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号产生

合集下载

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
VGA端子也叫D-Sub接口。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分成三排,每排五个。VGA接口是显卡上 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迷你音响或者家庭影院拥有VGA接口就可以方便的 和计算机的显示器连接,用计算机的显示器显示图像 。
VGA接口传输的仍然是模拟信号,对于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 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 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 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经过D/A和A/D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 些图像细节的损失。VGA接口应用于CRT显示器无可厚非,但用于数字电视之类的显示设备,则转换过程的图像损 失会使显示效果略微下降 。
DVI数字端子比标准VGA端子信号要好,数字接口保证了全部内容采用数字格式传输,保证了主机到监视器的 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无干扰信号引入),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
1.速度快
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 →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 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 。
DVI接口主要用于与具有数字显示输出功能的计算机显卡相连接,显示计算机的RGB信号。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显示接口,是由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 (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所制定的数字显示接口标准。

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类别:视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由视频模拟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

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NTSC(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PAL(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e Line)以及SECAM(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法国采用的一种电视制式,SEquential Couleur Avec Memoire)。

在PC领域,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就拿分辨率来说,有的制式每帧有625线(50Hz),有的则每帧只有525线(60 Hz)。

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统称为NTSC。

通常,一个视频信号是由一个视频源生成的,比如摄像机、VCR或者电视调谐器等。

为传输图像,视频源首先要生成—个垂直同步信号(V SYNC)。

这个信号会重设接收端设备(PC显示器),保征新图像从屏幕的顶部开始显示。

发出VSYNC信号之后,视频源接着扫描图像的第一行。

完成后,视频源又生成一个水平同步信号,重设接收端,以便从屏幕左侧开始显示下一行。

并针对图像的每一行,都要发出一条扫描线,以及一个水平同步脉冲信号。

另外,NTSC标准还规定视频源每秒钟需要发送30幅完整的图像(帧)。

假如不作其它处理,闪烁现象会非常严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每帧又被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 62.5行。

一部分全是奇数行,另一部分则全是偶数行。

显示的时候,先扫描奇数行,再扫描偶数行,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显示的稳定性,减少闪烁。

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即NTSC、PAL和SECAM制式,三种制式目前尚无法统一。

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

一般等离子都兼容以上的电视制式。

Digital Video 数字视频数字视频就是先用摄像机之类的视频捕捉设备,将外界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再记录到储存介质(如录像带)。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传输原理视频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多个环节,是实现视频通信的基础。

本文将从视频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视频传输的原理。

首先,视频信号的采集是视频传输的第一步。

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进行采集,将现实世界中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数字处理和传输。

接下来是视频信号的编码。

在视频编码过程中,视频信号会经过压缩处理,以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MPEG-2、MPEG-4、H.264等。

这些编码标准通过采用不同的压缩算法,实现对视频信号的高效压缩,从而减小数据量,保证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然后是视频信号的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有线传输主要包括光纤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无线传输则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红外线等方式。

在传输过程中,视频信号会经过调制处理,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视频信号的解码。

接收端会对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将压缩的视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视频数据。

解码过程中需要使用与编码相对应的解码算法,以确保视频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

解码后的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显示,让用户观看到高质量的视频画面。

综上所述,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视频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视频传输的工作原理,为视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视频传输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视频信号的基础知识

视频信号的基础知识

一、视频信号的结构与使用•图象采集卡是对模拟视频信号采样并作A/D转换而成为数字信号的,为了获得正确的数字信号,对模拟视频信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例如:•实时处理•多路视频输入•非标准视频采集•立体视觉•序列图象分析•运动图象•等都对摄象机的同步连接;多路切换;图象处理与视频信号的同步配合;图象窗口的选择;亮度与对比度的调节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把视频信号的结构了解清楚后,会对用户很快构成并调试好自己的图象处理系统;设计好自己的软件;充分提高CPU处理图象的效率等带来很大的好处1-1、视频信号的概述•视频信号最初是用于广播电视的,也就是说是要经过传输,尤其是无线传输而送到观众接收机上,由于图象的信息量是如此巨大,如果不对视频信号作一定的处理,就会占据无线通讯很宽的宝贵频带,为此对全电视信号在清晰度、闪烁性、叠加彩色后的与黑白图象的兼容性、所占用的带宽等方方面面作了精心的权衡与安排,研究设计出目前的黑白/彩色全电视信号标准。

