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

合集下载

袁世凯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背后上演了哪些什么闹剧

袁世凯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背后上演了哪些什么闹剧

袁世凯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背后上演了哪些什么闹剧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当上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之后,逐渐对⾰命党⼈⼠⼤肆迫害,直⾄两边彻底闹翻。

⼀开始还有⾰命党的掣肘,⾰命党势⼒削弱之后,⾃⼰的贪婪也随之显露出来。

1915年,在经过多⽅操作后,中国各省赞成了袁世凯提出的君主⽴宪制,12⽉2⽇,袁世凯发布了接受皇帝职位的申令,并在居仁堂接受朝贺,成⽴⼤典筹备处,将“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有⼏个⼈是不得不提的。

⼤⼉⼦袁克定袁世凯的⼤⼉⼦袁克定,⾝体残疾,但是对袁世凯能称帝付出了莫⼤的⼼⾎,⼤部分关于袁世凯称帝的舆论,都是他制造出来的,他这么做,主要是袁世凯如果称帝,那么他就是太⼦,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了。

1912年,清廷倒台后,南京临时政府派专使“接”袁世凯到南京就职。

但是在专使到达北京后,却发⽣了⼩规模兵变,且有传闻“北京不能没有袁世凯”。

这⼀事件吓到了来京的专使,导致南京临时政府向让袁世凯到南京任职的计划泡汤,⽽这个计划主要是因为袁世凯和南京⽅⾯约定,逼迫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做第⼀任总统。

⽽当时经过会议已经选出南京为⾸都,南京⽅⾯认为,袁世凯要在南京任职,才能使⾰命顺利进⾏下去。

1912年3⽉,南京临时政府妥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这⼀事件的操作者,就有袁克定!据可靠史料分析,在专使到达北京后发⽣的兵变,正是袁克定⼀⼿策划的。

在袁世凯就任总统后,袁克定更是积极制造帝制舆论,推动袁世凯称帝。

据袁世凯⼥⼉袁静雪回忆,袁世凯喜欢读《顺天时报》,袁克定则伪造《顺天时报》,致使全家⼈得到的都是假的社会消息。

直到家⾥的⼀名丫鬟带回来⼀份真的《顺天时报》,这个事才被发现,当时袁世凯狠狠教训了袁克定。

袁世凯称帝最有⼒的推⼿,就是他的⼉⼦了。

⽽下⾯两位位⾃⼰⾝边的⼈,也起到⼀定作⽤。

幕僚杨度和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杨度和古德诺商讨,古德诺并不知道杨度的⽤意,因⽽直⾔不讳,中国适合君主⽴宪制。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难点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讲述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的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革命党人是怎样与之斗争的?二是张勋复辟为什么会很快失败?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四个: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这一课内容教材编排体系清晰,每一子目都呈现对比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分析,说明民主与专制是一项长期的斗争,最终的结论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第一目‚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本目介绍了袁世凯专权和二次革命两个问题。

能让我们对袁世凯走上复辟之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共和制的艰辛斗争。

①袁世凯专权先简单回忆袁世凯是如何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教师总结,这决定了他必然要对内镇压革命势力,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面上拥护共和,但暗地做好镇压革命势力的准备,以实现其独裁统治。

袁世凯的主要做法,先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阅读“历史纵横”材料,思考袁世凯杀害宋教仁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

再次向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接着又免去江西、安徽、广东三个省反对借款的都督职务,并派兵南下镇压。

②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第二目‚‘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袁世凯靠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一步步走上了独裁、复辟的道路,为此也有了反对复辟的护国运动。

袁世凯帝制复辟的的社会基础和失败原因是什么[1]

袁世凯帝制复辟的的社会基础和失败原因是什么[1]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和失败原因是什么关键词:袁世凯;帝制复辟;社会基础;失败原因自1914年5月袁记“新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公布后,袁世凯就准备再高升一步,做中国的新式皇帝。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表面同情和支持,包括政治上的许诺和财政上的支持,以及人员参谋等方面的参与等。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时公开怂恿袁世凯称帝,英国公使也亲自和袁密谈,宣称在辛亥革命时就曾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表示对袁世凯的复辟早已心照不宣。

