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任务书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任务书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任务书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平坦地面)任务书班级学号姓名

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能利用钢尺和有关辅助工具,采用一般量距的方法完成平坦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钢尺量距,会运用公式计算距离,熟悉距离丈量精度的表示方法,了解钢尺量距的注意事项。

二、任务内容

▲复习检测

复习距离丈量的工具和直线定线的方法,并完成下列题目。

1.距离丈量的工具主要有。

2.直线定线一般采用和两种方法。

3.标杆的作用是。

4.测钎的作用是。

▲预习检测

预习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完成下列练习。

1.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采用定线方法。

2.相对误差越小,精度越。(填高或低)

(一)想一想

根据地面的情况不同,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有哪两种情况?

(二)学一学

1.在A、B两端点外侧(或端点处)各竖立一标杆。

2. 丈量第一整尺段。后尺手手持一测钎并持尺的零点端位于A点,前尺手携带一束测钎,同时手持尺的末端沿AB方向前进,到一整尺段处停下。由后尺手指挥,使钢尺位于AB方向线上,这时后尺手将尺的零点对准A点,两人同时用力将钢尺拉平,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处插一测钎作为标记,确定分段点。

3. 丈量其余整尺段。然后,后尺手持测钎与前尺手一起抬尺前进,依次丈量第二、第三、……第n个整尺段,

4.丈量余长q。到最后不足一整尺段时,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测钎,前尺手用钢尺对准B点并读数q

5.计算D往=nl+q往

6.返测。为防止错误和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往、返各丈量一次。同法,由B

→A 进行返测,得到D 返=nl+q 返。

7.计算往、返测平均值:D 平均=(D 往+D 返)/2

8.计算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K :

(三)练一练

用30m 长的钢尺往返丈量平坦地面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丈量结果分别为:往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9.98m ;返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10.02m 。计算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平均及其相对误差K 。

解:D AB = nl+q 往=

D BA = nl+q 返=

D 平均=

K=

(四)动一动

要求用2米长的钢尺对教室里C 、D 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并计算D 平均和相对误差K 。

1.讨论如何完成任务。

2.请两小组分别完成C 、D 两点之间距离的往、返丈量工作,其他组的同学观察并评价。

3.完成下列计算:

D CD = nl+q 往=

D DC = nl+q 返=

D 平均=

K=

(五)思一思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量距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做一做

见《建筑工程测量学习指导与练习》,第26页第一大题填空题的第6、7小题;第27页第二大题判断题的第5、6、7小题;第29页第五大题第1小题。 b f av av b f 1D D D D D D K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第1组) 1.题目:220kV变电所主接线及线路电流保护设计 2.系统接线图: 2×20MV A 3.原始资料: 为满足某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一座220kV变电所,变电所与系统连接情况如上图所示。 3.1 建设规模 3.1.1 本所安装2台120MV A主变压器 3.1.2 电压等级220/110/10kV 3.1.3 各电压侧出线回路数:220kV 侧4回,110kV侧6回,10kV侧16回。 3.2 各侧负荷情况 110kV侧有2回出线供给远方大型冶炼厂,其容量为60MV A;其他作为地区变电所进线,其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 10kV总负荷为50MV A,I、II类负荷用户占70%;最大一回出线负荷为5MV A,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5。 3.4 系统阻抗 220kV电源近似为无限大电源系统,以100MV A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220kV母线阻抗为0.021;110kV侧电源容量为800MV A,以100MVA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110kV 母线阻抗为0.12。

3.5 变电所外接线路采用三段式电流保护,相关参数如下: 3.5.1 线路AB 、BC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30A 、150A ;负荷自启动系数 1.5st K =; 3.5.2 各变电所引出线上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所示;后备保护的0.5t s ?=; 3.5.3 线路的电抗为0.4/km Ω。 4.设计内容及要求 4.1 拟定主接线方案:分析原始资料,确定主变型式;确定最佳方案;选择各侧接线方式;画出主接线图; 4.2 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与整定:1DL 处的保护方式,及相应的op I 、lm K 和dz t 。 5.设计成果: 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绘制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图、继电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展开接线图。 6.主要参考资料: 《电气工程基础》(上、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电气二次) 滨江课程设计分组安排 第1组:1班:20082340001-20082340020 2班:20082340034-20082340051 3班:20082300006-20082340098