例如隔行扫描就是考虑到带宽、抗闪烁、清晰度等方面而巧妙设计的;PAL或NTSC的彩色图象制式就是考虑到人眼对颜色的着色特性,与原黑白视频的兼容性,在不影响黑白灰度信息的前提下,而将彩色信息调制后插入黑白全电视信号频谱的缝隙之中的。

而所谓的不影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在接收端将黑白信息与彩色信息分离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大大影响黑白信息的分辨率。

视频信号的这些特性在广播电视中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在图象处理的使用场合又会带来很大的不便与缺陷。

1-2、黑白全电视信号及采集•摄象机获取图象形成视频信号是用扫描的方式逐行顺序进行的,从景物的左上角开始扫描第一行,然后向下移动扫描第二行,直至这场扫描完312行(PAL制),到第313行的一半时,这一场结束,形成了一幅奇场图象;从图象的最上部中间开始第313行的后半部扫描,见图一,开始第二场即偶场的扫描,第二场的每一行夹在第一场的相邻行中间,直至625行结束,第二场图象结束,形成了一幅偶场图象,同时相邻行由奇场和偶场图象交叉形成了一帧图象。

视频信号基础知识

视频信号基础知识

1 模拟视频

1.4视频信号的主要参数
■主要包括水平清晰度、垂直清晰度、带宽、宽高比、 场频和帧频。
■水平清晰度 一般指视频图像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小显像单元,用 “线”来表示。 ■垂直清晰度 眼睛可分辨的水平线数目。一般只有575行为正程, 有76%的有效区,垂直清晰度约为437线。
1 模拟视频

• 行消隐脉冲:截止行扫描逆程电子束 的脉冲 称为行消隐脉冲;
• 场消隐脉: 截止场扫描逆程电子束 的脉冲称为场消隐脉冲;

基于视频信号的图像定位技术
5.7μs
1.6μs 12μs
行同步信号
消隐脉冲与复合同步脉冲
消隐脉冲:
扫描逆程期间电子束消隐——扫描逆程期间让信号 电平为黑电平,电子束截止,屏幕为黑色,起到消 隐逆程光栅痕迹的作用。
行消隐信号(或称行消隐脉冲) —— 行逆程12μs,则行消隐脉冲脉宽为12μs,电平为黑
电平
• 场消隐信号(或称场消隐脉冲) —— 场逆程1.6ms,则场消隐脉冲脉宽为1.6ms,电平为
1 模拟视频

1.1模拟黑白视频
■视频形成原理:每一张35 mm胶片均为 静止图片,在相邻两张图片中只有很小 的动作变化,每秒中变换24张图片,利 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以达到播放活 动图像的效果。 ■特点:整幅画面扫描呈现
图像的顺序传送
a bcd e f g h i j
1 2 3 4 5 6 7 8 9 10
t
622. 623. 624. 625. 1. 2. 3. 4. 5. … 22. 23. 24.
前均衡脉冲 场同步脉冲 后均衡脉冲
行 同 步脉 冲
齿脉冲
行 消 隐脉 冲

电视机上的画面原理

电视机上的画面原理

电视机上的画面原理电视机的画面原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视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显示。

首先,视频信号的产生是指摄像机将视景通过光学透镜转化为电信号。

摄像机中的图像传感器会将光线转化为电荷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采样处理,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一般来说,现代的摄像机会采用彩色图像传感器,它们可以根据光线的不同波长来获取红、绿和蓝三个颜色通道的信号,然后通过合成这些通道的信号来得到彩色图像。

