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照明
影视照明基础试题

函授20 18 级 第 四 学期 影视照明基础 试卷第 1 页 共 1 页考生姓名:___________学号 层次 专业 一、填空题:(18分,每个空1分) 1、影视照明的五点布光由( )、( )、( )、( )、( )组成。
2、聚光灯具包括( )、( )、( )等。
3、影视照明是各种工种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同( )、( )、( )、( )等人员有密切联系。
4、光源照射在被摄体的后面,照射方向和相机拍摄方向一致,这种光源被称做( )。
5、物体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 )。
6、影视照明的光源类型主要包括( )和( )两大类。
二、选择题:(22分,每题2分)1、在色彩学中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代表青春、和平、生命的颜色通常用( )色表示。
A 、 黄色B 、红色C 、绿色D 、蓝色2、景物色调比较单一,平铺直叙,空气透视感差的光线类型是( ) A 、顺光 B 、侧光 C 、逆光 D 、前侧光3、头发光属于下列哪种光线类型( ) A 顺光、 B 侧光、 C 、背景光、 D 、轮廓光4、标准日光色温是( )A 、 3200KB 、 4500KC 、 3600KD 、 5600K 5、下列那种光线利于表现物体的空间感、质感( ) A 、顺光 B 、逆光 C 、前侧光 D 、顶光 6、下列不属于散射光照明特点的是( )A 、光线柔和B 、亮暗反差大C 、色温偏高D 、照明均匀7、由于受摄像机技术性能的限制,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时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一般不超过( )A 、3:1B 、6:1C 、5:1D 、2:1 8、下列那个时间段不利于表现人物脸部细腻的质感( ) A 、早晨 B 、上午 C 、中午 D 、傍晚9、采用大光比,大反差,充分利用人工光与自然光的冷暖差异一般适合表现那种镜头?( )A 、剧情平铺直叙B 、人物的紧张关系C 、人物的对话D 、长镜头画面10、在照明中,提出阴影和光线同等重要的艺术家是( )。
网格式布光法在电视灯光中的应用

标准 的网格 式布光把演出空间划分成A  ̄ J l l 的9 个 区域 ,每个 区域的基本 照明 感 ,这也 就是麦 氏区域布 光只用 两 台 由3 个 方向的灯构成 ,3 个方向之间的角度分别为 ] 2 0 。 。9 个 区域的照明方案基本
图2 把舞 台分隔成9 个区域照明
灯光技术E圆
【 i g h I i I 1 9 T e c h n O 1 0 9 g
网格式布光. 去 在电 灯光【 l 】 的应用
李 海 龙
( 上 海广 播 电视 台 ,上 海 2 0 0 0 4 1 )
【 摘
要 】 本文结合实际探讨 了网格 式布 光法及其在 电视灯 光中的应 用技 ≯ 。
随着电视事业的不 断发展 ,节目类型越来越多 ,特别是大型演 出的直播 节目 区域 ( Ac t i n g A r e a s ) ,每个表 演区域 增多 ,对 电视 灯光设计提 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影视照 明基础的三点式布光可 以创 使用2 只灯进行 照明 ,这些灯作 为面光 造出满意 的灯 光效果 ,但这种点源 受灯具器材限制 ,光照范围不可能很大 ,更适 定位 在每 个 区域的 上方 ,两个 灯之 间 合于小型演播 室 ;对于现代化的剧 院舞 台和 电视 台的大型 演播厅来说 ,它就显得 的角 度大 约是9 0 。左右 ,然后 这些 灯 捉襟见肘 了。源于剧场建筑的网格 式布 光方法 ,虽然是针 对剧院观众观赏舞 台演 大 约 以4 5 。角 向下 投 射 。” 显然 , 出而设计 ,但其分 割演区的布光理念 ,对电视节 目布光 同样有现 实意义 。为此 , 这种 通过把 大舞 台分 割成 若干 区域 ,
[ Ke y Wo r d s ]g r i d l i g h t i n g ; t h r e e - p o i n t l i g h t i n g ; t e l e v i s i o n ; s t a g e l i g h t i n g ; s t u d i o
三点打灯法

关键光是场景中阴影的主要产生光源,并且产生最深的阴影。同时高光也是由关键光所触发的。
3.添加填充光
填充光对有关键光产生的照明区域进行柔化和延伸,并且使得更多的物体提高亮度以显现出来。填充光可以用来模拟来自天空的光源(除了阳光以外)。或是第二光源,例如台灯,或是场景中的反射光。因为填充光有着上述功能,所以您可以在场景中添加数盏填充光。一般使用聚光灯作为填充光,但是点光源亦可应用。
四. 环形阵列
这种阵列通常由12到16盏灯组成,它们围绕着主光呈圆形排列。环形灯光阵列可以排成水平、垂直甚至是倾斜的。环形的每一半都有自己各自的颜色(呵呵,其实你完全可以将每一盏灯都设置为不同的颜色,这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也是最为重要的灯光阵列之一,MAX中的光能传递模拟场景就可以采用环形阵列完成。
这种灯光阵列有六个灯光呈金字塔型排列。主光位于金字塔基点之上的轴中心;四个灯光位于塔底,一个灯光位于塔顶。这个塔形也可以转换成倒塔形,主灯光位于下面的塔尖部位,其他灯光为于塔的基面上。
三. 圆顶形灯光阵列
这个阵列在制作时很费事,但却是最有用的阵列之一。它通常由8到16盏灯组成,呈半球形排列。这种类型是金字塔形阵列的一个变种。它也可以像金字塔形灯光阵列一样反转成型。在模拟天空光时极为有用!
在顶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填充光应该处于同关键光相反的角度上,也就是说如果关键光在左侧,填充光应该在右侧。但是永远不用使您的光源100%对称。填充光要到达物体的高度,但是应该低于关键光。
