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及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是一种常见问题。
渠道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工程建设不规范、地质条件不良、水力条件变化等多种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渠道滑坡,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设计、地质勘察和水力条件等各个因素。
渠道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质条件不良:滑坡地质条件是渠道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地质层或地层结构不稳定,土壤质地较松散,就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构造破碎带或滑动面的存在,也会导致滑坡的发生。
2. 工程建设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如挖掘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土石方的坡度过大或过小等,就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施工中若不合理地开展挖掘、填筑和爆破等作业,也会导致地质体的破坏和滑动。
3. 水力条件变化:水力条件的变化也是引发渠道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渠道内水位变化过大或水流速度过快时,会对渠道内的土体产生较大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土体变得松散,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针对以上成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合理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水力条件变化,确定合理的渠道形状、坡度和护坡方式等,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资料收集和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对渠道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资料收集工作,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历史滑坡发生情况,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施工监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是在挖掘、填筑和爆破等作业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方法,避免对地质体的破坏和滑动。
4. 加固和防护措施: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加固剖面、设置护坡、加固地基等,提高渠道的抗滑能力。
5. 水力条件控制:控制水位的变化和水流速度,避免过大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可通过设置引水闸门、排泥排砂措施等手段,保持渠道内的水力条件稳定。
渠道滑坡的成因多种多样,防治措施也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工程设计、地质勘察和施工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改变 滑带土 的性 状减小抗 滑阻力的 因素 , 如地表水 下 质均破 碎 ; 三是 均有不 同临空 面 ; 四是受 不 同程 度水作 用 ; 五 渗 、 下水位 变化 、 地 灌溉 用水 下渗 、 潜蚀 和溶蚀作 用等 降低 滑 是有 不 同程 度 的软弱 结构 面 ; 是浅 层滑 坡 多于 中 、 六 深层 滑
一
消除或 控制其作 用 以稳定 滑坡 , 对其他 因素则 采取一 般性措 二是 按滑坡体受力作 用情况不 同可分为 : 牵引式滑坡 , 滑 施 达到综 合性治 理 的 目的 , 下水作 用引起 者 以地 下截排 坡体因下部切脚, 如地 切坡等下部先行动, 而带动上部运动, 运动 水 工程 为主 , 因削 弱坡体 支撑 力引起 者则 以恢 复和 加强支 挡 速度 相对较 快 ; 推移式 滑坡 , 体受力 是上 部先变 形下滑 , 滑坡 工程 为主。具体 的原 因有 : 挤压下部随之移动, 其滑动速度一般较慢。 1 .由于渠线 经过 地段 地质 、 土壤 条件较 差 , 如有 软弱 土 ( ) 二 特征 层、 断层 、 风化土层 , 岩层倾 向渠 内, 面容 易产生滑坡 。 沿层 是滑 床倾 角均 在 2 。 以上 , 5 且小 于 山体倾 角 ; 二是 地
渠道 滑坡 是具有 滑动条件 的斜坡 在多种 因素综 合作用下 2 . k 地 质破碎 , 4 2m, 3 山体倾 角大 , 滑坡严 重 。 的结果 , 某一 特定 滑坡 总有一 或两个 因素对 滑坡 的发生 但对 ( ) 一 类型 起控制作用 , 我们称 它为 主控 因子 , 滑坡 防治 中应着 力找 出 在 是按 滑坡体 厚度情 况可分 为 : 浅层滑 匀 ( 于 6 ; 芝小 m) 中 主控 因子及其 作用 的机 制和 变化幅度 , 并采 取主要 工程 措施 层 滑坡 ( 6~ 2m) 深层 滑坡( 0~5 m) 0 ; 2 0 。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推进,渠道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也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渠道滑坡是指在水利渠道工程施工及后期运用中,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导致的边坡滑动,引起工程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本文将从渠道滑坡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渠道滑坡的成因1.地质条件影响地质条件对于渠道滑坡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及岩层的倾向、厚度、稳定状态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
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岩层的断层、裂隙、节理等易于受到水流冲刷、雨水侵蚀等因素的侵蚀,导致岩壁松动、滑坡等情况的发生。
2.工程施工不合理如果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合理,可能会给渠道周围的土壤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边坡的坡度变大、抗剪强度下降等问题。
另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条件进行人为“调整”,例如挖掘或填筑等操作,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引起了渠道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3.气候控制水土流失气候因素对渠道滑坡有较大的影响。
在降雨量较大、气温波动较大的区域,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而水土流失则会引起土层结构破坏、松动等,最终引起渠道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1.损坏渠道工程渠道滑坡的发生会导致渠道的破坏,引起渠道内的水位波动,甚至造成渠道内的洪水灾害。
渠道工程的损坏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可能引起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问题。
2.水土流失渠道滑坡所导致的水土流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造成植被流失、土壤质地疏松、水源污染等问题。
