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第33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133N o 142010年08月

Journal o f Yangt ze U niv er sity(Social Sciences)

A ug.2010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黄远卿(1978)),女,福建泉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

黄远卿

(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人们

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出国人员归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人们却知之甚少,或不以为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击;反向文化冲击;母文化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431-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人们对于到异国他乡将遭受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并经历跨文化适应已经有所了解和准备。然而,当出国人员带着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回国后,他们还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再适应。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归国人员对于回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缺乏了解和准备,这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尤为迫切。

一、文化冲击与反向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人类学家Kalver Oberg 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按照一套社会准则生活的,处在母文化环境中时,人们往往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觉意识,而当他进入一种不同文化模式的时候,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新文化的社会符号不熟悉,在心理上会产生深度焦虑感,从而产生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出国人员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兴奋和乐观。处于这阶段的出国人员对于异国文化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新鲜感,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的时间。休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在经历了蜜月期后,由于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与母文化不同,尤其是价值观

的矛盾和冲突,出国人员开始对周围环境感到不舒服,同时会经历日益增多的失望、挫折、灰心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回复调整阶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和迷惑之后,出国人员会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他们开始认识新朋友,了解新的风俗习惯,用比较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环境,他们心理上的沮丧、混乱、孤独感和失落感会渐渐减少,慢慢适应异国文化的环境。这一阶段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调整,出国人员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他们适应了异文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反文化冲击指的是出国人员在异域文化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经历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和适应过程后,再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的不熟悉、误读等现象。

反文化冲击基本上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兴奋期,出国人员在回国后,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归国前夕,人们一直在激动地期待回国的那一刻。现在,他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朋友。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出国经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他们也很兴奋地向好友们讲着异国趣事,并把自己带回的照片与朋友分享。在这一阶段,人们不断来访,听他们讲述异国经历,归国者似乎成了名人。然而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月

长,归国者很快地进入了不适应期。不适应期,归国者很快发现,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已经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更糟糕的是,周围的人们似乎也不再对他们的出国经历感兴趣。在生活中,他们感觉到陌生和疏远。在这一时期,人们会表现出同出国时经历的文化冲击一样,感到焦虑、失落、失眠、紧张,甚至无所适从。再适应期,在经历了归国后的不适应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归国人员都会最终进入对母国文化的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回国者对母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和适应,并把他们在异国文化的经历融入到了母文化中。

反文化冲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影响反文化冲击的个人因素包括出国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一般来说,年龄大的出国者能更好地应对反文化冲击,这是因为他们对母文化模式有了较深的理解,当他们面对新文化时,不会只是完全放弃母文化,全盘接受新文化。而年龄小的出国者,往往会逐渐淡忘自己的母文化,而完全融入于异文化中,因此,当他们回国时,反文化的冲击也会更强烈。另外,性别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比对男性更大。例如,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当她到了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时,她会培养起自信心和独立感,然而,当她再回到母文化时,却得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适应她在母文化中的角色。再者,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出国后能够越快地克服文化冲击,回国后也更容易重新融入母文化。

环境因素。影响反文化冲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母文化的改变,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对归国者提供的支持网络。社会在不断变化,母文化在出国者出国期间也在经历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同样的,在出国期间,出国者的家人朋友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可能结婚、升职、搬迁,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总之,他们不再是出国者所记忆和期待的样子。另外,当出国者回到母文化后,如果亲人朋友知道他们将会经历反文化冲击,从而能够给归国者更多的理解和鼓励,那他们也能更加顺利地应对反文化冲击,从而能尽快地重新融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应对反向文化冲击的策略

正如适应文化冲击一样,应对反向文化冲击,重新适应母文化也是需要时间的。不管你离开了多长时间,当你回到自己的祖国时,你都会被反向的文化冲击震惊。有时,反向文化冲击比出国时所经历的文化冲击来得更剧烈,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想到或者根本不相信回到自己的国家还需要重新适应本国文化,所以,归国人员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回国后将要遭遇的反向文化冲击。