22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当钢尺量距精度要求在1/10000以上时,要用精密量距法。 一、精密量距方法 1、纬纬仪定线 如4-7,精密量距前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置仪器于A点上,瞄准B点,用经纬仪定线。并用钢尺进行概量,以便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比钢尺一整尺长略短的尺段,打下木桩,桩顶高出地面3~5c m。桩上画十字作为标记,十字纵向(沿直线方向)由经纬仪定出,横向与纵向垂直。 2、量斜距 量距要用检定过的钢尺,每组由5人组成,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指挥并读温度和记录。丈量时后司尺员要用弹簧秤控制拉力(力的大小与钢尺检定时相同,30m的钢尺,一般施加100N)。前、后司尺员同时在钢尺上读数。每尺段要移动钢尺前后位置三次,三次测得的结果最大差值在3m m以内,取平均值作为该段的结果。同时记录温度,估读到0.5℃。 3、测高差 用水准仪测尺段木桩顶间高差,往、返测高差之差不超过±10m 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最终高差。 4、精密量距成果计算 精密量距中,每一尺段需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求出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1)尺长改正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检定长度',与其名义长度0一般不相等,其差值⊿='-0, 即为整尺长的尺长改正。任一尺段的尺长改正数为: ⊿d= (4-2-1)(2)温度改正 令钢尺在检定时的温度为t0℃,丈量时的温度为t℃,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一般为 1.15×10-5~ 1.25×10-5/℃),则尺段的温度改正为: ⊿t=(t-t0) (4-2-2)(3)倾斜改正 设尺段长为,尺段两端点间的高差为h,则倾斜改正为: 将展成级数后代入得:

(4-2-3)综上所述,每一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d=+△d+△t+△h (4-2-4) 二、钢尺的检定 钢尺的制造误差以及长期使用中的各种变形使得其实际长度和名义长度往往不同,因此在精密量距前必须对钢尺进行检定。钢尺检定应送专门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多用平台法,在恒温下进行。将待检定的钢尺放在30m或50m的平台上,平台两端安有拉力架,以给钢尺施加标准拉力,然后用标准尺量测被检定钢尺,得到该钢尺在标准温度、标准拉力下的实际长度。最后给出尺长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即尺长方程式。 式中: ——温度为t时的钢尺实际长度; ——钢尺名义长度; ——钢尺整尺长的尺长改正数; ——钢尺膨胀系数;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量距时的温度。

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复习进程

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土木)

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为四种基础设计中的一种,具体安排如下: 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有: (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3)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 (4)确定基础高度 (5)确定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6)编写设计计算书 (7)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2、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主要内容有: (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3)基础梁高度确定 (4)用倒梁法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 (5)构造设计 (6)编写设计计算书 (7)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3、桩基础设计,主要内容有: (1)确定桩长及截面尺寸 (2)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3)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 (4)桩身和承台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编写设计计算书

