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统计数据

合集下载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为2021—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与出生人口增量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影响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基数B. 人口迁移 C. 人口自然增长 D. 老年人口数量〔2〕2021年广东省出生人口增量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是〔〕A. 全面二孩政策影响B. 人们生育意愿转变C. 经济开展水平提高D. 人口基数数量巨大〔3〕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将会使广东省在2021年〔〕A. 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 城市化质量大幅度提高C. 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D. 老龄化水平日趋严重2.以下图为2021年日本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统计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根据65-69岁年龄段和40-4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可以推知日本〔〕A. 性别比严重失街B. 以前出现过要儿潮C. 人口数量负增长 D. 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限下〔2〕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日本应该〔〕A. 开展工业,增加就业时机B. 增建校舍,培训婴幼儿保育人员C. 完善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险D. 美化环境,大量吸引国外人口迁人3.以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区城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图中最可能表示住宅用地的是〔〕A. 甲B . 乙 C.丙 D.丁〔2〕丁类用地在市中心比重极少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A. 环境质量差B. 地租水平高 C. 交通拥堵 D. 根底设施不完善4.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快递自提点应运而生,以下图为武汉市菜鸟站点统计各自提点距离附近社区出入口的距离累计百分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菜鸟自提站点的分布〔〕A. 距离社区出入口150米范围内站点最为集中B. 约80%的站点位于距离社区出入口150米处C. 距离社区出入口越近,站点分布越少D. 随着距离社区出入口距离的增加,站点均匀减少〔2〕菜鸟日常用品自提点主要分布在〔〕A. 商业区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5.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与郊区的轨道交通,除运输功能外,还有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

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673亿(2001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城市人口1.0047亿(2001年),占总人口的78.92%。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

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

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

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

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

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东京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1.1亿-1.3亿吨。

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一、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5%。

其中,水田占54.3%,旱地占45.7%,灌溉面积24.3万公顷。

耕地利用率从1983年的104.8%下降到1993年的100%。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随着日本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负担逐渐增大,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37.3%。

这说明,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年轻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原因1、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

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负值,2019年的自然增长率为-0.27%。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出生率太低,以及寿命延长导致年龄结构失衡。

2、经济下滑引发人口流失日本的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国内消费市场萎缩,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减少。

这导致了人们的离开,包括去往外国,或者前往其他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进一步导致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恶化。

3、医疗和保养成本的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相应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从而导致医疗和保养的成本急剧增长。

这也让日本政府面临无法承受的压力。

二、应对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对策1、提高生育率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劳动力,因此提高生育率是一个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政府可以出台支持生育的政策,比如提高婴儿奖励金、扩大优惠政策、延长产假、以及为父母提供更好的养育条件等举措。

2、吸引年轻人才留住政府可以通过重新审视吸引外国人才的移民政策,以及制定更容易拥有工作签证的政策,来留住或吸引人才,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

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政府应该提供覆盖面更广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以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展。

3、积极的老年人扶助政策日本政府应该开展积极的老年人扶助计划,包括改善养老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康体运动等等。

同时,日本政府也可以考虑建立更多的老年人社区以及在社区居住环境方面做出改善。

4、房屋价格控制日本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房屋价格。

如果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维持生活和享受生活,避免成为社会的负担。

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自主探究】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

工业革命使欧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阶段。

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模式→“高低高”模式→“”模式的过程。

『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探究活动1〗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探讨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根本原因是。

(2)按时间顺序可分成明显的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探究活动2〗读图1-1-3、图1-1-6、图1-1-7、图1-1-8及下图,探讨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指标)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其差异是什么?。

【总结拓展】 知识点一2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知识点二 三类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4..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反馈测评】1.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B.疾病C.生活水平差D.老年人口多2.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A B C D深圳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业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

据此回答3--4题。

3.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 .人口迁移B .人口的自然增长C .人口的出生率D .人口的死亡率 4.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的生活水平高,营养好 B .人口结构年轻 C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D .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高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3)(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3)(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过几次迁移的高潮(如下图所示)。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1)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2)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影响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分析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的原因。

(4)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北部老工业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分析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流经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图1为钱塘江水系图。

材料二:2015年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材料三:图2为2017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统计图,杭州人才流入量位于全国首位。

(1)影响钱塘江流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分析钱塘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杭州吸引人才流入的原因。

3.根据表数据和如图“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 出生率、______ 死亡率、______ 自然增长率。

(2)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 引起的。

京都市的人口有多少?

京都市的人口有多少?

京都市的人口有多少?1. 京都市的人口概况- 京都市是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旅游名城,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关西地区。

截至2021年底,京都市的总人口约为1,467,000人,是日本人口第10多的城市。

由于京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移民。

2. 京都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京都市的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市区和周边地区,特别是沿着京都站和主要交通干道的地方。

市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郊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也与京都市的地理条件和城市规划有关。

3. 京都市人口变化趋势- 近年来,京都市的人口一直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繁荣以及大学等教育资源的吸引力。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京都市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人口流入和发展经济。

4. 京都市的人口结构- 京都市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特点。

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而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则逐渐下降。

这一趋势对于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京都市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5. 京都市的人口发展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 京都市的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旅游业、服务业和零售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也对交通、住房、环境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城市政府加大投入和规划。

总结起来,京都市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

为了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京都市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解决人口结构失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京都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报告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报告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

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一个重大改变,必然带来经济资源配置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

因此,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如对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劳动力就业、消费、产业结构、未来经济增长以及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发生是有其必然因素和客观原因的。

现如今老龄化已经是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的问题,只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对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

1970年,日本继西欧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20%,这样的傻s现状将制约着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进程。

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学术界对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日本老人福利制度、年金制度等方面,将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家庭以及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加以综合研究的论述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趋势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

