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2020_2021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合集下载

山东实验高中2020_2021学期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山东实验高中2020_2021学期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建议用时:20分钟)1.《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D.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D[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络和合作”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性质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2.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阶级组织B.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它使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入高潮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B[第一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A项与本题无关,C、D两项包含于B项之中,故选B项。

] 3.1871年4、5月的巴黎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

这些措施( )A.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B.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体现出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D.表明法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C[本题的大意是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故体现了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4.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

下列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无产阶级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D.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B[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不是巴黎公社期间,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不是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课时分层作业2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时分层作业2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建议用时:20分钟)[学业达标练]1.“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此话出自()A.《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导学号:15322301】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D[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3.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份高校入学简历:【导学号:15322302】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C.“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B[从推荐评语、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等方面可以判断此人上大学得益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4.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导学号:15322303】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

]5.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D[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飞速发展,文盲人数大幅减少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消除文盲具有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2021.01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将第I卷(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为“封土建邦”“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分封导致政权逐渐衰亡B.分封严重威胁政治统治C.血缘政治影响皇位继承D.封建体制发展日益完善2.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

隋炀帝即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

两朝营建洛阳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C.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D.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3.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

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

这说明A.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多B.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C.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D.多种史料有利于还原史实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

这一变化A.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D.为各民族交融奠定了基础5.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A.江南经济政治重心格局的确立B.大清王朝君主专制体制的变革C.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危机的初显D.清朝统治中央集权体制的变迁6.1898年,清政府同意了总理衙门为扩大税源开设商埠的建议,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11月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11月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11月份)试题数:20,满分:1001.(单选题,3分)“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

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等。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2.(单选题,3分)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

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

这一措施()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3.(单选题,3分)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

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这反映了元朝()A.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C.中央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D.地方权力加大威胁中央4.(单选题,3分)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他们的这些做法()A.意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C.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D.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5.(单选题,3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6.(单选题,3分)1878 年,开平煤矿创立。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2020_2021学年4宋明理学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2020_2021学年4宋明理学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佛教、道教的传播,吸引了大批信徒,从而直接导致儒学危机的出现,故选B项。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宋明理学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来思考伦理纲常,故C 项正确。

A项并非儒学研究的角度;B项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

]3.“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D[二程的思想核心是“理”,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D项正确。

]4.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780年6月由马萨诸塞州制宪委员会制定的州宪法,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

马萨诸塞州宪法A.是美国地方最早的宪法B.标志着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C.突出该州在美国的地位D.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2.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3.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上面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是研究商帮的史料②可以研究当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③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④此为宋朝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4.“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这里的“大炮”是指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5.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模块测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模块测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表明( ) A.儒学主动借鉴其他学说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孔子非常重视礼俗教化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志向C[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不能说明儒学主动借鉴其他学说,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B项错误;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的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C项正确;“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D项错误。

]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见“以道事君,不行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相识的变更表明,汉代儒学(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分C.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D.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C[汉代儒学并不具备哲学化特点,宋明理学更具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分,B项错误;汉代儒学对君臣关系相识的变更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取舍与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须要,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汉代儒学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项错误。

]3.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局部)。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清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自命不凡、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什么类别( )A.风俗画B.文人画C.山水画D.人物画B[《墨兰图》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怀、自命不凡、清高拔俗的情趣,这属于文人画特点,B项正确;风俗画没有以诗题画,抒发情意的特点,A项错误;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人物画以描绘人物为主要特点,也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中一年级选科测试历史试题2021.0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文字的发明、铜器的使用、城址的大量出现、薄胎黑陶及快轮制陶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型墓葬的发现、成组玉器的存在,昭示这一时期阶级分化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由此推断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奴隶制国家已经正式诞生D.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2.商朝时,“外服”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到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

由此可见,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统治者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铲除了地方割据基础C.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D.解决了贵族权力纷争3.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4.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七)(建议用时:20分钟)1.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2.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

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A[根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业人才,主要是建设经济,故A项正确;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故D项错误。

]3.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对外政策C.世界潮流D.科技实力B[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1954年”,这一时期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是因为我国注重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984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所以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因此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4.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发生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此现象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排除D 项。