大部分情况下,填充光可以有关键光的一半亮度(也就是关键-填充光比2:1)。如果您想要一个更阴暗的场景,您可以将填充光设置为关键光的1/8亮度。(也就是关键-填充光比8:1)如果多个填充光相互交织重叠,它们亮度的总和仍旧不可超过关键光。
三点布光的方法和特点

三点布光的方法与特点三点布光法就是电影、电视拍摄场景时,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布置,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与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
三点布光法就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能够更好地营造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
主光。
即一个画面的主要光线,它主要形成骨架作用与造型作用,它的灯位在人物正前方呈弧型排列,从水平上瞧,主光应在人物与摄像机连线的左侧或右侧40度~60度的夹角范围之中,高度垂直与人物连线即离地面一般在2、3~3、1m,离人物3m左右。
这种光生成物体的主要光亮部分,并确定光照的主要角度。
主光通常比照明物体的其她光要亮些,而且往往在场景中投射出最深、最清晰的阴影。
一般主光就是在摄像机后30度或40度位置直照物体,使物体有个照射效果还有阴影,光强度要稍微高,强度越高阴影越明显,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主要对象与周围区域,并承担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有主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就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就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辅助光。
又称为补光,这种光使主光形成的光亮部分变柔并延伸开,使物体的更多部分可见。
辅助光可以模拟场景中反射光源或次要光源的效果。
一般为散射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与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与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与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它决定画面的反差,消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补充照明、强调层次部分,一般辅助光位在连线人物左或右10度~20度夹角的范围内,高度与水平夹角15度即离地面约2m,离人物2.5m,但我们应注意光比的关系,辅助光与主光比应为1:2。
三点布光

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
电影电视制作中对人物照明的基本方法三种光线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造型任务,并互相制约、可相补充实现了对人物照明的完整光线效果。
人物照明中三个基本光位的处理。主光、副光和逆光是人物照明中三种基本光线。它们在光线效果上是互相制约的,如主光高,副光就要低;主光侧,副光就要正,而逆光则视主光和副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左右。有时逆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光,也可以不考虑主、副光位置的关系。处理得当,三个光位的光线可以互相补充,在人物方向变化时,仍能正确表现形象;如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干扰,破坏形象表达。三点布光法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
布光顺序
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
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
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特别注意
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三点照明法

三点照明法三点照明法是一种常用的摄影照明技巧,通过设置三个灯光来达到更加自然、立体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三点照明法。
一、什么是三点照明法?三点照明法是指通过设置三个灯光,分别为主光、补光和背景光,来达到更加自然、立体的效果。
主光通常放置在被摄物体正前方,用于突出被摄物体的形态和轮廓;补光则放置在被摄物体侧面或后方,用于填补阴影部分,增强画面层次感;背景光则放置在被摄物体后方,用于打造背景氛围。
二、如何设置三点照明?1. 主光主光通常放置在被摄物体正前方,可以使用硬质灯具或软盒灯具。
硬质灯具发出的是硬性的直射光线,能够突出被摄物体的形态和轮廓;软盒灯具则发出柔和均匀的散射光线,可以缓解过强的反差,并且能够让人物肤色更加柔和。
2. 补光补光通常放置在被摄物体侧面或后方,用于填补阴影部分,增强画面层次感。
可以使用硬质灯具或软盒灯具。
一般情况下,补光比主光稍微弱一些。
