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回顾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回顾

发展 规 划座 谈会 ,此 次会议被 称 为 “ 家用 电 这是 国家对 家用 电器工业 发展 进 行宏观 经 济 器 发展 誓 师大会 ” 。会 上规 划 重点省 市二 轻 调控 的一 次 重要 会议 。 会议 最后 形成 了国 务 系统 集 团所 有制机 械修 配厂 、 金厂 、工 具 院以 国发[9 5 7 五 1 8 17号文件 , 比 j 转计 委 、经贸

1 7 年 1 月 2 ,中国 第一 台彩 色 电 90 2 6E l 视 机 同样 在 天津 7 2 诞生 , 开 了中 国彩 1厂 拉
电生 产的 大 幕 , 生产 规模 、 但 产量 、性 能、 质

塑料 等) 由 国家列 入进 口计 划 , 工业 部 统 洗衣 机技 术 先进 国— — E本 、 国、 国、 , 轻 l 英 法 意 分 配 , 决 了重要 零部 件 配套 问题 , 对 大利 、 大利 亚 等引进 技 术6 多项 。 1 8 解 这 澳 0 从 93
1 7 年 , 州 家用 电器总厂 试制成 功 全 业 局独 立 出来 ,主要 负责洗衣 机 、冰箱 、 电 96 广 塑喷 流 式洗衣 机 ;随后 , 波轮 式套桶 洗衣 机 风扇 、房 间 空调 器、吸 尘器 、 电熨斗 等 6 个 在 无锡洗衣 机 厂 试制成 功 。 1 7 年 ~1 8 年 98 93 产 品 的生产 管理 工作 。1 , 内第一个 彩 0月 国 管厂— — 成 阳彩 虹厂 成立 。 期 间 中 国彩 电 这 业迅 速 升温 , 快 形成 规模 ,全 国引进 大 大 很 17 年 1 98 月, 国务 院决 定将轻 工业 部 同 小 小彩 电生产 线1 0 0 多条 , 涌现 出熊猫 、 并 金
在 组织 机构 设 置上 成立 了 金 电器工 业局 。 五

中国家电发展史

中国家电发展史

简史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

1879年,美国T.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

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美国E.理查森发明的电熨斗投放市场,受到普遍欢迎。

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当时仅在夜间供电的传统并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

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家用电器工业发轫于电熨斗。

1907年,具有现代产品雏型的吸尘器问世。

1910年,电动洗衣机和压缩机式家用电冰箱相继问世。

1914年电灶出现。

1930年,房间空气调节器问世。

1937年,全自动洗衣机研制成功。

从此,电气类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19世纪末,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为电子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895年,意大利G.马尔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促成了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

1904年,英国J.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

1906年,美国L.D.福雷斯特发明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电子管。

之后,四极管、五极管、更多极的电子管和复合管相继问世。

电子管作为第一代的电子器件,在晶体管发明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9年,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为收音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年,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在美国的匹兹堡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23年和1924年,美国V.K.兹沃雷金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电视系统。

约在30年代末,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广播便在各国逐渐普及。

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正式开始彩色电视广播。

1963年和1966年,联邦德国、法国分别确定了兼容的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

1898年丹麦人发明了磁性(钢丝)录音机,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磁带录音机,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很快普及。

格力发展历程

格力发展历程

格力发展历程一、公司简介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是中国领先的家用空调制造商和全球知名的电器品牌之一。

公司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器企业。

格力以其卓越的品质、创新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二、发展历程1. 创立与初期发展(1991-1995年)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初期主要从事家用空调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市场份额,并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1996-2000年)格力电器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这一时期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变频空调、多联机空调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公司还加大了研发投入,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了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3.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2001-2005年)格力电器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并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

公司先后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络,加强了与全球经销商的合作。

格力产品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4. 产业链整合与多元化发展(2006-2010年)格力电器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产业链整合,逐步涉足其他领域。

公司先后成立了家电零部件制造公司、新能源公司等,实现了向上游和下游延伸。

格力逐渐从单一的家用空调制造商发展为多元化的电器企业。

5. 国内外市场持续扩张(2011-2015年)格力电器在这一时期继续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力度。

公司加大了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和渠道建设,同时加强了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

格力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6. 创新驱动与智能化转型(2016-2020年)格力电器在这一时期加大了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

公司还积极探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中国的家电行业从苏联引进了一批生产线和技术人员,开始大规模生产家电产品,如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电冰箱等。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不足,产品品质较低,难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家电行业开始向国内外开放。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家电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国的家电行业成为了给国际市场提供价廉物美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家电业的竞争加剧,一批新
兴企业开始涌现,如海尔、惠而浦、美的和格力等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加强产品开发和提高品质,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家电业
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些企业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线,加大了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了更为智能化的家电产品,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

这些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当前,中国家电业已经发展成为了研发、生产和销售兼备,质量和品牌实力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的现代化企业。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将重心转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推出了新型的高能效空调、洗衣机、洗碗机等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家电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取得了日益迅猛的发展。

从最初的技术准备不足,到现在重在研发和创新,中国家电业正以其丰富的制造和科技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强劲及竞争实力。

改革开放 年家电的变迁

改革开放 年家电的变迁
振经济、刺激消费”的举措,它将在多个层面
引发农民生活的变化,其影响力将延伸、渗透 得更深、更远。

面对姐姐的津津乐道,我多么渴望哪天也能去看看电视呀!可是—
—奶奶总不允许,说整天往人家家里跑,像个疯丫头,她不喜欢;兄姊 都上中学住校的,那户人家住得比较远,又靠近山边,我觉得独自前往
过于冒险,只好悻悻然作罢。不过,还是从同学那里囫囵吞枣地将“昏
睡百年”的主题曲学了个大概。

