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刘瑞斌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课程编码: 230124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修读方式: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基于工作过程和OBE理论的课程改革——以“铁道车辆空调装置检修”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和OBE理论的课程改革——以“铁道车辆空调装置检修”为例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理论
44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 职 教 )% 条' / . 职 业 教 育 提 质 培 优 行 动 计 划 & )%)%()%)( 年' / 等政策性文件"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 阶段"同时要求 对 职 业 教 育 进 行 改 革" 使 职 业 教 育 能 够 培 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之间建立恰当的关系#,$- 所以) 铁道 车辆空调装置检修* 课程改革中既要参考. 高等职业学校 铁道车辆专业建设指 导 标 准/ "同 时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参 照 企 业岗位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基于工作工程$基于 "@\ 理论"从产出结 果 对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优 化" 使 学 生 真 正 具 备 职业能力#
)铁道车辆空调装置检修* 课程在任务划分时以实际 工作流程进行划分"教学中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借助实训室设备等"借助各种有效手 段"帮助学生进行能力掌握#
#基于工作过程创新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以岗位工作依据进行教 学设计"所以评 价 体 系 也 要 从 工 作 出 发" 但 又 要 有 知 识 评 价的一些要素"总之是对学生整体能力的评价# 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目标导向原则# 课程整体设计开发是以 "@\理 论为基础"那么课程的评价体系同样要以目标为导向# 所 以教学评价体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 角度出发# 知识目标可采用测试$问答等方法进行考核"也可让 学生设计知识网络图"再通过学生学习笔记$作业等多角 度进行知识目标考核# 能力目标主 要 是 过 程 性 考 核"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主 要 评 价"以作品即完 成 工 作 的 最 终 情 况 为 辅 助" 重 点 考 查 学 生 的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的达成从学生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小组合 作情况等进行分析# 在评价中除 教 师 评 价 外 还 可 引 用 学 生 互 评$ 小 组 评 价$小组对评等手段"综合进行评价# &)'系统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 情况的反馈"把 学 生 的 反 馈 融 入 评 价 体 系 中" 让 评 价 体 系 成为一个闭环# 以评促建"不断改善课程的教法$学法"从 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教学实施和分析总结"对课 题研 究 成 果 进 行 验 证" 并 进 一 步 丰 富 和 完 善 课 题 研 究 成果#,0&('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提 高"不断促进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所 以 评 价 体 系 要 能 够 激 发学生的比拼激情"评价模式中可采用辩论等相对激烈的 方法"激发学生的激情# &3' 有效性原则# "@\理论指出怎样才能知道学生的 取得了这样的学习成果+ 这就强调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要真正能够评价学生学习后的能力 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9'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是以工作

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名单

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名单
97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崔陵姚峥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98
三维动画基础入门——Autodesk Maya 2011
田静海
汇众益智北京市海淀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99
Dreamweaver CS3网页制作案例应用
蔡薇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0
影视动画案例教程3ds Max与After Effects实战攻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6
钳工项目训练教程
徐斌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7
数控车工项目训练教程
张瑜胜禹诚
太原市交通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8
数控铣工项目训练教程
刘振强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项目教程
李国举
河南省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0
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
高蓉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人民交通出版社
81
汽车使用与日常养护(附光盘)
邱伟明沈云鹏
上海大众工业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82
Photoshop广告创意与制作
雷波
北京点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83
Flash动画运动规律与原画绘制
张峤桂双凤
北京信息管理学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84
网页制作
冯永滔
广州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曾刚
原四川大学职教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种实训
张建荣

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赛教一体实训项目是一种融合了赛课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实训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赛教一体实训项目的概念赛教一体实训项目是指将赛课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赛教一体实训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三、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1.项目选题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选题应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取具有实际意义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选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学习需求,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2.项目规划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定合适的实训模式和教学方法,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有效参与。