3. 背景光背景光放置在被摄物体后方,用于打造背景氛围。
可以使用硬质灯具或软盒灯具。
背景光的亮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过亮会导致被摄物体的轮廓不够清晰。
三、三点照明法的应用场景三点照明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拍摄场景,如人像、产品、室内外风景等。
在人像拍摄中,通过设置三个灯光可以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轮廓,并且让肤色更加柔和自然;在产品拍摄中,通过设置三个灯光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和品质;在室内外风景拍摄中,通过设置三个灯光可以打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四、如何进行实际操作?1. 准备好所需材料,如三个灯光、灯架、反射板等。
2. 根据实际拍摄场景进行设置,确定主光、补光和背景光的位置和亮度。
3. 进行实际拍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在后期处理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如增强对比度、调整色温等。
五、总结三点照明法是一种常用的摄影照明技巧,通过设置三个灯光来达到更加自然、立体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进行设置,并且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微调。
拍摄打光技巧

三点式照明:使用三个灯光,分别照射主体、背景和侧面,使画面更加立体且有层次感。
逆光照明:在主体后方照射灯光,使主体呈现出明亮的轮廓,并产生光晕的效果,增加画面的美感。
补光:在主体正面使用较弱的灯光,以减轻主体阴影并平衡画面的光线分布。
投影:使用投影仪或其他光源来投射图案或文字,使场景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镜面反射光线和阴影效果。
柔光:使用柔光灯或反射板来降低灯光的强度和锐度,产生柔和、自然的光线效果。
色彩调节:使用不同色温的灯光或滤色片来调节场景的色彩,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拍摄打光技巧,拍摄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新闻报道灯光、三点式

新闻报道灯光应该柔和,自然,使观众感到亲切,越来越多的新闻演播室采用三基色柔光灯照明,广告照明必须突出和美化产品,了解舞台照明和电视照明的区别,是拍好电视戏剧片的关键。
学会运用光线与色彩来表现舞蹈和音乐。
群体场面必须采用分区布光和整体布光相结合。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其不同的属性,不同的风格,因此,用光也有很大的差别,新闻报道节目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别,而室内节目又可分正点新闻报道和访谈式的追踪报道或述评,这类节目的用光以自然而不失庄重为主,并要确保图像的稳定。
室内新闻报道的照明正点新闻报道通常是1-2人,人物照明的布光按主光、辅助光、逆光、背景光、基本光配置。
是按照主光、辅助光、基本光等基本手法进行的布光方法,特点是主辅光分工明细,但由于光源多,一定要调节好各灯的光暗,以取得最佳光比,同时由于灯多,容易产生很多不良的阴影,要充分用扉子板遮挡不必要的余光。
在新闻直播中,正常情况下,基本光是作适当的补偿光,更重要的是可以起一个备份的作用,万一某个主光灯灯泡烧了,在直播过程中不可以马上更换,此时的基本光可以适当提高亮度作为应急使用,以确保有图像输出。
此时可以用每人分别配备主、辅、逆光的传统方式,但一定要控制好光的投射范围及方向,以免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比较科学的办法应该是每人一支逆光灯,然后用柔光灯作正面光调整柔光灯的亮度,使主光与辅助光比较柔和地过渡。
这种方法也适合于两个人物的布光,其实当今的固定式谈话节目用光都趋向于自然、柔和,这样更能让人觉得亲切和谐。
∙室内访谈式报道此类节目更接近生活化,是在轻松、随和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式采访或讨论。
这类节目的背景可能是很生活化或是抽象化的实景,也可以是抠象背景,人物的分布与新闻报道有很大差别。
为了便于交流,通常是呈圆弧形分布的。
此时除了每人一支逆光灯外,可以用1支较大功率的电影聚光灯作主光,同时顾及三人,也是作为一个光源方向,可以配合背景的光源方向而确定,再用2支柔光灯作辅助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式照明系统乃是传统好莱坞的基本灯光设置,是好莱坞的摄影师、摄像师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的一种灯光照明方法。
虽然照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基础的照明方法被称为三点式照明。
作为经典的布光方法,三角形照明又被称为三点式照明,它一般由以下三种光源组成:分别为主光源(Key Light),辅光源(Fill Light),背光源(Back Light)。
主光源:基本的光,也通常是最亮的光。
让观看者清楚地了解明显的光源方向,它提供了场景主要的照明效果。
并且担负了投射主要阴影的作用。
在室外的场景中,主光源所代表的也许是日光,在室内场景中则是窗户或门照进来的光源等。