]5.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在中国出版界和教育界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丛书。

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深受广大青年欢迎。

该书的再版( )A.迎合了“两弹一星”工程掀起的热潮B.反映了建国后科学技术人才短缺C.缓解了“一五”计划技术人才的缺口D.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要D[结合所学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题目中丛书的出版正好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求,故D项正确。

]6.观察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

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B.我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D.我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A[材料中“职教”招生的绝对数值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在淡化,故D项错误。

]7.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 1 708名第二阶段1954-1956年 5 853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 1 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A.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A[材料呈现的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的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的数量增多(1950-1956年)。

但是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年),故A项正确。

]8.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 )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 37.7% 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 14.9% 6.8%(1962年数据)B.确保人才结构的合理C.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D.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A[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教育事业要为国家建设服务,与材料中“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从“26.2%”到“43.8%”相符,故A项正确。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中央提出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邓小平文选》(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解析:第(1)问,关键是把材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2)问,要读透材料,通过材料体现出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2)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等。

赠送: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最早给埃及带来工业文明的是拿破仑的侵略,拿破仑在因巴巴击败了谁的军队( ) A.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B.马木鲁克的军队C.英国和土耳其的联军D.入侵埃及的英国军队解析:当时的埃及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处于马木鲁克的统治之下,故拿破仑要想征服埃及,首先要击败马木鲁克的军队。

答案:B2.某网友在其微博中写道:“阿拉伯人认为把奴隶训练成骑兵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结果奴隶在成为军事贵族的一员后对财富的需要反而更加迫切,也更加腐败。

”最能支持其观点的例证是( )A.马木鲁克推翻埃及统治者B.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C.马木鲁克王朝的连年战乱D.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解析:阿拉伯人把奴隶训练成军队,指的是马木鲁克组建的军队,由此可排除B、D两项。

马木鲁克统治埃及期间,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他们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娃,劫掠民财,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3.1805年奥斯曼帝国素丹正式下诏封穆罕默德·阿里为帕夏,这是因为( )A.阿里掌握了埃及的实权B.阿里能代表自己的利益C.阿里能维护埃及的利益D.阿里能进行改革解析:由于阿里掌握了埃及的实权,奥斯曼帝国素丹被迫承认了既定事实,封阿里为埃及的帕夏。

答案:A4.1798年10月,西亚一个商队刚刚到达开罗,突然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棍棒,高呼:“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

”这些人走上街头的目的是( ) A.反对马木鲁克的横征暴敛B.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C.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D.要求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分别于1798年、1800年和1804年发动了三次起义,前两次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第三次起义反抗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目的;B项为阿里改革的目的之一;D项说法与阿里改革无关。

答案:C5.下图是关于埃及19世纪初社会状况的示意图,示意图最能说明的是( )A.马木鲁克掌握埃及社会的统治权力B.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了埃及C.新生阿里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D.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示意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A、B、D三项都只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图中信息,而C项几乎包含了示意图的所有信息,并且概述准确。

故选C项。

答案:C6.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时间为( )A.1805年~1811年B.1807年~1814年C.1814年~1849年D.1804年~1821年解析:阿里改革的时间以1814年宣布土地国有化为开始,以1849年8月阿巴斯一世废除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为结束。

答案:C7.富国强兵,巩固自己在埃及的统治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下列关于他改革军事方面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新式海军B.彻底解散了马木鲁克的旧军队C.聘请外国军官和士兵为教官D.实行雇佣兵役制解析:本题应用排除法,B项中“彻底解散了”应为“改编了”,故B项错;C项中“聘请外国军官和士兵”应为“聘请外国军官”没有“士兵”,故C项错;阿里废除了雇佣兵役制,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故D项错。

答案:A8.在穆罕默德·阿里的所有改革中,发展军事工业,组建新式军队又是阿里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A.武装军队,抵御外来侵略,巩固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发展资本主义C.为发展经济奠定基础D.打击马木鲁克势力解析:阿里不是资产阶级,他仍然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他进行所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答案:A9.“过去,人们不要说跨进沙漠,即使离开开罗,也是危险的……如今即使穿过离尼罗河遥远的地区也会平安无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