3.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4.项目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评估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上,对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行定期评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四、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山东省教改立项名单

2012年山东省教改立项名单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初福民 桑培东 许崇海 徐同文 李景芝 宋旭红 王衍安 孙建迎 胡继连 王汉忠 滕佳林 王益光 王滨 司传平 刘培玉 王宝山 戚万学 安利国 马茂祥 禹继国 代尊峰 刘炳范 孙晋海 苏昕 张红凤 唐家路 韩延明 朱松涛 林金娇 李伟 祝瑞花 任淑芹 陈红康 饶君华 王爱华 刁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守建 徐建明 董传民 王建良 厉建欣 冯新广 宋健 曹庆景 韩磊 温金祥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项目名称
金融数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实验平台建设 工科及经管类大学数学课程支撑体系研究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基于山东省口腔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多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欧美文学“细读”式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及应用意识的构建教学与实践 国际化专业建设视野下的《外国考古学》双语教学研究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海洋地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为例 研究性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与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平台的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路径探索——基于NSSE-China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SAAS的山东省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信息化平台研究与开发 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提升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分类培养理念下的大机械类专业创新与工程教育综合改革 油气勘探工科背景下地质学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区域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素质教育类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文化素质达标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理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类专业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双语情境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地方大学绿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高等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内部专业评估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三个符合度”为核心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财、会、审一体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环节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内容体系 创新组织模式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研究与实践 政产学研融合,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系统开展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教学法探讨张泽源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教学法探讨张泽源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教学法探讨张泽源发布时间:2023-06-01T06:29:06.1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张泽源[导读] 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了讲话。

她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的理念。

按照企业实际生产工作岗位要求研发设计课程,研究模块化、系统化的中职教学体系,提高中职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加大力度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管理方法,加强考核前、考核后的监管,摸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势在必行。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了讲话。

她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的理念。

按照企业实际生产工作岗位要求研发设计课程,研究模块化、系统化的中职教学体系,提高中职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加大力度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管理方法,加强考核前、考核后的监管,摸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岗课赛证;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教学法;引言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之间存在不对称和不适应的问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总理在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探索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目录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一、学院概况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7年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12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校园占地面积1610亩,建筑面积51.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3亿元;教师总数1228人,其中专任教师819人,兼职教师287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4人;14个系、57个专业;在校生数17364人;年办学收入1.2亿元;教学设备值9708.69万元;实训中心37个、实验室162个、校外实训基地一八3个;图书馆纸质藏书65.5万册、电子藏书40万册。

目前已具备了容纳在校生20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6000-7000名高技能人才、年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的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基础(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

湖北省是我国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定了4个目标: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

以培育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食品和纺织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现代制造、网络通信、纺织、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和航空服务等行业将会有大的发展。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示范校建设北京教师编写培训学习个人总结