辅光源:平衡主光源的效果,照亮主光没有照到得黑色区域,控制场景中最亮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间的对比度。
背光源:帮助物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最好的例基本的三点式布光基本的三点式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1、布光的第一步是确定被摄对象的主要光源——主光(key light)又称“塑型光”,是塑造形象的主要光线。
不论照射方向如何,主光起到主导作用。
主光多为直射光又叫硬光,有较强的亮度和明确的方向性。
主光的位置和角度选择,决定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它是造成人物光线阴影的主要决定者,揭示了被摄主体外部形态、表面结构和特征。
主光的位置一般在被摄对象左或右两侧的位置上。
2、第二步就是确定辅助光(fill light)辅助光又称“副光”、“补助光”,是一种无阴影的软光,目的是提高暗部照明水平,调整画面反差,用来减弱主光所投射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帮助主光造型,减弱强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反差比,揭示阴影的细部。
辅助光亮度不可以超过或等同于主光。
3、第三步是确定轮廓光(back light)也叫逆光,是用以勾划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的光线,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或侧后面逆向照射的。
轮廓光能够强调空间深度、交待远近物体的层次,人为区分被摄体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之间的立体感。
4、背景光又称为“环境光”,是用来照明环境背景的一种光线。
(background light) 背景光一般有多盏散射等组成,用来交待时间、地点和环境,可以调整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5、装饰光又称为“修饰光”,是用来修饰被摄主体某一细部的光线,是对前面所讲光线的一种增补装饰光是有目的的弥补,有针对性的修正,使表现的效果更趋完美。
这种弥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
饰光的运用原则是合理、准确,不破坏其它光线的照明效果后浪出版公司专栏】基本的三点式布光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影学院”丛书官网()三点式布光(three-point 1ighting)手法,是最传统的做法。
这是在平面、二维空间的电影电视画框中,以均衡、有造型的影像,来塑造三维空间感的手法。
当然在摄影棚中可对光线有完全的控制,但这一基本原则也适用在外景灯光的处理上。
图6.3 a被摄体和主光、辅助光的基本角度关联性;b以垂直高角度来看被摄体和主光轮廓光的关联性。
三点式的打光手法中,最主要的光线来源称为主光(key 1ight),主光模仿了场景中的主要照明来源,像是户外的太阳或是路灯、室内的灯具等。
基本上会被放置在由摄像机到被摄主体间轴线的30°~45°角的位置,同时也会被拉高到30°~45°角的高度(图6-3)。
主光通常会使用像菲涅耳聚光灯(Fresnel)这种可聚光的灯具,以便在散光和聚光间做调整(参阅第5章)。
主光会产生阴影,也能带出主体的形状,因而也是最主要的光线来源,并可以决定拍摄所使用的基本光圈档数。
辅助光(fill light)会被放置在主光的另外一侧,比较接近45°角的位置,通常和摄像机同高。
辅助光或多或少可以减少由主光所带来的阴影,也因为这个原因,其亮度绝对不会超过主光,而多使用较柔和、较扩散的光线来源,例如高频荧光灯或散光型的钨丝灯(参阅第5章)。
太强的辅助光,则会产生低对比的单调扁平的影像。
三点式打光的第三个光源,称为轮廓光(back light)。
轮廓光总是被放置在主体背后有足够角度的高度,以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镜头。
轮廓光有助于为主体塑造出轮廓,特别是头部和肩膀的区域,并且可以和背景区隔开来。
附加的光源,有时也称为修饰灯光(separation light),可以加强或放大三点式打光的基本模式(图6-4)。
眼神光(eye light)会是较小、可聚焦的光源,放置在摄像机旁且在眼睛高度,可增加演员眼睛闪亮的感觉。
背景光(background 1ight)则照亮背景,和主体的轮廓光是大不同的。
背景光也有助于使表演者和背景或布景区隔开来。
侧光(kicker light)和轮廓光作用极为相似,通常会被放在主体背后,比较低的位置,也会和主光相对。
侧光有助于区隔主体和背景。
轮廓光和侧光所需的亮度差异极大,黑发的人需要较多的光线,金发或秃头的人就会少些。
一个场景如果打光正确的话甚至可以不使用辅助光源,有的灯光指导也避免使用轮廓光和侧光,以求更有真实感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
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
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目录理论概述布光作用布光顺序特别注意雷兆云教授解读:三点光理论概述布光作用布光顺序特别注意雷兆云教授解读:三点光展开编辑本段理论概述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但是布光的几个原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
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