两年后,终于电视机走进了我家。那年,父亲咬咬牙买了一台17吋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生活也讲究现代化的
享受。如今走进农家,电脑、电磁炉、微波炉、
榨汁机等新时代的电器也赫然呈现在眼前。国
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手中有了闲钱,电网改造
使农民用电不再受困,各类专卖店开进家门口, 农民购买方便,售后无忧……这些便民、利民的 措施,让农民享受到使用高科技家电的乐趣。
种种迹象表明,家电下乡已不仅仅是一项“提
从没有到丰富

“现在每个家庭里最普通的冰箱、彩电、空调、 洗衣机、饮水机、淋浴器等家用电器,对于30年前的 人们来说,很多产品听都没听说过。”在北京红莲小 区的一个家电维修店中,老王师傅回忆道:“我上世 纪70年代末开始学习家电维修,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 回想这30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像我这 个年纪的人都忘不了家里的‘话匣子’,那可是改革 开放前普通家庭唯一能够见到的家用电器。电视对绝 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听说过。”
晚上似乎比过年还热闹,差不多方圆几里的大人、小孩全部赶往他家。
据姐姐回家后转述(家里留下奶奶和我看家),电视机12吋,黑白的,个
头比收音机大点,有个小小的屏幕。只能收到一个台,放的是《霍元 甲》,画面不清晰,屏幕时不时还“哧哧”地充满雪花。他家把电视放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家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的家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企业生产家用电器。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建立起一批生产家电产品的企业。

这一时期,一些代表性的国内家电企业相继成立,例如美的、海尔、格力等。

进入21世纪,我国家电企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中国的家电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实现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家电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些知名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国际家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特别是在家电产品创新、品质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方面,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我国家电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运营资金。

同时,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增长。

总体而言,我国家电企业经历了持续发展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家电企业将继续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

从家电广告管窥国产家电的发展历程

从家电广告管窥国产家电的发展历程

国产 家 电初 创 期是 在 2 世 纪 5 年 过度 的引进 ,通 过国家评奖 的方式鼓 励 0 0
代N 8 年代 。2 世 纪五六十年代 我 国便 自主研 发 ,实现 家电生产全 国产化 。很 告 。但 当时家 电行 业竞争小 ,广告 的概 o O 自主研 发了收音机 、电视机 、洗衣 机等 多家 电品牌将其获得 的相关殊荣 明示 于 念对人们来说还很 陌生 ,广告宣传形式
家 电产 品。但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 国产家 广告 中 ,以获得 消费者对其产 品质量 的 也相对单一 ,诉求 也相 对简单 ,多是功 电的技术 水平一直落后 于 国际水平 。到 认可 。因此 当时 的很 多广告 中我们都 能 能 、性 能 和质 量诉 求 ,并且 承 诺实 行 改革开放 初 ,除收音 机是最流行 的家电 看到 “ 国优 ” 、 “ 部优 ” 、 “ 省优 ”的 外 ,其他 家电产 品都 没有 普及 。但 随着 字样 。 改革开放后 经济 的增长 ,以及人们对 家
【 关键 词 】家电广告 ;国产 家电;发展历程
改革开 放以来 ,国产家 电经历了从 广 告 中 就 提 到 : “ 机 由 日本 日立 公 司 将生产厂家的名字置于广告中显著位置。 该 无到有 ,从 短缺 到普 及的快速蜕 变 ,将 提供设计 ” 。18 年美 菱牌冰箱 的广 告 也是 由于当时家电产业并未完全市场化, 96
最初引发人 们争议 的新 鲜事物—— 电视 中亦提 到 : “ 我厂从 意大利引进先进技 销售渠道也较为单一 ,未形成专业的家电 机 、冰箱 、洗衣机等 变为人们现代 化生 术 、设备 主要部件 和生 产流水线 ”。这 销售平台。从 18年香雪海 电冰箱广告 中 91
活的基本元 素 。与此 同时 ,家 电广 告助 股引进潮 流中也存在盲 目现象 。8 年代 可以看出 ,百货商场是 当时家电产品 的 0 推着 国产家 电的发展 ,也 让我们从 中能 中后期 ,电视广告 中出现九个品牌 的阿 主要 销售 渠道 ,药店 、五金 店 、陶瓷商 够找到 国产 家电这3 多年 发展 中所经历 里斯顿 ,包 括长岭阿里斯顿 、北冰洋 阿 店也兼顾了家 电产品的销售 。 O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家电业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进展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家电行业逐渐迎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家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2年,中国家电行业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家电下乡”政策,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地区购买家电产品。

这一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家电产品的普及和推广,也为家电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家电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国内家电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家电企业也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投入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

一些知名的中国家电品牌如海尔、美的、格力等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国内市场逐渐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家电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家电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海尔为例,该企业通过全球化战略,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然而,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家电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认可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总的来说,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高速增长阶段和全球化发展阶段。

中国家电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中国家电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品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年以前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

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

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

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

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

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

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

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

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

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

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

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

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

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

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

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

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

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

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

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

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

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

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

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

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

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

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

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

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

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

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

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

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

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

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

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

1994年~1996年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

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

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

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

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