示范校建设北京教师编写培训学习个人总结
陈教授提出,每个专业应该有毕业生访谈,至少准备一份毕业生调查报告,把调查报告做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依据,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友录。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副主编和震在“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及教材创新”报告中,着重阐述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编制体系的PDC循环,并就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案例,谈了课程开发分类管理,分类建设的思路。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法制办主任孙霄兵博士作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解读《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报告,孙司长从国外职业教育成功典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谈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思路,提出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双证制度必须要与国家职业分类与等级标准相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学业获得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外还要发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和老师提出了校企合作解决师资问题四个办法:骨干聚合、专业双带头人、双向流通、互设站点。对我们职校教师提出了“教师是专业人士还是全能选手, 教师是教练还是技能高手”的问题,和老师讲到,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模式不然不同,校本教材必须与企业合作,如果是学校单方面的肯定通不过。最后,和老师讲到两点注意:1、校本教材编写应与企业共同研究,组建编写团队。2、不同专业的校本教材要有不同的思路和形式,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3、通过开发校本教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电子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等形式建立每个专业的几门精品课程。
4、我校各个专业可以考虑通过骨干聚合、专业双带头人、双向流通、校企合作、互设站点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这样也可以加强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
5、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可以参考其他书籍的格式、体例、文风,但不能整段引用;
中国职教学会数控研究分会秘书长葛金印做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创新教材建设的几点看法”的精彩报告,葛老师从课程内涵,为什么要课程改革,怎样进行课程改革以及课改范例等环节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就课程的开发流程,教材的类别与设置,特别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内涵,项目化课程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让与会者理清了思路,开拓了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教育——产业 学校——企业 专业设置——职业岗位 课程教材——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姜大源:“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思考”
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
宏观——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配套的实习基地 中观——建立工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赵志群
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技 术与教育研究所,获哲学博士 学位。曾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 育中心研究所工作,现为北京 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技术与 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科研成果举例:引入职业 教育教学论研究,系统引入和 发展了反映职教规律的工作过 程系统化课程和行动导向学习 理论。
主要内容
1、与学习领域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1)行动领域 典型的工作任务 •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包 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的教学化处理。 按照实际工作行动的逻辑过程,编排的学 习目标表述、能力描述和学习内容说明。
(3)学习情境 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 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 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学习 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案例。
1、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不同教育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特征。
1、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一 体化。
• 工学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 实现学习。(赵志群) ( 2 ) 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学习领域
2、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原则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 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要求和社会规范 相结合;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 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
• 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 是职业教育的“心脏”。 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特色的学校 课程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
(学习汇报)
刘瑞斌 2011年11月28日
姜大源
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 系。曾任煤炭部天津煤矿专用 设备厂自动控制研究所工程师, 现为教育部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杂志社主编,也是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 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成员。 科研集中在职业教育学的 基本原理领域,特别是在课程 论、教学论方面。
(二)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系统化
1、职业教育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必须改革
•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 顺序开设教学科目。
优点: • 逻辑性 • 学科系统性 • 简约性
缺点: • 割裂 • 独立 • 忽视了整体性
企业要求的人才能力
1. 独立、理性的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 2. 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3. 高度的敏感性与自我定向能力 4. 主动适应能力 5. 对不明确情境的耐受性 6. 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7. 社会角色意识与沟通能力 8. 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 9. 人际关系调整能力 10.高的文化、道德修养 11.善于竞争与合作 12.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在专业技能 方面的教育外, 其他方面教育 相对较少!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学科系统化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三)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 领域 • 学习领域是一种课程模式 • 学习领域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工作 过程系统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代 表,1999年,德国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 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 • 课程 • 职业教育课程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几个问题 • 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 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系统化 • 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 案例分析

(一)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1、职业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从门外汉 到专家”
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能力发展过程(劳耐尔,2002)
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能力发展过程
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两大难题: 1、按照能力发展阶段来确认相应的典型工作 任务; 2、结合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将职业能力发展 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
微观——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等等
一、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概念
• (一)关于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的问题=改革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1、课程的概念 • “课程(curriculum)是教育机构为实现 一定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 案,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 学习方式的设计或规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3、课程的特点
静态的教学内容 + 动态的教学进程 (按顺序排列) (协调发展) “它(课程)即是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轨 道’,也是学生在这一轨道上的‘奔跑’过程, 即个体对学习的体验。”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二)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所有理论教学 的内容,而且包括所在职业学校或企业及 其他机构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课程要首先指向人的发展。
宝安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2、行动的一般模式——“完整的行动”
参照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工作过程的6个阶段分别是
(1)明确任务 (2)计划 (3)决策 (4)实施 (5)控制 (6)评价与结果记录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其开发》)
2、课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课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 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教 学年限、教学领域、教学学科或教学活动的设置、 教学进度、课时安排、考试考核及教学法说明等。 • 教学课程的分科要求(课程标准)——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等。 • 课程的具体内容(课程教材)——对每一教学学 科或教学活动内容的具体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