编辑本段布光作用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
如主光灯在1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
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
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
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编辑本段布光顺序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
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编辑本段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
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
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
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
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
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
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
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
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
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
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
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
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题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
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
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
如果要*真地模拟自然光的效果,还必须对自然光源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多看些摄影用光的书,多做试验会很有帮助的。
不同场合下的布光用灯也是不一样的。
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中,为了表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往往会把一些主灯光的颜色设置为淡淡的橘黄色,可以达到材质不容易做到的效果虽然照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基础的照明方法被称为三点式照明()。
作为经典的布光方法,三角形照明又被称为三点式照明,它一般由以下三种光源组成:分别为主光源(Key Light),辅光源(Fill Light),背光源(Back Light)。
主光源:基本的光,也通常是最亮的光。
让观看者清楚地了解明显的光源方向,它提供了场景主要的照明效果。
并且担负了投射主要阴影的作用。
在室外的场景中,主光源所代表的也许是日光,在室内场景中则是窗户或门照进来的光源等。
辅光源:平衡主光源的效果,照亮主光没有照到得黑色区域,控制场景中最亮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间的对比度。
背光源:帮助物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最好的例子是,在音乐MV中,利用彩色光源,侧光源及对比光源,使歌手从其背景中凸显出来。
有趣的是,三点照明有时也包含了第四盏灯光背景光源(Background Light)。
您也可以将它想象成一组光源,它们通常比主光源与補光源的组合要来得暗一些。
主光源、補光源及背光源是以主题或物体为主要考量,而背景光源则与整个场景的环境有关。
如果场景较大时,单独的一个三角形照明无法提供有效的照明,这时,需要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将场景划分为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再采用三角照明法,这种照明的方法称之为区段照明。
以上是两种最基本的照明方法。
当然,在实际的情况中,场景的复杂程度往往要求你采取更复杂的照明设计。
当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满足要求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由的照明方案来产生正确的气氛。
比如使用强光灯来照亮关键的区域和对象,让观众对所强调的事物发生兴趣。
总结:一灯光来照亮物体的黑暗侧,通常从侧面照射并强度较低,这种灯光叫做填充光(Fill light),因为它是以光线充满表面的黑暗阴影部分.通常原则是:如果主光照是暖色调,那么填充光应该使用冷色调,它有利于把前景人物和背景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