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_(听赏)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聆听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2、能用形体动作模仿逗狗的姿态,大胆地表现小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
3、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听辨乐段中的相同于不同的乐句,并用动作和语言加以表现。
教学重点:对乐曲进行体验,大胆地进行表现,进而加深对乐曲的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动作体验辨别乐曲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课题1、听音乐直接导入。
设问: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熟悉的声音?(引导学生说出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2、介绍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有关口哨和小狗的乐曲——《口哨与小狗》。
它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听一听、玩一玩,尽情享受音乐的快乐吧!三、音乐欣赏1、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 哪个娃娃的表情与你听到的音乐相符?2、再次感受音乐让我们带着小娃娃一样的微笑再次感受音乐。
3、欣赏音乐主题A(1)带问题欣赏音乐主题AA、他们谁走路的样子符合你听到的音乐的感觉?B、他们在一边走路一边做什么?(2)学生随音乐走一走学生随主题音乐轻松自在的走一走,感受音乐的悠闲。
(3)师生一起用“du”模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4)让我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自由自在的走一走吧!4、欣赏音乐主题B(1) 带问题欣赏音乐主题B这段音乐旋律与主题A的旋律一样吗?(2)再次欣赏音乐主题B让学生想象这时他们又在做什么?(3)师生表现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用动作来表现所听到的音乐。
5、欣赏主题A、主题B。
1)让学生感受主题A和主题B的音乐情绪有什么细微的不同?2)记住主题音乐A和B。
3)学生可以随音乐做不同的动作6、完整欣赏音乐提问:主题A和主题B各出现了几次?让学生了解《口哨与小狗》是按 ABA的顺序来演奏的7、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整感受音乐并随着音乐快乐的表演四、表现乐曲欣赏舞蹈家演绎的《口哨与小狗》。
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设计三篇,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设计三篇,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感情和思想,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学龄前期,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因而也需要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
本篇文章将通过设计三个小学一年级的口哨与小狗教案,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每个教案都包含了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活动和练习,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教案一:小狗学口哨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口哨技巧,理解音乐旋律的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口哨技巧,示范基础口哨技巧;2.引入小狗元素,鼓励学生用口哨发出小狗喜欢听的声音,通过孩子们的创造性来激发兴趣;3.教授简单的口哨曲谱(如《小蜜蜂》、《小星星》等);4.引导学生运用口哨技巧演奏简单的旋律,鼓励孩子们创造自己的旋律;5.配合简单的小狗动作,让孩子用口哨演奏小狗喜欢听的音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教案二:口哨与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口哨演奏配合故事的乐曲,理解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1.给学生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2.教授一段口哨乐谱,让学生通过口哨演奏故事的主题曲或背景音乐;3.用口哨演奏配合故事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跟随故事情节的变化;4.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配合故事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造诣和创造性。
教案三:口哨合奏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合唱口哨曲目培养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步骤: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授一段集体口哨曲谱;2.每个小组轮流演奏口哨曲谱的不同部分,并进行合成口哨合奏;3.提高节奏难度,让一些学生负责打拍子,以此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意识;4.鼓励学生自己编曲、排练,逐渐提高合奏难度和质量。
通过上述三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通过小狗元素的口哨课,还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口哨配合,或是通过口哨合奏这一集体体验,都是可以十分有效的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扩展孩子的音乐视野和理解音乐内涵的方式。
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欢乐的旋律,体会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身体律动、模仿声音、小组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受力。
【知识与技能】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谈论家中宠物趣事,吸引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创设情境,课堂上来了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宠物,顺势导入本课《口哨与小狗》。
(二)初步感知1.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随意身体律动。
2.再次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提出问题:你觉得乐曲中都有谁?(生:小狗、人在吹口哨……)3.聆听小狗叫声部分:(1)提出问题: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1)提出问题: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吹口哨。
)(2)教师邀请同学吹口哨。
(谁会吹口哨?)(3)教师总结: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
吹口哨这种形式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
(三)分段赏析1.身体律动小游戏。
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为乐曲分段。
(1)分段欣赏,提出问题: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2次)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2)教师总结: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
2.聆听第一乐段,跟随教师做动作,理解歌曲结构。
教师讲解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两次分别用2个三角形表示,教师出示动作摆手表示三角形位置。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表演等方式,感受乐曲《口哨与小狗》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分辨乐曲中口哨和小狗叫声的不同音色,并能随音乐模仿。
3、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2)能分辨乐曲中口哨和小狗叫声的不同音色,并能随音乐进行模仿和表演。
2、教学难点(1)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哨、小狗头饰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小狗欢快奔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狗的动作和神态。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小狗吗?小狗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
2、初听乐曲(1)教师播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让学生安静地聆听。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引导学生回答出音乐中有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
3、分段聆听(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2)听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音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欢快活泼,第二部分优美抒情,第三部分欢快活泼。
(3)分别聆听每个部分,让学生感受不同部分的音乐特点。
第一部分(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口哨声和小狗叫声出现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口哨和模仿小狗叫声来表现这一部分的音乐。
(3)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第二部分(1)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抒情。
(2)提问学生:“这一部分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一部分的音乐。
《口哨与小狗》教案