归国人员要善于观察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知道如何处事和接人待物,要试着逐渐改变,结交新朋友,迅速重新建立社交圈,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和所受的冲击同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以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归国人员在归国前或归国后可以到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接受相应的归国培训。归国培训可以帮助归国人员了解到归国后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归国后如何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同时,归国培训也为有相同经历的人群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归国人员回国并不是文化适应循环的结束,而是对熟悉的母文化的重新融入。反向文化冲击是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并不比出国后的文化冲击简单。在反向文化冲击中,归国者面临着对母文化的再认识和对所获得的新文化的再调整。例如,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出现障碍,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心理上需要承受新的压力等。同时,文化再适应也有正面的效果,包括对母文化更多的认同与欣赏、价值观的完整、视野的开阔等。

反向文化冲击的研究对中国的归国人员特别是留学归国人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留学,而且,有不少已经获得他国护照或定居权的华侨华人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中国工作定居,不少跨国公司派遣华人从事高层或中层管理工作或进行贸易活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归国人员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他们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归国人员群体的研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庄怡川.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J].华侨华人历

史研究,2005(12).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https://www.360docs.net/doc/155623095.html,

# 432 #

taken by the arg ument of/pat ient0through movement,and the middle verb must be mod-i fied by an adverb as its adjunct.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 ion of middle construction by virtue of some theories in TG Grammar,and several syntactic feat ures of middle con-struct ion are also summarized.It is aimed at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each-ers in their explaining this sort of sentences and making the English learners know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middle construct ion.

Key words:middle construct ion;TG Grammar;syntactic feature

343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lish-Major Tal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 AO Dong-she ng(Colleg e of Foreig n L ang uag es,L uoy ang N ormal Univ ersity,L uoy ang H e nan471022)

Abstract: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loaded w ith t 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ducat ion in China.The t raining qualit y of English-major tal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det ermines the trend of the basic educat ion.Its training mode is supposed t o center on the normal skills training and normal education,embody the profound f oundation,high qualit y and strong ability of the t alent s.Eng lish-major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 ies should at tach importance to human development in a long run and t rain excellent t alent s to ser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 ion.

Key words:local normal universit ies;English-major;talents t raining mode;considerat ion

381Analysis on the S tatus and Solution of Teachings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ou rse FENG Zhe ng(Colleg e E nglish De par tmen t,Guang z hou Sp ort Univ ersity,G uang zh ou G uang dong510500)

Abstract:Writing is one of t he important assessments of college student s'abilities in using English.It i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at involves grammar,vocabulary,sentence patt erns and discourses,and is also a difficult aspect in English t eaching.With reg ard t o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w rit ing in college st udents and in order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w rit-ing abil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t o the main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w rit ing course.

Key words:college Eng lish w riting;teaching;st atus;solution

383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based English 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Model ZH ANG Xiu-qing,ZH U Jing(Dep artment of F ore ig n L angu age,J iang men P olytech nic,J iang men Gu angd ong529000) Abstract: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has emerged under t he con-tex t of colleg e English reform.T he paper,based on the result s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s,draw s a pict ure about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patt erns under t he int ernet-based environment after the research w hich covered one semest er investigated160grade2Eng-lish majors in a college.It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their autonomous listening so as t o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t eaching.

Key words:internet;autonomous learning;learning model

393The Impac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on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 ports in Longyan TONG Jin-ma o(De par tme nt of P hysical E du cation,Fu j ian Tr ansportation T ech nology I nstitute,F uz hou Fuj ian350007) Ab stract:The29th Olympic Games w ere held in Beijing.The mass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of Longyan are directly promoted by Olympic stars in Longyan.In this paper,literature research, survey method,comparative method,expert interviews are used,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on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Longyan.