二、参考资料 1、钱德玲.《基础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周景星《基础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94-200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2002)》 三、要求 1.计算正确,计算书必须统一格式并用黑色签字笔抄写清楚。计算书装订内容依次包含封面、任务书及计算书等内容。 2.每人完成2#图2张,用铅笔绘图,各图纸右下角要有图纸标签。要求图面布局匀称、比例适当、线条流畅、整洁美观,标注及说明用仿宋体书写,严格按照建筑制图标准作图。 3.上交内容包括:计算书、2张2#施工图。 4.在完成上述设计任务后方可参加设计成绩评定。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 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土 层编号土的 名称 重度 (kN/m3) 孔隙 比 e 液性 指数 I L 黏聚力 c(kPa) 内摩擦 角 (°) 压缩模 量Es (MPa) 标 准 贯 入 锤 击 数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kPa)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任务书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平坦地面)任务书班级学号姓名 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能利用钢尺和有关辅助工具,采用一般量距的方法完成平坦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钢尺量距,会运用公式计算距离,熟悉距离丈量精度的表示方法,了解钢尺量距的注意事项。 二、任务内容 ▲复习检测 复习距离丈量的工具和直线定线的方法,并完成下列题目。 1.距离丈量的工具主要有。 2.直线定线一般采用和两种方法。 3.标杆的作用是。 4.测钎的作用是。 ▲预习检测 预习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完成下列练习。 1.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采用定线方法。 2.相对误差越小,精度越。(填高或低) (一)想一想 根据地面的情况不同,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有哪两种情况? (二)学一学 1.在A、B两端点外侧(或端点处)各竖立一标杆。 2. 丈量第一整尺段。后尺手手持一测钎并持尺的零点端位于A点,前尺手携带一束测钎,同时手持尺的末端沿AB方向前进,到一整尺段处停下。由后尺手指挥,使钢尺位于AB方向线上,这时后尺手将尺的零点对准A点,两人同时用力将钢尺拉平,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处插一测钎作为标记,确定分段点。 3. 丈量其余整尺段。然后,后尺手持测钎与前尺手一起抬尺前进,依次丈量第二、第三、……第n个整尺段, 4.丈量余长q。到最后不足一整尺段时,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测钎,前尺手用钢尺对准B点并读数q 5.计算D往=nl+q往 6.返测。为防止错误和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往、返各丈量一次。同法,由B

→A 进行返测,得到D 返=nl+q 返。 7.计算往、返测平均值:D 平均=(D 往+D 返)/2 8.计算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K : (三)练一练 用30m 长的钢尺往返丈量平坦地面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丈量结果分别为:往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9.98m ;返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10.02m 。计算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平均及其相对误差K 。 解:D AB = nl+q 往= D BA = nl+q 返= D 平均= K= (四)动一动 要求用2米长的钢尺对教室里C 、D 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并计算D 平均和相对误差K 。 1.讨论如何完成任务。 2.请两小组分别完成C 、D 两点之间距离的往、返丈量工作,其他组的同学观察并评价。 3.完成下列计算: D CD = nl+q 往= D DC = nl+q 返= D 平均= K= (五)思一思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量距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做一做 见《建筑工程测量学习指导与练习》,第26页第一大题填空题的第6、7小题;第27页第二大题判断题的第5、6、7小题;第29页第五大题第1小题。 b f av av b f 1D D D D D D K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钢尺量距改正

钢尺量距(steel tape measuring)改正 一. 量距工具 有:钢尺(steel tape)、标杆(measuring bar)、垂球(plumb bob)、测钎(measuring rod)、温度计(thermometer)、弹簧秤(spring balance)。 二.钢尺量距 钢尺量距最基本的要求——平、准、直 按精度分: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一般量距步骤 1.定线(line alignment)。按精度分:目估法和经纬仪法。 2.丈量。 (1)喊“预备”、“好”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2)在山区丈量时,可采用平量法、斜量法。 3.内业成果整理。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XXX D D D D K /12=+-=返往返 往 要求:一般量距≤1/3000(平坦),≤1/1000(山区)。 (二)精密量距步骤(*) 1. 经纬仪定线。在桩顶画出十字线。 2.精密丈量。 (1) 前尺手零端用标准拉力拉紧钢尺。 (2) 前读尺员发“预备”,后读尺员发“好”;此时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3) 移动后尺整厘米刻划,按上述方法再测二次,三次较差不超限时(一 般不得超过2~3mm ),取平均值作为尺段结果。每测完一尺段,用温度计读取一次温度。 (4) 要进行往返测量。

记录格式见课本。 3.测量各桩顶间高差。 4.内业成果整理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000t t l l l l t -+?+=α t l ——钢尺在t 温度时的实际长度;0l ——钢尺的名义长度 l ? ——检定时,钢尺实际长与名义长之差;α ——钢尺的膨胀系数 t ——钢尺使用时的温度;0t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斜距l 的各项改正: (1)尺长改正 l l l l k ?=?0 (2)温度改正 )(0t t l l t -=?α (3)倾斜改正 3 4 282l h l h l h --=? 故斜距l 经改正后为:h t k l l l l l ?+?+?+=?

