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合集下载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名词跨文化交际填空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名词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填空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问答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第四章交际名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W模式填空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名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填空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练习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名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填空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

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

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

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

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

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

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

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第4章交际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

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

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1)环境监控功能。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

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

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际》题集

《跨文化交际》题集

《跨文化交际》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跨文化交际主要研究的是:A.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B.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C. 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D.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在跨文化交际中,哪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A. 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示真诚B. 在交谈中频繁点头表示赞同C. 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触摸他人的头部D. 礼貌地询问对方的个人生活3.“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区别在于:A. 沟通中直接信息的多少B. 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C. 社会习俗的复杂性D. 对时间的重视程度4.下列哪项不属于非言语交际的形式?A. 肢体语言B. 面部表情C. 语音语调D. 书面文字5.在一些文化中,沉默可能被视为:A. 同意的标志B. 思考的表示C. 不尊重的行为D. 沟通的一种方式6.“文化休克”通常发生在:A. 一个人长时间处于自己的文化中B. 一个人初次接触并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时C. 一个人对某种文化有深入了解之后D. 一个人在不同文化之间频繁切换时7.下列哪项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挑战?A. 语言障碍B. 价值观差异C. 沟通风格的不同D. 以上都是8.在一些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A. 可以随意支配的资源B. 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C. 可以用来建立社会关系的工具D. 以上都有可能是,取决于具体的文化9.“面子”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A.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B. 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C. 一个人在外貌上的吸引力D. 一个人在经济上的实力10.下列哪项不是促进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策略?A. 增强文化意识B. 发展跨文化沟通技巧C. 避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D. 尊重并适应不同的文化习俗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在跨文化交际中,__________是指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或误解。

2.__________文化强调直接、明确的沟通方式,而__________文化则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表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填空题1.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________。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语用失误【解析】由于本族人是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文化,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语言行为,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西方人(主要是说英语的国家)的思维方式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________的特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线型【解析】中国受“天人合一”和“关系”取向的影响,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圆型为特征,相反的,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线型的特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3.西方文化中,________色常被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蓝【解析】在西方,蓝色常被人们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汉语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

二、判断题1.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国际推广老师,最主要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2.强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意会,弱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言传。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在强环境文化中,环境(包括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表达交流者的意思,而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直接用言语表达和传送,相对地说,只有少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环境来表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一、填空题1.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________”这个核心。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用【解析】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

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

2.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________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同一种【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2.“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三、选择题1.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

(北京大学2010年研)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答案】C【解析】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美国在国际和国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仲《跨⽂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跨⽂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第11章跨⽂化交际的障碍1.⼈们为什么常常会期望其他民族与⾃⼰⼀样?答:⼈们之所以常常会期望其他民族与⾃⼰⼀样,原因在于:(1)不同⽂化背景的⼈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个⽑病是误以为对⽅与⾃⼰没有什么两样。

⼀旦发现对⽅的⾏为与⾃⼰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化交际的失败。

在认识上的这⼀误区是跨⽂化交际的⼀⼤障碍。

(2)认为别⼈与⾃⼰⼤致相同的想法⼗分⾃然,但是,对于跨⽂化交际来说却是有害的。

必须不断提醒⾃⼰⼈们有着不同的⽂化背景、迥异的习俗。

必须学会观察异国⽂化,善于与⾃⼰的⽂化对⽐,才能逐步提⾼⾃⼰的跨⽂化意识。

2.你能⽤⾃⼰的亲⾝体验说明Storti的模式吗?答:Craig Storti认为在跨⽂化交际的过程中,⼈们⼤致经历这样⼏个阶段:(1)期望对⽅与⾃⼰⼀样;(2)实际情况并⾮如此。

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引起⽂化冲突;(3)感到愤怒、恐惧;(4)决定退缩回去。

3.请⽤英语释义的词典查以下⼏个词并说明它们有什么区别:generalization;categorization;stereotype。

答:(1)generalization:n.概括;普遍化;⼀般化;(2)categorization:n.分类;分门别类;编⽬⽅法;(3)stereotype:①vt.使⽤铅版;套⽤⽼套,使⼀成不变;②n.刻板印象,陈腔滥调,⽼套;铅版。

4.我们当中有哪些刻板印象是⽐较典型的?试举例。

答:(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为的⼀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它是⼈们对某⼀类⼈或事物产⽣的⽐较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时经常出现的⼀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2)刻板印象的典型①经常听⼈说的“长沙妹⼦不可交,⾯如桃花⼼似⼑”,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名词
跨文化交际
填空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
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
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名词
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
填空
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
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问答
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
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
第四章交际
名词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W模式
填空
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
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
名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
填空
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
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
练习
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
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
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
名词
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
填空
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2、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空间使用具有不同的看法,这包括、、对于拥挤的态度、等。

3、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和等。

问答
1、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区别是什么?
练习
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
1、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和副语言?
2、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非语言交际手段对语言交际起到了正向的辅助、强化作用或者是负向的否定、误解作用?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