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用电器行业30年发展历程
家用电器的发展

家用电器的发展家用电器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力设备,包括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电力开始商业化应用,人们开始意识到电力在生活中的潜力。
最早的家用电器是电灯,取代了传统的煤油灯。
随后,电扇、电熨斗等家用电器相继问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工业化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20年代,电冰箱和电洗衣机开始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30年代,电视机的浮现引起了哄动,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设备。
3. 智能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开始智能化。
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引领了家电行业的新潮流。
这些智能设备不仅具备传统家电的功能,还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二、家用电器的现状1. 多样化的产品如今,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产品,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常见产品外,还浮现了智能音箱、智能空调、智能照明等新兴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提供基本功能,还具备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
2. 技术创新的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
新的材料、新的创造工艺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电产品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
例如,智能电视具备语音控制、人脸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3. 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用电器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
人们追求更加精致、时尚的产品,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
同时,节能环保也成为人们购买家电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家用电器的未来趋势1. 智能家居的普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将成为未来家用电器的主流趋势。
格力集团发展史

格力集团发展史
格力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
在过去的30年里,格力集团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1991年,格力集团成立,最初只有30名员工,主要生产空调产品。
在当时,中国家电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不大,竞争也不激烈。
但是,格力集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电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格力集团也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和产品线。
1995年,格力集团开始生产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2000年,格力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2003年,格力集团推出了“智能家居”概念,开始研发智能家电产品。
2005年,格力集团成立了研究院,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2010年,格力集团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空调,引领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潮流。
近年来,格力集团不断加强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15年,格力集团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力。
2018年,格力集团在印度建立了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总的来说,格力集团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是格力集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科技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未来,格力集团将继续加强国际化战略,不断推出更加智能、高品质的家电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中国家电发展史

简史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
1879年,美国T.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
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美国E.理查森发明的电熨斗投放市场,受到普遍欢迎。
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当时仅在夜间供电的传统并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
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家用电器工业发轫于电熨斗。
1907年,具有现代产品雏型的吸尘器问世。
1910年,电动洗衣机和压缩机式家用电冰箱相继问世。
1914年电灶出现。
1930年,房间空气调节器问世。
1937年,全自动洗衣机研制成功。
从此,电气类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19世纪末,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为电子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895年,意大利G.马尔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促成了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
1904年,英国J.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
1906年,美国L.D.福雷斯特发明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电子管。
之后,四极管、五极管、更多极的电子管和复合管相继问世。
电子管作为第一代的电子器件,在晶体管发明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9年,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为收音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年,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在美国的匹兹堡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23年和1924年,美国V.K.兹沃雷金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电视系统。
约在30年代末,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广播便在各国逐渐普及。
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正式开始彩色电视广播。
1963年和1966年,联邦德国、法国分别确定了兼容的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
1898年丹麦人发明了磁性(钢丝)录音机,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磁带录音机,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很快普及。
改革开放消费电子30年

”
在华 宝 空 调 厂 诞 生
一
,
开启
多条
一
,
并 涌 现 出熊 猫
。
金星
、
牡丹
、
飞
这 个 国 家 的第
。
个
,
彩 电村
”
了 中国家 用 空 调行 业 的 同年
,
个新 时代
。
跃等
大批 国产 品 牌
在 北 京郊 区 的 平 谷 县
4000
据 统计
中国 当时有
。
国 务 院 确 立 了加 快 通 信 发 展 的力
、 、
在 组 织机 构设 置 上 成 立 了五 金 电器 工 业 局
同年 批示
, ,
和收 费办法作出 明确 的规定
的6 87 倍
3 8 5 1 倍和 4 5 5
倍
。
彩 电 手机
个人
。
邓小平 同 志 在 日本 友 人 的信件 上
。
在福 州
,
我 国 首次 引进 万 门程 控 电话交
。
电脑 等 主要 消费 电子产 品产 量 位 居 全 球首位
主 要 负 责洗衣 机
、
、
冰箱
、
电
-
风扇
,
、
房 间空调 器
吸尘器
。
、
电熨 斗 等 6 f
"
在 中国轻 工 业 展 览 会 上
我 国第
,
一
批洗
产 品 的生 产管理 工 作
l O月 ,
衣 机 亮相 : 电机 直 接带 动 轮 子 内桶
。
用 玻 璃 缸做
国 内第
一
个彩管厂
格力电器广告语回顾企业30年的发展历程案例分析