Key words:Beijing Olympics Games;Longyan community sport;development;impact

431On C auses and Strategies of Reverse Culture Shock in C ross-C ultural Communication

H UANG Yua n-qing(Colleg e of Ap p lica tion T echnolog y,Quan zh ou N or mal Colle ge,Quanz hou F uj ian362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more and more Chinese go a-broad for various reasons.In cro 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 e have learned quite much a-bout culture shock.T his thesis firstly explains t he tw o key terms of cross-cult ural commu-nication and reverse culture shock.It also discusses t he stages,the reasons of reverse cu-l ture shock and some sugg estions are g iven.

Key w 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e shock;reverse culture shock;home culture Edited by YE L-i rong

#?#

跨文化交际习题

跨文化交际习题

跨文化交际习题 1. 单选题:(1.0分) 在日本,喝汤时发出很大吮吸的声音会被认为是______。 A. 粗鲁而讨厌的 B. 你喜欢这种汤的表现 C. 在家里不要紧,在公共场合则不妥 D. 只有外国人才这么做 解答: B 参考答案: B 2. 单选题:(1.0分)

在日本,自动售货机里出售除下列哪一种饮料以外的所有其他饮料? A. 啤酒 B. 加糖精的保健饮料 C. 加糖的咖啡 D. 美国公司生产的软饮料 解答: B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1.0分) 在拉丁美洲,管理者______。 A. 一般会雇佣自己家族的成员 B. 认为雇佣中级家族成员是不合适的 C. 强调雇佣少数特殊群体员工的重要性

D. 通常雇佣比实际工作所需更多的员工 解答: A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1.0分) 在拉丁美洲,人们______。 A. 认为交谈时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是不礼貌的 B. 总是等到对方说完才开始说话 C. 身体接触次数比相似情况下北美商人多 D. 避免身体接触,因为这被认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解答: C 参考答案: C

5. 单选题:(1.0分) 马来西亚的主要宗教是______。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解答: D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1.0分) 在泰国______。 A. 男性之间挽手同行很常见

B. 男女之间在公共场合挽手很常见 C. 男女同行是很粗鲁的举止 D. 传统上男性和女性在街上遇见会互相亲吻解答: A 参考答案: A 7. 单选题:(1.0分) 在印度,进食时恰当的举止是______。 A. 用右手取食物,用左手吃 B. 用左手取食物,用右手吃 C.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左手 D.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右手 解答: D 参考答案: D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 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3.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4.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文化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中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这一理论把文化比喻成冰山:露出水面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 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国国旗的地方集合。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答案: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只身一人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她刚刚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接他的当地学校人员态度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情,反而十分冷淡,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晓雨发现,学校里其他泰国老师对她的态度也并不热情。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教学工作,甚至连主动的招呼也没有。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还影响到了汉语的教学。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雨与当地人之间交际的问题并不是由语言障碍所引起的,文化障碍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蜜月期,挫折,调整和适应四个阶段。李晓雨在一开始对泰国人抱有一种思维定式,即原有的“文化成见”。在她的想象中,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而当她受到接待人员的冷漠对待时,想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她很难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状况,甚至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这使得李晓雨在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中迅速从蜜月期进入到了挫折阶段。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李晓雨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直到她看到一位泰国教师在批改了学生的作业后亲吻了学生的脸颊。这件事给李晓雨带来的触动很大,因为她以前从未有过教师亲吻学生的经历。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对象,泰国教师与学生间亲吻脸颊这样的动作在中国是绝少会发生的。部分也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传统有关。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对异文化的不了解,很容易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以致于加深双方的隔阂。在李晓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她也开始尝试按照当地人的方式来进行交际,并尝试亲吻了学生的脸颊,效果出乎她意料的好,她与当地人的交际也开始融洽起来。这时的李晓雨已能够逐步克服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逐步进入到调整阶段。 案例中提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升旗事件。李晓雨热情爽快地同意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使当地教师十分惊讶,从此其他泰国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李晓雨开始进入适应阶段,这与她坚持不懈地融入异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泰国老师表现出的惊讶看出,之前学校里的中国教师在与当地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文化策略,也没有积极尝试与异文化的沟通,因此给对方造成了中国人不尊重泰国文化的负面印象,这也是最初的接待人员对李晓宇态度冷漠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文化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交际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本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一名李晓雨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通过上文对案例中提及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要尊重当地文化,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期末考试范围 ? 1. 阅读理解2篇(20%) ? 2. 选词填空:15个句子(15个备选项,课后的key concepts,概念的词为主。(15%) ?eg: ———the belief that 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lth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 ? 3. 简答题:课后comprehension questions和case study( 课内或者稍微改动的)。(25%) 4. 实用写作:一封信什么的(格式)(10%) 5. 写作:给出某个文化现象观点,运用所学文化差异进行评论 (comment)。(30%) 如: 说给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文化现象),我们要用所学的中 美教育差异进行评论,议论文形式。 价值观,家庭观,社会关系朋友观,饮食观,教育观,时间观等 篇目:Unit1: A B C Unit2 A Unit3 A B Unit5A Unit6A Unit7 A Unit10 B Unit1 A Key concepts reservation: 谦逊的coldness: 冷静的 modesty:谦虚的 humor:幽默的 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 Q1、what is a reserved person like? Answer: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Q2、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men? Answer: reserved 、humor、modesty、cold、sportsmanship. Q3、what is sportsmanship? Answer: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 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Case study Q、What made the British feel quite unhappy in this situation?