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翻译)

《Foundation Engineering》Project design assginment Title:The design of foundation production drawings for double-column-pier bored pile Time:from 12th/December to 16th/December one week Major:Civil engineering Class : Number: Name : Reference teacher(sign): Department lead (sign):

一、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design 1.Draw up the substructure styles and separately dimensions of the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superstructure styles , geology and hydrology data of given bridge . 2.The calculation of pier 1)Loads calculation (the dead loads of superstructure , live loads calculation , cap beam ,self weight , self weight of pier and loads composition) 2)The calculation of reinforcing bars and stress check 3.The calculation of drive cast-place-pile 1)calculate loads 2)calculate the length of pile 3)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of pile 4)the calculation of section reinforcing bars of pile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5)check up the longitudinal lateral displacement at the top of pier 4.Draw ordinary structure graph or pile reinforcement graph Requirement :with paper No.3 ,clean ,handwriting legible ,have complete mark dimension picture frame and picture sign attachment notion 二、Design initiate material 1.Superstructure:Three-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e T-beam l=25.00m(mid-pier distance) 1)Standard span : b l=24.50m(mid-support distance) calculate span: j the whole length of main beam : L=24.96m (main beam pre-length) (the end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 is 0-4) l=30.00m (mid-pier distance) 2)Standard span : b l=29.50m(mid-support distance) calculate span: j the whole length of main beam : L=29.96m (main beam pre-length) (the end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 is 5-9) 2.Clearance upper the bridge:clearance—7+2*1.0m(odd numbers) clearance—9+2*1.0m(even numbers)3.Support:common slab rubber bearing(fixed),size:0.047*0.30*0.50(m) Four fluorine sliding rubber bearing(sliding support) size: 0.053*0.30*0.50(m),the friction ratio of support is f=0.0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第四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 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要求同学选择(或由任课教师分配)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2. 课程设计任务 2.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该桥梁上部结构为25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桩组成,旋转钻成孔。桩的设计直径d(即钻头直径,精确至0.1m)自选,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0.2~0.4)d。在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其断面尺寸可按构造等要求确定,高度约1.0m。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地质资料:标高20.00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γ =18.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21%,液限w L=22.7%,塑限w p=16.3%;标高20.00以下桩侧及桩底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γ =19.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17.8%,液限w L=22.7%,塑限w p=16.3%。

2.3 设计荷载 (1)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1=2000×(L/20)1.2 kN(取整),其中L为跨径; (2)盖梁自重G2=350kN; (3)局部冲刷线以上桩重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汽车荷载应考虑最不利荷载组合(双孔和单孔布载);人群荷载尚应考虑最不利情况;荷载布载长度为梁长(L-0.1)m。 (4)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汽车可能产生的横向偏心距为0.55m,单 。 )=5kN; 图2 2.4 材料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拟采用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 h=2.85×104MPa,可选择的钢筋有HPB235和HRB335。 2.5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1)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具体计算时按如下不同标准跨径分组进行,同组人员的设计桩径、桩长不得全部相同。

第四章距离测量(精)

第四章距离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认识距离测量设备的组成部分及其用途,清楚距离测量原理,掌握距离测量方法。通过实验,达到独立操作仪器设备,完成水平距离的测量、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认识距离丈量工具,了解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方法,学会量距成果的整理。 2.清楚视距测量的原理,掌握用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定。 3.了解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钢尺量距 丈量工具:钢尺、测钎、垂球、标杆。 直线定线:在两点间定线、两点延长线上定线。 2.一般精度量距方法:前尺手,后尺手。标点、定点、对点、持平投点。往测、返测。相对误差,相对成果。 公式: 3.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的原理,视准轴水平、视准轴倾斜。 公式: 观测方法和步骤。

视距常数测定,视距测量误差分析。 掌握用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定。 5.电磁波测距简介 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激光测距仪、微波测距仪及红外测距仪。 电磁波测距原理:通过光波在两点间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距离。 公式: L=(1/2ct 三、本章小结 识记:水平距离,直线定线,量距相对误差,往返测量,视距测量,视距常数。 领会:定线原理,钢尺量距的方法,相对误差。视距测量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光电测距原理。 应用:用钢尺按往返测,用一般的方法进行距离测量;再用经纬仪按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比较计算结果和精度。 四、习题与思考题 1.如何衡量距离测量精度?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距离,AB的往测值为307.82m,返测值为307.72m,CD的往测值为10 2.34m,返测值为102.44m,问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哪段精度高? 2.下列为视距测量成果,计算各点所测水平距离和高差。 测站H0=50.OOm 仪器高i=1.56m 中丝读数竖盘读数竖直角高差水平距离高程备注 点号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尺间隔 1 1.845 1.40 86°28′ 0.960 2 2.165 1.40 97°24′