1.合理的工程设计在渠道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周围地质、地形、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工程不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加强监管防范在渠道施工期间,应该加强对整个工程的监管,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内的人员和车辆进出,避免因为车辆行驶、机械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地质结构的破坏。
3.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使得预测和监测渠道滑坡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借助地质雷达、GPS等技术手段,对渠道施工过程中及后期渠道工程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在危险出现之前及时采取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渠道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渠道滑坡是一个常见的施工安全隐患。
渠道滑坡不仅会给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对渠道滑坡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渠道滑坡成因1. 山体地质条件在一些地理环境复杂、地层岩性不稳定的地区,山体地质条件不良是造成渠道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地区常常存在有大量的软弱岩层和易溶解的岩石,这些地质条件导致了山体的不稳定性,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降雨等自然灾害,就容易引发渠道滑坡。
2. 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渠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设计、选址、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也会造成渠道滑坡。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或者采取了不合理的施工方法,都可能导致渠道滑坡。
3. 水文条件在一些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比如降雨量大、水位高等地方,也容易发生渠道滑坡。
水文条件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导致基岩溶蚀,增加滑坡的危险性。
4. 生态环境破坏在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地区,由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加剧,这也会造成渠道滑坡的发生。
二、渠道滑坡的防治措施1. 做好地质勘察在渠道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段进行渠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避免选择山体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方进行渠道工程建设。
2. 强化山体工程防护在山体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防止渠道滑坡的发生。
比如可以在山体上进行爆破、钻孔灌浆等加固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4.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在渠道工程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对于山体的地质条件要求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5. 加强施工管理在渠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渠道的土体发生失稳、滑动而导致的滑坡现象。
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两类。
为了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和减少灾害性后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渠道滑坡的成因:1. 自然因素:(1)土质条件:渠道土体松散、富含黏土、含水量较高等因素,会增加渠道土体的流动性,导致发生滑坡。
(2)地震:地震会导致地层抗剪强度的下降或土体液化等现象,从而引发滑坡。
(3)降雨:大雨引发的地下水涌出,会导致渠道土体饱和,增加土体的重量和流动性,加剧了滑坡的发生。
2. 工程因素:(1)设计不合理:渠道的陡坡和曲率过大,或者渠底水平度不均匀,都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2)施工不规范:施工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和加固,或者施工过程中疏于监管和控制,都会造成渠道土体的失稳。
(3)水力因素:水流速度过大、渠道弯道处的离心力、水流冲刷等因素,都会引起渠道土体的疏松和溃堤。
1. 加强工程设计:合理设计渠道的坡度和曲率,选择适当的土质参数和工程材料,确保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严格施工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注重渠底的压实和加固,及时清理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泥土、碎石等松散物质。
3. 预防地震灾害:加强对地震灾害的分析和预测,合理选择施工地点,采取地震动减震措施,提高渠道的抗震能力。
4. 做好排水工作:采取排水系统设计,及时排除渠道中的积水,保持渠道土体的干燥状态。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对渠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防止发生滑坡。
6.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渠道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对土壤流失的监管,减少土体松散和侵蚀,提高渠道土体的稳定性。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的成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在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影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阐述

影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阐述水利工程渠道的建设与人们开展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情况等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偶有发生由于渠道滑坡导致当地人们生产生活资料连带受损,生产生活被影响的事故,尤其是在山区更为常见,这应当引起施工建设者的广泛关注。
1 分析影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在施工中作者发现,主要对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现象造成影响的因素可以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来说有施工地的地质问题、施工地的水环境、施工设计、施工管理这 4 点。
只有分析原因,才能做到正确处理渠道滑坡现象和进行措施预防,接下来作者就逐点进行展开阐述:1. 1 自然原因在每次开展渠道施工之前,都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测。
由于对渠道施工的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和水环境两点,所以要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和记录。
