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新探索——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又各具特色,深入认识、了解、挖掘、保存这些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形态、内涵和美学特征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品种纷繁: 1.民歌,而壮族的“采茶舞”、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囊玛”“堆谢”“弦子”以及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都是载歌载舞的踏歌的形式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又各具特色,深入认识、了解、挖掘、保存这些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形态、内涵和美学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远古夏商朝时期与中原音乐有相互交流。
史书所载“四夷舞”,即周朝列人宫廷的周边少数民族乐舞。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东都赋》中记述当时荟萃洛阳表演的四夷舞有东夷的《矛舞》、西夷的(羽舞》、西南夷的《戟舞》和北夷的《干舞》等。
汉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和西部少数民族之间及中亚各国之间的交流,曲项琵琶、竖箜篌、五弦琵琶、筚篥、羯鼓都相继传入中原各地区。
到隋唐时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更为突出,九部乐、十部乐中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西凉乐均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龟兹乐在少数民族中最为杰出。
宋元时期瓦肆、勾栏是各地民间音乐活动的中心,诸宫调、鼓子词、杂剧、细乐、清乐、达达乐等等乐种几乎都是“南北合套”的结果,集中地体现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汉代的刘邦“数观其舞,后令乐工习之”;唐代的唐太宗、唐玄宗本人都酷爱音乐;清代的康熙与乾隆等处于社会的高层领导人都身体力行,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他们祭祀、宴飨、朝会、礼仪服务的工具。
从民族音乐发展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保护、发展和国内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巨大的文化传承问题,其文化价值也逐渐被忽视。
因此,本文从文化传承角度,探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
首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音乐结构、节奏、曲调上,还包括歌词、歌曲选题、舞蹈等方面。
这些独特的音乐元素,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深厚性、色彩斑斓性和文化自信。
其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人生智慧。
作为少数民族的口头传统文学,其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师徒相传,是人类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通过音乐表达人类的生活、工作、婚育、祭祀等方面的种种情感,表达了人类团结、和谐、幸福的愿望。
再者,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少数民族群体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是文化形态最为显著、最能体现族群认同的形式之一。
少数民族社群通过音乐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和共同体意识。
这种文化认同,具有强烈的团结意义和历史感染力,对于认知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维护多元文化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研究人类音乐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这些民间音乐所体现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同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也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对于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维护我国多元文化的平衡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音乐在多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形成,往往代表着各自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传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音乐与正在发生变化的世界相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以下文章将对其价值进行探析。
首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他们的音乐形式也不尽相同。
其中包括藏族的嘛呢唱、壮族的古歌和民歌、蒙古族的马头琴和长调、哈萨克族的阿依达汗、回族的清真音乐等等。
这些音乐都是每个民族传统的、独特的精髓,代表着不同的音响文化、生活方式和情感生活,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多样性的体现。
这些多样的音乐文化同时也是不容忽视或遗落的文化遗产,是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的。
其次,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重的历史和地域特点。
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悠久,历史长,文化沉淀深厚,是对民族文化发展脉络的完整展现。
少数民族音乐中不同地域的音乐也会因地制宜,注重环境适应性而发展出来,成为每个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特征。
例如广西壮族古歌的风格与植物、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密不可分。
再例如,锡伯族音乐有着3/2、5/4、6/8和12/8等多样的节拍,给人以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感。
这种独特的音乐传承方式和样式,只有通过对历史沉淀和文化特征进行传承,才能在今天的音乐发展中保有其特征和文化魅力。
另外,少数民族音乐对于今天的世界音乐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创造性启发和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结构简练、难度较高和旋律优美等特点,为今天的世界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比如,蒙古族马头琴由于弦与弓和神传的发音技术的特殊组合,其声音可以同时发出高低两个不同的音调,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思考,固有的创造力能够为世界音乐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文化宝藏。
作为中国的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包含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历史文化背景、音乐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少数民族音乐是指在我国各地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民间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演方式。
与汉族音乐相比,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元素、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藏族音乐注重喉音唱法和奇特的节奏;壮族音乐则以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为主要特点。
其次,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音乐中蕴含着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现出各族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感。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子”歌曲,表达的是牧民对大自然和家园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藏族的“格萨尔”叙事歌,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英雄主义情感和历史传承。
第三,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汉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汉族音乐,具有民间传统性和历史性。
少数民族音乐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少数民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通过口传和民间演奏的方式得以传承至今。
同时,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宗教信仰、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藏族的宗教信仰对于歌曲的歌词和表演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也十分多样。
少数民族音乐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乐器形式表现出多元的形式。
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合唱、二重唱、对唱等不同形式,展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乐器形式也包括多种类型,如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等。
总之,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其独特风格和价值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和保护。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种音乐形式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载体。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更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记忆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一方面,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不同少数民族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唐卡舞曲、朝鲜族的阿里郎、维吾尔族的古尔帕克等,都是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节奏和特色的演唱方式,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情感和热爱。
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愉悦,更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形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形象。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记忆。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元素,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记忆。
比如藏族的古格玛、壮族的花山情、瑶族的黄布倒山等,都是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传统的音乐作品,通过韵律和歌词的表现方式,讲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起源、传统习俗、重大历史事件等,记录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轨迹。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上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更在文化层面上具有重要的记忆功能和历史进程的纪录作用。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它代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它也记录了少数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记忆,传承和延续了他们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轨迹;它还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和发展,丰富和拓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在一些特殊典型的民族地区,静态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但对于总体来说,或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动态保护。
因为动态保护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应该以保护、继承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目的。
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
一种含有特殊调式或节奏的音乐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会激起聆听者极大的兴趣。
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这种心态在音乐需求方面的反映,就是在城市中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音乐热潮:《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萨顶顶的《天地合》等“新民族根源音乐”得到普遍好评;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还特别加入了原生态唱法,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走进我们。