实验七钢尺距离丈量和全站仪距离测量

实验七钢尺距离丈量和全站仪距离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钢尺一般量距方法。 2.钢尺量距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3000。 3.了解全站仪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4.了解全站仪安装、瞄准和测量方法,基本操作要领。 5.了解全站仪测量水平距离、水平角、竖直角和高差方法及坐标测量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以小班或大组15 ~2 5为单位 2.实验设备为钢尺、标杆、电子全站仪、反射棱镜、测杆、记录板、2米小卷尺、测伞。 3.在地面确定两个固定点用于钢尺量距,安置好全站仪和测杆反射棱镜。 4.先用钢尺一般量距方法测量地面两个固定点间的距离,再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距离进行比较,并演示全站仪测量水平角、竖直角、高差、坐标测量等其它方面的使用功能。 5.各大组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轮流顺次操作全站仪。 6.每人验证钢尺量距和全站仪测距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七,实验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七。 三、方法与步骤 1.钢尺量距一般方法:平坦地面的丈量工作,需由A至B沿地面逐个标出整尺段位置,丈量B端不足整尺段的余长,完成往测。 2.为了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还应由B点按同样的方法量至A点,称为返测。以往、返丈量距离之差的绝对值|ΔD| 与往返测距离平均值D平均之比并化成分子是1的形式,即相对误差来衡量测距的精度。若精度符合要求,则取往返测量的平均值作为A、B两点的水平距离。 3.安置全站仪在A点上,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 4.安置测杆反光镜于另一点B点上。 5.瞄准反光镜。瞄准时将望远镜的十字丝的横丝对准反光镜的镜心。 6.距离测量。 按全站仪各功能操作说明书中的操作菜单进行操作。 四、注意事项 1.前后尺手动作要配合,定线要直,尺身要水平,尺子要拉紧,用力要均匀,待尺子稳定时再读数或插测钎。用测钎要竖直插下。前、后尺所量测钎的部位应一致。 2.钢尺性能脆易折断,防止打结、扭曲、拖拉,并严禁车碾、人踏,以免损坏,用毕擦净。 3.望远镜不得对准太阳测距,太阳光会烧毁测距接收器。 4.在保养物镜、目镜和棱镜时,应吹掉透镜和棱镜上的灰尘,不要用手指触摸透镜和棱镜;只能用清洁、柔软的布清洁透镜,如需要,可用纯酒精弄湿后再用。不要使用其他液体,因为它可能损坏仪器的组合透镜。 5.全站仪属精密贵重测量仪器,要防日晒、防雨淋、防碰撞震动。严禁仪器直接照准太阳。 6.中心螺旋要旋紧。 实验报告七钢尺距离丈量和全站仪距离测量 日期班 组姓名仪器编号 一、钢尺距离丈量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08级土木工程专业1、2班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 kN V k 3200=,kNm M k 400=,H = 50kN ;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 承台底面埋深:d=1.5m 。 2、根据地质资料,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kPa f c 960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 值为kPa f t 110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2 /300mm N f y =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2008)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 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4、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6、承台结构计算; 7、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8、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注::1、计算书打印,按照A4页面,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0cm ,字体采用宋小四号 2、图纸采用3号图幅,图纸说明即为图中的说明 3、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装订成一册 4、将电子稿按班打包交上来,每人的电子稿名称按照学号+姓名命名