袁世凯派人到美国活动,美国也表示同意。

帝国主义可谓用心良苦,其意图是想进一步掠夺中国。

第二,袁世凯操纵和控制的北洋军阀反动势力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实力保证。

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是带有近代特征(即资本主义色彩)的军队,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所以袁世凯利用手中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逼迫清帝退位,而且也迫使革命党人让步,夺取了革命果实,最后还依仗这股军事实力妄图复辟。

辛亥革命赶走了清帝,建立了民国,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仍然存在着产生皇帝的社会基础。

封建君主专制是适应大地主大官僚集团利益的政治制度,当袁世凯确立了军阀专制独载的统治后,大地主大官僚集团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重建封建王朝的意图。

第三,思想舆论基础:袁世凯下令尊孔复古,定孔教为国教,学校读经,宣扬封建伦常道德;还授意他的政治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国与君主论》,鼓吹“中国君主制”,另一顾问有贺长雄抛出《共和宪政持久论》,随即由其心腹杨度组织“筹安会”筹备复辟,并组织“公民请愿团”向参议院请愿“变更团体”。

总之,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认为复辟帝制的障碍已除,开始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的阶段。

袁世凯复辟帝制首先是破坏先定宪法,后选总统程序,使其成为名正言顺的独裁者。

反对袁世凯复辟

反对袁世凯复辟

请回答: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何在? 趁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变中国为日本独 占的殖民地。 2.袁世凯为何接受这样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争取日本帝国主义对他 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的准备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对内:破坏民主共和
A、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解散国会和国民党
材料:
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 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 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回答:袁世凯担心什么?宋教仁等能否成功, 为什么?
惧怕国民党势力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竞选以合法手 段打破他独裁的企图。 宋教仁等不能成功。因为袁世凯有军队,凭武力镇压。
2.国民党希望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 世凯的权力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6、5
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1916.6.6
政虽 权然 依保 旧住 被了 北民 洋国 军的 阀招 掌牌 控, 。但 是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很快就失败?
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 行逆施失去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和革命党人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北洋军统治的正式建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 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北洋军阀的性质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 建买办的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及其以后北 洋军阀统治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 的利益,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帝制自为,以“洪宪”为国号,演出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仅历83天便告失败,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窃国后,疯狂破坏民主共和制度,镇压革命势力。

他解散国会,毁弃《临时约法》,一步步集中权力。

特别是1914年颁布的袁记《中华民国约法》和修订的《大总统选举法》,规定了有皇帝权力的总统制,更可视为洪宪帝制的前奏曲。

为了早日黄袍加身,从1915年起,袁世凯加紧了复辟帝制步伐。

当年8月3日,他的美籍法律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宣称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另一顾问日本人贺长雄也抛出《共和宪政持久论》,宣扬中国应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集权于袁世凯。

1915年8月23日,杨度等六人组成筹安会,大肆鼓吹只有改行帝制才能固国本而救危亡。

此后帝制活动便公开进行。

筹安会四出活动,积极策动湖南、吉林、奉天(辽宁)、湖北、安徽等省组织分会,同时通电全国,要各地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速派代表进京,“讨论”国体,打算在代表赞成君主立宪后,即向参政院发起改变国体的请愿。

就在筹安会成立的第二天,8月24日,上将军段芝贵及袁乃宽等在石驸马大街袁宅召开秘密军警大会,讨论所谓“筹安”事宜。

会后,中央军事机关及将校级以上军警官员、海军舰长等数百人上密呈给袁世凯,请愿实行君主制。

当时北洋派内部,各省军阀从保住地盘、巩固既得利益出发,大多阿附袁世凯,积极劝进。

也有一些头面人物从维护北洋统治的长远利益着眼,从反对建立袁家王朝、避免对袁氏父子称臣出发,颇不以帝制为然。

段祺瑞称病退居西山;身为国务卿的徐世昌则采取了不阻拦也不赞成的超然态度。

袁视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为帝制成败的第一要素,千方百计争取列强的支持。

德国早在两年前就表示中国应建立强有力的君主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与奥国一致表示支持中国改行帝制。

