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是指产科医生在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触摸来了解胎儿的位置、胎位、胎心率等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腹部触诊(Abdominal Palpation):
-目的:了解胎儿的位置和胎位。
-方法:医生通过手在孕妇的腹部轻柔触摸,感受胎儿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内容:包括测定胎头或臀部的位置,判断是否为头位、臀位或横位。
2. 胎位触诊(Fetal Presentation Palpation):
-目的:确认胎儿的头位或臀位。
-方法:通过触摸,确定胎儿头部或臀部的位置。
-内容:确定胎儿是头位还是臀位,以及胎头的方向。
3. 胎方位触诊(Fetal Lie Palpation):
-目的:确定胎儿的长轴方向。
-方法:通过触摸,判断胎儿的头朝向,即是面朝上还是面朝下。
-内容:判断胎儿是处于纵位(头朝下)还是横位(头朝侧)。
4. 胎心触诊(Fetal Heart Palpation):
-目的:评估胎心率。
-方法:通过手触摸孕妇的腹部,听取或感受胎心的跳动。
-内容:测量胎心率,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触诊步骤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位置、姿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的正常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检查通常在孕中期和晚期进行,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进行触诊。
四步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步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通过四部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二、物品准备检查床、洗手液、纸、笔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产科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四部触诊,现用物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部洗手法)戴口罩→取出医嘱卡核对→了解孕妇既往健康情况向孕妇做好解释→嘱排空膀胱→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协助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微外展,腹肌放松→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手要温暖,动作轻柔,分四步进行触诊→第一步:检查者面向孕妇,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第二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孕妇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稍用力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将两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入盆的程度→记录并告知检查结果→协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四、应知应会1、什么是四步触诊?答:是产前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触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的四步检查手法。
2、四步触诊的注意事项?答:①向孕妇解释目的,帮助孕妇摆好体位, 减少衣着暴露。
②触诊时手法轻柔,减轻孕妇的不适感。
③触诊结束后,要告知孕妇触诊结果。
3.什么是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答:胎姿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
正常的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妇产科技能操作考试评分细则

妇产科技能操作考试评分细则一、腹部四部触诊法
二、骨盆外测量
三、胎心听诊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胎产式:胎体纵轴和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心音:听到胎心音可确诊妊娠且为活胎,于妊娠12周后可以用多普勒听到,于妊娠18—20周可用一般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听到。
呈双音,似钟表滴
答声,正常值120—160次/分.妊娠24周前多在脐下正中,稍偏左或
右;24周后多在胎背在侧听得最清楚.头先露时在脐下,臀先露时在脐
上,肩先露时脐周围听得最清楚。
胎心音应与以下杂音鉴别:
1、子宫杂音: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柔和的吹风样低音响.
2、腹主动脉音:单调的咚咚样强音响。
3、脐带杂音:脐带血流受阻出现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后可消
失,若持续存在脐带杂音应注意有无脐带缠绕可能.
四、阴道窥器检查
四、双合诊
六、外阴部检查、三合诊、直肠—腹部诊。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一)目的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或听筒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值3~5次/h。
3.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4.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5.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四)注意事项1.室内环境要安静,孕妇积极配合。
2.听胎心音时,要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若胎心音﹤120次/分或者﹥160次/分,需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左侧卧位,进行胎心监护。
3.触诊的力量要适度,手法要正确,切忌使用暴力。
4.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五)相关知识1.胎心音与其他杂音的鉴别:①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的滴答声。
速度稍快。
②子宫杂音:为血流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的低音响。
③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与孕妇脉搏一致。
④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可消失。
2.胎心监护的作用: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而且可以同时观察胎动、宫缩对胎心率影响。
它具有两种功能,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凡有胎动及胎心异常或高危妊娠于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都应做胎心监护。
3.听诊胎心音的部位: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12h胎动数。
若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12h胎动少于10次,或较前下降超过50%且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缺氧。
妊娠中晚期检查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听胎心法)

妊娠中晚期检查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听胎心法)第一篇:妊娠中晚期检查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听胎心法)1、掌握产科四部触诊法及听胎心法2、掌握骨盆外测量实验地点:妇儿技能训练室。
使用器材:器材:血压计、体重秤、皮尺、胎心听筒或多普勒胎心仪,骨盆外测量器、骨盆出口测量器等。
实验内容:1、测量血压2、称体重;3、测量宫高腹围: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塑料软尺测量子宫底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此为宫高;用软尺经脐水平测量腹周径,此为腹围;并做记录。
4、腹部四步触诊法:孕妇同样是在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时检查。
前3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右侧。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且形状不规则的为胎臀。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进行。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经一步查清先露是头还是臀,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衔接。
能被推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
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5、听诊使用胎心听筒或多普勒胎心听诊器在胎背一侧听取胎心,头先露时胎心于脐下右侧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于脐上右侧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于脐周听到,正常胎心120~160次/分。
四部触诊评分标准

