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分享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风的小故事,它们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
故事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少年。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小明非常孝顺,不仅在家中分担家务,还在学校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母亲高兴。
有一天,小明的母亲生病了,需要卧床休息。
小明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母亲熬药、做饭,不离不弃。
他的孝心感动了邻居们,纷纷称赞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华的男孩。
他性格诚实守信,为人正直,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天,小华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大笔钱。
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站在原地等待失主。
不久,失主焦急地找了过来,小华核实了失主身份后,毫不犹豫地把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感激不已,连声感谢小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为人正直,做到心中有信仰,行为有准则。
故事三: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名叫小丽的女孩。
她的家庭条件不好,但一家人勤劳节俭,生活倒也过得去。
小丽从小就热爱劳动,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长大后,她更是把勤劳节俭的美德发扬光大,不仅自己勤劳工作,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总结:家风小故事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包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等。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仁爱
仁爱
2. 永新善歌养士风
永新善歌是江西永新的民间歌谣。相传唐末五代时江西永新人欧阳修曾作过《庐陵竹 枝歌》,影响颇大。后来文天祥在永新登岸西行时听到乡民唱此歌谣时很受感动写下 了《过永新》的诗篇:"禾麻白骨是吾乡……父老不闻三世事……悠悠千载永新名。" 表达了他对永新乡亲的无限怀念之情。自此永新善歌便流传开来并形成了"禾苗麻秡 白如雪"的独特风格和"娇儿睡在怀中哄"的演唱形式以及"久不唱歌忘记声"的善歌传 统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孝道
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 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 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 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 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是西汉社会稳定和强盛的治世
忠诚
忠诚
忠诚
1.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公元前6年),字子卿。苏 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宁死不屈不受利诱。单于见苏武一身正气凛然不屈就命人将苏武 押送到北海去牧羊用这种办法逼迫苏武屈服。苏武手持汉朝符节过了数年后汉朝又派 使者来匈奴探望苏武并带上一件乐器一张弓和一足箭以表明汉朝仍未忘记苏武并准备 接他回国。匈奴单于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苏武的态度有所改变但苏武仍不忘故国不辱使 命
宁阳传统美德故事和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仁爱故事

宁阳传统美德故事和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仁爱故事宁阳传统美德故事:1. 赛龙舟相传很久以前,宁阳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平日里勤奋励志,积极向上。
正值端阳节,他组织属下参加龙舟比赛,准备赢得荣誉。
比赛开始后,船头的龙头已经远远地领先,但是年轻官员却忽略了同行的请求,继续指挥队员全力向前冲。
结果,船头撞上了岸边,年轻官员受了伤,赛事也以失败告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2. 寻找失物在宁阳的某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家,他非常慈祥善良,平日里尤其热心助人。
一天晚上,老人夫妻俩不慎丢失了珍爱已久的老照片,他们四处搜寻,却毫无结果。
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己的门前出现了一个被塑料袋包裹着的小包裹,里面居然是丢失的照片。
老人感到十分感动,也知道这是村里的好心人所为,于是他赶紧粘贴了一张牌子在门上,以表达自己对大家的感激之情。
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仁爱故事:1. 邻居的帮助一位年迈的老人家家住在小区中间,日子平淡却幸福。
有一天,他因为体力不足,下楼倒垃圾时不慎摔倒,被困在了地上。
幸运的是,邻居听到呼救声,赶来了解决问题,随后还帮助老人回到了家中。
老人非常感激这位邻居的帮助,决定为他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以感谢他的帮助之情。
2. 帮助一位迷路的游客有一天,一位外地游客来到了宁阳游玩,但是他因为迷路而无法找到目标景区。
好心的路人看到之后,立即带领他前往目的地所在。
途中,路人还为游客介绍了宁阳的美景美食,使得这位游客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游客非常感谢这位路人的帮助和kindness,同时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拜访这个仁爱之地。
关于诚实守信的励志故事【三篇】