美国采取不干涉态度。

这样,袁政府的外交主要是乞求日本与英国的承认。

日本首相谓大隈重信表示,只要袁“诚意联日”,日本对中国改行帝制,将“努力为援助”。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高中历史课题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中历史课题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素养点拨】 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 然。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混战:
2.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 同的军阀所控制。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 “府院之争”(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权力斗争)。 4.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 辟。 5.维护共和: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素养点拨】 立足唯物史观认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及经济 【情境素材】 1.维护共和的斗争 史料一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 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2.统治特点: (1)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 (2)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 (3)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 (4)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 (5)北洋军阀的统治方法都极端残暴而且愚昧。各派军阀依恃武力,实行军事 独裁统治。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关键信息
史料实证
阐释和描述问题的能力
抓住史料一中注册公司数和资本总额数的变 化和史料二中“中华民国”“提倡国货”
提示:现象: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原因: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史论阐释】 一、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统治特点 1.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 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

第11课 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点总结

第11课 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点总结

第11课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知识点总结一、二次革命(导火索是“宋教仁案”)1.背景: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宋教仁为了反对专制独裁,组成国民党。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领导人:孙中山、黄兴3.结果: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失败,孙黄二人流亡日本。

二、护国战争(“国”指中华民国)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1)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1+2+3) 1个废除,2个解散,3个总统①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②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③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为换取日本支持,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2.护国战争(1)背景:针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3)结果:①功绩: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②失败: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分裂,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教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切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的行为都不会成功;得民心者得天下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制不得人心,违背历史潮流。

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坚决斗争.③袁世凯众叛亲离三、军阀割据1. 概况: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主要军阀有:①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②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控制着北京政府);③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2.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帝国主义在华相互争夺特权,扶植各自的代理人3.军阀割据的危害:①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四、小结1.日本为什么要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全面控制北洋政府,扩大在华权益,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2.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北洋军阀斗争的实质: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博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操纵和控制着北洋军阀反动势力
(3)依仗有社会力量 (4)大造舆论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
2.袁世凯复辟背景
3.袁世凯败亡原因
根本原因: 逆历史潮流 四、启示
材料1:“于国体狭……爱憎之间,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其爱憎 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 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 题者》)
2.袁世凯阴谋得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1)特点: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加紧 专制
(2)为维护专制统治的手段: 对内: 对外: (3)说明:
3.袁世凯窃国
4.袁世凯卖国 第一、“善后借款合同”
目的: 影响:
1908年,袁世凯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声明》
订 立 《 中 俄 声 明 》
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天下
袁世凯窃国卖国复辟帝制
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背景
(1)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列强积极 扶植袁世凯 帝国主义为什么扶植袁世凯? 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选中袁世凯取代清政府? 帝国主义如何帮助袁世凯?
(2)从国内形势看:
• 封建势力和立宪派反对革命支持袁世凯 • 第二,革命政权中的旧官僚和立宪派,趁机 向革命派进攻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1904年8月3日英军侵占拉萨
第三、表示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为 什么说“二 十一条”是 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启示:
袁世凯对外卖国活动与他的对内 专制独裁活动紧密相关,帝国主 义对袁世凯提供支持都是与他们 伺机扩大侵华权益紧密相关。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背景 (1)袁世凯卖国投靠帝国主义换取帝 国主义支持 (2)依仗军事实力
原因:他们是投机革命者 说明:革命营垒内部成分复杂、思想混乱、组织 涣散 影响:关键问题、关键时刻配合帝国主义和袁世 凯向革命施加压力,进行攻击。 从内部攻破,使革命思想组织趋于瘫痪。
• 其三、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表现:力主北伐——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妥协的直接原因: 妥协的根本原因: 启示:革命胜利必须制定和提出明确 的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
材料2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 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国民者复生于国内”(孙中山《第二次 讨袁宣言》) 材料3 :“国人之责,唯在讨袁”(蔡锷《誓告国人文》)
上述材料各说明了什么观点?
袁世凯在哪些方面表现刀大杀人多?
刀 大 杀 人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