接下来,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指将摄像机中获得的数字信号通过一系列的传输媒介传送到电视机。

这个过程通常会包括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编码是指将原始的视频信号转换为特定格式的编码信号,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目前最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是H.264和H.265。

解码则是指在电视机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解码为原始的视频信号。

这一过程通常由电视机内部的芯片或者外部的解码器来完成。

最后,视频信号的显示是指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电视机屏幕显示出来。

电视机屏幕一般采用液晶显示技术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

液晶屏幕是由许多小小的液晶单元组成的,每个液晶单元可以通过改变电场的方向和强度来控制光线的透过与否,从而形成图像。

而OLED屏幕则是由许多发光的有机材料组成的,这些材料在受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的电流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部分,电视机的画面原理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技术和原理。

例如,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流畅度,电视机会使用一些图像处理技术,如降噪、锐化、对比度增强等。

此外,为了保证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带宽、噪声干扰、压缩率和延迟等因素。

总之,电视机的画面原理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视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显示。

通过摄像机将视景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编码和解码传输到电视机,并通过液晶或OLED屏幕显示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图像。

同时,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和保证传输质量,还需要借助其他技术和原理的支持。

视频信号 原理

视频信号 原理

视频信号原理
视频信号的原理是通过将连续的图像分成一系列的线条,每个线条由一组电压表示。

这些电压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从而呈现出连续的图像。

通过这种方式,视频信号可以传输到显示设备,例如电视或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图像。

在视频信号的传输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图像分成一系列的扫描线。

每一条扫描线都会被映射为一系列的电压值,这些电压值代表了该扫描线上的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

然后,这些电压值通过视频信号线路传输到显示设备。

接收端的显示设备会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来重新构建原始的图像。

它会逐行扫描,并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来确定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

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和图像显示技术,最终在显示屏上就能呈现出连续的图像。

视频信号的质量与分辨率、刷新率、颜色深度和传输带宽等因素有关。

较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能够提供更清晰和流畅的图像显示,而较高的颜色深度能够呈现更多的颜色细节。

传输带宽的大小决定了信号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干扰也会影响到图像的质量。

总之,视频信号的原理是将连续的图像转化为一系列的电压值,并通过信号传输和重新构建来显示出完整的图像。

这种原理使得视频信号能够广泛应用于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各种显示设备中。

视频信号产生

视频信号产生

实验一视频信号产生、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CCD摄像机视频信号的产生机理2、全电视视频信号产生和波形测试二.原理说明CCD,即电荷耦合器件,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固体成像器件。

CCD芯片借助必要的光学系统和合适的外围驱动与处理电路,通过输入面空域上逐点的光电信号转换、存储和传输,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时序视频信号码,并经末端监视器同步显示一幅图像。

CCD是一种微型图像传感器。

(1)线阵CCD摄像机工作原理线阵CCD摄像机主要由CCD图像传感器、定时逻辑电路、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

摄像机的定时逻辑电路:用于提供CCD正常工作时所需的一组时序脉冲,以保证把CCD象元中的信号电荷,按一定的规律转移到输出端,并在输出端口形成视频信号电压。

驱动电路:是定时逻辑电路与CCD传感器之间的接口,它把各路时序脉冲转变成CCD正常工作要求的波形和幅度。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是对CCD输出的原始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适当的放大,以使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信躁比和幅度。

CCD 图像传感器既具有光电转换功能,又具有信号电荷的存储,转移和读出功能,只需加上一组时序脉冲进行驱动控制,就能实现对被测目标的一维扫描和信号读出。

当目标通过光学系统在CCD光敏区上成像时,入射光子被象元吸收,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光生电荷,在光积分期间,这些光电荷被存储在彼此隔离的相应象元的势阱中,每个象元势阱中所积累的光生电荷数,与照射在该象元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光积分时间的乘积即曝光量成正比。