各国的老龄化情况大相径庭,就对日本现状老龄化来说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历程和发展趋势首先看下面数据:(1)根据日本内阁府2006年的老龄化年度报告,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亿2770.8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为2560万人,占总人口的20.04%,75岁以上的中高龄人口数为1157万人,占65岁以上人口的45.2%,总人口的9.1%。

分析日本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

1950年,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411.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只为4.94%。

伴随着经济起飞,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随之激增,只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9,276
344,420
250,241
331,145
659,356 a) 8,646,520 2,621,771 1,014,951
423,188
290,143
377,746
265,169
358,185
746,430 a) 8,351,893 2,773,674 1,040,802
457,785
249,487
277,528
234,968
1995 1,757,025
294,167
286,478
971,297
311,948
254,488
285,754
246,347
2000 1,822,368
297,859
288,843 1,008,130
317,625
255,369
291,121
246,739
Morioka-shi Sendai-shi
Akita-shi
Yamagata-shi Fukushima-shi Mito-shi
1)
1920
102,580
48,941
42,403
118,984
36,281
48,399
35,762
39,363
1925
145,065
58,794
50,030
142,894
183,747
142,875
375,844
190,202
160,245
127,259
110,436
1960
523,839
202,211
157,441
425,272
203,661
188,597
138,961
139,389
1965
794,908
224,433
176,967
480,925
216,607
193,737
56,639 59,943 64,199 75,273 94,595 77,320 100,691 125,304 149,823 169,636 200,509 231,364 240,962 250,261 252,743 255,604 252,274
56,207 68,275 79,447 82,664 102,419 104,993 121,645 154,494 160,963 172,457 182,669 193,879 199,262 202,405 200,626 201,124 196,154
951,189
319,226
220,901
154,484
227,153
171,265
143,044
197,962 6,969,104 1,143,687
445,520
261,758
170,495
239,007
181,937
168,757
241,615 8,310,027 1,375,710
632,975
Yokohama-shi Kawasaki-shi Niigata-shi
Toyama-shi
63,771
2)
62,325
3)
11,694
4)
33,179 2,173,201
422,942
21,391
92,130
61,812
76,138
73,688
18,253
41,806 1,995,567
405,888
Agency of Statistics, Planning Departme nt Governm ent of the Ryukyu
宇都宮市
前橋市
浦和市
千葉市
特別区部
横浜市
川崎市
新潟市
富山市
Utsunomiya-shi Maebashi-shi Urawa-shi
Chiba-shi
Ku-area
43,887
55,994
41,379
46,527
1930
168,576
77,103
62,249
190,180
51,070
63,423
45,692
50,648
1935
196,541
93,414
69,130
219,547
60,646
69,931
48,484
63,816
1940
206,103
99,065
79,478
福井市
Kanazawa-shi Fukui-shi
甲府市 Kofu-shi
長野市 Nagano-shi
岐阜市 Gifu-shi
静岡市 Shizuoka-shi
名古屋市 Nagoya-shi
津市 Tsu-shi
大津市 Otsu-shi
129,265 147,420 157,311 163,733 186,297 231,441 252,017 277,283 298,972 335,828 361,379 395,263 417,684 430,481 442,868 453,975 456,438
7) 大正 9年は那 覇区の人 口である 。
a) 所属 未定地域 の人口を 含む(昭 和40年 612人, 45年763 人,50年 332人, 55年37 人)。
b) 琉球 列島軍政 本部が実 施し,公 表した国 勢調査人 口である (12月1 日現在) 。
c) 琉球 政府が実 施し,公 表した国 勢調査人 口である (12月1 日現在) 。
d) 琉球 政府が実 施し,公 表した国 勢調査人 口である (10月1 日現在) 。 (1) An
area of
each city
is based
upon the
administr
ative limit
delineate
d as of
the day of
the 1) For
1920,
populatio
305,055
405,375
277,319
377,235
788,930 8,354,615 2,992,926 1,088,624
475,630
314,111
426,795
286,261
418,271
829,455 8,163,573 3,220,331 1,173,603
486,097
321,254
314,528
207,266
265,696
198,745
221,337
332,188 a) 8,893,094 1,788,915
854,866
356,302
239,810
301,231
233,632
269,397
482,133 a) 8,840,942 2,238,264
973,486
383,919
173,678
154,983
1970 1,010,123
240,063
196,036
545,065
235,873
204,127
227,451
173,789
1975 1,240,613
264,222
216,223
615,473
261,246
219,773
246,531
197,953
1980 1,401,757
287,594
229,114
664,868
284,863
237,041
262,837
215,566
1985 1,542,979
294,045
235,469
700,254
296,400
245,158
270,762
228,985
1990 1,671,742
287,808
235,434
918,398
302,362
435,357
284,788
453,300
856,878 7,967,614 3,307,136 1,202,820
494,769
325,375
443,808
284,155
484,845
887,164 8,134,688 3,426,651 1,249,905
501,431
325,700
金沢市
2-8 都市別人 口(大正 9年~平 成12 年) 2-8
Populatio
n of
Cities
(1920--
年次
Year 大正 9年
14
昭和 5年
10
15
22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平成 2年
7
12
(1) 各市 の区域 は,各調 査時点に おけるも のである 。
1) 大正 9年は札 幌区の人 口である 。
223,630
61,791
69,184
48,287
66,293
1947
259,602
90,828
107,096
293,816
116,300
98,632
86,763
61,416
1950
313,850
106,417
117,578
341,685
126,074
104,891
93,435
67,163
1955
426,620
37,308 66,555 73,912 77,325 76,861 94,993 101,426 152,547 160,522 172,836 285,355 306,637 324,360 336,973 347,026 358,516 36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