【导语】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信不⽴,国⽆信不强。
千百年来,⼈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在我国有很多名⼈都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也有很多名⼈的故事流传⾄今,下⾯是整理分享的关于诚实守信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个农夫把斧头掉进了河⾥,他坐在河边伤⼼地哭起来。
财神便跳进⽔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把⾦斧头,农夫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
”财神⼜拿出⼀把银斧头来,⼯⼈还是摇头。
最后,他拿出了⼀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
”财神就把⾦斧头和银斧头⼀起送给了他。
⼀个贪⼼的家伙知道了,他故意把斧头扔进河⾥。
很快,财神拿出⼀把⾦斧头来,没等财神问他,他马上说:“这就是我丢失的那⼀把。
”财神厌恶他不诚实,就和⾦斧头⼀起消失了。
这个⼈最终连⾃⼰的斧头也找不到了。
许多⼈都认为欺骗、说谎话是⼀种有利的⾏为,以为欺骗的⼿段是很值得使⽤的。
所以许多声誉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饰⾃⼰商品的缺点,登载各种欺骗顾客的⼴告。
有些⼈甚⾄以为,在商业活动中,欺骗的⼿段与资本⼀样必需。
他们不明⽩,在他们多得到⼀分⾦钱的同时却损失了诚实的品格。
他们的钱袋中或许有所增益,但最终他们会损失更⼤! ⽽且,世间不知有多少⼈会在⽇后觉悟到,欺骗的⾏为是靠不住的,是要失败的!所以从实现愿望这⼀点考虑,诚实也是⼀种的策略!翻阅商业历史,你可以看出,50年以前的⼤商店,在今⽇依然存在的⼏乎是寥若晨星。
那些⼤商店,当时如⾬后春笋⼀般冒出来,争相刊登各种欺⼈的⼴告,做各种欺⼈的宣传,真是盛极⼀时,然⽽它们的寿命同样不能持久,因为它们缺少诚实的后盾。
它们终究是不可靠的,⼀时的欺骗虽能得逞,但不久便会原形毕露。
到最后它们就要受到冷落、衰退,直⾄失败。
天下没有⼀种⼴告能⽐诚实的美誉更能得到他⼈的青睐。
欺诈者是堕落的⼈!这样的⼈因为不诚实,不能够与⼈相处长久,更不能达成⾃⼰幸福和成功的愿望。
有些青年⼈,为了取得⼀些蝇头⼩利,把⾃⼰的⼈格和名誉,像在跑马场中赌马⼀样地肆意挥霍,这岂不是⼀种可悲? 诚实是⼈⽣的⼀种美德,尽管诚实的⼈有时会被⼈嘲笑,但最终会像斧头掉进河⾥的农夫那样得到奖赏。
简短中华美德故事【五篇】

【导语】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恰好能从⼀些⼩⼩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下⾯是⽆忧考分享的简短中华美德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简短中华美德故事篇⼀:【颜真卿以死守节】 颜真卿是唐代名⾂。
他深明⼤义、志节凛然,是⼀位忠义之⼠。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被派去执⾏⼀项⾮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
到了叛军那⾥,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勇敢的⽓度,反⽽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太师他⾃⼰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他更合适?” 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分愤怒,⼤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吗?颜家的⼦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叛贼看他毫不屈服,便杀了他。
在⽣命的最后⼀刻,颜真卿仍在⼤骂他们是“逆贼”,当时,他已经是七⼗七岁⾼龄的⽼⼈了。
颜真卿坚持操守、刚强不屈的⽓节让后世的⼈们永远追念。
颜真卿还是中国书画的书法名家,他的“颜体”字如其⼈,⽅正刚劲,洋溢着浩然正⽓。
简短中华美德故事篇⼆:【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匈奴的⾸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个宫⼥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但却没有⼈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很着急。
这时,有⼀位宫⼥毅然表⽰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字昭君,长得⼗分美丽。
管事的⼤⾂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选择吉⽇,让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在长安成亲。
单于娶到了年轻美丽的妻⼦⾮常⾼兴。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2024年美德故事和读后感范文

