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5文言虚词专项测验试卷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竟然)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D、乃.重修岳阳楼(就)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吴广以为然.(正确)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C、然.志犹未已(但是)D、杂然.相许(……地)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C、项为.之强(因为)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卷石底以.出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文言文虚词专项训练(选择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训练(选择题

虚词专项训练三1.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怅恨久之公将驰之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

C.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罔不因势象形余因得遍观群书C.吴广以为然谓为信然D.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佐之,并杀两尉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而君逆寡人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B.以君为长者徒以有先生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D.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孤之有孔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祭以尉首杀之以应陈涉C.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陈涉乃立为王乃不知有汉6.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辍耕之垄上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试用于昔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7.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由是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至于今日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或以为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D.受任于败军之际苟全性命于乱世8.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弱为强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其如土石何其船背稍夷C.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D.而君逆寡人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于鲁,行十日十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不足为外人道也山峦为晴雪所洗衣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温故而知新10.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B.由是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至于今日C.此为何若人好为《梁父吟》D.其真不知马也必先苦其心志11.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自立为将军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公将鼓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笑而止之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以牒为械1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焉置土石B.吾妻之美我者虽欲言无可进者C.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入则无法家拂士诚如是,则霸业可成D.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1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以先帝简拔B.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时人莫之许也C.还于旧都受任于败军之际D.窥镜,谓其妻曰安陵君其许寡人。

培优5文言虚词专项测验试卷

培优5文言虚词专项测验试卷

文言虚词专项测验试卷1.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则”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D. 且.适南冥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寡人无复与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知不可乎.骤得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若.入前为寿久A. 若.毒之乎?B. 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D. 其视下矣,亦若.是则已矣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纵一苇之.所如何陋之.有?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作师说以.贻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一、判断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1. 吾欲之南海,何如?2. 君子之交淡如水。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 道可道,非常道。

二、选择正确的虚词填空1.).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 蜂B. 蜂房C. 蜂巢2.).__()其不善者而改之。

A. 知B. 智C. 知道3.).__()其然乎?吾从众。

A. 盖B. 盖世C. 盖章4.).__()其乏困者,骈死于槽枥之间。

A. 马B. 马蹄C. 马厩5.).__()人亡无日,尔其勉之。

A. 时B. 时光C. 时刻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虚词的用法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四、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2.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4.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五、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虚词填空1. )__()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A. 夜B. 昼C. 昏2.).__()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A. 阳B. 月C. 星3.).__()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A. 臂B. 肘C. 腋4.).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 暗B. 黑C. 暗5.).__()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A. 晨B. 暮C. 昏六、判断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是否正确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虚词的用法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 君子不器,斯不忒。

3.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个虚词练习(附答案)

18个虚词练习(附答案)

文言虚词专题训练试题十八套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检测卷 (1)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检测卷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文言实词虚词检测卷(一)一、选择。

(2’×20)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涕:眼泪。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中间。

B、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堪:忍受。

C、克.己奉公。

克:克制,约束。

D、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全,都。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国:国家。

B、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回娘家。

C、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衰老。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固:本来。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的确,确实。

C、臣从.其计。

从:依顺,听从。

D、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

竟:竟然。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吝惜,舍不得。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察:精明。

D、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除:台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者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本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鄙蜀之鄙.有二僧。

沛公欲王.关中。

D、王大楚兴,陈胜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说秦伯说.,与郑人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穷穷.则独善其身。

兵.革非不坚利也。

B、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业根,死期.至矣!D、期期.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专项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面刺寡人之过B、公与之乘C、操蛇之神闻之D、故克之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B、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D、安陵君其许寡人!4、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徐公不若君之美妾之美我者C、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D、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5、下面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鱼之乐B、仰而视之C、庄子往见之D、其名为鹓鹪,子知之乎6、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愚公移山C、其妻献疑日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B、故逐之C、公问其故D、必以分人故克之公将驰之其乡人曰可以一战8、对下列加粗“之”字用法相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1)(2)B、(3)(4)C、(1)(3)D、(2)(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官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0、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以其无礼于晋④皆以美于徐公⑤且贰于楚也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4、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数日十夜而至于郢。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专项测验试卷
1.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则”相同
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寡人无复与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知不可乎.骤得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若.入前为寿久
A. 若.毒之乎?
B. 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 其视下矣,亦若.是则已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纵一苇之.所如何陋之.有?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作师说以.贻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是谁之.过与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娘以.指叩门扉曰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11.与“苛政猛于虎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 且.为之奈何?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为.仲卿母所遣为.君翻作《琵琶行》
B.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而况于明哲乎.?知不可乎.骤得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戒奢以.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C. 因.击沛公于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移其民于.河东
16.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邠人偷嗜暴恶者.
B. 今者.项庄拔剑舞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 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C. 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家祭无忘告乃.翁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9.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尔言过矣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吾尝终日而.思矣
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文言虚词测验答案
1. 答案: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答案:B,副词,就是。

A.连词,表假设,那么就 C. 表承接关系连词,就 D.表转折,却
3. 答案:D 介词,表被动。

A.因为 B.对,向 C.替,给
4. 答案:C尚且。

A.并且B.暂且,姑且 D.将要
5. 答案:C,兼词,于此。

A.代词,他/句末语气词B.在哪里/形容词词尾D.语气助词/音节助词
6. 答案: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A.于,在 B.于,在 C.于,在
7. 答案: A.你。

B.你的 C.假设 D.像,如
8. 答案:C,词尾,“……的样子”。

A.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9. 答案: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的 C.音节助词 D.代词,他
10. 答案:C,用,介词。

A.表并列 B.因为 C.用 D.动词,成为
11. 答案:B ,比。

A.表被动 C.从 D.在……方面
12. 答案:D ,连词和,跟。

A.趁此/因为 B. ……的人/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13.答案: 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末语气词。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将,将要/暂且,姑且
14. 答案:B那些。

A.被/替 C.于是/却、竟然 D.表反问,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15. 答案:D介词,到。

A.表并列/表承接B.表目的,来/表因果,因为 C.趁着,趁此/通过,经由
16. 答案:A 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B.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D.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7. 答案:D ①②“也”表陈述语气,③表转折,④表递进
19. 答案: C ,介词,比。

A.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人 B.动词给予,授予/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D.代词,你的/ 表判断,是、就是
20. 答案:D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A、B、C都是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21. 答案: D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A.况且,再说/让步关系。

尚且,还。

B.代词,你的/助词,表修饰关系 C.表示承接关系,就、便/表示转折,却22. 答案:D代词,事理/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A.竟然 B代词,它的/表陈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