中英文-珍贵-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件资料全

I.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ulture may be defined as what a society does and thinks. (Sapir, 1921) ●Culture refers to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particular groups of people. It includes everything that a group of people thinks, says, does, and makes. (R. Kohls, 1979)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1.Culture is not innate; it is learned; 2.Culture is transmissible from person to person, group to group, and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Culture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changes continuously over time; 4. Culture is selective; (every culture represents a limited choice of behavior patterns) 5. Culture is composed of interrelated facets; 6.Culture is ethnocentric (centeredness on one’s own group). The American sociolinguist D. Hymes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wit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ould know when, where and what to speak to whom and how.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th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is alway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way: Communication is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messages, symbols, thoughts, signs and opinions. The Ingredients of Culture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第33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133N o 142010年08月 Journal o f Yangt ze U niv er sity(Social Sciences) A ug.2010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黄远卿(1978)),女,福建泉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 黄远卿 (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人们 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出国人员归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人们却知之甚少,或不以为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击;反向文化冲击;母文化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431-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人们对于到异国他乡将遭受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并经历跨文化适应已经有所了解和准备。然而,当出国人员带着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回国后,他们还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再适应。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归国人员对于回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缺乏了解和准备,这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尤为迫切。 一、文化冲击与反向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人类学家Kalver Oberg 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按照一套社会准则生活的,处在母文化环境中时,人们往往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觉意识,而当他进入一种不同文化模式的时候,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新文化的社会符号不熟悉,在心理上会产生深度焦虑感,从而产生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出国人员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兴奋和乐观。处于这阶段的出国人员对于异国文化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新鲜感,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的时间。休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在经历了蜜月期后,由于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与母文化不同,尤其是价值观 的矛盾和冲突,出国人员开始对周围环境感到不舒服,同时会经历日益增多的失望、挫折、灰心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回复调整阶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和迷惑之后,出国人员会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他们开始认识新朋友,了解新的风俗习惯,用比较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环境,他们心理上的沮丧、混乱、孤独感和失落感会渐渐减少,慢慢适应异国文化的环境。这一阶段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调整,出国人员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他们适应了异文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反文化冲击指的是出国人员在异域文化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经历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和适应过程后,再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的不熟悉、误读等现象。 反文化冲击基本上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兴奋期,出国人员在回国后,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归国前夕,人们一直在激动地期待回国的那一刻。现在,他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朋友。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出国经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他们也很兴奋地向好友们讲着异国趣事,并把自己带回的照片与朋友分享。在这一阶段,人们不断来访,听他们讲述异国经历,归国者似乎成了名人。然而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