1. 1. 1 施工地的地质问题大部分渠道的施工地点一般是在山区或者远离城市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会存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情况,且不同地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大有不同,最常见的如岩石地层。
就岩石地层来分析,一般石块较为坚硬,在进行施工时难度较大,同时岩石受外界影响程度较低,稳定性很强,所以岩石地层上进行渠道修筑的稳定性也就极强,能够减少出现滑坡现象。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地质松软的施工点,滑坡情况也就多发。
1. 1. 2 施工地的水环境施工地的水环境主要分为两方面进行探讨:雨水作业情况、地下水流情况。
如果施工当地季节雨水多发,而且地下水资源丰富、极具流动性,这些水难以排泄,就会出现地下水和雨水集中到地面上,溢出渠道,或者说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周边土壤松软化,不利于渠道墙体的作业,会减小渠道墙体的抗滑能力。
甚至更严重的曾经有一个施工点由于当地雨水过度充沛,地下水资源积聚,当一次暴雨冲洗后渠道的渠体出现滑坡、崩溃。
因此,要对施工地点的水环境进行了解。
1. 2 人为原因1. 2. 1 施工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而进行技术设计,也会引起渠道滑坡现象的发生。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发电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渠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和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渠道滑坡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
了解渠道滑坡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渠道滑坡成因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造成渠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都会对滑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地层岩性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等因素都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2.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渠道滑坡的重要原因。
未考虑地质条件的不稳定因素而进行设计,渠道的坡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引发滑坡的发生。
3.施工工艺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渠道滑坡的发生。
挖土方量过大、施工过程中振动过大等都可能破坏地下土层的稳定性,从而引发滑坡。
二、渠道滑坡的防治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参考地质条件,避免设计过程中出现瑕疵。
特别是在渠道的坡度、曲度等方面要有所考虑,避免设计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
对挖土、填方、爆破等工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强化治理在渠道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对渠道两侧进行支护,对切割坡地进行坡面加固,以提高渠道的稳定性。
5.完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渠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渠道周围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导致渠道坡地滑动。
6.定期检查维护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对渠道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确保渠道的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的发生。
水利工程中渠道产生滑坡的原因及有哪些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中渠道产生滑坡的原因及有哪些防治措施水利工程中,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主要是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的运行好坏决定的,渠道对农业生产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渠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滑坡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更好的保证渠道的效益得到发挥。
1 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渠道出现滑坡的问题主要是受到斜坡滑动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渠道滑坡的问题出现。
在出现滑坡的时候,通常都是有一个或者两个主要的因素引起的,人们将主要的影响因素成为主控因子。
在对滑坡问题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对主控因子采取措施,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或者是工程措施来对滑坡问题进行控制或达到消除的目的。
对于导致滑坡出现的其他因素可以采取一般的措施来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
在对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主要的原因是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会对坡体支撑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
可以加强支挡工程。
很多的渠道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经过地质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非常差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软土层或者断层倾向渠内的情况,这样岩层面非常容易出现滑坡的情况。
在水利工程中,出现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或者是灌溉用水下渗的情况都会导致滑带土强度出现降低的情况,因此,在对滑坡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可以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可以减小抗滑阻力。
水利工程在使用的时候如果遭到地震影响也是会导致滑带土结构出现破坏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保证施工方法是非常正确的,同时在施工中要采用适宜的爆破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滑坡的问题。
在渠道工程施工中,会经常出现新土石和老土石结合的问题,在进行结合的时候如果质量存在问题,也是会导致滑坡问题出现。
2 渠道的滑坡处理在对渠道滑坡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先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滑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能够对滑坡的稳定程度进行判断。
