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01 h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口r人口迁移。

2 .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口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 .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口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型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前:以岡集团性、龜大批的移民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II定居移民减少,麵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指在已09—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口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口口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口咚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自我探究]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不是。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

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 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口 0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口02变化。

(2) 主要因素:气候、口03土壤、水、型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 ?经济因素

(1)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 主导因素:型经济。

3 ?社会因素

(1)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 主要因素:政策、口08社会变革、战争和□ 09宗教等。

[自我探究]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

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2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 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 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答案C

解析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活动点拨』

[教材P9活动]

1 .可在对家庭调查后作答。移动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从亲人的分散与团聚,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就业、上学条件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等方面作答。

2 . (1)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目前,许多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导致人口变化的幅度也随之降低。这些国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需要从国外迁入人口,使人口迁移成为影响人口增减的主要因素。

(2) 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动因是经济因素,在一些人力资源不足的国家,往往就业机会多,会吸引众多人口迁入,使人力资源在空间上得以重新配置。

(3) 人口迁移使劳动者找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同时,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人群,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材P11活动]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密度较小;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经济发达;宗教;个人需求。

2 .影响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四次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

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02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探究点人口的迁移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 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2) 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 答案] (1) 国内人口迁移。

(2) “闯关东”“下南洋”等。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 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 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3) 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虽然人口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例如我国的“进城务工潮”现象。

2.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的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

张、新大陆的发现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祥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开发了新大陆、传播

了工业文明?也改变

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狀

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

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号但也造成

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迁移方向原因

特点

古代迁往社会环

境及自然条

件较好的地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力量的朿缚;②农业经济

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

然灾害

大批迁移

新中国

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部人口稠

密区迁往东

北■西北等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有计

划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山区迁往平

原?农村迁

往城镇,贫

困区迁往发

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

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

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

力获得解放

人口迁移的流

量增大,流向

也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

3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

⑵对迁出地的影响

影 呗

— 不利导致当

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

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箭头表示战后主

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⑵题。

(1) 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 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 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 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 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 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

A.

由亚洲迁往欧洲 B .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由图可知,图中人

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第

(2)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

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 口迁移。

[答案](1)C (2)B

[方法指导]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 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 从三大因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右利

(4) 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有重要

影响。

探究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

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

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 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

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1)材料一一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一一政治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⑵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影响

(3) 其他因素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F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 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 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

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第(2)题,甲年龄

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亲子关系。

[答案](1)D (2)A

[方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 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对点迁移及时反馈探究点1人口的迁移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 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B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是()

A. 非洲

B.大洋洲

C.北美

D.拉丁美洲

答案D

解析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移民蜂拥而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的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迁出地区。

探究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

决定把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 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答案C

解析材料中“ 201 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把他们搬迁到

反映的是政府组织人口迁

移,故判断为政策因素影响。

4 ?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原因是()

A. 气候

B.资源

C.政策

D.战争

答案D

解析叙利亚居民的外迁主要是受战争的影响。

04 L学业评价强素养限时特训提能精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基础巩固]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 1 000千米以上

答案C

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

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出国留学这种居住地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C.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D. 身体疾病

答案D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中国“春运”在世界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春运交通压力巨大,旅客数量年年

攀升。据此回答3?4题。

3. 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 城市T农村,农村T城市

B. 农村T城市,城市T农村

C. 城市T城市,农村T农村

D. 农村T农村,城市T城市

4. 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潮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3.A 4.C

解析春运的旅客主要是民工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客流量大。春节前人员由城市流向农

村回家过年,春节后人员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和求学。

下图为我国1998 ?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 1998?2016 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

A.东北方向移动

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南方向移动

D.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从纬度来看,1998?2016 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总体向南移动,从经度

来看,基本向东移动,总体向东南移动,故C项正确。

6. 推测上图中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

A.东南地区经济发达

B.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

D.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图中的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主要为东南。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重心的变化,故A项正确。

[能力提升]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

图,读图完成7?8题。

7 .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美、德、加、英、澳等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为正值,中、墨、印、印

尼、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为负值,这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8.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 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答案C

解析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加强迁出地人口与外界社会文化交

流,促进生活观念的更新,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人口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读2005?2010

年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港澳台资料暂缺)人口净迁移率(%)统计表,完成9?11题。

9. 2005?2010年期间()