测量第0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单选题 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B )。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D.坐标差值 2、用钢尺进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测量精度一般能达到( C )。 A.1/10—1/50 B.1/200—1/300 C 1/1000—1/5000 D.1/10000—1/40000 3、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 A )测距。 A.普通视距法 B.经纬仪法 C.水准仪法 D.罗盘仪法 4、为方便钢尺量距工作,有时要将直线分成几段进行丈量,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直线上的工作,称为( B )。 A.定向 B.定线 C.定段 D.定标 5、用钢尺采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距离时,通常( D )。 A.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 B.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C.需要先定出一点,然后进行归化 D.不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D.中误差 7、往返丈量一段距离,均D =184.480m ,往返距离之差为+0.04m ,问其精度为( D )。 A.0.00022 B.4/18448 C.2.2×10-4 D.1/4612 8、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 ,其往返较差为+4mm ,其相对误差为( A )。 A.1/25000 B.1/25 C.1/2500 D.1/250 9、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 m ,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 C )。 A.0.02/100 B.0.002 C.1/5000 D.2/200 10、往返丈量直线AB 的长度为:AB D =126.72m ,BA D =126.76m ,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 B.K=1/3500 C.K=0.000315 D.K=0.00315 11、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 和72.353m ,则其相对误差为( A )。 A.1/6030 B.1/6029 C.1/6028 D.1/6027 12、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23.456m ,返测为123.485m ,则相对误差为( A )。

第一节 钢尺量距

第一节钢尺量距 一、量距的工具 1.钢尺 钢尺是用薄钢片制成的带状尺,可卷入金属圆盒内,故又称钢卷尺。尺宽约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等几种。根据尺的零点位臵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之分。 钢尺的优点:钢尺抗拉强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较高,在工程测量中常用钢尺量距。 钢尺的缺点:钢尺性脆,易折断,易生锈,使用时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2.测杆 测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等几种规格。杆上油漆成红、白相间的20cm色段,非常醒目,测杆下端装有尖头铁脚,便于插入地面,作为照准标志。 3.测钎 测钎一般用钢筋制成,上部弯成小圆环,下部磨

尖,直径3~6mm,长度30~40cm。钎上可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通常6根或11根系成一组。量距时,将测钎插入地面,用以标定尺端点的位臵,亦可作为近处目标的瞄准标志。 4.锤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等 锤球用金属制成,上大下尖呈圆锥形,上端中心系一细绳,悬吊后,锤球尖与细绳在同一垂线上。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离。 弹簧秤和温度计等将在精密量距中应用。 二、直线定线 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时,或地势起伏较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时,需要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现介绍目估定线方法:

图4-5 目估定线 如图4-5所示,A、B两点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欲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定出C、D等分段点。定线工作可由甲、乙两人进行。 (1)定线时,先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甲立于A点测杆后面约1~2m处,用眼睛自A点测杆后面瞄准B点测杆。 (2)乙持另一测杆沿BA方向走到离B点大约一尺段长的C点附近,按照甲指挥手势左右移动测杆,直到测杆位于AB直线上为止,插下测杆(或测钎),定出C点。 (3)乙又带着测杆走到D点处,同法在AB直线上竖立测杆(或测钎),定出D点,依此类推。这种从直线远端B走向近端A的定线方法,称为走近定线。直线定线一般应采用“走近定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最终修订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015级) 班级:土木一班 学生姓名:侯小超 学号:5511150027 指导教师:李彦龙 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资料 1)基础类型:柱下独立基础(阶梯型独立基础)。 2)拟建场地平整,无不良地质现象。 3)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承载力特征值70ak f kPa =。 ②粉土: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③黏土:厚约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④粉砂:厚约2.7m ,承载力特征值。 ⑤砾砂:厚约3.0m ,承载力特征值。 ⑥稍密卵石:厚约4.0m ,承载力特征值。 ⑦中密卵石:厚约3.5m ,承载力特征值。 如图.1地层分布图所示:(单位:cm) 图.1 地层分布图 各层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所示 130ak f kPa =180ak f kPa =195ak f kPa =240ak f kPa =440ak f kPa =700ak f kPa =

4)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埋藏很深。 5)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横向承重。框架柱截面尺寸为,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如图2所示。 图2 柱网平面布置图 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所示。 500500 mm mm ?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7)材料:混凝土等级C30及C35,钢筋HRB335、HRB400级。 2 设计分组及要求 题号0~9对应于学号最后一位;持力层可选择第③~④层土,l/b =1.0~1.3 学号尾数为0~3号的学生设计A轴柱下基础; 学号尾数为4~6号的学生设计B轴柱下基础; 学号尾数为8~9号的学生设计C轴柱下基础; 3设计成果 A 设计计算书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3)对基础进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4)对基础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底板配筋。 B 设计图