在找到滑坡出现的原因以后要找到滑坡处理的施工方案,在对方案进行确定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找到可行性最高,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避免出现过难的施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及控制
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备资源,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没有水资源的农业生产无法进行。
渠道滑坡作为其中的一项最常见的水毁形式,其多发地段是地质条件较差、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区域,发掘渠道滑坡的原因及治理方法,切实做好渠道滑坡的防治工作,将对农田灌溉、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渠道滑坡产生的原因
渠道滑坡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或两个因素发挥主要的作用。
在渠道滑坡防治中,需要找出主要影响滑坡的因素以及其变化的幅度,并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滑坡,并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治理。
具体来看,渠道滑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工程经过的地段地质和土壤的基础条件较差,例如存在软土层、风化土层、断层等,大大增加了滑坡发生的概率。
(2)该地域存在着易导致滑坡的因素,例如地下水下渗、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等因素。
(3)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地域变化,例如发生地震或者爆破等现象等。
(4)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施工方法或者爆破方法,使得边坡的滑动力加大,更容易引起滑坡现象。
(5)有些土壤是两种土壤的结合,如果新土与旧土的结合质量不够好,就会引起结合层的滑动。
渠道坡角如果有人人为的进行挖土或者是有水流经过冲刷土壤导致坡脚被挖空,也极容易导致滑坡现象。
2、渠道滑坡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水利工程中,渠道滑坡的施工尤为重要,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渠道滑坡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管理方面,通过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监控,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2)技术方面,通过合理的治理技术,对渠道滑坡现象进行治理,使滑坡现象得到控制。
(3)安全方面,通过预防和治理来增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
2.1管理方面
在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之前,首先要对即将开展工程的地域进行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勘探,综合各项指标与参数,分析当地可能产生滑坡的因素,并及时进行治理,对于容易产生滑坡的线路要避免。
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址条件的特征来设计开挖的渠道和管线的位置,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很多滑坡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土层风化膨胀和雨水膨胀的自然规律,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尽量缩短施工的时间,防止季节的变换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施工中要重视管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土层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检查、排水护等工作,在滑坡出现预兆的时候(如出现裂缝、坡面膨胀、表面开裂等),要及时的进行维护工作,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2.2技术方面
常见的渠道滑坡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档、埋管、渡槽及改线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搭配使用,以增强治理效果。
下面将一一进行简要介绍。
2.2.1排水导渗
坡体的位置不同,采用的排水方式也不同。
地表的排水方法主要从滑坡体以外和滑坡体以内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滑坡体以外的排水通常以拦截旁引为主,一般是在滑坡围界五米以外的地方修筑环状的截水沟,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最终目标是防止滑坡体外的水渗入滑坡体内。
对于滑坡体以内的排水主要采用防止下渗和引出的方法。
第一步是要将滑坡体内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将地表水进行汇集,然后排出滑坡体外。
地下的排水方式主要是导渗,常常采用截水盲沟的方式来防止滑坡体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外。
对于滑坡外的排水一般都用导渗沟或者干砌石护坡或排水管等。
2.2.2削坡减载
一些滑坡是推移式浅层滑坡,在处理这种滑坡的时候,一般采用削坡减载的方式,通过减小滑动力来减少滑坡。
削坡是指降低坡地,使原来的陡坡变得平缓,减载是指将滑坡的荷载减轻。
如果削坡减载还是无法稳定滑坡,那么就可以采用减载与支档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滑坡。
2.2.3支挡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如果出现渠道塌方或者即将塌方的现象,就需要采用支挡的方式进行防护。
可以根据地形的具体条件,来采用多种的支挡防护措施。
2.2.4埋管
埋管是一种由地上转为地下的治理方式,通常使用在地质条件较差和坡体陡峻的地域。
这种情况下从外部治理的难度较大,坡体很难稳定,极容易产生滑坡,因此从内部治理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滑坡的治理。
2.2.5渡槽
在一切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由于地形和自然环境的限制无法保持渠道稳定,这种情形下就可以采用修建渡槽进行水资源的传送。
2.2.6线路改造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些较小的项目事先未进行环境勘测,导致
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的渠道建立在滑坡体上,使渠道非常不稳定,尤其是雨水入渗将会导致整个渠床发生很大的位移和沉陷,影响坡体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线路改造的措施,使线路避开滑坡区域,以防止事故。
2.3安全方面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中的边坡过陡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正,保持边坡的稳定。
对于施工中发现的有可能出现滑坡现象的地段要及时进行治理,防止滑坡导致的安全问题和水利工程的质量受损。
在日常的维护中,应将渠道中的水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运行,并且要注重对渠道的巡逻检查,监督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且对渠道周围的杂草、垃圾、淤泥等进行及时的清理,如果渠道的一些部位出现了损坏或者漏水的现象,要及时查明损坏的原因,第一时间将漏洞弥补,并做好防渗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