2024年美德故事和读后感范文题目:2024年美德故事与读后感一、美德故事故事一:小草的无私奉献2024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小草的女孩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
她看到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上课,书本破旧,没有足够的桌椅供学生们使用。
看到这一幕,小草心生怜悯之情,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
于是,小草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募捐的信息和孩子们学校的情况。
很快,这个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回应。
有人捐款,有人捐书,还有人捐助桌椅和其他教学用品。
小草非常感激大家的帮助,她亲自去购买了书和学习用品,并组织了一场志愿者活动,将这些捐赠物品送到了农村小学。
小学的孩子们看到这些漂亮的新书和桌椅,都非常激动和开心。
小草并没有止步于此,她还为小学的孩子们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教他们唱歌、跳舞,还带来了一些小礼品,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
这个充满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全国,无数人被小草的善举所感动,纷纷加入到她的行动中,帮助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故事二:心灵的拥抱2024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张强的社会工作者来到了一所废弃的孤儿院。
在这里,张强看到了一群可爱而忧伤的孩子们,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生活状态堪忧。
张强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于是,他发起了一场关爱孤儿的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募捐的信息。
很快,这个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回应。
有人捐款,有人捐物,还有人愿意做志愿者,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欢乐和陪伴。
张强非常感激大家的帮助,他亲自去购买了孩子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并组织了一次隆重的活动,将这些捐赠物品送到了孤儿院。
孩子们看到这些新的衣物、玩具和书籍,都非常高兴和感激。
张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还为孤儿院的孩子们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让那些愿意领养的家庭和孩子们见面和交流。
最终,有一些孩子找到了温暖的家庭,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这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故事传播开来,无数人为张强的善举所感动,纷纷加入到他的行动中,为更多的孤儿们带来希望和幸福。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孝”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少年,他的父亲生病了,需要吃一种名贵的药材才能够治愈。
但是这种药材非常昂贵,家里的财产根本无法支付。
于是,这位少年毅然决定去山上采药。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药材,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他遭遇了一场暴风雨。
面对狂风暴雨,他却义无反顾地将身上的衣服盖在父亲的药材上,自己则冻得浑身发抖。
最终,他成功地将药材送到了父亲的面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孝顺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诚信”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商人,他经营着一家小店铺,生意一直都很兴隆。
有一天,他在街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虽然他知道这些钱对自己来说意味着财富,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将钱包送到了失主的手中。
失主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决定将自己的财产全部送给这位诚实的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勇敢”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年轻的将军,他带领着部下奋勇作战,保卫着家园。
有一次,他所在的城市遭到了强敌的进攻,城墙已经被攻破,敌人已经杀进了城内。
在这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率领部下奋勇作战,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是一种美德,只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才能够守护家园,保卫和平。
这些中华美德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之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吹拂。
关于中华美德故事十篇

关于中华美德故事十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华美德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中华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准备?""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非常满足,"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盼望。
她打算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牢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今,"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战胜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赞扬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闻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中华美德故事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劳。
仆人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盼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仆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分享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传统美德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绵延不绝的传承。
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
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
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
临谁的帖,字就写得象谁的字,真是做到了临摩得微妙微肖。
一天晚上,他又练字练到很晚。
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
躺在被窝里,他满脑子还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当笔,不
停地写了起来。
他夫人正闭着眼睛睡觉,被他手指划来划去,怎么也睡不着。
就推开他的手,生
气地说:“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想写就往自己身体上写吧。
”
王羲之听了夫人的话,心里一动:“对,对,你有你体,我有我体。
我不能老照着
人家的葫芦画飘,我要创出自己的字体来。
”
从此,他刻苦练字,不断创新,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字体,成了中国的一代书圣。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2、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
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
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
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
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3、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
没有亮光而发愁。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让隔壁
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
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
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
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
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4、周总理的故事
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里,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片刻,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
”话音刚落,另一
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
”当时他年仅12岁。
为了使中华腾飞,为
了振兴祖国,周总理就是抱着这样伟大的志向成长为“人民的好总理”。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5、终身托付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著名的贤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
齐景公有一
位女儿,景公很喜爱她。
看到晏婴有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
为此齐景公特地跑到晏
婴家里面来拜访,君臣开怀畅饮。
席间,晏婴的妻子也不时地忙碌地招待客人,景公
看到了她,就问晏婴:“那位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婴不知底里,就如实回答说:“是的,
她就是我的妻子。
”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唉,怎么又老又丑啊!我有一个女儿,年少
而且貌美,请允许我把她嫁过来做您的妻室怎么样?”听了这话,晏婴放下筷子,起身
立刻离开了自己的席位,恭敬庄重地回答景公说:“我的妻子是年纪大了,人也不漂亮,但我已经和她生活了很长时间。
女人年轻的时候嫁给你,就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你了。
我的妻子在年轻的时候把终身托付给我,不在乎我身贵身贱,个高个矮,而我也接受了。
现在大王要把女儿嫁给我,这是何等的荣幸,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立天地之间,我已
经接受了妻子的托付,又怎么能背弃她的托身之情而接纳别人呢?”晏婴身居高位,而
不背弃年老貌丑的妻子,他的为人之道和高尚品质为人们所敬仰。
中华美德的励志故事6、贤达之士不弃妻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
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
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
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
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
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
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
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
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
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
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
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古人云:「正家之道,始于夫妇。
上承祭祀,下养父母。
唯夫义而妇顺,乃起家
而裕厚。
《诗》有仳离之戒,《易》有反目之悔。
」
这段话的意思:振兴家庭之道始于夫妇。
对上承担祭祀祖先之责,对下承担奉养
父母之劳。
只有丈夫仁义,妻子柔顺,才能振起家风,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