在电荷转移期间,各个象元中的光生电荷,通常是按奇、偶数分配同时转移到设置在象元上下两侧的移位寄存器中,然后在传输脉冲的控制下,依次转移到输出端。

电荷包通过输出二极管转换成信号电压,并把两列象元信号依次重新排列,最后输出一行完整的图像视频信号,完成一次扫描,这就是线阵CCD摄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线阵CCD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线上,用于产品外部尺寸,非接触检测、控制和分类,自动化及机器人视觉中的精确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视频信号产生、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CCD摄像机视频信号的产生机理2、全电视视频信号产生和波形测试二.原理说明CCD,即电荷耦合器件,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固体成像器件。

CCD芯片借助必要的光学系统和合适的外围驱动与处理电路,通过输入面空域上逐点的光电信号转换、存储和传输,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时序视频信号码,并经末端监视器同步显示一幅图像。

CCD是一种微型图像传感器。

(1)线阵CCD摄像机工作原理线阵CCD摄像机主要由CCD图像传感器、定时逻辑电路、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

摄像机的定时逻辑电路:用于提供CCD正常工作时所需的一组时序脉冲,以保证把CCD象元中的信号电荷,按一定的规律转移到输出端,并在输出端口形成视频信号电压。

驱动电路:是定时逻辑电路与CCD传感器之间的接口,它把各路时序脉冲转变成CCD正常工作要求的波形和幅度。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是对CCD输出的原始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适当的放大,以使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信躁比和幅度。

CCD 图像传感器既具有光电转换功能,又具有信号电荷的存储,转移和读出功能,只需加上一组时序脉冲进行驱动控制,就能实现对被测目标的一维扫描和信号读出。

当目标通过光学系统在CCD光敏区上成像时,入射光子被象元吸收,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光生电荷,在光积分期间,这些光电荷被存储在彼此隔离的相应象元的势阱中,每个象元势阱中所积累的光生电荷数,与照射在该象元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光积分时间的乘积即曝光量成正比。

在电荷转移期间,各个象元中的光生电荷,通常是按奇、偶数分配同时转移到设置在象元上下两侧的移位寄存器中,然后在传输脉冲的控制下,依次转移到输出端。

电荷包通过输出二极管转换成信号电压,并把两列象元信号依次重新排列,最后输出一行完整的图像视频信号,完成一次扫描,这就是线阵CCD摄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线阵CCD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线上,用于产品外部尺寸,非接触检测、控制和分类,自动化及机器人视觉中的精确定位。

(2)面阵CCD摄像机工作原理CCD黑白摄像机,它的光电信号读出,不再依靠扫描,而采取电荷转移的办法。

其控制转移的驱动脉冲,同样由一标准信号发生器提供。

该电路包括四个部分:CCD光电传感器、CCD传感器驱动器、图像处理板、电源。

CCD传感器阵列是由光敏二极管组成的光电传感器阵列,当景物的光学图像经由摄像物镜投射到此阵列上时,由于各光敏二极管接受光的强弱不同,而感生不同量的光电荷,这些感生电荷,经一定时间(一场)的积累,在转移栅的控制下,水平的移送到与象元对应的设在光敏元旁的垂直移位寄存器中,而后又在行转移脉冲的控制下,将电荷移送到水平移位寄存器,并由水平移位时钟脉冲控制依次向输出端转移,最后由输出电路输出视频信号。

由CCD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号已具有较大的幅度(0.5V以上),经由处理电路进行处理(包括自动增益控制、校正、同步信号混合、功率放大等),在终端得到全电视信号输出。

CCD彩色摄像机,有摄像镜头、带棋盘式滤色镜的CCD摄像器件、彩色信号分离电路及彩色电视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3)视频信号组成黑白全电视信号也称为视频信号。

包括图像信号、行消隐信号、行同步信号、场消隐信号、场同步信号及前后均衡脉冲。

视频图像信号是单方向性的,规定图像信号高电平75%处对应于图像黑色,称为黑色电平;图像信号低电平12.5%处对应于图像白色,称为白色电平,则此种图像信号称为负极性信号。