跨文化交际课前习题答案

UnitTwoCultureShock Ⅰ.Fillinblanks a.Inaformalwesternmeal,youreofferedasecondhelpingbutyouhavealready hadenough.Youshouldsay“______”.ThatwasdeliciousbutIvealreadyhadple nty,thanks. b.Taboosarewords,expressions,et c.thatareconsideredasbeing______or__ ____.unpleasant,disgustingc.______isaculturethatscoreshighonindividual ism.Individualculture d.Socialdistancereferstothedegreeof______or______betweentwoculture s.similarity,dissimilarity e.Becauseoftheir______,individualistsgivelittleth oughttothe______ofothers.Butcollectivistscareverymuchwhatothersinth eirgroupsthinkanddonotliketobethetargetsof______and_______.indepen dence,evaluations,scrutiny,criticism Ⅱ.KeyTerms a.cultureshock b.collectivistculture c.hospitality d.politeness e.privacy 在一个正式的西餐,你再提供一次帮助但你已经有足够的。你应该说“______”。那是美味的但我已经有很多,谢谢。 B.禁忌词,表达,等,被视为______或______。不愉快的,令人厌恶的 C. ______是一种文化,分数高的个人主义。个体文化 D.社会距离指的是______或______程度在两种文化之间。相似性,相异性 E.因为他们______,个人主义者不在乎别人的______。但集体主义者非常关心他们小组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文化交际课后答案

Case 1 A Canadian The shipping agent(代理) is serving the customers in the way that is considered efficient in Venezuelan(委内瑞拉) culture. To the Canadian, however, this is unfocused activity(活动) that is not nearly as efficient(有效地) as it would be —particularly from her point of view — if the agent simply dealt(处理) exclusively(专门) with her scheduled(计划) appointment. In Canada, businesspeople typically(通常) write appointments and activities into the day’s agenda(议程) every day. They then work sequentially(顺序) through the agenda until they have completed each task or the day is over. In other words, Canadians prefer to do one thing at a time, while the South Americans, including Venezuelans, tend to do a few things simultaneously(同时). Case 2 A dozen As a Westerner, the American visiting professor(客座教授) does not quite understand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集体所有制) of information in some other cultural environments. What made her annoyed(恼火) is a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information about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generally assumed(认为) that personal matters are private(隐私). Teachers go through elaborate(精心) procedures(设计) to assure that students do not have access(接触) to each other’s grades. In business it is the same. Evaluations(评估) are confidential(保密的). Case 3 When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American woman was not being disrespectful(不敬). However, it is clear that her way of showing respect and welcome was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keeping physical distance from superiors(上级), which is still widely observed(遵守), especially when royalty(皇室) is involved(有关的). Paul Keating, the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总理), may have intended(打算) to suggest by his gesture(姿态) that Australia would no longer accept the queen as head of state but just as one of their honored guests. Obviously, the British would not like it at all. Sometimes, such seemingly(表面上的) trivial(琐碎的) things can influenc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at’s why protocol(协议) is taken seriously and people who are to hold diplomatic(外交) posts(公告) will be given detailed and careful instructions(指示). Case 7 A female When the Canadian young man said, “Who took my peanut butter(花生酱)?”, what he really meant was “Where is my peanut butter? I can’t find it.” The Chinese doctor felt upset because in Chinese culture questions like this, especially expressed in the way the young Canadian man did, often imply(暗示) that someone is to blame(罪魁祸首). Chinese culture prohibits(禁止) direct accusing(指责)unless a person has been targeted for shame. However, true(忠诚的) to her learned cultural behavior of never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 服策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