钢尺量距

1.钢尺检定 钢尺由于材料原因、刻划误差、长期使用的变形以及丈量时温度和拉力不同的影响,其实际长度往往不等于尺上所标注的长度即名义长度,因此,量距前应对钢尺进行检定。 (1)尺长方程式 经过检定的钢尺,其长度可用尺长方程式表示。即 (4-6) 式中 lt —钢尺在温度t 时的实际长度(m ); l 0—钢尺的名义长度(m ); Δl —尺长改正数,即钢尺在温度t 0时的改正数(m ); α—钢尺的膨胀系数,一般取α=1.25×10-5m/1℃; t 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 —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式(4-6)所表示的含义是:钢尺在施加标准拉力下,其实际长度等于名义长度与尺长改正数和温度改正数之和。对于30 m 和50 m 的钢尺,其标准拉力为100N 和150N 。 钢尺的检定方法有与标准尺比较和在测定精确长度的基线场进行比较两种方法。下面介绍与标准尺长比较的方法。 可将被检定钢尺与已有尺长方程式的标准钢尺相比较。两根钢尺并排放在平坦地面上,都施加标准拉力,并将两根钢尺的末端刻划对齐,在零分划附近读出两尺的差数。这样就能够根据标准尺的尺长方程式计算出被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式。这里认为两根钢尺的膨胀系数相同。检定宜选在阴天或背阴的地方进行,使气温与钢尺温度基本一致。 2.钢尺量距 平坦地面上的丈量方法 丈量步骤如下: (1) 后尺手手持一测钎并持尺的零点端位于A 点,前尺手携带一束测钎, 同时手持尺的末端沿AB 方向前进,到一整尺段处停下。 (2) 由后尺手指挥,使钢尺位于AB 方向线上,这时后尺手将尺的零点 对准A 点,两人同时用力将钢尺拉平,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处插一测 钎作为标记,确定分段点。 (3) 然后,后尺手持测钎与前尺手一起抬尺前进,依次丈量第二、第 三、……第n 个整尺段,到最后不足一整尺段时,后尺手以尺的零 点对准测钎,前尺手用钢尺对准B 点并读数q ,则AB 两点之间的水 平距离为: n —整尺段数(即后尺手手中的测钎数); l ——钢尺的整尺长度; q ——不足一整尺段的余长。 上述由A →B 的丈量工作称为往测,其结果称为D 往。 (4) 为防止错误和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往、返各丈量一次。同法,由B →A 进行返测,得到D 返。 (5) 计算往、返测平均值。 (6) 计算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K ,把往返丈量所得距离的差数除以该 000)(l t t l l l t -+?+= α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修正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一)上部结构资料 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边柱与角柱截面为400*400mm 2,中柱截面为500*500 mm 2,柱间距均为6m 。F1=(6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F2=(11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F3=(20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 F3 F3 F2 F2 F2 F1 F1 F1 F1 F2 F2 (二)地质资料 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地下水埋深为4m ,无腐蚀性。 填土层和粉土层的厚度(单位:m )分别为: 根据学号,选择填土层厚度为 ,粉土层厚度为 。