三.实验任务1、调节CCD摄像机2、CCD的镜头调节3、检测形成的视频信号四.实验报告要求1、总结实验步骤2、画出检出的视频信号波形(1)分别画出暴光最强、最弱和中度暴光时的两行负极性视频信号波形,要求有精确的数值。

(2)画出一个场削隐期间的全电视信号。

3、回答思考题五.思考题1.全电视信号由那些部分组成?简述你对全电视信号各组成部分作用的理解?D摄像机的组成及光原理?3.固体摄像机和摄像管摄像管摄像机的原理区别?D摄像机和CMOS摄像机的原理区别?六.实验设备1、电视原理实验台1台2、示波器1台3、CCD 摄像机 1个实验二全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一、试验目的1、了解射频调制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射频调制器调制3、了解射频参数的测量二、原理说明1、射频调制器主要有射频直接调制方式和中频调制方式两种。

射频直接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较高,各频道频率不同,调制后残留边带滤波器很困难,各种性能指标也较差。

中频调制方式现在较低的中间频率上进行调制,然后再变换到各个频道上去,残留边带滤波可采用生表面滤波器,还可以在固定中频上进行各种校正,有较高的性能指标。

因此,邻频前端的频道调制期一般采用中频调制方式。

本实验设备采用中频制式频道调制器,它实际是中频调制试电视发射机调制器的小型化。

2、中频调制式电视机原理电视发射机过去采用末级高电平调制,现代的电视发射机已全面采用中频调制方式,电视频道频谱如下图。

对D、K制,如载频fv,伴音载频为fv+6.5MHZ,即两载频相差6.5MHZ,图像为调幅,伴音为调频。

3、中频调制方式有如下优点:由于是低电平调制,没有耐高压、大电流问题,所以调制器可制作得很小,且性能很好;设备的中频部分不论哪个频道都是一样的,给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可对视频(即图像)部分进行钳位,白峰切割,视频自动增益控制,同步信号的处理及替换,DG、DP非线性校正等一系列处理;可采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对残余边带进行滤波处理,其群时延在50ns之内。

4、中频调制方式的缺点:中频调制在变换为射频(RF)以后,各级功放都为已调波放大,在一个频道的信号中包含图像载频fv、伴音载频fA和副载波频率fs,由放大器非线性失真带来的互调失真必须限定在高标准范围内,一般要求三音互调≤-60Db,因此各功放管工作在欠压状态,不能充分利用。

5、中频调制式电视发射机有以下几部分组成:6、图像在经过视频处理后先进入中频调制器进行调制,然后将此中频(频率为38MHZ)送入声表面滤波器进行图像残余边带滤波器处理。

伴音信号先经过6.5MHZ,调制(必需锁相)然后送入环形混频至31.5MHZ,再送入窄带声表面滤波器滤波。

7、中频调制器: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进行调制,图像载频选用38MHZ晶体振荡产生,它具有各种处理、校正电路等功能。

8、伴音中频31.5MHZ的调频电视伴音调制都采用直接调频法,即在本振上对某一变容二极管进行调频,而不是对石英晶体振荡器回路的某一变容二极管进行调频。

这是由于石英晶体振荡器串联谐振频率f1和并联谐振频率f2相差很小,而振荡频率fc必须在f1和f2之间,即f1能改变的最大范围在f1和f2之间频偏很小,在石英晶体振荡器上直接调频是不可取的。

31.5MHZ(对BG制为33.4MHZ)上频偏△f=±50kHz的宽带调频,目前一般采用在LC回路上加相位锁定环(PLL)的方法。

9、IF/RF上边频器:它由RF锁相环频率合成振荡器本振,然后进入环形混频器与中频混频,产生输出频道的频率。

10、声表面波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具有线性相频特性(即群时延)好和通带较宽的特点。