3、听胎心
正确使用胎心听筒(5),胎心听诊位置正确(胎儿背部),(5)
正确描述所听到的胎心音(3),听诊时间大于30秒,(3)
注意与病人交流,并关注病人的不适反应(3)
四部触诊+听胎心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得分:
项目
评分点
得分
备注
准备
(10分)
1、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1)
2、解释产科四步触诊、听胎心的目的(1)
3、嘱患者排空膀胱(2),安抚、取得病人同意配合(1)
4、准备胎心听筒或多普勒(1)
5、操作者手清洁(2)
6、检查室光线充足、温度适宜(1)保护隐私(1)
第二步: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面向孕妇(2),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3),两手交替,轻轻深按进行检查(3),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3)
第三步:检查者面向孕妇(2),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3),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3),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被推动则已衔接。(3)
答:用于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问题二:中、晚期妊娠如何估计子宫的大小?(10分)
答:妊娠20周末子宫底在脐下2指。24周末子宫底为脐上一指。28周末子宫底在脐下3指。32周末子宫底在脐与剑突之间。36周末子宫底在剑突下2指。40周末胎先露入盆故宫底反而下降达32周末水平。
四步触诊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四步触诊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目的通过四步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备注操作准备10分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手要温暖 2用物准备:处置车、医嘱卡、洗手液、毛巾 8每缺1项扣0.5分评估10分病人:1.预产期、诊断和配合程度2.腹部皮肤情况8 环境:温度、光线适宜,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2操作程序70分1.备齐并检查物品,携带用物至床旁2.核对病人,告知目的,评估并指导病人,嘱咐病人排尿3.遮挡病人4.洗手、戴口罩5.协助病人仰卧于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屈外展,腹肌放松6.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并面对孕妇头部7.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先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8.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不规则的为胎臂9.第二步: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10.第三步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按第一步特点判断先露是头还是臂11.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入盆12.第四步 检查者面对孕妇足部13.两手分别插入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14.协助病人穿好衣服15.整理床单位及用物15.交待注意事项并记录16.洗手26226266666262262提问10分1.目的 2.评估内容3.指导内容4.注意事项10总分 100整体评价A沟通流畅、操作规范 、病人舒适B沟通稍欠流畅或操作欠规范、病人舒适C沟通不流畅、操作欠规范、病人欠舒适D无沟通 、操作不规范、病人不舒适A 1.0B 0.9C 0.8D 0.7得分总分X整体评价的系数。
妇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规程准则

(4)第四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双手分别置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按,再次核实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4.整理用物四步触诊结束后,绝大多数能判定胎方位,整理用物及床铺,协助孕妇采取舒适的卧位
10
10
10
10
10
20
10
质
量
标
准
10
动作轻巧、稳重、准确
流畅、安全、程序清晰
5
5
总分
100
100
3.四步触诊
(1)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触摸并测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是否与月份相符。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到底是胎头还是胎臀,如为胎头,则硬而圆有浮球感,如是胎臀,则软而宽,形状不规则。
(2)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将双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固定,一手深按检查,双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四肢的位置。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高低不平的部分是胎肢。
腹部四步触诊法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分
值
标准标准分学号姓名
素质
要求
5
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大方,举止稳健沉着
敬礼,报告参赛序号、操作项目
语言清晰流畅,态度和蔼可亲
2
2
1
操作前
准备
5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
3
操
作
程
序
80
1.核对解释核对并向孕妇说明四步触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孕妇准备嘱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仰卧在检查床上,操作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一)目的
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1.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或听筒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值3~5次/h。
3.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4.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5.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四)注意事项
1.室内环境要安静,孕妇积极配合。
2.听胎心音时,要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若胎心音﹤120次/分或者﹥160次/分,需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左侧卧位,进行胎心监护。
3.触诊的力量要适度,手法要正确,切忌使用暴力。
4.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五)相关知识
1.胎心音与其他杂音的鉴别:①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的滴答声。
速度稍快。
②子宫杂音:为血流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的低音响。
③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与孕妇脉搏一致。
④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可消失。
2.胎心监护的作用: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而且可以同时观察胎动、宫缩对胎心率影响。
它具有两种功能,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凡有胎动及胎心异常或高危妊娠于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都应做胎心监护。
3.听诊胎心音的部位: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12h胎动数。
若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12h胎动少于10次,或较前下降超过50%且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缺氧。
5.头先露又可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臀先露又可因入盆先露不同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
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