(三)设计内容: 方案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方案二:柱下条形基础 方案三:桩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1.选择持力层,设定埋深 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 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 4.计算各基础的沉降量(只考虑正交方向相邻基础的影响,可取泊松比为0.4),并验算沉降差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调整基础大小后再验算 5.验算软弱层强度,调整基础埋深 6.设计各基础剖面,并计算配筋 7.绘制施工图。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1.选择持力层 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和剖面尺寸 4.验算第3步,主要指软弱层的强度验算,沉降量验算可不做 5.计算基础内力(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或文克勒地基法) 6.计算配筋(依据第4步计算结果计算纵向配筋,横向配筋按等效梁法计算) 7.绘制施工图。 ●桩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1.选择桩的类型(预制桩)及截面尺寸(实心方桩400*400mm2) 2.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从而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3.确定桩数、间距及平面布置 4.验算群桩承载力和群桩沉降量(可不做) 5.桩身结构设计(可省) 6.承台设计 7.绘制施工图 要求:1.计算书要求:手写,电子打印均可,采用A4白纸,字迹工整,计算步骤齐全,内容完整正确,计算简图线条清晰,比例正确,标注恰当; 2.图纸要求:手绘、电脑绘制都可以,用A3纸打印,每个基础类型的施工图纸各包括一张基础平面布置图,一张基础剖面及一张平面配筋详图和钢筋表(每张图需附上必要的说明,介绍基础用材和做法等)。 4.设计要求独立完成,计算书或图纸出现两份及两份以上雷同者,包括原创者,成绩均为不及格。 3.上交成果时,任务书、计算书、图纸依序装订在一起。(图纸折成A4大小,图框外露)

工程测量 距离测量 练习题

第四章距离测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m+0.008m+1.2×10-5×30×(t-20℃)m,则用其在26.8℃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其温度改正值为()。 A.–2.45mm B.+2.45mm C.–1.45mm D.+1.45mm 2、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现用该钢尺量的AB的距离为100.00m,则距离AB的尺长改正数为()。 A.–0.010m B.–0.007m C.+0.005m D.+0.007m 3、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则该尺的名义长度为()。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 4、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则该尺在标准温度和拉力的情况下,其实际长度为()。 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 5、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其值分别为:29.8535m、29.8545m、29.8540m,且该段距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0.152m,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A.29.8540m ;-0.4mm B.29.8540m ;+0.4mm C.29.8536m ;-0.4mm D.29.8536m ;+0.4mm 6、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和72.353m,则其相对误差为()。 A.1/6030 B.1/6029 C.1/6028 D.1/6027 7、已知直线AB间的距离为29.146m,用钢尺测得其值为29.134m,则该观测值的真差为()。A.+0.012m B.–0.012m C.+0.006m D.–0.006m 8、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米,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米,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米,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A.64.748m B.64.812m C.64.821m D.64.784m 9、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则其尺长改正为()。 A.–0.012mm B.+0.012mm C.–0.006mm D.+0.006mm 10、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设钢尺的膨胀系数为1.2×10-5/°C,则其尺长方程为()。 A.L=30m+0.012m+1.2×10-5×30×(t-20℃)m B.L=30m-0.012m+1.2×10-5×30×(t-20℃)m C.L=30m+0.012m+1.2×10-5×(t-20℃)m D.L=30m-0.012m+1.2×10-5×(t-20℃)m 11、在山区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往、返值分别为286.58m和286.44m,则该距离的相对误差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木13级1 班 指导教师: 专业院(系): 一、题目 某小区住宅楼基础设计 二、课程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 任务A某小区住宅楼底层柱网布置及柱编号如图1,柱截面,柱身混凝土为C20各柱得荷载标准值见表1,场地得地层条件及主要土层得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对该大楼进行基础设计。 任务B某小区住宅楼为框架结构建筑,柱网布置及柱编号如图1,底层柱截面,柱身混凝土为C20,各柱得荷载标准值见表3,场地得地层条件及主要土层得物理力学指标见表4,对该建筑进行基础设计。 2、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3。0m,根据实验分析表明,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场地地基物理、力学资料 场地得地层条件及主要土层得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表4。 (3)建筑物情况 该建筑物为8层得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布置及柱编号如图1,各柱得荷载标准值见表1及表3。 (4)抗震设防要求不考虑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要求

1、对指定得任务(如A 15,第15号柱,,柱子荷载见表1,地层条件见表2;B 15,第15号柱,柱子荷载见表3,地层条件见表4)进行基础设计,设计成果包括计算书与施工图(平面图及剖面图,并附相应得施工说明)。 2、设计内容与步骤参照课程设计指导书; 3、要求设计合理,计算正确,书写工整,计算书用A4纸,附必要得计算简图. 4、进度安排见下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三、主要参考文献:(规范要求最新版) 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 有关教材及相关设计规范 8 765432132 24 16 8 31231573022146292113528201242719113261810225179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安排(注:A 表示任务A,B表示任务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