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动态保护,也就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继承性这一问题。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艺术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传统。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应该保持它的民族文化特征。
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在室内演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
如普米族的歌曲有些是在山坡上唱给妈妈听的,有些是在星空下唱给心上人听的。
最有代表性的是甘、青、宁地区的“花儿”,可以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唱的歌,表达率直自由。
正是由于这一点,一般不能在长辈面前演唱。
这样一来户外便成为“花儿”的集散地。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往往与其特有的传统乐器密不可分。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乐器,如哈尼族的八音竹,藏族的唐卡,壮族的四弦琴等。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特定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通常与民族舞蹈紧密相连。
少数民族的舞蹈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和舞步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
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风格各异,如彝族的舞狮,朝鲜族的舞龙等,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伴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还与民族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息息相关。
少数民族在传统节日和宗教仪式中都会表演特定的音乐,如彝族的火把节音乐,藏族的颂经音乐等。
这些音乐除了具有艺术上的价值,还承载着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统的口传、耳传。
在少数民族中,音乐的传承往往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
音乐由老一辈艺术家传授给年轻一代,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和传承这种音乐文化。
近年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音乐风格。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也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尽管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传承和发展这种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内涵。
这些音乐文化不但丰富着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我们来谈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深厚,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乐器、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其中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蒙古族的长调韵律、藏族的唱经、壮族的芦笙舞曲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多以口头传统方式传承,音乐内容多以赞美自然、祈福吉祥、祭祀祖先、表达对生活的情感等内容为主,贴近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观念。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文化传承及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传统代表了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感悟,它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对生活感悟和审美情感的表达。
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国各少数民族将自己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积极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少数民族音乐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节庆、音乐会等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广泛的弘扬和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丰富了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也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音乐吸引了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
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学者们都前来中国考察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尝试融合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和演出。
在国际舞台上,少数民族音乐也逐渐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在音乐交流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深受欢迎,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组织一些音乐节庆、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新探索——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作者:楚悦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20年第6期
楚悦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
家,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不同民族在长期的融合、碰撞与发展中,共同创造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如,音乐、美学、文学等。
这些富有意蕴的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文明
的演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各族人民的
思想和观念,成为中华儿女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
与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仅继承和发展着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
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
特色,其传统音乐也显示出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
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
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过度重视每个民族的音乐形式、忽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剖析,
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缺乏针对性,等等。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
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如何从整体视角来解读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是当今
音乐研究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受
到广泛关注,一些与之相关的优秀著作也开始问世。
崔玲玲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是一部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专著。
作者首先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地理分布、民
族语言、文学艺术、节日民俗等特点,阐述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分类;接着从民间歌曲、民
间乐器与乐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然后
从原始宗教信仰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
宗教信仰音乐的文化内涵;最后围绕宫廷音乐,探索了蒙古族、满族及其他民族宫廷音乐的内
涵。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就必须研究少数民族
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打破了传统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
究模式(按每个民族音乐形式阐述的模式),以突出不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特色为目标,
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音乐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作者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
音乐三种类型,同时结合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北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当前的现状,在上述
三种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不同音乐类型。
这样一来,该著全面而
系统地呈现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作者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
方法,在阐述南北方民歌、南北方乐器与乐曲、南北方歌舞音乐、南北方说唱音乐、南北方戏
曲音乐、南北方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音乐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对其实例进行了简要分
析,同时在鉴赏实例时还附带了相应的谱例,从而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理论与丰富内涵
在具体实例和谱例中得以彰显。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通过对南北方多民族音乐
不同形式的阐释及不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的实例鉴赏,使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更充
分地显现出来,避免了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单一化阐述,大大提高了读者阅读兴趣,也因而
实现了著作的实用文化价值。
伴随着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55个少数民族在地域分布和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在种族成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语言表达、思想观念、经济
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
的特色文化。
无论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还是其他音乐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地解读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作者紧紧围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合理安排章节、层次清晰。
具体而言,作者从中国少数
民族概况和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分类引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而按照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个层面来安排章节,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同时,作者在具体论述这三个层面时又选
取了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并详略得当地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剖析,彰显了内容广泛、
有主有次的特色。
总而言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一书紧紧围绕少数民族传统
音乐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范式也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
研究视角,能为传统音乐乃至音乐艺术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进而充分发挥其文化熏陶作用,
是一本较为严谨的音乐文化学术专著。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基金项目:2019辽宁省
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少数民族非遗音乐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研究”(L19BMZ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