要防范风险和压力。

中国经济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质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

在变局中,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中国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稳定的发展环境。

同时,中国积极鼓励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新兴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理论和实践。

全球治理是指不同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之间,通过合作协商和制定共同规则,解决共同问题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类社会追求共同利益的进程。

同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事务,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反腐败斗争、减贫和发展援助等方面,中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和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国家间通过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方式展开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这与传统的国家主权和零和博弈思维相比,更加符合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多边主义、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发展,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和价值。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机制和平台。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发挥作用,例如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

这些机制和平台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向更加公正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治理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经验、理念和机制。

同时,全球治理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平台。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也才能实现全球治理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
1.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多重变奏
全球化的起点:1500年,全球化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苏东巨变。

全球化的表征:例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对各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2.全球化是什么?
①注重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等全球化)
②政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性
③网络
④文化现象
⑤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是历史,应用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概念。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纵向发展: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横向发展: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表现。

4.全球化的本质:①西化、资本主义化、美国化
全球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例如,野猪的幸福: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幸福。

家猪的幸福:生活水平高。

②社会主义化
当下两种制度不断拼搏的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终于社会主义。

5.全球化意味什么?
乐观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

悲观主义:资本流向全世界,利润流向母国。

(二)反全球化
1.反全球化思潮
事件:1999年西雅图风暴,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

反全球化的形式:①抗议游行
②论坛(世界社会论坛)
③反全球化网络
④马路秀
2.反全球化是什么人?
①发达国家的人:弱势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的空心化,利益分配的不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出现第三世界。

②发展中国家:成功故事,例如中国和印度
失败故事,例如东南亚和古巴
3.反全球化是什么?
①依附论批判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②跨国公司
③世界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大
④数字鸿沟
4.世界范围下如何看反全球化?
①反全球化是全球化,是逆动现象,全球化仍是大的趋势。

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性是趋势。

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象征意义:全球化的偏执,可以中断,可以可以倒退。

②反美国的霸权主义
全球治理,权利向上转到联合国,向下转到非政府组织。

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由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

1.被动全球化:1840年以后,中国革命从半边缘化到中央,中国革命是对全球化的被动回应。

2.主动全球化:中国建国以后的外交政策,“一边倒”,进行社会主义化,六七十年代,在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全球化但是不融化。

改革开放是我国对全球化的主动地渐进地回应。

3.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是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化。

“三个代表”中的关于生产力、人民利益和文化的论述提现全球化;科学发现观是在全球化的趋势的困境下的理论突围;“中国梦”也有所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