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冀教版课后辅导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 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二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二十第1题【单选题】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反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
下列名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改造②李建国③张跃进④刘开放A、②①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事件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严重失误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D、“一五”计划【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
下面这两幅夸张的宣传画体现出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B、“三大改造”高速运行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信息符合下图事件的一项是(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C、包产到户,自负盈亏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 )A、土地改革之前B、土地改革时期C、人民公社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请同学们把代表英雄人物的字母填到合适的句子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7.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B ) A.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大 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D ) A.1921年,1949年 B.1927年,1956年 C.1936年,1949年 D.1921年,1956年
探究点 时空观念 材料四
社会性质起变化
(5)结合所学,把上面年代尺中的①②补充完整。 ①新民主主义;②社会主义。
探究点 唯物史观 客观评价谈看法 (6)请你说说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 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识读图片 明确方式】
(1)上图反映了我国从1953年起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主要采取 的方式是什么?
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和赎买的方式。
【解读表格 把握变化】
(2)分析上面表格,概括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趋 势。试分析这一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9.(绍兴中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D)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发生了20世纪以来继伟大的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历 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3.(聊城中考)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 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A)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8年级历史部 编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课导入】视频:社会主义好【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2.公私合营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过程】模块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农业改造的背景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 岳麓版.ppt

3. 选举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毛泽东当选为 国家主席
22
刘少奇当选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3
周恩来被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最高权力机关
25
三、三大改造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26
2.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大会通过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 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寄出
19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工作。
20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1
6
2.“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 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7
第一个五年计 划期间,我国在 经济建设上取得 了哪些重大成就?
8
1954年8月1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 械制造厂——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正式投产。
34
1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三、三大改造
2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4
1952年中、印、美人均 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13
1954年12月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
14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1952 1956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
济
71.8% 6.9%
0.7%
7%
0.1%
7.3%
集体所有制经 济
1.5%
53.4%
国营经济
19.1%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D.三大改造
4.下列哪一项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D)
A.公私合营 B.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5.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两幅图片为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工商 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这两 幅图反映的是怎样的史实?
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课堂练习
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开始
2.“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
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中国由封 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中国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完成:中 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 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能力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我秉承以上新的教育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计本课教学活动。
本课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结合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大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偏差。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的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2通过提出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说明】《三大改造》它概要地向初中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是新中国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的标志,本课教学设计结合本课图片、资料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采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本课教学,以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
是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某某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课标精解】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掌握20世纪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三大改造和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某某主义革命结束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关键事件。
正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某中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请围绕这个中心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
D、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中国诞生
【答案】:
【解析】: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解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实现着伟大复兴,其中的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与“伟大复兴”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诞生与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日战争胜利与新中国成立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九篇
毛泽东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的100之一。下列图片中记录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答案】:
【解析】: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什么会议?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答案】:
【解析】:
《走进新时代》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段歌词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
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大会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解析】:
指出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请你分别说出领导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
和“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你知道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吗?
【答案】:
【解析】: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符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解析】: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南京解放
材料二: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通过对图一“开国大典”的学习和了解,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二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此次会议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怎样的转变?
简述图三中邓小平南方讲话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请回答:
据材料一,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材料二中图1表达了新中国的什么目的?后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
材料二中图2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香港回归后,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这里的“特别”指的是什么
当前还存在着不利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 )
A、60周年
B、61周年
C、62周年
D、63周年
【答案】:
【解析】:
十月一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战役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
【解析】:
下面是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48年10月1日,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什么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中“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评价和材料二进行比较研究,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错误____பைடு நூலகம்_改正______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答案】:
【解析】: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五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C、《爱我中华》
D、《我的中国心》
【答案】:
【解析】:
纪念是用行动表达对人或事的怀念。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90周年生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纪念的意义在于重温、感悟和激励。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重返纪念地!
请在如图4个纪念地中,任意选择2个来完成你的“纪念”。
(要求:1.写出你选择的纪念地;2.充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史实准确,文字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