格力电器广告语回顾企业30年的发展历程案例分析9月22日,格力在其2016年新冷年新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了新广告语“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一时,评论声四起,这个肩扛中国造大旗的广告语引起来无数人的共鸣。
“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
”同样,通过广告,你也可以发现一个品牌的理想。
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广告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大陆刚刚复苏。
对这个新鲜事物,国人还很陌生。
当时在各大媒体打广告的,多是“舶来品”,像卡西欧、桑塔纳、丰田、可口可乐……这些品牌,都是在当时进入中国,并依靠广告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本土品牌大规模的投放广告,是90年代的事。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为各类型经济实体开了绿灯。
我们如今熟知的各大本土品牌,都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中就包括空调行业的翘楚:格力。
创立初期,格力打出的广告语是“格力电器创造良机”。
要知道,当时中国消费者的心里,还是倾向于外国品牌。
因此格力的主要目标,是让品牌为更多的人知晓。
那么产品的诉求点是什么?虽然格力还在蹒跚起步的阶段,就已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话说,“那个时候意识到要创造一个好的产品。
”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出了“格力”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1995年,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在中国市场首次排名第一,奠定了格力空调的龙头地位。
到了90年代末,格力依靠过硬的质量,在消费者心中逐渐树立了口碑。
1997年,格力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因此,品牌口号转变为“好空调,格力造”。
这个口号,恰逢“洋品牌”节节败退,本土品牌发扬光大的难得机遇,口号虽然短,却铿锵有力,底气十足。
万宝风雨30年

么 ,万 宝 这 3 0年 的 风
当时 刚 刚 引进 冰 箱压 缩机 生产 线 , 所有 人 对 来说 , 一切 都是 新 的 。万 宝 对技 术的 消化 吸 “ 收 异 常 重视 ,专 门成 立 了材 料 国产 化 办 公
机 于 18 年 正式 列 为 国家重 点项 目, 94 就在 当
年, 中国从 日本 松下 引进 了我 国第一 条冰 箱
压 缩机 生 产 线 ,成 立 广 州 电冰 箱 压 缩 机 厂 ( 州冷机 股 份有 限 公司 的前 身 ) 9 7 7 广 ,18 年
月 1 正 式 投产 , 生 产能 力达 10 台 。 5日 年 0万 周 千定 正是 1 8 年 底加 盟万 宝 ,来 到 97 广 州市 电冰 箱 压缩 机厂 的 。 “ 正是 我 国沿 海 地 区改革 开放 的吸 引 , 是万 宝 当时 作为 中 正 国 明星企 业 的吸 引 , 让我 从 湖南长 沙 来到广 州 并加 盟 万宝 。 虽 然在很 多 时候 , ” 周千 定总
那 3 的 经历 , 让 我们 更加 认 识 到 了市场 年 这
的重要 。 ”
电品牌 如 中 山威力 、广州 高 宝 、 顺德 华 宝等 煌 ” ,其发 展速 度 似乎 也 没有 其 他大 企业 迅 业 绩 出现大 滑 坡 。 经 历 了相 同的辉 煌 、 在 相 猛 。 对此 , 历 了3 年风 雨的万 宝似 乎 看得 经 0
是 不露 声 色 , 回忆起 自己 当年那 个大 胆 的 但
决 定 , 并不 想掩 饰 自己内心 的激 动. 那时 他 “ 候 ,万 宝是 大 家 向往的 企业 。 ” 既然是 开 路先 锋 , “ 着石 头过 河 ”就 摸 不 可避 免 , 周千 定正 是第 一批 “ 石 头 ” 而 摸 的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家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的家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企业生产家用电器。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建立起一批生产家电产品的企业。
这一时期,一些代表性的国内家电企业相继成立,例如美的、海尔、格力等。
进入21世纪,我国家电企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中国的家电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实现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家电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些知名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国际家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特别是在家电产品创新、品质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方面,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我国家电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运营资金。
同时,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增长。
总体而言,我国家电企业经历了持续发展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家电企业将继续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
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

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在那个时代,家庭电气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依靠蒸汽、煤气和机械力进行能源供应。
20世纪初,一些基本的家用电器开始出现。
1901年,美国发明家C. L. Goddard成功地在家用电工具中使用了可调速的电动马达,奠定了电动家用工具的基础。
1910年代,传统煤气炉逐渐被电炉取代,电热水器、电冰箱和电吹风等家用电器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随着电力供应的不断改善和普及,20世纪中叶以后,家用电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1947年,美国公司施乐(Xerox Corporation)开始研发出了第一台可实际使用的家庭复印机,标志着家用办公设备的时代正式开始。
同一时期,电视机的普及也引发了家庭娱乐设备的革命,人们可以在家中观看节目,而不需要去电影院或剧场。
1962年,美国首次全自动洗衣机上市,进一步改变了家庭清洁卫生的方式。
到了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智能家居设备进入了市场。
1996年,美国的施乐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彩色喷墨打印机,在家庭办公中广受欢迎。
2000年代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使家庭娱乐设备进一步升级,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电影、玩游戏,实现移动办公等功能。
当前,家用电器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家居系统的出现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生态环保和能源节约也成为家用电器发展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具备节能环保的特点。
总的来说,家用电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基本电动工具到智能家居的进化过程。
这一历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家庭生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用电器30年发展历程1978年以前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
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
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
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
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
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
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
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
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
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
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
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
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
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
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
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
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
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
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
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
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
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
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
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
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
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
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
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
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
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
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
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
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
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
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
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
1994年~1996年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
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
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
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
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