其制作过程是:将压电材料(常用铌酸锂)表面加工成无孔和光滑表面,然后用光刻技术固定梳妆金属电极(也称为叉指)。

设基板上的声表面波速度为v,梳齿的节距为x,在梳状电极上加频率f=v/x的电压进行激励时,电信号即转变为生表面波。

这种梳状电极称为IDT。

声表面波在接收端上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起到滤波作用。

这种滤波器的通频带取决于电极的对数。

改变切换电极的对数,就可改变通频带的宽度。

衰减量(即插损)取决于叉指的面积(W)。

对中频的SWAF,W约为20mm×15mm,插损为27DB,需要采取两极中频放大器的放大量对去插损进行补偿。

三、试验任务1、掌握射频调制器调整(1)将CCD摄像机视频输出接至面板上视频输出端,射频“测试输出”接至“解调输入”,调节解调部分接收频率等于“测试频率”频率,屏幕上应有图像产生,顺时针调节“视频调制度”旋钮,是调制度由小到大,观察图像变化。

(2)将“视频调制度”调节至最佳值。

(3)当采用录像机等信号源时,将有录像机音频信号输出接至面板“音频输入” 顺时针调节“伴音调制度”旋钮,使调制度由小到大,观察声音变化。

(4) 将“音频调制度”调节至最佳值。

2、(选做)了解射频参数的测量调节面板上“伴音/图像”,“射频输出”旋钮,可以调节伴音载波与图像载波比值和调节视频信号的输出电平。

选做:“射频输出”接至HP8558B频谱仪。

射频参数主要有图像载波输出电平(dBuV),图像载波、伴音载波功率比A/V(dB),以及带外寄生输出抑制(dB)等参数,采用频谱仪HP8558B可直接读出。

3、用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视频输出频谱。

四、报告要求1、总结实验步骤2、画出射频调制器的原理框图。

3、画出你所使用的电视原理实验台所调制出的射频信号谱图, 要求有数值。

4、画出本实验有线电视系统框图。

5、回答思考题。

五、思考题说出一个你最常看的电视节目的电视频道号以及所处波段、频道带宽、图象载频、伴音载频、接收机本振频率和中心频率.六、实验设备1、电视原理实验台 1台2、示波器 1台3、摄像机 1台4、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1套(公用)5、电视信号发生器 1套(公用)实验二全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一、试验目的1、了解射频调制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射频调制器调制3、了解射频参数的测量二、原理说明1、射频调制器主要有射频直接调制方式和中频调制方式两种。

射频直接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较高,各频道频率不同,调制后残留边带滤波器很困难,各种性能指标也较差。

中频调制方式现在较低的中间频率上进行调制,然后再变换到各个频道上去,残留边带滤波可采用生表面滤波器,还可以在固定中频上进行各种校正,有较高的性能指标。

因此,邻频前端的频道调制期一般采用中频调制方式。

本实验设备采用中频制式频道调制器,它实际是中频调制试电视发射机调制器的小型化。

2、中频调制式电视机原理电视发射机过去采用末级高电平调制,现代的电视发射机已全面采用中频调制方式,电视频道频谱如下图。

对D、K制,如载频fv,伴音载频为fv+6.5MHZ,即两载频相差6.5MHZ,图像为调幅,伴音为调频。

3、中频调制方式有如下优点:由于是低电平调制,没有耐高压、大电流问题,所以调制器可制作得很小,且性能很好;设备的中频部分不论哪个频道都是一样的,给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可对视频(即图像)部分进行钳位,白峰切割,视频自动增益控制,同步信号的处理及替换,DG、DP非线性校正等一系列处理;可采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对残余边带进行滤波处理,其群时延在50ns之内。

4、中频调制方式的缺点:中频调制在变换为射频(RF)以后,各级功放都为已调波放大,在一个频道的信号中包含图像载频fv、伴音载频fA和副载波频率fs,由放大器非线性失真带来的互调失真必须限定在高标准范围内,一般要求三音互调≤-60Db,因此各功放管工作在欠压状态,不能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