《口哨与小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方法;(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模仿、实践,使学生掌握口哨吹奏技巧;(2)运用分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口哨的基本吹奏方法;(2)歌曲《口哨与小狗》的旋律与节奏。
2. 教学难点:(1)口哨吹奏技巧的掌握;(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口哨、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吹奏一首简单的口哨曲,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谈论对口哨的认识和感受。
2. 基本技巧学习:(1)讲解口哨的基本吹奏方法,如呼吸、发音等;(2)示范口哨吹奏技巧,让学生跟随模仿;(3)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3. 歌曲学习:(1)介绍歌曲《口哨与小狗》的背景及意义;(2)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学习;(3)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4.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口哨与小狗的歌曲表演;(2)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结合口哨吹奏;(3)挑选优秀表演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口哨吹奏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歌曲《口哨与小狗》的演唱水平;3.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及创作能力;4.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风格的口哨曲目,让学生感受口哨音乐的魅力;2. 邀请专业口哨表演者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吹奏水平;3. 组织学生参加口哨比赛或演出,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3.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1)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通过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的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
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口哨的吹奏技巧,特别是高音和低音的吹奏。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讲解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示范口哨的吹奏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口哨的吹奏方法。
教师示范音乐作品的演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口哨的吹奏技巧。
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口哨吹奏的技巧和方法。
5.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轻松上手的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设计三篇

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哼哼唧唧,喜欢玩玩具,喜欢小狗。
针对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我设计了三篇轻松上手的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帮助孩子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第一篇:学习口哨基础技能在这篇教案中,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口哨基础技能,掌握简单的口哨曲。
以下是教学步骤:1.先让孩子们听一遍简单的口哨曲,让他们感受到音调和节奏。
2.让孩子们试着模仿老师的口哨曲哼唧几遍,以掌握节奏和音调。
3.接着,让孩子们依照老师的示范,学习单个音的发音和调节音高。
4.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学习到的口哨技巧,跟着老师一起演奏一个小曲子。
第二篇:认识小狗并了解其习性这篇教案中,主要让孩子们认识小狗,并了解小狗的习性、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以下是教学步骤:1.让孩子们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小狗的外观特征和种类。
2.通过故事或者情景模拟,让孩子们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习惯。
3.介绍小狗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们明白,小狗喜欢吃什么,什么食物对小狗不好。
4.让孩子们制作一张小狗的海报或者小册子,记录他们所学的内容。
第三篇:与小狗互动,培养善良的品格在这篇教案中,主要是让孩子们与小狗互动,培养善良的品格。
以下是教学步骤:1.在校园内搭建一个临时的小狗宠物屋,让孩子们去观察、喂食小狗,并和小狗玩耍。
2.通过小狗互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学会爱护小动物,并培养善良的品格。
3.在小狗宠物屋旁边设立一个“爱心口袋”,鼓励孩子们主动捐款,帮助流浪狗。
4.根据小狗互动的经验和感受,让孩子们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者口头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以上就是我为小学一年级孩子们设计的三篇轻松上手的口哨和小狗教案。
这些教案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希望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到老师们和家长们,让孩子们在欢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口哨与小狗》教案(精选11篇)

《口哨与小狗》教案(精选11篇)《口哨与小狗》篇1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活动过程:(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活动反思:(一)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
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
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
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
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
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口哨与小狗》
唱《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并能背唱歌词。
2、能够专注地聆听音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改编的歌曲,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时的愉快情景,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真挚朴实的友谊。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吹一吹:
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几声,让大家欣赏,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听一听:
要求大家安静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应该用怎样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情?
说一说:
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可以用什么样图形表示小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小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走一走: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一对好朋友》
教师导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呀?请小朋友们认真聆听歌曲《一对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
第一次完整地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说一说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动物的叫声。
第二次聆听歌曲,听完后要求大家模仿歌曲里鸭子和小牛的叫声,要求节奏和歌曲节奏相吻合。
第三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出现衬词“哩喽喽”时,轻声跟唱。
跟老师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反复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小声跟唱。
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