A. 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数量较少

B. 整体人口净迁移率相对均衡

C. 中西部省区劳动力流失严重

D. 新疆人口净迁移率零增长

答案C

解析表中数据为人口净迁移率,不能反映人口迁移数量,排除A项;人口净迁移率不

均衡,B项错误;大部分中西部省区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说明中西部省区劳动力流失严重,

C项正确;新疆人口净迁移率较大,D项错误。

10. 造成2005?2010年我国人口净迁移率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区域()

A.气候的舒适度差异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风俗习惯差异

D.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答案B

解析读表可知,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区)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中西部地区人口净迁移率普遍小于0,说明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故B项正确。

11. 2000?2010年京、津、沪、浙、粵五省市净迁移率较高,对该五省市的影响是()

A.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B.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

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D.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D

解析读表可知,这五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人口为净迁入。受人口迁入的影响,生

态环境质量变差,加剧城市住房紧张局面,加大城市交通拥堵压力,A、B C三项错误;提供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

12.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 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

国际上最大的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4分)

(12 分)

(2)为什么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 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6 分)

(4) 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6 分)

答案(1) 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地区和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3) 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13.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分)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 港澳台资料暂缺) 。

(1) “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 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

什么特点?(8 分)

(2) 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8 分)

(3) 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省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8 分)

(4) 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4 分)

答案(1) 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 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的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第(1) 题,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等方面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图中获知。第(2) 题,部分农民工流入新疆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从事棉花的采摘,主要集中在8?10月。第(3)

题,影响山西和云南人口迁移的因素应分别从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 题,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和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地理必修一第一二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 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 3.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其他恒星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 二太阳系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2.地球为什么存在生命 内因: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 外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光照稳定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波长分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太阳辐射能主要 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50%.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精】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物质的组成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 元素【氧硅铝鉄】→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地壳 Ps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位。【Ex most石英】(通过莫氏硬度计测定矿物硬度判别矿物。) 气态:天然气 矿物液态:石油、天然汞 固态: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等 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稀有金属等 矿物(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非金属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物等 2、岩石 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花岗岩) (火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页岩、砂岩、石灰岩【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钟乳石岩石(层理构造、化石) (成因)石灰岩→大理石 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Ps·沉积岩不一定有化石,有化石不一定是沉积岩。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 环的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 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地球表面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 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石 1、板块 ①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 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亚、太、美、印、非、南]; B.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C.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 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②板块的生长边界:张裂; 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大气的保温效应: 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2.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3.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7.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8.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9.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 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 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2、图3回答3-4题。 3、图2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4、图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5~6题。 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①②③④ 时间 自然增长率%

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第7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 要原因是()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 的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0~11题。 10.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13.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太阳系 银河系 (课本P3 图 1.2)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1.5)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特点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P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 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P11) P11 活动);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0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纲解读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知识清单 1. 2. 参考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 时间 空间 2.原始 传统 现代 原始 传统 现代 发达 发展中 传统 现代 现代 要点精析 要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三率”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增长的方式除人口的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的机械增长(后面将专门讲述)。 【典型例题】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1)~(2)题。 决定因素:______和______ 趋势:不断______ ______差异 ______差异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以来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差异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类型及特征 历史转变:______型→______型→______型 ______国家:现代型 ______国家:传统型 全世界:由______型向______型过渡 中国:已经属于______型 空间差异 人口增 长模式 及其转 变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关于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 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死亡率较低 B.迁出人口多 C.出生率较高 D.迁入人口多 2.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1990年-2000年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最少 6.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杭州。影响这一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8.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9.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加大教育投入 10.研究人口分布一般以()和()作为衡量指标。 A.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B.人口密度、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人均面积 D.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格局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 2 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42223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对迁入 地和迁出地的影 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 少迁出地人口密 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Word版)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 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

【范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154896160.html,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

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练习试题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 一、单选题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问题。 7.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D.偷袭政策的差异 11.“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2019/10/12);中国13亿人口(2019/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②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多数发达国家(以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三、知识扩展 1、人口的数量变化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并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基本类型。 2、人口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它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两种差异形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处于现代型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处于传统型增长模式;全世界的增长模式总趋势是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差异性是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各国、各地区人口的数量增长幅度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四、本节考点分析 较多涉及的内容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类型的特征;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重视对人口概念的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是查字典地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P8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2018 达到65亿:2018 2 28

年龄结构014岁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大于等于40%小于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于30%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 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2.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6.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 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 A、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9.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