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表(有限空间工(1)

2、装备准备
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和作业工具(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三、、作业中安全要求
(1)通风换气: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前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降低危险气体浓度。
(7)遵守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禁止擅自作业: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四、急救措施
1、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附表11
安全技术交底表
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中州东苑项目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施工现场
工种
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1.有毒有害气体: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有毒பைடு நூலகம்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可能原本就存在于空间内,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由于通风不良,这些气体不易扩散,容易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导致作业人员中毒。
2.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1.作业现场应配置便携式或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监测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蒸气和有毒气体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限报警,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并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2.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3.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时,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
5.应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严格监测,监测要求如下:
5.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2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
5.3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4监测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监测时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3.2有毒物质允许浓度应符合GBZ 2.1的规定;
3.3可燃气体、蒸气浓度要求同本标准4.2条规定。
4.应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
4.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4.2必要时,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5.3存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应穿戴防酸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防腐蚀用品;
5.4电焊作业,应穿戴绝缘鞋;
5.5进入有噪声产生的有限空间,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5.6进入有粉尘产生的有限空间,应配戴防尘口罩、眼罩等防尘护具;
5.7进入高温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高温防护用品,必要时采取通风、隔热、佩戴通讯设备等防护措施;
4.当一处有限空间内存在动火作业时,该处有限空间内严禁安排涂刷等其他作业活动。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并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进入下列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有限空间作业是指空间进出口较窄,通风不良,氧气含量不足,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浓度较高,存在各种安全风险的工作空间。
由于其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作业现场准备(1)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杂物和有害物质。
(2)确保通风系统正常工作。
(3)检查空气质量,确保氧气浓度足够。
2.作业人员准备(1)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
(2)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3.环境监测(1)对作业前的空间进行气体浓度测试,确保氧气浓度在20.9%以上。
(2)检测有害气体或粉尘的浓度,确保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进入有限空间(1)确保作业人员熟知有限空间进出口位置,采取合理的进出口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2)作业人员应通过特定的入口,佩戴安全带,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5.氧气供应和通风(1)作业前必须将有关的加热设备关闭,以防止引起供氧系统故障。
(2)通风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污染物的累积。
6.灭火和急救设备(1)有限空间应设置灭火设备,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2)应有及时的急救设备和相关急救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7.安全交底和指挥(1)在作业前,必须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使作业人员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以及安全措施。
(2)指挥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进行监督。
8.突发情况和应急预案(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疏散等。
(2)作业人员必须了解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9.作业进行中的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2)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向指挥员报告作业进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3)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工作,合理调度作业人员,避免过度劳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接受人(全员)签字:
交底人签字: 日 期:
年月日
注:本交底一式三份,班组、交底人、资料保管员各一份。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三、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 四、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但禁止用纯氧气对有限空间通风。 五、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情况,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六、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停止作业。 七、实施持续监护,全过程监控作业人员作业期间情况,密切关注作业环境变化,确保与作业人员进行有效 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八、负责对进入、离开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登记,确保下班时人员全部撤离;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 场。 九、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 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十、监督、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情况。 十一、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十二、现场补充交底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 XX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XX中学宿舍和综合实践楼建设工 程
分部分项 工程
主体
GDAQ330401
工种
木工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 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 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的检验结果和有限时限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有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1、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2、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器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4、检测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5、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破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6、在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出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7、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0、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场所。
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场所的有关人员。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缆绳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4、当发现有缺氧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
15、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氮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16、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如地下室、船舱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泻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常常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
本文将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进行详细的交底。
首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估。
有限空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气体、缺氧、高温等,必须提前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气体浓度、危险品存放情况等,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其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配备好相应的安全装备。
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和环境,选择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等。
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明白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安全装备,做到万无一失。
另外,在有限空间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作业程序、安全风险以及应急措施。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作业,不可擅自更改,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另外,有限空间作业还需要注意团队协作和沟通。
作业现场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每位作业人员都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密切配合、相互协助是确保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作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共同维护作业现场的安全。
最后,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总结。
对本次作业的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安全装备以及安全意识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提高下次作业的安全水平。
同时,将作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汇总,形成安全技术交底,为今后的有限空间作业提供有力的参考。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重视安全、认真执行安全措施、做好团队合作和沟通,才能有效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
希望每位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愿每一个作业现场都洋溢着安全和和谐的气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作业内容
被交底单位
被交底人
交
底
内
容
1、作业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要求如下:
(1)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
(2)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3)受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过劲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并加挂警示牌。
(2)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
(3)分析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监测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监测时应采取国家规定的个体防护措施;
(5)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6)作业结束后,受限空间所在部门和作业部门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8、应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下:
(1)受限空间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3)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4)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在有毒、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防护面具;不应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离开受限空间时应将气割(焊)工器具带出;
3、应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
(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燃通风;
(2)必要时,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交底
单位名称:交底日期:年月日接受交底工种:交底人签字: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有限空间要设立监护人,由班组长根据工作安排,选择合适的现场监护人,并由班组
长填写有限空间进入检查单。
2.监护人对“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
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3.监护人必须记录进出有限空间的每个人员以及运进有限空间的所有设备和工具。
4.进入有限空间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性质及环境变化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明确出口位置,制定通风方案,确定合适的排气口用来排出
动火区域的烟气和有害散发物。
通风口可以提供持续的和足够清洁的气源。
6.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如感觉不适,出现头昏,乏力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工作。
7.工作人员应确保使用工具的电线绝缘良好,如线路绝缘层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8.有限空间内应始终保持整洁有序。
所有不必要的材料都必须从有限空间内清除。
接受交底人(签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